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4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题二解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成都高新区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二)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衣:棉布制成衣服 B. 食:大豆制成豆浆 C. 住:石块砌成房屋 D. 行:燃油驱动汽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棉布为棉花纤维,制成衣服后仍是棉花纤维,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B、只是将大豆磨粉混水加热,然后过滤,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砌成房屋后仍是石块,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燃油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定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 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A. 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雾,错误;B. 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错误;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D. 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D。

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振荡试管

C. 放回滴瓶 D. 检查气密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故A正确;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B错误; 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C错误;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4. 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汤姆森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B. 侯德榜是唯一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 C. 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排列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D

5.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故选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净化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B. 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其原理完全相同 C. 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 D. 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答案】B

【解析】A. 水的净化中,明矾是加快不溶性杂质的沉降,活性炭是除去有毒物质,除去异味,也可以除去一些难溶性的杂质,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正确;B. 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汽油是利用溶解原理,洗洁精是利用乳化作用,其原理不相同,错误;C. 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都是加快反应速率,正确;D. 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正确。故选B。 7. 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 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A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错误。 考点:判断推理

8.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A. 若取xgA和xgB反应,如果A与B不是恰好反应,则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小于2xg,正确;B.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错误;D. 若A和C都是盐,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Fe+ CuSO4 == Cu + FeSO4 ,错误。故选A。

9.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A

【解析】A. 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错误;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相等,正确;C.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A。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0. 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玫瑰 万寿菊 雏菊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色 粉红色 黄色 无色 粉红色 黄色 无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 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 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答案】A

【解析】A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正确.

B中25℃时,遇到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错误. C中雏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错误. D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错误. 故选A

11.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B.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C. “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祥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 用直流电电解水,发现负极与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8 【答案】A

【解析】A.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正确;B. 沉淀、过滤、吸附是物理净化方法,杀菌消毒是化学净化方法,错误;C. “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祥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正确;D. 用直流电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正确。故选A。

12.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答案】B

【解析】A、银丝插入硝酸铜、硫酸亚铁溶液中,都不会发生置换反应,只能证明出银的活动性最弱,无法证明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B、三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不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该方法可区分三者;

C、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采用该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可行,应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与加水的方式进行,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进行分离;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除杂、分离、鉴别题,掌握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保证除杂质时不能改变原来的主要物质,只能除掉杂质,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视频

13. 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 图②表示把一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铝箔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 C. 图③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 图④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份 (C%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A、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则氧化钙与水反应消

耗了溶剂水,故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故A错误;

B、把布满锈迹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则是先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是过一段时间产生气体,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pH会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故C错误;

D、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14. 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 化学变化中原子、离子都不会改变 C. 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

D. 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答案】C

【解析】A. 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糖类物质不是都有甜味,如:淀粉没有甜味,错误;B.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改变,离子可能会改变,错误;C. 蚕丝燃烧时有烧焦羽毛味,棉线燃烧时无烧焦羽毛味,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正确;D. 尿素属于氮肥,与熟石灰研磨,无氨臭气味,错误。故选C。 15.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则关于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方法中包含三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B. 物质①是NaOH溶液

C. 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 该方法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答案】AC

【解析】A、涉及的化学反应有: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CaCO3

CaO+CO2↑、

CaO+H2O==Ca(OH)2,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三种化学反应类型,正确;B、Na2CO3可以转化为NaOH,故物质①是NaOH,正确;C、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碳酸钙固

体,所以操作①是过滤,错误;D、CaCO3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所以该方法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正确。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题,每空2分,共44分)

16. 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小萌发现栀子花长出了花蕾,为了使栀子早开花、香味浓,他将少量剩牛奶冲稀后浇入土中,补充磷肥。下列物质同样可以作为磷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NH2)2 B.Ca(H2PO4)2 C.KNO3

(2)防晒霜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等,主要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紫外线,属于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家用铁锅洗刷后未晾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红棕色锈斑,其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写出防止家中铁锅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日庆祝会上,小萍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4 (3). 氧气和水分 (4). 洗净擦干 (5).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含磷元素的化肥是磷肥,故选B。(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可防止铁制品生锈。(4)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7.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___________(填“贫血”、“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来加热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使用的塑料具有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答案】 (1). 瘦肉 (2). 甲状腺肿大 (3). CH4+2O2

CO2+2H2O (4). 热塑性

【解析】(1)肉类富含蛋白质。(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甲状腺肿大。(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法密封的,该塑料是热塑性塑料。

1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氢 3 Li 4 Be 锂 11 12 Mg Na 镁 钠 19 K X Ca … 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可发现:可知图中X=_____,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或规律(只写一条)___________。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8号元素,则该物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可能是混合物

(4)仅由1、7、8、16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任写一个)。

【答案】 (1). 8 (2). 20 (3). 每一横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4). C (5). HNO3或H2SO4。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X=20,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选C。(4)1、7、8、16号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硫元素,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O3或H2SO4。

钙 铝 硅 13 Al Si 磷 硫 氯 氩 铍 硼 碳 14 15 P 16 S 17 Cl 18 Ar 氮 氧 氟 氖 氦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2 He CO2+2H2O(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是用热封的方

19. 黄铁矿一般不用于直接炼铁而用于制酸工业,如图是黄铁矿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中操作 I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黄铁矿在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2SO2+O2

2SO3 (3). 4FeS2+11O2

2Fe2O3+8SO2

2SO3 (3)

【解析】(1)通过过滤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2)根据题给信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SO2+O2根据题给信息,黄铁矿在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

2Fe2O3+8SO2

20.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六种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C 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C和D反应可制得B;A和D反应的产物与A和小苏打反应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欲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溶质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C与D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若F是有机物,写出一个F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Cl (2). 紫色石蕊试液 (3). Ca(OH)2+Na2CO3=CaCO3↓+2NaOH (4). 氧化物 (5). CH4+2O2

CO2+2H2O

【解析】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食盐是一种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A

和D反应的产物与A和小苏打反应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所以A是HCl,B是NaOH,D是Na2CO3,C 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C是Ca(OH)2。NaOH、HCl、Ca(OH)2都可以转化为水,则E是H2O。(1)A的化学式为HCl。A、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是NaCl、NaCl和HCl、NaCl和NaOH,欲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溶质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加入的试剂是石蕊溶液,因为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3)C与D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E是H2O,属于氧化物,若F是有机物,F可以是CH4或C2H5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3H2O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俗称、性质、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另外还要熟练掌握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CO2 + 2H2O或C2H5OH+3O2

2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通过一学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a_________;

(2)小李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 若用双氧水(加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萍同学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她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则氨气应该从_______(填字母编号)通入,但使用该装置收集氨气所存在的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2KMnO4

K2MnO4 + MnO2 +O2↑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c处,

如果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4). 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等(合理即可) (5). C (6).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7). c (8). 会有部分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题,共10分)

22. 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成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加入盐酸的质量(g) 第1次 25 第2次 25 100 第3次 25 a 第4次 25 150 第5次 25 172.8 第6次 25 197.8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5g (2). 2.2g (3). 74.7%

【解析】(1)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该反应过程是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再与碳酸钙反应。所以a的数值为:(19.8g+30.2g)+25g×3=125g。(2)第5次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是:[(19.8g+30.2g)

+25g×5]-172.8=2.2g,第六次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是:[(19.8g+30.2g)+25g×6]-197.8=2.2g,说明第5次中碳酸钙已经反应完,所以b的数值为2.2g。(3)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2.2g =

,解得x=5g,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9.8g-5g=14.8g

×100%=74.7%

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4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题二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4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题二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53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