①无纺类土工织物试样宽为200±1mm(不包括边缘);夹具间距100mm;
②机织类土工织物,将试样剪切约220mm宽,然后从试样的两边裁去数目大致相等的边线,以得到200±1mm的名义试样宽度;
③对于土工格栅,每个试样至少200mm宽,并具有足够长度;
④压力机量程30%~90%;设定试验机的拉伸速度,使试样的拉伸速率为名义夹持长度的(20±1)%/min
3、如试样在距钳口5mm范围内断裂,结果应予以剔除,纵横向每个方向至少试验5块有效试样;
4、如试样在夹具中滑移,或多于1/4的试样在钳口附近5mm范围内断裂,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夹具内加衬垫;
②对夹在钳口的试样加涂层; ③改进夹具钳口表面; 5、接头/接缝效率
机头/接缝强度与在同方向上测定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比,%; 6、条带拉伸试验
单筋、单条试样;测定土工格栅和加筋土工带;
26
第一章 土工试验
P1
1、土的形成: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2、土的三相:土颗粒、水、气体;
3、土中的水:结晶水、自由水和结合水;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是弱结合水和自由水; P2:
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9个) ①土的湿密度ρ ②土颗粒比重Gs ③土的含水率ω ④干密度ρd
⑤饱和密度ρsat :孔隙全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 ⑥浮密度ρ”
⑦孔隙比e=Vv/Vs: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 ⑧空隙率n=Vv/V X 100%
⑨饱和度Sr=Vw/Vv X 100%:水的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
2、物理状态指标:液限含水率ωL、塑限含水率ω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相对密度Dr;
3、力学性质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固结系数、抗剪强度指标、承载比、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非饱和土,“固结”→饱和土; 4、水理性指标:渗透系数、湿化崩解量、毛细管水上升高度; P4:含水率试验
1、含水率试验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和饱和度等指标的依据; 2、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
3、比重法:通过测定湿土的体积,估计土粒比重,间接计算土的含水率,没考虑温度影响,准确度较差; P4:烘干法
1、0.01g;时间与土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①细粒土:15~30g,8~10h;
1
②砂类土:50g,6~8h;
③含石膏:80℃,12~15h;(110℃时会失去结晶水);
④含有机质超过5%:50g,60~70℃,12~15h;注明有机质含量; 3、300℃,烘箱玻璃门会爆裂; P6:酒精燃烧法 1、95%;3次;
2、酒精燃烧法测得的含水率小于烘干法测得的结果; P7:土的密度试验 1、①环刀法:细粒土;
②电动取土器法:石灰土基层、硬塑土; ③蜡封法:坚硬易碎、含有粗粒、形态不规则; ④罐砂法 ⑤灌水法
2.平行误差不大于0.03g/cm3; P7:环刀法 1、0.1g;
2、取样方法:①土柱压入法:(最好)湿砂土; ②直接压入法:黏性土;
③落锤打入法:土质坚硬不能压入时; ④手锤打入法:土质坚硬不能压入时;
3、环刀壁厚1.5~2mm,环刀内土样所在深度的平均密度;取土表面下5~10cm; P8:蜡封法
1、0.01g;体积大于30cm3; 2、浸入水分质量超过0.03g,重做; P9:罐砂法
1、D≤15mm,层厚150~200mm;量砂粒径0.25~0.5mm; 2、标定锥体:装砂距筒顶15mm左右;3次;
3、标定罐深度减2.5cm,砂密度降低1%;储砂筒高度降低5cm,砂密度降低1%; P11:土的比重试验
1、三大基本物理指标:比重(同4℃蒸馏水比值)、密度、含水率;
2
2、比重瓶法、浮称法、浮力法、虹吸筒法; P12:比重瓶法
1、粒径<5mm 的土,排气方法:煮沸法和真空抽气法; 2、15g→100ml;12g→50ml;
3、计算参数:①干土质量;②瓶、水总质量;③瓶、水、土总质量; 4、误差:≧0.02; P14:浮力法、浮力法
1、D≥5mm,其中≥20mm的土小于总质量的10%; P15:虹吸筒法
1、D≥5mm,其中≥20mm的土大于等于总质量的10%; P16:土粒度成分 1、表示方法:
①表格法(用于粒度成分的分类); ②累计曲线法(半对数纸); ③三角坐标法(常用);
2、司笃克斯定律:土粒在悬浮液中的沉降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3、土粒级配指标:
①不均与系数Cu:分布范围,d60/d10; ②曲率系数:Cc:分布形状,d302/(d10Xd60);
(1)Cu<5,为均匀土,级配不好;Cu>10为级配良好土; (2)Cu>5、Cc=1~3,为级配良好土; P18:土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依据: ①颗粒组成;
②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 ③有机质存在情况;
2、土的工程分类用于土的鉴别、定名、描述;
3、土分为:巨粒组、粗粒组、细粒组和特殊土,进一步细分为12种土; 4、土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P19:
3
1、巨粒土: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
2、粗粒组:巨粒组≤总质量15%,且巨粒组和粗粒组质量之和≥总质量50%; 3、细粒土:细粒组质量≥50%;
4、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25%~50%的土城含粗粒的粉质土或含粗粒的黏质土;
4、有机质土:①含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完全分解的无定型物质;后者多呈黑色、灰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绵感;
②烘烤24h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3/4,为有机质土。(105~110℃) P21:颗粒分析方法
1、测定土的粒径大小和级配情况,为土的分类、定名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2、机械分析法:筛分法;物理分析法: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 3、当土中粗细料兼有,可联合采用筛分法和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P21:筛分法
1、适用>0.5mm的土颗粒;对>60mm 的土不适用; 2、每分钟筛下数量≧该级筛余质量的1%; 3、总质量与筛前总质量差≧1%;
4、2mm以下不超过总质量的10%,省略细筛分;2mm以上的不超过总质量的10%,省略粗筛分;
5、半对数坐标:纵坐标:质量百分率(%);横坐标:粒径(mm);
6、当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15%时,应先筛分,再用密度计或移液管进行试验; 7、对于无黏聚性的土样,可用干筛法,含有部分粘土的砾类土,必须用水筛法,以保证颗粒充分分散;
8、有黏粒的粗粒土,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超过10%,必要时对此部分土用移液管和密度计分析; P24:密度计法 1、D<0.075mm的土; P27:移液管法
1、D<0.075mm,且比重大的土; P29:砂的相对密度
1、砂越密实,其抗剪强度就越大, 压缩变形小,承载能力高; 2、相对密实度Dr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4
3、Dr=0,最疏松; Dr=1,最紧密;
Dr≤1/3,疏松; Dr=(emax-e)/(emax-emin) 1/3<Dr≤2/3,中密; Dr>2/3,密实; P31:界限含水率和天然稠度
1、影响因素:土的机械组成、土粒的矿物成分、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强度; 2、有实用意义的是:液限、塑限和缩限;
3、液限是土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时土可塑状态的下线含水率; P31:黏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1、缩限:达到某一含水率后,土体积不再收缩,这个含水率成缩限ωs;半固态转为固太的
界限含水率;
2、可塑性用塑性指数表示;
3、液性指数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关系的指标; P32:界限含水率试验
1、测液限方法:联合法、圆锥仪法、碟式仪法; 2、测塑限方法:联合法、滚搓法; P32: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1、D≤5mm,有机质含量≤5%的土; 2、仪器:100g,30°,5s; 3、试样:200g;18h; 4、含水率差值<2%;
5、h=20mm→液限含水率ωL,塑限ωP→查图;
6、三个试样:一个接近于液限(20±0.2mm),一个居中,一个接近于塑限(不大于4~5mm); P34:滚搓法
1、3mm,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 P36:土的击实
1、重型、轻型、4.5倍; 2、峰值:
3、击实曲线位于饱和曲线左下侧;击实土不可能达到完全饱和状态;
5
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 2、p261表
P275:其他沥青混合料 (一)SMA
1、间断级配、4.75~16mm的高达70%~80%,矿粉达8%~13%;最大粒径通常为9.5、13.2、16或19mm;
2、沥青、矿粉多,加纤维稳定剂:木质素纤维或矿物纤维;
3、目标空隙率(3%~4%),稳定度≦5.5KN,谢伦堡析漏试验、卡塔堡集料飞散试验、车辙试验;
4、矿粉必须是磨细石灰石粉;
5、拌合时间延长、施工温度提高、不宜用轮胎压路机; 6、三多一少: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 (二)OGFC
1、提高路面抗车辙变形能力 2、减少水雾和眩光,改善路面标线 3、降低噪声 4、防水漂
5、提高潮湿路面抗滑性 P276:肯塔堡飞散试验
1、评价沥青用量或粘结性不足,以马歇尔试件在洛杉矶试验机中撞击规定次数,混合料试散落的质量百分率表示;
2、标准飞散温度20℃±0.5℃;浸水飞散60±0.5℃; 3、30~33r/min转300转;
第五章 基层、底基层材料 P280:分类
1、无机结合料类、有机结合料类、粒料类; P287: 石灰工业废渣试验
1、土颗粒分析、液限、塑性指数、石料压碎值,有机质含量(必要时),石灰的有效氧化钙
21
氧化镁含量,收集或试验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细度和烧失量; 2、制备4~5中不同配比的二灰土或二灰级配集料; P289:含水率试验
1、烘干法、砂浴法、酒精法;砂浴法(参考数据)适用于工地快速测定无机结合料的含水率,当土中含有大量石膏、碳酸钙或有机质时,不应使用本方法。 P300:取样
1、料堆的上、中、下部各取一份,混合后四分;
2、摊铺机后取,取料来源于3~4台不同料车,混合到一起,四分;
3、评价施工离散性时宜在施工现场取料,不同位置按照随机取样原则分别取样; 4、取样不同目的和方法:
①样品应该能代表一个大的总体水平情况;
②样品只需代表材料总体的很小部分,通过一系列小样品来研究材料性质的变异性; 5、对于后一目的,一般在施工现场,摊铺机前宽度范围内左、中、右三处取样; P315:无机结合料冻融试验方法
1、半刚性基层的抗冻性以规定龄期(28d或180d)的半刚性材料在经过数个冻融循环后的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冻前的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评价; 2、细、中、粗粒土试件尺寸:150X150mm;(抗冲刷也是) P322:固体体积率
1、固体体积率是固体体积与所测试洞体积比值的百分率。(填隙碎石)
P323 钢材
1、土木工程用钢有: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2、土木工程常用的钢材有钢结构用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钢丝两类;
3、钢材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冷弯性能、硬度、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良好的焊接性。 4、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5、塑性是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表示。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称为伸长率。伸长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表示钢材的塑性越好。
6、冷弯性能:以试验时的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表示。(90°或180°);
22
7、冷弯性能可揭示钢材内部组织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内应力和夹杂物等缺陷; 8、钢材硬度测定常用的方法是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9、钢材的冲击韧性越大,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越强,ak值与试验温度有关; 10、钢材在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往往在工作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发生骤然断裂 ,称为疲劳破坏。钢材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称为奶疲劳性; P331:钢材冷加工强化与时效强化、焊接与热处理;
1、冷加工后,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韧性及弹性模量降低,脆性增大;
2、冷加工处理后的钢筋,才常温下存放15~20d,或者加热至100~200℃后保持一定时间(2~3h);
3、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4、钢筋拉伸试验:强度:1Mpa;断面收缩率:1%;屈服点延伸率0.1%,其他延伸率和断后伸长率修约至0.5%;
第七章 石料 P341:分类
1、按地质成因: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2、块状石料和粗集料;
3、岩石的坚硬程度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划分: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5个等级;
P343: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饱和状态下,立方体或圆柱体;
2、①建筑地基:圆柱体,直径50±2mm,高径比2:1,6个; ②砌体工程(桥梁、挡土墙、边坡):立方体,70±2mm,6个; ③路面工程:圆柱体或立方体,50±2mm,6个;
3、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分别岩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6个试件;断面平整度公差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偏差不应超过0.25°; 4、烘干状态>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冻融循环后状态; 5、软化系数=饱水状态下强度/烘干状态下强度; P346:抗冻性试验
23
1、石料抗冻性两个指标:冻融系数、质量损失率;
2、岩石的抗冻性与其矿物成分、结构特征有关,而同岩石的吸水率指标关系更加密切; 3、判断岩石抗冻性能好坏指标:冻融前后强度变化、质量损失、外形变化;一般抗冻系数大于75%,质量损失率小于2%,为抗冻性好的岩石,吸水率小于0.5%,软化系数大于0.75以及饱水系数小于0.8的岩石,具有足够的抗冻性;
4、坚固性试验: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后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时测定岩石抗冻性的一种简易方法;
第八章 土工合成材料 P349
1、土工合成材料分: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土工特重材料; P351:产品质量要求 1、物理性能指标 1)单位面积质量:g/㎡; 2)厚度:2Kpa,mm; 3)孔隙率:(%) 2、力学性能指标
1)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抗拉强度也称条带法抗拉强度,为单向拉伸;KN/m; 2)握持强度:试件仅1/3被夹持;N 3)撕裂强度:N
4)胀破强度、CBR顶破强度、圆球顶破强度、刺破强度; 3、水利性能指标
1、等效孔径和渗透系数两个水力特性指标是反滤和排水功能中的重要指标; 1)等效孔径:通过率为5%,O95,表示该土工织物最大有效孔径,单位mm;
2)垂直渗透系数和渗水率:垂直渗透系数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水流垂直通过土工织物的渗透率,单位cm/s。渗透率为水位差等于1时的渗透速率,单位1/s;
3)水平渗透系数和导水率:水平渗透系数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水流沿土工织物平面的渗透率,单位cm/s,导水率为沿着土工织物单位宽度内的输水能力,单位C㎡/s。 4、土工织物与土相互作用性能指标
24
①土—织物界面摩擦系数 ②土工织物渗透特性 5、耐久性指标
耐久性指标主要有:耐磨、抗紫外线、抗生物、抗化学、抗大气环境等; P354:质量检测 1、取样和试样调湿
①每项试验的试样应从样品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随机剪去,距样品的边缘应等于或大于100mm,送检样品应不小于1延米(过2㎡); ②试样调试后再制成规定尺寸试样;
③土工织物应在标准大气压下调湿24h,标准大气压按三级标准: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5%;
④塑料土工合成材料:应置于温度为23±2℃环境下,进行状态调湿,不少于4h; 2、土工织物厚度测定
①在规定压力下,正反两面之间的距离; ②2Kpa压力下测得试样厚度;2±0.01Kpa,30s; ③10块试样;
④20±0.01Kpa;200Kpa±0.01Kpa; 3、单位面积质量测定:土工格栅、土工织物; 4、垂直渗透性能试验:土工织物、复合土工织物;
5、孔径,反映土工织物的过滤性能,评价土工织物组织颗粒通过的能力,反映土工织物的透水性;
6、表征土工织物孔径特征的指标是有效孔径; P363:拉伸强度试验 1、宽条拉伸试验
①用伸长计测量时,名义夹持长度:在试样的受力方向上,标记的两个参考点减的初始距离,一般为60mm(两边距试样对称中心为30mm)
②预负荷伸长:在相当于最大负荷1%的外加负荷下,所测的夹持长度增加值,以mm计; ③实际夹持长度:名义夹持长度加上预负荷伸长;
④伸长率:试验中试样实际夹持长度的增加与实际夹持长度的比值,%; 2、试样尺寸
25
①无纺类土工织物试样宽为200±1mm(不包括边缘);夹具间距100mm;
②机织类土工织物,将试样剪切约220mm宽,然后从试样的两边裁去数目大致相等的边线,以得到200±1mm的名义试样宽度;
③对于土工格栅,每个试样至少200mm宽,并具有足够长度;
④压力机量程30%~90%;设定试验机的拉伸速度,使试样的拉伸速率为名义夹持长度的(20±1)%/min
3、如试样在距钳口5mm范围内断裂,结果应予以剔除,纵横向每个方向至少试验5块有效试样;
4、如试样在夹具中滑移,或多于1/4的试样在钳口附近5mm范围内断裂,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夹具内加衬垫;
②对夹在钳口的试样加涂层; ③改进夹具钳口表面; 5、接头/接缝效率
机头/接缝强度与在同方向上测定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比,%; 6、条带拉伸试验
单筋、单条试样;测定土工格栅和加筋土工带;
26
3、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宜采用A级粒度;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的16mm可用13.2mm代替;
4、A级:钢球,12个,5000±25g;B级:11个,4850±25g; 5、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2%; P74:道瑞磨耗试验
1、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的能力;
2、环氧树脂:固化剂:细砂=1g:0.25mm:3.8g;两块试件大约需环氧树脂30g,固化剂7.5ml,细砂114g;
3、常温下养生24h,除去多余的砂浆和松散的砂粒;
4、以28~30r/min转速转动100圈,溜砂宽度要能覆盖整个试件的宽度,溜砂速率为700~900g/min; P75:磨光值
1、加速磨光机、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结果用PSV表示; 2、9.5~13.2mm筛,105±5℃烘干;
3、试件养护:40℃烘箱中养护3h,自然冷却9h拆模;有集料颗粒松动脱落或有环氧树脂渗出表面时,应废弃;
4、6中集料编号分别为1~12,标准试件编号为13、14; 5、试验前2h和试验过程中室温, 20±2℃房间内进行;
6、将试件表面向下,放在18~20℃水中2h,然后取出用摆式仪测磨光值; P78:坚固性试验
1、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与烘烤试件均为4h,五次循环; 2、无水硫酸钠、10水硫酸钠; P81:集料化学性质
1、酸碱性分类:根据氧化硅含量;
2、酸性(>65):花岗岩、石英岩;中性(52~65):辉绿岩、闪长岩;碱性(<52)石灰岩、玄武岩;
3、碱—碱集料反应:膨胀、开裂、破坏; 4、影响粘附性,影响沥青抗水破坏; P84:粗集料技术要求
1、物理性质: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
11
2、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磨光值、磨耗值、冲击值;
3、经破碎且存放6个月以上的钢渣可作为粗集料使用,游离CaO不大于3%,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P85:细集料技术要求
1、沥青中:高、一:表观密度≥2.50;亚甲蓝值(g/kg)≧25;棱角性(s):≦30; 2、热拌沥青混合料,天然砂不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 不宜使用; 3、含泥量,水洗法,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云母—放大镜;有机质—比色法;SO3:引起体积膨胀,硫酸钡; P88:细集料筛分
1、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情况,常用级配曲线表示; 2、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3、相关参数: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 4、细度模数计算P88;
5、恒量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6、细度模数之差>0.2,重新试验;
7、前后之差<1%,可作为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看; P94:洁净程度试验
1、砂当量试验作为标准方法;
2、砂当量:0~4.75mm;亚甲蓝:0~2.36mm或0~0.15mm; 3、筛洗法:①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②两次差值不超过0.5%; ③本方法测得不是真正的含泥量;
4、砂当量:测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所含黏性土或杂质含量;SE;
5、亚甲蓝:确定是否存在膨胀性黏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MBV表示;
6、每次配置亚甲蓝溶液,必须先确定亚甲蓝的含水率;0.01g;600ml水;45min;40℃,冷却至20℃;
7、每隔1min进行一次色晕检验,连续5次出现色晕有效; 8、矿粉密度:两次差值小于0.01g/cm3;
12
P104:矿料级配
1、富勒曲线——最大理论密度曲线——悬浮密实级配——连续级配;
2、指数n,对沥青混凝土为0.45时密度最大,对水泥混凝土:为0.25~0.45时,工作性好; 3、我国采用半对数坐标; P106:矿料级配类型
1、连续级配:密实耐久、内摩阻力小,高温稳定性差;
2、间断级配:粗集料形成骨架,细集料填充孔隙,形成密实骨架嵌挤结构; 3、开机配:温度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P106:矿料混合料级配设计
1、数解法——试算法:根据集料分计筛余进行计算;
2、图解法——修正平衡面积法:重叠关系、相接关系、分离关系;
第三章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 p110:基本概念
1、按用途和性能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道路)、特殊水泥(快硬); 2、I型,不拆混合料,II型产量≤5%; 3、石膏:缓凝剂、过量→安定性不良;
4、活性混合料: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
5、矿渣、粉煤灰、火山灰水泥:凝结硬化慢,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抗软水、海水和硫酸盐能力强,抗碳化、抗冻性、耐磨性差;p112表; P113:细度
1、影响:水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率、早期强度; 2、80μm、45μm、水筛、负压筛、比表面积法;
3、负压筛法:4000-6000Mpa,25g,2min;修正系数0.8~1.2; 4、误差≤0.5%;(筛余量大于5.0%时,可放宽至1.0%) P116:标准稠度用水量
1、6±1mm;代用法:试锥28±2mm;1.5min内完成试验; 2、以调整用水量法的结果为准;
3、S——试锥下沉深度;试锥下沉小于13mm时,职能采用调整用水量法;
13
P117:水泥凝结硬化
1、影响因素:细度、熟料矿物组成、水灰比、环境温度、湿度、龄期、石膏掺量; 2、初凝——开始失去塑性,终凝——完全失去塑性; P118:凝结时间
1、临近初凝:每隔5min测一次,4±1mm;临近终凝每隔15min测一次,0.5mm,开始不能再留下痕迹时;
2、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才行; P119:安定性
1、表示水泥浆体硬化后是否发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指标; 2、安定性不良:游离氧化镁、游离氧化钙、三氧化硫; 3、30±5min内加热到沸腾,煮沸3h±5min;
4、精确至0.5;结果差≧5,超过4,立即重做一次,再如此即不合格; P121:力学性质
1、影响因素:细度、熟料矿物组成、水灰比、环境温度、湿度、龄期、石膏掺量; 2、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硬化趋于停止,难以凝结硬化; 3、水泥胶砂强度:1:3,水灰比0.5;120s±5s;
4、养护:①刮平面朝上,龄期24h的,试验前20min内拆模,24h以上的,成型后20~24h内脱模;
②间隙、水深不小于5mm,不允许全部换水;
③破型前15min取出,抹去表面沉淀物,用湿布覆盖;(龄期P123) 5、抗折50±10;抗压2400±200; P124:化学性质
1、烧失量、不容物、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碱含量; 2、有害成分:游离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碱含量; 3、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试饼法和雷氏法; P126:水泥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
1、国标对烧失量、不容物、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碱含量10个方面提出要求;
2、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终凝≧390min; 3、其他水泥:初凝≦45min,终凝≧600min;
14
4、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不小于300㎡/kg,其他的,80μm筛余筛余≧10%,45μm≧30%;
5、道路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耐磨性好、收缩小、抗冻性好、抗冲击性好,有高的抗折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6、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不合格,为不合格产品; P128:普通混凝土
1、干密度2000~2800kg/m3;
2、塑性→10~90mm;流动性→100~150mm;大流动性→≥160mm;
3、抗渗→≥P6;抗冻→≥F50;泵送→≦100mm;大体积→最小尺寸≥1m或预计会因内外温差导致裂缝的; P129:新拌混凝土工作性
1、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 2、通过测定流动性,目测和经验评定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3、混凝土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坍落度法、坍落扩展度法和维勃稠度法; 4、坍落(扩展)度法:对于坍落度>10mm,D≧31.5mm的;三层,25次;
5、在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以全面评价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6、维勃稠度法:D≧31.5mm,5~30s的干稠性混凝土;维勃稠度试件越长,坍落度越小; P130: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因素 1、外因:气温、湿度、风力、时间;
2、内因:原材料特性、单位用水量、水灰比、砂率; 3、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水量; 4、砂率过大,流动性减小;
5、砂率过大,影响黏聚性和保水性,易离析,流浆; 6、黏聚性不好:锥体倒塌、部分崩裂、石子离析; 7、评价工作性:棍度、含砂情况、黏聚性、保水性; P137
1、立方体抗压强度C7.5,??,12个等级;
2、影响强度因素:原材料特征、各材料之间的组成比例、养护条件、试验条件; 3、混凝土强度随水胶比增大而降低,呈曲线关系;
15
4、水泥浆体积和集料体积指标称浆集比。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达到最佳浆集比后,混凝土强度随浆集比增加而降低; P139:混凝土耐久性
1、混凝土在使用环境下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的能力。耐久性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2、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化学侵蚀和碱集料反应;
3、抗渗性:28d,P4、P6、P8、P10、P12,五个等级;6个试件中4个未渗水; 4、提高抗渗性措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减少渗透通道; 5、抗冻性:F,9个等级;
6、化学侵蚀:水泥浆体组分的浸出。硫酸盐侵蚀、氯化物侵蚀、碳化等;
7、碳化试验方法,测定一定浓度二氧化碳气体介质中混凝土试件的碳化深度,评定抗碳化能力;
P155:配合比材料技术要求 1、细度模数3.7~1.6;
2、I区级配比II区级配砂率高,否则内摩擦力大,保水性差,不易捣实成型;
3、III区级配比II区级配适当降低砂率,黏聚性好,易捣实成型,比表面积大,提高水泥用量;
4、II区,内摩擦力,保水性,捣实性较好,混凝土收缩小,耐磨性高; P158:设计概述
1、满足耐久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P16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指标:结构强度、拌合物工作性、使用时的耐久性; 2、耐久性取决于密实程度,密实程度取决于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
3、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绘制强度水胶比的线性关系图,用图解法或插值法求吹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水胶比。 P169:路面混凝土配合比
1、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取值:极重、特重、重交通:5.0;中等交通4.5;轻交通4.0Mpa; 2、工作性通过坍落度或振动年度系数表示;
3、对于重要公路路面和桥面铺装,完成配合比计算确定后应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配合比优选;
16
P174:砂浆技术性质
1、砂浆硬化前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
2、基底为吸水性材料、干热条件下,选流动性大的砂浆;基底吸水少,湿冷条件下,选流动性小的砂浆;
3、砂浆流动性用稠度表示,稠度仪测定; P180:外加剂
1、液体外加剂生产控制值相对量的3%以内,固体5%以内;
第四章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P184:石油沥青的组分
1、沥青质:占5%~25%,对沥青的热稳定性、流变性、黏性有很大影响;含量越高,软化点越高,黏度越大,沥青越硬、越脆;
2、胶质和沥青质之间的比例决定了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 P186:沥青选择
1、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在交通、上坡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稠度大,60℃黏度大的沥青;
2、冬季寒冷、交通量小、旅游公路: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 3、日温差、年温差大的:针入度指数大的; P187:沥青取样
1、4kg,1L,乳化沥青4L;
2、含有水分时,烘箱80℃,加热熔化; 3、加石棉垫,不超过30min;
4、温度不超过100℃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P188:针入度
1、针入度是表征粘稠沥青条件黏度额指标之一;
2、针入度指数:温度敏感性指标,无量纲;溶胶型(PI<-2)、溶凝胶型(PI=-2~2)、凝胶型(PI>2);
3、试验条件:25℃、100g±0.05g、5s、0.1mm计;
4、PI在15、25、30℃等3个或3个以上温度条件下测定,若30℃过大,可采用5℃代替; 5、当量软化点T800,相当于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
17
6、标准针:洛氏硬度HRC为54~60,表面粗糙度Ra=0.2~0.3μm;
7、试样注入深度超出预估深度10mm,15~30℃冷却1.5h(2h、3h),±0.1℃恒温水槽保温1.5h(2h、2.5h); 8、大于200的,3根针;
9、<50,重复性2,复现性4;>50,重复性平均值的4%,复现性8%; 10、0~49→2,;50~149→4;150~249→12;250~500→20; 11、有气泡,明火小灭; P192:软化点
1、液化点和固化点之间的温度间隔87.21%作为软化点; 2、软化点:温度敏感性指标,粘稠性的度量;
3、影响因素: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升温速度、试验方法; 4、起始温度高,对较稠硬的沥青无影响,对较软的,结果偏小; 5、升温速度快,结果大;
6、如果软化点高于120℃,试样环和底板均应加热至80~100℃;室温冷却30min;恒温水槽15min;
7、>80℃,32±1℃恒温水槽中15min,烧杯内注入32℃的甘油,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标记;
8、<80℃,重复性,1℃,复现性4℃;≥80℃,2℃,8℃; P194:延度试验
1、5cm±0.25cm/min,低温1cm±0.25cm/min;
2、试验温度:25(液体)、15(道路)、10(道路)、5℃(SBR/SBS) 3、室温冷却30~40min,→±0.1℃水槽,30min→刮箭头试验水温1.5h; 4、小于100cm重复性误差为平均值20%,复现性40%; P196:沥青老化
1、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小; P197: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1、5.5r/min±1r/min;163℃±1℃保持5h,从放置到结束不超过5.25h; 2、残留物试验,加热后72h内完成; P199旋转薄膜烘箱
1、163±0.5℃,预热不少于16h,15±0.2r/min;75min,总持续时间85min;
18
2、检定周期为1年; P201: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
1、15℃、25℃;液体石油沥青可采用液体比重计;
2、比重瓶容积20~30ml,温度0.1℃;2/3高度,加热不高于预估软化点100℃;
3、平行2次,三位小数,注明温度;重复性:0.003g/cm3,复现0.007;固体沥青:重:0.01、复:0.02; P204:蜡含量
1、百分数表示,裂解蒸馏法; P207:黏温曲线
1、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和压实温度的方法: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法; 2、沥青运动黏度试验——毛细管法; 3、沥青动力黏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 P214: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 P220
1、普通沥青软化点在45~51℃范围内,夏季高温时软化、路面泛油、拥包现象比较严重;蜡的熔点在30~70℃,蜡的结晶需要吸收一部分附加热,从而使软化点提高; 2、液体石油沥青依据标准黏度划分标号; 3、溶解度:三氯乙烯,测定值为99.5%; 4、沥青性质:①分级指标:针入度;
②综合指标:密度、针入度指数、蜡含量、溶解度; ③高温稳定性指标:软化点,60℃动力黏度; ④低温抗裂性指标:延度;
⑤耐老化性能指标:薄膜加热试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前后质量变化,针入
度比,延度;
⑥施工安全性:闪点;
5、SBS改性沥青:耐高温,抗低温;黏结能力强,提高抗滑能力、承载能力,减少沥青老
化;
P229:沥青混合料
1、悬浮—密实:连续级配,稳定性较差,密实,低温性能强; 2、骨架—空隙:高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疲劳和低温能力差;
19
3、骨架—密实:粘结力和内摩阻力较高,高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疲劳和低温性能好; 4、对于高、一公里的D≤19mm的密级配混合料AC、SMA、OGFC,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试验; 5、冻融劈裂强度比,普通≦75,改性≦80; P238:旋转压实法SGC
1、直径150mm或100mm圆柱体; P244:
1、沥青混合料吸水率是体积比,集料吸水率时质量比; 2、试件毛体积密度重复性允许差值为0.020g/cm3; P246:马歇尔试验
1、直径:标注:101.6±0.2mm;大型152.4±0.2mm;
2、温度60±1℃,煤沥青(33.8±1℃),空气养生的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25±1℃; P252:沥青混合料耐久性
1、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空隙率、饱和度和残留稳定度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耐久性; 2、评价方法:浸水马歇尔、真空饱水马歇尔、浸水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车辙试验;
P253:配合比设计
1、利用碱性石料处理酸性石料表面,使其活化,宜掺消石灰、水泥或饱和石灰水处理,必要时掺假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
2、通过沥青和矿粉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组成的沥青胶浆,使混合料中的矿料合成一体;
3、矿粉要适量,少了不足以形成足够的比表面吸附沥青,多了胶泥成团,使路面胶泥离析; 4、我国对矿粉要求:细度、亲水系数;
5、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粗型密级配AC-C,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6、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重载较少:细型密级配AC-F,较低空隙率; 7、饱和度、流值随沥青用量增加而增加;
8、OAC1:相对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空隙率中值或目标、饱和度中值; P260
1、标准配合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级配范围中值,避免“0~2.36mm”出现驼峰;对于确定的标准配
2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试验检测工程师材料重点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