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3分)

(4)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分)

(3)结合材料二、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的“问题”。(4分)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2、【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孔子的“礼” 3、【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4、【答案】 A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这是实现孔子“仁爱”思想的途径,其目的是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最符合题意。干扰项B项是墨家的观点,排除。 5、【答案】 A

【解析】 此观点体现了道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时间即可判断出。 7、【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8、【答案】 C

【解析】 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 9、【答案】 C

【解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看清题意是“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的是荀子,他提出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10、【答案】 D

【解析】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明显不符合“和谐社会”的建立,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11、【答案】 A

【解析】 荀子主张“人之初,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12、【答案】 B

【解析】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被迫实行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政策。 13、【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4、【答案】 B

【解析】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等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 15、【答案】 C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这反映了“心学”的观点 16、【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只在身心上做”,体现了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的主张。 17、【答案】 C

【解析】 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排除A、B两项;D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 18、【答案】 D

【解析】 三则材料依次反映了儒家的伦理道德,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节用”思想。 19、【答案】 B

【解析】 材料实际叙述了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20、【答案】 C

【解析】 “忠义”思想是理学重视气节的体现。 21、【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分别是孟子、顾炎武、朱熹的观点。 22、【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材料中主张外来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正反映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本题选A项。其他B、C、D三项与教育公平主张无关。 23、【答案】 A

【解析】 纸没发明以前,多用木简、绢帛作书写材料,比较笨重,纸的发明改变了材料所述状况。 24、【答案】 D

【解析】 与“推广民众教育”有关的发明只能是印刷术和造纸术。 25、【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物件显然是指南针,它的发明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26、【答案】 (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2分) 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3分)

(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2分)

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2分)

(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2分) 27、【答案】 (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②(属于原始文献)。(1分) 主要流派的主张

①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②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③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3分)

(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分)

(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为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3分)

(4)新哲学思想: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构建和谐社会等。(3分)

【解析】 第(1)问,②是原始文献,学术价值最大,它的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义,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2)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回答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主张即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3)秦朝时奉行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4)宋代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28、【答案】 (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3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 29、【答案】 (1)医学:战国编撰、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数学:最早发明了十进制记数法;天文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分)

(2)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4分)

(3)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创新。(4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11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