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战汗后气脱的主要表现为C、肤冷汗出,躁扰不卧,脉象急数
48.叶天士《温热论》中指出:若斑出热不解,因为胃津亡,轻者可选用B、梨皮,蔗浆
9.叶天士《温热论》中指出:若斑出热不解,因为胃津亡,重者可选用A、玉女煎 52.《温热论》的作者是B、叶天士 53.《温疫论》的作者是A、吴又可
54.《幼科要略》的作者是B、叶天士( ): 55.《疫病篇》的作者是E、余师愚
56.叶天士所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的病机A、湿热积滞,胶结胃肠 57.叶天士所论邪结胃脘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治疗的病机是D、湿热痰浊,内结胃脘 58.叶天士认为能开泄湿浊,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的药物有哪些(): A、杏仁 B、蔻仁 D、橘皮 E、桔梗
59.《温热论》认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湿则加入(A、芦根 B、滑石 60.《温热论》认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 ):C、牛蒡 D、薄荷 61.叶天士的著作有( ):B、《温热论》 C、《临证指南医案》D、《幼科要略》 62.《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 ):C、清气生津D、宣展气机 E、灌溉汤液 63.叶天士认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 ):B、胃D、大肠 64.叶天士对伤寒与湿温病运用攻下法的区别的论述包括( ):
A、伤寒下之宜猛 B、湿温病下之宜轻C、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D、湿温病大便硬为邪已尽,不可再攻
65.湿热痰浊结于胃脘,可以见到哪些脘腹部症状表现( ):A、按之痛 C、自痛 D、痞胀
66.叶天士认为邪结胃脘,若出现哪些舌苔表现,“虽有脘中痞闷”,不宜用苦泄法治疗():A、苔白不燥 D、苔灰白不渴 E、苔黄白相兼
67.《温热论》中论述的营分受热,血液受劫的临床表现可有哪些(): A、心神不安 B、无寐 C、斑点隐隐
68.《温热论》中对邪留三焦的治疗所用药物有():B、温胆汤 D、杏、朴、苓
16.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治宜选用( )。E、鸡苏散
17.鸡苏散治疗“腠理暑邪内闭”,其中滑石除取其清利湿热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 )E、滑利毛窍、配合薄荷透泄表邪
18.下列哪种情形一般有出汗的表现?( )A.阳湿伤表
19.“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治宜()。B、白虎加苍术汤
20.“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治宜。D、辛泄佐清热 21.“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治宜()。A.辛开 22.“阴湿伤表”和“阳湿伤表”临床主要鉴别点在于()。D.有无汗出
23.湿滞阳明,湿邪盛极,尚未蕴热,治宜辛开,选用下列哪组药物为宜( )。 D、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
24.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暝则惊悸梦惕,为( )。C.余邪内留、胆气不舒
25.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为( )。E.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
26.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为( )。A.湿邪蒙绕三焦 27.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 B.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
28.薛氏五叶芦根汤中的“五叶”是( )。 A.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
29.湿热证,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选用( )。A.五叶芦根汤 3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 )。B.薛生白
31.《湿热病篇》所谓阴湿伤表之候是( )。A.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32.《湿热病篇》所谓阳湿伤表之候是(B.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33.认为膜原“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的医家是( )。E.薛生白
34.指出“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的医著是()。C.《湿热病篇》
35.“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忄农 ,眼欲闭,时谵语”,证属( )。 A.浊邪蒙闭上焦
36.“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证属( )C.暑邪入于肺络 37.“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治宜( )。E.东垣清暑益气汤
38.薛生白治疗“邪入厥阴,主客浑受”证,所用方为( )。E.仿吴又可三甲散 39.“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证属。D.湿热阻闭中上二焦 40.“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治宜( )。D.分利
41.“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薛生白认为口渴的原因主要是( )。A.脾不转津
42.“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薛生白认为自利的原因是“阴道虚”,对“阴道虚”正确的理解是( )。D.肠道功能失常
43.对于“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者,薛生白治以“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芪皮等味”,体现了哪种治疗原则()。C.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对于“湿流下焦”的湿热病证,薛生白指出其治疗在分利的同时常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目的是为了( )。B.开泄中上
45.“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 )。B.羌活
46.薛生白认为阳明之表在C.肌肉、胸中 47.薛生白认为太阴之表在B.阳明、四肢。
48.明确提出导致湿温病的原因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的医家是C、吴鞠通
49.明确提出导致湿温病的原因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的医家是B、薛生白
50.“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其中“中气实”的最佳解释是 A.中阳偏旺
51.“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其中“中气实”的最佳解释是D.脾胃健运
52.“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其中“中气虚”的最佳解释是 E.中阳偏虚
53.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证属E.湿热秽浊阻闭上中下三焦
54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证属B.湿热秽浊阻闭中焦 55.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暝则惊悸梦惕,为A.湿邪蒙绕三焦 56.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为B.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
57.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为D.中气亏损、升降悖逆 58.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A.湿邪蒙绕三焦 59.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B.辛泄 佐清热。 60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E.发汗
61.阳湿伤表之候为E.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62.阴湿伤表之候为(B.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63.薛生白治疗湿热证邪入厥阴,主客浑受,用药仿吴又可三甲散,包括下列哪些药物( )。A.鳖甲 C.穿山甲 E.地鳖虫
64.下列哪些情形一般无出汗的表现B.阴湿在表 C.伤寒表实D.腠理暑邪内闭 65.薛生白仿吴又可达原饮之例治疗湿热阻遏膜原证,选用了达原饮中哪些药物( )。B.厚朴 C.槟榔 D.草果
66.湿热流注下焦,阻滞气机,致尿赤、自利,当用分利,若兼见口渴、胸闷,可选用下列哪些药物开泄中上( )。A.桔梗 C.杏仁 D.大豆黄卷
67.薛生白对湿热病发病特点的论述有( )。
A.邪由口鼻而入者十之八九 B.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C.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D.有先因于湿,再因饥劳而病者
68.薛生白认为阳明之表包括()。C.肌肉 D.胸中 69.薛生白治疗阴湿伤表的常用药物有( )。 A.藿香、香薷 B.羌活、苍术皮 E.薄荷、牛蒡子
70.薛生白治疗暑邪入于肺络的常用药物有( )。 A.葶苈子 B.滑石 C.枇杷叶 D.甘草
71.薛生白对“湿渐化热,余湿犹滞”证的治疗方法包括( )。C.清热 E.辛泄 72.“湿热证,忽然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其病机包括哪些方面(B.卫阳暂亡 C.里阳被郁 D.湿热结于下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山东省2024年度国医通温病考试题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