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事例, 体会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学习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勤奋,懂得勤奋的重要性。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答:勤奋。
2.把这句设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板书:勤奋)
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4.对比: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5.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6.老师从课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与他们有关的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你能简洁地说说这两个人的故事吗?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二、走进故事,读悟明理
看样子,故事大家都读懂了,不过,语文学习可不仅仅是读懂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细细地来说说勤奋的重要性。
(一)司马光: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交流: 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1) 提示:“滚瓜烂熟”, 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这就是—— “勤奋”!
(2)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无论是春夏秋冬,他都这样躲起来读书,争分夺秒的学习,这就是—— “勤奋”。(指名读)
你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出示):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强调“更加”。
3.(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同学们,你们平时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如果你用这种圆木枕头会舒服吗?为什么?(因为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
(2)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警枕)。“警”是什么意思?(提醒)提醒他什么?(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 “勤奋”!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4.正是因为司马光一生勤奋,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详细历史,共有294卷,约300多万字,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2)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你能想象吗?19年中,每当烈日炎炎,司马光……19年中,每当寒冬腊月,司马光……19年中, 每当逢年过节,司马光……19年后,司马光终于……19年中,多少个日日夜夜,司马光写着记着,19年来,他熬白了头发,连牙齿也松动了,眼睛也昏花了,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他容易吗?读好这句话。
5.司马光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二)你又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呢?交流:
1.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当时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呢?(朗读“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2)同学们当时很不理解童第周,你成绩这么差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呀?然而,童第周却毫不理会,仍然坚持——
2.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童第周还是坚持着。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3.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什么叫名列前茅?从原来的成绩较差,到现在的名列前茅,这是多大的飞跃呀,你能想象一下,这时,班里的同学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交流)
4.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朗读)
5.小结:同学们,面对落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这就是勤奋。 6.正是因为童第周一生勤奋,所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童第周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对比明理
1.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很勤奋,都成功了。 2.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一个天资聪明,一个起步晚、基础差。
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3.可惜,我那几个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师扮演学生1:老师,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师扮演学生2:老师,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4.总结:说得很好。谢谢你们,回去我就照你们的说。在和别人讲道理的时候,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用事实证明,最后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令人信服。要是把这种方法掌握好了,同学们都可以当个很会做思想工作的小小班主任了。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靠勤奋,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悬梁刺骨,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
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因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司马光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
勤奋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说勤奋》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