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文化生活部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二政治会考《文化生活》部分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7个)

A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考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B考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考点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B考点5、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考点6、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 潜移默化、(2) 深远持久

C考点7、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1个) A考点1、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主要表现: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B考点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考点3、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A考点4、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其特点: 手段是大众传媒

特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考点5、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继承性。

C考点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

2

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B考点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A考点8、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方向

②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③ 教育方式。

B考点9、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B考点10、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B考点11、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

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个)

A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

博大精深表现在

(1)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与科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B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B考点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考点: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考点5、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中共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丰富和发展,展现其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C考点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把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根本途径) 意义:

①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3个)

A考点1、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提供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产品

(2)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A考点2、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两者共同点:都是颓废的文化形式,都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背离。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政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考点3、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 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

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 走向重振 的重要转折点。 (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考点4、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

C考点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B考点6、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A考点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主要内容:它有两个内容:一是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二是思想道德建设。

A考点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怎样办: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B考点9、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6

B考点10、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考点11、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考点1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A考点13、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②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文化生活部分在线全文阅读。

2024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文化生活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558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