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1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背景
(1)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形成松散的邦联。
(2)邦联制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3)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识到变革政治体制的必要性。
2.制定:1787年5~9月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制定了1787年宪法。 3.原则
(1)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但是,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2)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4.地位: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也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5.意义
(1)规定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2)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中央权力的加强
材料 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
思考 结合材料探究,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政治领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案 (1)形势: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引起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2)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探究点2 认识1787年宪法
材料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在会议中,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
1
“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易混易错]
注意区分邦联与联邦。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而联邦则是“联合的国家”。联邦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邦联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主要机构是邦联的议会或成员国首脑会议。 [深度点拨]
美国1787年宪法的四个特点
(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拥有极其广泛的权力。
(2)体现了联邦制(中央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拥有国家主权,联邦法律是国家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3)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4)体现了人民主权(民主)的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思考 请你结合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谈谈你对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是日出”的理解。 答案 (1)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2)宪法确立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固;联邦政府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防止专制独裁。(3)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背景
(1)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2)州权主义观念在美国根深蒂固。
(3)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 2.斗争
(1)战争方式: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2)法律方式:通过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意义
(1)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 (2)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点 关于美国内战
材料 1862年8月,林肯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这场斗争(南北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
2
思考 从材料可以看出,林肯进行内战的最高宗旨是什么?内战后,美国通过了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宗旨:拯救联邦,维护联邦统一。意义: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两党制
1.形成:华盛顿之后,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
(1)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2)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3.特点:两党激烈争夺并操纵政治选举。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重点精讲]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和作用如何?
(1)实质: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2)作用:①两党不仅控制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②两党权力制衡,互有竞争,提高廉政,监督力度加强;增强革新力量。
③两党互有牵制,浪费资源,降低效率,使职责模糊,降低办事积极性,稳定性变差。
1.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
A.邦联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总统制 答案 A
解析 美国建国初期成立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给美国带来危机。
2.《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
3
A.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 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 答案 A
解析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权力制衡”原则。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答案 B
解析 宪法强调联邦的权力高于地方的权力,这是联邦制原则。
4.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措施是( ) A.实行三权分立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答案 A
解析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总统在行使行政权,牵制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同时,也受到这两个机构的制约。
5.当美国南部11个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A.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联邦法律 答案 B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联邦,所以不能让南方11个州分裂叛乱,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这是他维护联邦统一的法律依据。
B.实行君主立宪 D.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课中问题
4
根据这段话,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提示 结论:权力不能集中到一个人手中。权力需要制约与平衡。 解析与探究
提示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政府(内阁)要听命于总统。同时,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原则使得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掌
握实际行政权力。首相是内阁中的最高行政首长,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所以英国首相必须与内阁成员密切配合。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一般来说,议会对内阁的牵制作用非常有限。
[基础达标]
1.独立后,美国邦联制最根本的缺点在于不能( ) A.协调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B.控制欧洲列强的经济入侵 C.维护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 D.偿还巨额国家债务 答案 C
解析 邦联政府权力有限,无力解决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统治集团的利益也就受到了威胁。
2.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体现的是美国国家主权结构形式的变化,与美国国家政体的建立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④。
3.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选举两名参议员。这一规定调和了( ) 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美国与英国的矛盾
5
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主旨 答案 D
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解析 “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选举两名参议员”的规定主要是照顾了小州的利益,故这一规定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4.“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答案 B
解析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这即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含义所在。
5.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答案 A
解析 此类问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筛选。“政府有能力控制”要求政府有力量,是一个联系密切的、中央权力高于地方的政府,这与中央集权(或联邦制)原则一致;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要求对政府的有效监督,这与三权分立原则一致。故应选A。
6.“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制原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总统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这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7.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联邦法律的公正性
6
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B.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第14条修正案是美国南北战争后为维护联邦统一而颁布的。因此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8.黑人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蓝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这句话( ) A.说明了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彻底消失 B.说明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D.说明了总统竞选是两党之争 答案 C
解析 奥巴马的话实际强调美国不同肤色的种族之间应该平等,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A、B两项过于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能力提升]
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 A.议会至上 C.自由平等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分权制衡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
10.《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答案 C
解析 美国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权益,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才能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11.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美国的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7
B.和平渐进 D.分权制衡
B.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民主制度
D.美国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答案 A
解析 英国和美国虽然政体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两国政体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无优劣之分,B错。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由下院中多数党领袖担任,并非世袭,C错。“分权制衡”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普遍原则,D错。
12.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 A.白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美国选举中当选议员的形象比喻,对忽视穷人利益进行了辛辣嘲讽。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材料三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国家 国家元首名称 产生方式 任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邦联政府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困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形成的相关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政府无力维持社会的稳定,社会动荡,存在再次分裂的隐患。②政府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贸易,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2)依据:1787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制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
8
B.黑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美国 总统 选举 任期制 英国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3)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邦联制带来的影响,第(2)问从宪法的内容中指出其优点,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占据某些重要职位,雅典人设计出一种看似荒谬、实则十分有效的方法??雅典人认为,那些财大气粗、名声显赫的公民与那些不名一文、默默无闻的公民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
材料三 在美国的政治选举活动中,拥有政党支持成为选举获胜的重要条件。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很难战胜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作后盾的对手,在各种选举中,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进行。
(1)材料一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哪一民主方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选举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方式:抽签选举。评价: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变化:财产和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趋势: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3)现象:两党操纵政治选举。 影响:维护了共和政体。
解析 第(1)问关键是理解“同一起跑线上”、“取决于神意或运气”的含义。评价要注意从意义和局限两个角度思考。第(2)问“变化”从选举权的资格和参与成员上思考;“趋势”注重从民主范围上归纳。第(3)问的关键是理解“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
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3.11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学案 岳麓版必修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