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街乡底母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于龙街乡底母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

兴国在教,兴教在师。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不是说过: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其实教育也是如此啊。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于小学的教育,然而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小学老师。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那么,我们的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我校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现就调查中发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一)地理位置: 龙街乡底母小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位于

彝良县西北角距县城 58公里。学校创建于 1936 年 9 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是龙街乡建校时间最早的一所学校。

(二)、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 2500 平方米,建筑用地面

积 822 平方米,其中校舍排查 D 级危房 421 平方 米, C级危房 401 平方米。学校服务半径为 4.5 千米, 招生范围为龙街村(银弯、天井、孙弯、水塘、中心、 寨子六个村民组)和银坪村(红星组) ,覆盖人口约 1900 人,共有适龄学生约 280 人。

(三)学生情况:学校现有6个年级,共 6 个教学班,在校学

生共273 人。

(四)教职工情况:学校共有教职工 9 人,其中女教师1 人,

代课教师1人。30岁及以下教师1名;30——34岁的教师4名;41—45岁教师 2名;46—50岁教师 1名;51—55岁教师 1名。在职教师中本科学历0人,专科学历5人,中专1人,高中2人,初中1名。 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66.7 %。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3人,未评级1人。

(五)师课时情况:每师每周均课时为20节。 二、我校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化,教学积极性不高

我校共有教职工 9 人,其中女教师1 人,代课教师1人。30岁及以下教师1名,占11.1%;30——34岁的教师4名,占44.4%;41—45岁教师 2名,占22.2 %;46—50岁教师 1名,占11.1%;51—55岁教师 1名,占11.1%;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教学积极性不高,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不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工作负担重

目前在我校教师课时数普遍为17-20节/周,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有的要负责两个班。此外,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还有在我村,由于父母出外打工,一些是家长监护的责任现在也落在教师身上,大部分教师反映自己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

3、心理、生理健康问题突出

由于承担超负荷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普遍感觉身心疲惫,甚至在部分教师身上已出现了职业的倦怠。教师体罚、侮辱学生的现象屡有发生,师德水平有滑坡趋势。

4、兼业现象普遍

在我校,大部分教师家庭收入偏低,已婚教师中,只有一人有固定收入的家庭的占79%,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一是半“教”半“农”,由于本地化比例高达九成,我校教师基本是本村化,教师过着下田务农,上岸教课两栖生活的,约占80%,有的老教师从每月工资中留下百多元做烟钱,其余全部用于子女教育,家庭生活靠与妻子从事农业生产维持;二是搞第二职业或协助家属经商的,约占10%;另外,教师配偶出外打工,两地分居的约占10%。兼业加剧了教师身体状况的恶化和工作状况的下降。

5、专业化发展不足

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历史原因造成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的不足又导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的落后,有些中老年教师实际上只是识字的农民,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

6、社会地位不高

在农村,由于客观原因,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尊师重教远未形成气候,侵害学校财产,干扰教学秩序,辱骂教师现象时有

发生,挫伤教师人格尊严和工作积极性。维护教师权利不力加上教师兼业、教学质量不高等农村教育固有的硬伤都使得教师职业荣誉感难踏实。

7、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受内部流动体制(如城乡)不畅以及外地、其他行业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吸引,大多数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有“跳槽”的想法。就我们学校而言,就近三年内,就考进城区和调走的教师已有4人,他们都有本科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积极。近年来,考公务员以脱离农村教师岗位成为新趋势。

8、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各种原因,我校教师队伍成分已变得十分复杂。现有的这支教师队伍中,除了代课教师外,还有民师转编人员、补员录取人员,以及非全日制学历和非师范院校毕业者。

三、问题的主要成因 1、社会评价不公 。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作业方式,本身就易形成孤独、怪癖和精神的抑郁。加之农村小学教师与城镇教师,村小教师与完小教师相比,工作环境极其艰苦。从工作量上看,城内小学教师教单科,周课时约在10节,而我校教师都在18节以上且要备几门课。农村小学和城市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压力 ,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

受重视的程度却大不一样。社会上往往认为: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难度些、“工作量不大”、“技术含量低”、“照娃娃的”。

2、经济待遇不公。

工资待遇不高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据我们的调查,近年新补员教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好,而现在面向青年教师的各种没有实效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办得又多,收费又高。个别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学历,花费达8000多元。这点工资实在是难以让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虽说教师较之过去经济待遇有所提高,但作为一个有一定素质与修养的群体,他们渴望体面的生活,渴望有温馨的场所,渴望在社会、家庭有坚实的文体地位,但现实是捉襟见肘,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地位与教师神圣的光环有相当差距。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差。城里的学校有的有门面出租收入,老板捐赠等,可以改善老师福利;农村学校没有什么收入;城里教师在家长、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有的从事了有偿家教,农村教师没有;相比之下,农村小学教师比城市教师和其它行业职工经济收入落差大,尤其是农村有的小学教师含莘茹苦一辈子,送不起子女上大学,退休后无房子居住,病了无钱就医等。

3、工作负担重限制了教师能力的发挥。

由于编制紧张,我校只能实行两班三教师制。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维持课堂秩序状态,“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的实施,教师只能是疲于应付,创造性教学积极性难以调动,搞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

4、提高机会少制约了教师的水平提升。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各学校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钱就更少了,学校无力顾及教师的一般提高培训,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大。因此除了不得已参加的学历培训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培训提高机会。

四、几点建议

面对现状,要改变现状,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

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对社会的期盼

1、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重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促进

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学校均衡,政府投入有法律保证。经济收入多少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教师的劳动需要经济、物质手段来调节,保障教师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应落到实处,只有使其收入居于其他行业的前位,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小学教师的冲突。 2、建立合理的期望。全社会、家庭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全力,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公正的看待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艰辛。

3、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小学教师不是全能选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需要社会人们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给予尊重,对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改变对其不好的看法和说法。

4、教育投入落实到位。政府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安心从教。

(二)科学合理核定教师编制。

1、上级要结合山区实际,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解决农村因缺编造成的困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2、为寄宿制学校增设后勤管理人员编制,减轻教师负担和管理压力,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全;

3、对老龄化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老教师,可动员他们提前离岗休息,且不占教师编制;对能适应工作的同志实行转岗使用;

4、对提前离岗和转岗人员的身份、工资待遇以及有关个人利益问题,上级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尽可能地让留者情愿,去者甘心,没有顾虑。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在职教师培训管理。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确定培训资

金投入,保证定期轮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2、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上级要站在优先发展教育的高度考虑教师问题,尽快建立适应农村现状的补充教师长效机制,按时招聘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为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避免师范类大学生流失到非教育

行业。

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要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让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尊重关心教师,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待遇上给予提高,特别是要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和出台住房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使他们消除顾虑,安心工作,为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关于龙街乡底母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龙街乡底母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03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