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风光片解说词
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耸立于河南省中部,东望省会郑州,西临九朝古都洛阳,南横瀛水,北临黄河,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公里,嵩山山系自西向东依次有万安山、安坡山、马鞍山、五佛山、当阳山、玉寨山、嵩山主峰峻疾峰、五指岭和尖山等。峰岳连绵、气势磅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玉寨山、嵩山主峰和五指岭一带,玉寨山又名少室山,群山耸挚、拔地腾宵,雄踞于嵩山主峰西南,海拔1512米,嵩山主峰峻疾峰古称太室山,巍峨雄伟,高耸入云,屹立于登封市城北,峻疾峰海拔1492米,五指岭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偎依于嵩山主峰东北,海拔1215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集中了珍稀地质遗迹,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的世界级自然文化资源,著就了地学科普、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奇特地貌、生态环境等多层次综合性的旅游环境。园内总面积为450.12平方公里,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安坡山景区、五佛山景区、挡阳山景区、少林寺景区、三皇寨景区、峻疾峰景区、卢崖瀑布景区、纸坊湖景区、五指岭景区、石淙河景区等10个游览区域,管理服务区内配备完善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等设施,是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连续完整的出露着距今36亿年—25亿年间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建造,著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这一地层也就是五代同堂中最
1
古老的第一代,第二代地层为距今25亿年—5.43亿年间由滨海、浅海环境多旋回沉积和受华北版块控制的陆缘高地冰川沉积共同构成的元古代三次盖层沉积层层序,嵩山五代同堂地层中,元古代地层最为典型、丰富,第三代地层为距近5.43亿年—2.5亿年间在海相、陆相环境中沉积的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多旋回地层层序,这一地层中广泛布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古生代同时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还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恒久见证,到了距今2.5亿年—0.65亿年间,在陆相盆地,河流环境沉积了中生代红色泥岩、碎屑岩地层,也就是五代同堂中的第四代地层,这一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陆生动植物化石。距今0.65亿年直到现代的新生代湖沼、河流、盆地、平原等环境下沉积的碎屑岩、黄土层组成了五代同堂地层的最新一代,地层中同时富含了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古文化遗址,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内的五代同堂地层分布广泛,往往一座山峰就包含了几种地层,登过峻疾峰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从山脚开始先是爬一个长长的缓坡,到达石船时迎面而来的是壁立千刃的壮丽景观,人们沿着悬崖一步步攀上峰顶,不难得出这座嵩山主峰下不缓,上不陡的结论,从峻疾峰顶向北俯瞰,北侧可见紧依着岩层第四类的中低山,再远处,一座座岩层近水平的山头,鳞次栉比的立于天井,构成下部斜坡的是嵩山山系最古老的太古代花岗绿岩系,它是距今36亿年—25亿年地球早期阶段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而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在漫长岁月中,历经地壳运动的应力作用和高温高压效应,使
2
其经理皱褶造山,变质变形,露出海面,成为地质学家所称的片麻岩,地质学家把这些类型不同的片麻岩总成为登封群,构成嵩山上部陡峭主峰的岩层是距今25亿年—18亿年间的古元古代滨海、浅海沉积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片岩和白云岩类岩石,地质学家总称为嵩山群,仅以嵩山北侧分布的岩层是距今18亿年—10亿年中元古代滨海、浅海沉积的砾岩,石英岩状砂岩、泥岩、页岩、白云岩等,地质学家称之为马鞍山群和五佛山群,这一岩层之上被距今10—5.43亿年的新元古代华北古陆南缘的典型高原冰川沉积—罗圈冰碛层覆盖,嵩山北侧稍远一些的低环山丘是由距今5.43亿年2.5亿年的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和距今2.5亿年—0.65亿年的中生代陆相湖盆沉积地层,在群山之间的凹地和沟壑中沉积了0.65亿年至今的新生代地层,自300万年前人类出现,人类活动遗迹主要在新生代第四纪地层中保存,世界各地的第四纪更新统和全新统中留下大量的人类活动遗迹,这些遗迹共同见证了人类演化短暂而又复杂的进程。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清晰的保存着分别发生着距今25亿年、距今18亿年和距今5.43亿年的三次大的全球性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典型的构造形变遗迹,这三大天翻地覆的构造运动依次被地质学家称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和少林运动,根据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五代同堂的地层层序和三大构造运动遗迹的基本特征,我们按照地质科学的原理可以追溯出嵩山形成的过程和其间发展演化的景象。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地表几乎全部被水包裹着,大约从36亿年前开始,当时是汪洋海底的
3
嵩山地区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共同堆积了以基性岩浆岩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的,被称为登封群的花岗绿岩系,在距今25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也就是地质史上的嵩阳运动,嵩阳运动的结果使海底沉积的花岗绿岩系受到近南北相的应力作用,温压效果而导致皱褶露出海面形成山脉,这是嵩山首次初露峥嵘,后来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这些山体渐渐被移平,加上地壳不断下降,移平后的远古嵩山又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形成海滨和浅海环境,并且开始接受了被称作嵩山群的碎屑物质钙镁等物质的沉积,到了距今18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又发生了被称为中岳运动的全球性地壳运动,来自东西方向的应力作用和温压效应使海底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慢慢隆起成山露出海面,古嵩山第二次屹立于中洲大地,中岳运动后,古嵩山再次被慢慢风化、剥蚀、移平、下降,逐渐又被海水吞噬,形成滨海、浅海、山间盆地环境,先后沉积了马鞍山群、五佛山群、罗圈冰碛层的地层层序,到了距今5.43亿年前后,被称为少林运动的地壳运动使嵩山一带大范围的升出海面,初步形成了今天的嵩山山系,结束了地球生命大爆发前的远古宙演化历史,后来虽然又发生了古生代广泛的环境,但嵩山山系的主要山峰再也未被海水淹没,嵩山从此终于扬眉吐气,傲立中原,到了距今2—0.65亿年的中生代晚期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嵩山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应力,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唐窑 中岳庙断裂带和五指岭断裂带拦腰将嵩山山系截成三节,并使峻疾峰及五指岭依次向北西方向推移了3公里和7公里,距今0.65亿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进一步隆升并受风化、剥
4
蚀,终于历经沧桑变迁的嵩山最终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见的神奇面貌,地质作用以其恢弘的气魄和变化的手法为人类雕凿出嵩山这块瑰宝,嵩山对于人类来说真是太奥妙了、太神奇了,它的每一幅奇葩异境都是力的展示,力的杰作,嵩山真是太古老,太悠远了,它的诞生和演化无不是地球的沧桑变迁的见证,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世界纵有永恒,那也是永恒的运动、更新。
嵩山的地质遗迹历来被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独特的地质背景、地理、地貌特征及丰富的内外生矿产资源等吸引了国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地勘群体、国外著名地质学家等来此进行教学、科研、生产、考察和科学普及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提交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和发行了数以百记的地质科学论文和名著,为全面了解嵩山地区各时代地层层序,地壳运动期次,地质构造特征,各类矿产分布和地壳演化规律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这些精深的地质工作成果使这里成为难得的科研教学和科普园。
嵩山中岳之称始于殷商,并于汉初,五岳之中,中岳嵩山位居中原,堪称中华名岳之砥柱,古往今来,嵩山以其文化历史悠远,资源数量庞大,景点分布集中,风景类型齐全而倍受世人瞩目,1982年经国务院审定为新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不但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8000年的进程,陪理当文化、仰韶文化,娄山文化、三皇五帝、峡谷养成在这里都有遗址,汉唐以来,历来帝王将相、墨客骚人摩肩接踵慕名而来,祭祀封单,立碑乐石,汇书留丹,不计其数,寺、庙、宫、观林立,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风光片解说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