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 1 (40分钟) 4、班额:35人 5、教师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的生活中的全等形图片、及全等变换动画等, 实
物投影仪。 6、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学具、三角尺、直尺等工具。
全 等 三 角 形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一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概念之后学习的教学内容。它实现了由一个三角形到两个三角形的过渡。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途径。学生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将有利于学好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从本节课开始将向学生重点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任务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能够准确的找出全等知识技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能 2、理解全等三角形性质,并能应用于简单计算及说理。 1.通过图形变换及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空间理念、培养识图能数学思考 力。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关键 1、通过简单的说理,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乐趣,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和计算。 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的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发挥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对应的意义。 三、教法分析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突破口。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猜想、 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根据学习情况设疑引导,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展开学生思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全等变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本节课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 对应角的意义。 所以要将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通过幻灯片演示、学生用学具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会初步辨析图形,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程序分析
教 学 流 程 安 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1 图片导课 激发兴趣 活动内容和目的 学生观察展示的图形,利用学生原有 活动2 主体探究 感悟概念 活动3 动手实践 加深理解 进行小组活动--动手操作 活动4 应用拓展 强化训练 活动5 小结归纳 体验收获 活动6 布置作业 提高升华 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全等形的体验。 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建立对应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表达方式,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学生体验感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运动变换中所体现的美,扩充知识范畴,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学生从中体会和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培养分析复杂图形的能力。 回顾全节内容,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反思,应用。 教具 课件、尺、自制仪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学具 直尺、圆规、量角器 补充材料 学生自制学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直观事例丰富学生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活动1图片导课 1.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展示课前 在百度上搜索的全等2.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全等形实例。 形实例,并说明。 讨论(或介绍)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制作类似图形的方法。 3.给出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 活动3 动手实践 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先保持完全重合状态,再使一个保持不动,将另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并画出相应的图形(四人一组)。 思考和联想,引导学 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学生归纳,教师完善 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给予点拨。 小组派代表利用投影仪展示所画图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感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运动变换中所体现的美。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扩充知识范畴,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巩固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从中体会和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 并找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 活动4 应用拓展 强化训练 1.如图1,△OAC≌△ODB, A和B, C和D是对应顶点,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有______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A COADBE D O C 图1 B 图2 2.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 全等三角形. (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3.如图2,△ACE≌△ABD, AC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第1、2题学生口答 , 第3题板笔同做。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纠正学生书写逻与AB, AE与AD是对应边, 已知∠A=50°,∠C=30°, B E =5cm。求∠ADB的大小和线段CD的长度 。 辑顺序。 活动5 小结归纳 学生分组总结,代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表发言,教师完善。 活动5中教师应重点那些知识? 关注: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②通过本次活动,你有那些收获情况。 和体会? 2几何语言的表达是○ 否准确。 3学生能否把所学数○活动6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教材P4习题11.1第1,2,3题 2.选做题 教材P4习题11.1第4题 板书设计
11.1 全 等 三 角 形
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对应元素 符号表示 性质
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培养分析复杂图形的能力。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 密联系起来。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并更好的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六、评价反思
数学学习评价注重多元化,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
认知体系。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思维“可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更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百度图片】
http://image.http://m.njliaohua.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è?μèD?í???#pn=43
认知体系。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思维“可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更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百度图片】
http://image.http://m.njliaohua.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è?μèD?í???#pn=4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第十一章_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