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 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 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 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 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 让学生展开讨论。 2、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1
3、 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 学生进行猜想。
5、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 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 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
2、 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 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 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 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 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 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 归纳小结。
3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三) 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 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 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 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 提出调查的要求。 2、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 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4
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 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 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
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
(二) 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5
1、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 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 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 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 学生互相交流。
(三) 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1、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 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5、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适当的气温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光照 植物长得更好 丰富的营养 ……
6
4、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 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 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 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 (二)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 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 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
3、 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 学生互相交流。
5、 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 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2、 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 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 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 学生实验探究。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 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四) 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1、 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2、 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 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 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4、根和茎
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
8
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
5、动物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 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 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动物标本。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 (二) 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 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
3、 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
9
4、 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 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 归纳小结。
(三) 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1、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 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4、 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四) 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1、 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 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3、 学生互相交流
(五) 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
5、动物的食物 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 草食性动物:马、牛、羊…… 杂食性动物:猪、鸡……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