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试题集(下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 环境空气采样

分类号:G1 主要内容

①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 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③布点与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④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 一、填空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μ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μm的颗粒物。② 答案:100 10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 和 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② 答案: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 倍以上。③ 答案:两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 采样、 采样和 采样。③ 答案:注射器 采气袋 固定容器法

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 法、 法和 法。③ 答案:溶液吸收 填充柱采样 低温冷凝浓缩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 、 、 、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③ 答案:风速 风向 温度

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 法和 法。③ 答案:滤料 自然沉降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 、 、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① 答案:流量 时间

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 和 ,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 ,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

6

需要重新采样。① 答案:针孔 破损 破裂

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 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① 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

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 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 m。① 答案:3 0.5

12.在地球表面上约 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 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③ 答案:80 12

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 ± kPa。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 。③ 答案:6.0 0.6 无气泡逸出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1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③ 答案:0.5 0.2~0.3

15.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1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以 L/min的流量采气 L。③ 答案:5~10 0.4 4~24

16.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每次称空白滤膜或尘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与原始重量之差在± mg(中流量为 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③ 答案:5 0.5

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 态及 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② 答案:气 颗粒

7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铅(Pb)是指存在于 中的铅及其化合物。②

答案:总悬浮颗粒物 二、判断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所有工业区。( )④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不包括1998年以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2.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② 答案:正确

3.监测环境空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

4.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 5.环境空气采样时,只有当干燥器中的硅胶全部变色后才需要更换。(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干燥器中的硅胶有1/2变色就应该更换。 6.环境空气监测中,采集有机成分的滤膜不宜进行称重。( )① 答案:正确

7.空气样品的24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 )①

答案:正确

8.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 )③

答案:正确

9.用注射器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一般要在2d内分析完。( )③

8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在采集当天完成分析。

10.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的建设情况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 )③ 答案:正确

11.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最大采样体积越小,浓缩效率越高。(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越高。

12.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填充柱的吸附效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温度升高,最大采样体积减少。( )③ 答案:正确

13.进行24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使监测结果偏低。( )③ 答案:正确

14.采集二氧化氮样品中,当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76。(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此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68。

15.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正干扰,采样时可在吸收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以排除干扰。(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16.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在测定TSP的质量浓度后,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元素。(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要用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采集。

17.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对空气中0.3g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5%。( )③ 答案:错误

9

正确答案为:截留效率不低于99%。

1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 )③ 答案:正确

19.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任意两类区域之间的缓冲带宽度均应不小于300m。( )④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一类区和三类区之间缓冲带宽度不小于500m,其他类别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300m。

20.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④ 答案:正确

21.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一般面积应不小于2m。(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面积不应小于5m。

22.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3m。(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距离应为1~2m。

23.环境空气采样器的临界限流孔的流量应定期校准,每月1次,其误差应小于1%。(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误差应小于5%。

2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中规定的24h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所有气态污染物的采样。(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季平均值指任何一季的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②

10

2

2

序 言

努力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信息和建立科学的减排考核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重要建设任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增加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困扰着环境监测正常开展的能力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有所改善,快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排污总量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等基础能力逐步完善。然而,要建设适应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和环境管理需要的现代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能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历史性机遇,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依据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充分体现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切实履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职责,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自2006年以来,组织一批省、市级环境监测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室内空气、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质量管理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等环境监测领域,追踪最新监测技术标准,充分注重近年来的环境监测技术积累,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信息共享,编写完成了《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 (上、下册)。其间,披沙拣金,集腋成裘。谨此,对参加本书编撰出版付出辛勤汗水和智慧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2009年12月

1

说 明

本书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有关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一、分类原则

按照要素或对象分为八大类,即环境空气和废气、室内空气、生物、土壤和固体废物、质量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放射性测量和电磁辐射。

每大类中,结合监测程序(如采样和现场监测等)、监测手段(如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和监测项目进行分类,将技术上有共性的监测项目合在一类,并按照监测手段设立了基础知识试题,各监测项目特定的技术要求包括在各自的专项试题中。 二、分类号

顾名思义,分类号是分类的编号。分类号由“英文字母+系列号”构成。

英文字母采用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环境空气和废气用“G”(gas)表示,室内空气用“A” (indoor air)表示,生物用“B”(biology)表示,土壤和固体废物用“SS” (soil,solid waste)表示,质量管理用“Q”(quality)表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用“E”(ecology)表示,放射性测量用“R”(radiochemical)表示,电磁辐射用“EM”(electromagnetism),其他用“O”(other)表示。

系列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顺序数字表示,例如G1、G20等;另一种是包括基础知识的情况,系列号中包括两部分数字,中间用“-”分开,即为“XX-YY”形式,XX表示顺序数字,YY为“0”表示基础知识,其他数字表示各监测项目的专项知识,例如G4-0表示重量法的基础知识,G4—1表示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专项知识,G4-0和G4-1一起构成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试题。

基础知识试题是该类的公用基础知识试题,专项试题是除基础知识以外的、与具体监测项目相关的试题。 三、监测方法

每个分类号包括一个或多个监测方法,以“主要内容”的形式列在各类试题之前。部分试题后面标注的顺序号(即①、②等),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具体监测方法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了解试题内容的出处;试题后面没有标注顺序号的,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所有监测方法均有关。一道试题后面有多个顺序号标注的,表示该试题与多个监测方法相关,即多个监测方法都涉及该试题内容,属于一题多用。

2

目 录

第一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1 第一节 环境空气采样.......................................................1 第二节 污染源采样........................................................10 第三节 现场监测..........................................................21 第四节 重量法............................................................24 第五节 液相色谱法........................................................33 第六节 离子色谱法........................................................47 第七节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2 第八节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6 第九节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61 第十节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汞..........................................65 第十一节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68 第十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73 第十三节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氨..............................................79 第十四节 荧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82 第十五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85 第十六节 容量法..........................................................86 第十七节 气相色谱法.....................................................100 第十八节 分光光度法.....................................................161 第十九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232 第二十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食业油烟...................................237 第二十一节 镜检法测定石棉尘.............................................238 第二十二节 嗅辨法测定恶臭...............................................241 第二章 室内空气...........................................................247 第一节 布点与采样.......................................................247 第二节 物理性参数.......................................................250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259 第四节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氨...............................................260 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260 第六节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60 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261 第八节 重量法...........................................................271 第九节 液相色谱法.......................................................272

3

第十节 容量法...........................................................272 第十一节 菌落总数.......................................................272 第十二节 氡的测定.......................................................276 第三章 生物...............................................................279 第一节 细菌学监测.......................................................279 第二节 水生生物群落监测.................................................288 第三节 初级生产力.......................................................297 第四节 急性毒性试验.....................................................300 第五节 致突变性试验.....................................................311 第六节 液相色谱法.......................................................319 第四章 土壤和固体废物.....................................................322 第一节 采样与制样.......................................................322 第二节 电化学法.........................................................328 第三节 容量法...........................................................332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337 第五节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351 第六节 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砷...................................353 第七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54 第八节 气相色谱法.......................................................357 第九节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360 第十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364 第十一节 发热量、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硫分的测定.........................366 第十二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370 第五章 质量管理...........................................................372 第六章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386 第七章 放射性测量.........................................................393 第一节 放化分析.........................................................393 第二节 核物理测量.......................................................408 第八章 电磁辐射...........................................................415 第一节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415 第二节 低频电磁场强和干扰场强...........................................423 第九章 其他...............................................................429 第一节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429 第二节 便携式溶解氧仪法测定水中溶解氧...................................436

4

第三节 酶底物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437 第四节 RAD7测氡仪测定氡................................................438 附 录.....................................................................440 附录I 索 引...........................................................440 附录Ⅱ 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及人员.........................................462

5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植物生长季平均值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数均值。( )②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 )④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B.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特定工业区 D.一般地区 答案:B

2.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 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③

A. 10 B.20 C. 30 D.40 E. 50 答案:E

3. 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口周围 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 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③ A.90°,180° B.180°,90° C.270°,180° D.180°,270° 答案:C

4.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 μm的尘粒。( )③ A.大于10 B.小于10 C.大于20 D.大于30 E.大于100 答案:D

5.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①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答案:D

6.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 保存至样品处理前。( )① A.干燥器内 B.采样盒 C.-20℃冷冻箱内 D.冷藏室中 答案:C

11

7.在无动力采样中,一般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的采样时间为 d。( )① A.5~10 B.10~15 C.15~20 D.7~30 答案:D

8.在环境空气污染物无动力采样中,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 于 d。( )①

A. 5 B. 10 C. 15 D. 30 答案:C

9.在进行二氧化硫24h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 ℃。( )① A.23~29 B.16~24 C.20~25 D.20~30 答案:A

10.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L/min时, 装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 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①

A. 1 B.4.7±0.7 C.6±1 D. 1.7±0.7 答案:B

1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 )①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答案:B

12.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 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 )①

A.0.2 B.0.20±0.02 C.0.15 D.0.15±0.02 答案:B

13.PM10采样器是将大于10μ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不是说它将10μm的颗粒物能全部采集下来,它保证10μm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在 %以上即可。( )③ A.50 B.60 C.70 D.80 E.90 答案:A

14.用采气管以置换法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如果使用二联球打气,应使通过采气管的被测气体量至少为管体积的 倍。( )③

A.1~4 B.2~6 C.4~8 D.6~10

12

答案:D

15.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效率为 %以上的吸收管。( )③

A.85 B.90 C.95 D.99 E. 100 答案:B

16.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 %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 )③

A.5 B. 15 C.35 D.50 E.75 答案:A

17.环境空气样品采集中,用于大流量采样器的滤膜,在线速度为60cm/s时,一张干净滤膜的采样效率应达到 %以上。( )③ A.90 B.91 C.93 D.95 E.97 答案:E

18.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 cm/s,而且气流必须稳定。( )③

A.2 B.4 C.6 D.8 E. 10 答案:B

19.用内装10m1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 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③ A. 1~2 B. 3~4 C.4~5 D. 6~7 E. 8~9 答案:C

20.用内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2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 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③

A. 1~2 B. 3~4 C. 5~6 D. 7~8 E. 8~9 答案:C

21.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kPa,本方法不适用。( )③

A. 10 B.30 C.50 D.70 E. 100 答案:A

22.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 m/s。( )③

13

A.0.1 B.0.3 C.0.5 D.0.7 E. 1.0 答案:B

23.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应大于 μg。( )③ A. 10 B. 12 C. 14 D. 16 E.20 答案:B

2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h的采样时间。( )③ A. 10 B. 12 C. 14 D. 16 E. 18 答案:E

2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h的采样时间。( )③ A. 8 B. 9 C. 10 D. 11 E. 12 答案:E

2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要求,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 km2。( )④ A. 1 B.2 C.3 D.4 E.5 答案:D

27.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室内温度应维持在 。( )① A. 0±5℃ B. 10±5℃ C. 15±5℃ D. 20±5℃ E. 25±5℃ 答案:E

28.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器的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 min。( )① A.0 B. 5 C.6 D.7 E. 10 答案:B

29.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 %。( )①

A. 5 B. 10 C. 15 D.20 E.25 答案:A

30.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吸收瓶,其阻力应每月测定一次,当测定值与上次测定结果之差大于 kPa时,应做吸收效率测试,吸收效率应大于95%,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①

A.0.1 B.0.2 C.0.3 D.0.4 E.0.5 答案:C

14

四、问答题

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③

答案: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③

答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①

答案:指在某一时段或1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①

答案: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①

答案: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③

答案: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15

五、计算题

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18℃,大气压力为85.3kPa,实际采样体积为450ml。问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是多少? (在此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③ 答案:V0?参考文献

[1]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

命题:沙雪梅 梁富生 审核:武桂桃 梁富生 夏新

0.45?273?85.3?0.36?L?

?273?18??101.3第二节 污染源采样

(一)固定污染源采样

分类号:G2-1 主要内容

①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5468-1991)

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23-2003) ④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 ⑤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⑥燃煤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规范物料衡算(试行)(HJ/T69-2001) ⑦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

⑧固定污染源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一、填空题

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的标准皮托管或其他经过校正的非标准型皮托管(如S形皮托管),配 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

16

答案:U形

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 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 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1m3,取3次采样的算术均值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答案: 3 3

3.采集烟尘的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和 滤筒两种。 答案:刚玉

4.烟尘测试中的预测流速法,适用于工况 的污染源。 答案:比较稳定

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 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 ,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答案:正对 相等

6.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的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 型皮托管。 答案:标准

7.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0.1m,且流速分布 、对称并符合断面布设的技术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答案:比较均匀

8.蒸汽锅炉负荷是指锅炉的蒸发量,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吨的 ,单位为比。 答案:蒸汽

9.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 倍直径处。 答案:6

10.用S形皮托管和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的压力时,可将S形皮托管一路出口端用乳胶管与U形压力计一端相连,并将S形皮托管插入烟道近中心处,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得的压力为 。 答案:静压

11.通常在风机后的压入式管道中进行烟尘采样,管道中的静压和动压都为 (填“正”或“负”),全压为 (填“正”或“负”)。

17

2

答案:正 正

12.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主要受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 等因素影响。 答案:性质

13.在蒸汽锅炉煤耗量核定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锅炉给水量、 核定系数。

答案:蒸汽锅炉煤耗量

14.测定烟气含湿量的方法有干湿球法、 法和冷凝法。 答案:重量

15.当被测烟道为高温或有毒气体,且测点处又为正压时,应采用带有 的密封采样孔。 答案:闸板阀

16.烟气温度的测定中,常用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 温度计。 答案:热电偶

17.二氧化硫产污系数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煤收到基硫分含量和燃煤中硫的 。 答案:转化率

18.用吸收瓶正式采集烟气样品前,要让排气通过旁路吸收瓶,采样 min,将吸收瓶前管路内的空气置换干净。 答案:5

19.使用真空瓶或注射器进行烟气采样,应详细记录现场大气压、环境温度以及 。 答案:工况运行条件 二、判断题

1.产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产生污染活动的单位强度(如重量、体积和距离等)所产生的原始污染物量。( ) 答案:正确

2.《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5468-1991)中规定,对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 答案:正确

3. S形皮托管的测孔很小,当烟道内颗粒物浓度大时易被堵塞。所以它适用于测量较清洁

18

的排气装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标准型皮托管的测孔很小,当烟道内颗粒物浓度大时易被堵塞。所以它适用于测量较清洁的排气装置。

4.用U形压力计可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全压和静压。( ) 答案:正确

5.在固定污染源管道中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三种压力的作用,即全压、静压和动压。(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同时两种压力的作用,静压和动压。

6.在采集固定污染源的气体样品时,烟尘采样嘴的形态和尺寸不受限制。( ) 答案:正确

7.烟尘采样时如果采样速度小于采样点的烟气速度,所测定的样品浓度会高于实际浓度。( ) 答案:正确

8.在固定污染源采样中,当管道内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时,静压为正,反之,静压为负。( ) 答案:正确

9.工业锅炉是我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它包括压力≤2.45MPa,容量≤65t/h的工业用蒸汽锅炉、采暖热水锅炉、民用生活锅炉、自备/热电联产锅炉、特种用途锅炉和余热锅炉。( ) 答案:正确

10.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所以,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采样,也不需要等速采样。( ) 答案:正确

11.由烟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装有吸湿剂的吸湿管,吸湿管的增重即为已知排气中含有的水分含量。由此可以确定烟气中的水分含量。( ) 答案:正确

12.用S形皮托管测定烟道内压力时,面向气流的开口测得的压力为全压,而背向气流开口处测得的压力大于静压。(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背向气流开口处测得的压力小于静压。

19

13.烟道内动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是气体流动的压力。由于动压仅作用于气体流动的方向,动压恒为正值。( ) 答案:正确

14.烟道中全压和静压有正负值之分。( ) 答案:正确

15.烟气测试中,所采集的有害气体不同,对采样管加热的温度要求也不同。( ) 答案:正确

16.采集烟气时,采样期间应保持流量恒定,波动范围应不大于土15%。(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不大于±10%。

17.在烟气采样时,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采样管来采集烟气中的氰化氢和硫化氢气体。( ) 答案:正确

18.烟气测试中,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而定,每个样品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5min。(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一般不少于10min。

19.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因为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根据测得的动压计算气体的流速。(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在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 答案:正确

21.根据《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燃烧时理论空气需要量与实际空气需要量之比值。(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是指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

2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中的排放标准,同样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 答案:错误

20

正确答案为:此标准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三、选择题

1.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 。( )

A.增加 B.减少 答案:A

2.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 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 )

A. 1.5 B. 3 C. 6 答案:A

3.烟尘采样管上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45°,入口边缘厚度应不大于0.21mm,入口直径偏差应不大于±0.1mm,其最小直径应不小于 mm。( ) A. 3 B.4 C. 5 D. 6 答案:C

4.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必须用等速采样方法。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 %以内。( ) A. 5 B. 10 C. 15 D.20 答案:B

5.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在机组运行负荷的 %以上时进行。( ) A.70 B.75 C. 80 D. 85 答案:B

6.对于单位发电量来说,同样灰分或硫分的煤,发热量——的,燃煤量少,产生的污染物也就少。( ) A.低 B。高 答案:B

7.《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中规定,实测的火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必须进行折算,燃煤锅炉按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值α为 进行折算。( ) A. 1.2 B. 1.4 C. 1.7 D.3.5

21

答案:B

8.烟气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漏气检查。对不适于较高减压或增压的监测仪器,方法是先堵住进气口,再打开抽气泵抽气,当 min内流量指示降至0时,可视为不漏气。( ) A.2 B. 5 C. 10 答案:A

9.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火电厂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全厂建设规模计算,所采用高度以 m为极限。由于地形和当地大气扩散条件需要,烟筒的实际建造高度超过该高度时,仍按该高度计算。( ) A.240 B.280 C.300 答案:A

10.在一定湿度时,气溶胶或雾状样品粒径远大于分子,所以气溶胶或雾状颗粒物在 烟道中的分布是 的。( ) A.均匀 B. 不均匀 答案:B

11.采集烟气中氟化物时, 用硬质玻璃或者石英材质的采样管采样。( ) A.可以 B.不能 答案:B

12.《燃煤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规范 物料衡算》(试行)(HJ/T 69-2001)适用于额定蒸发量≤65t/h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和额定热供率≤ MW的固定式热水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污染管理。( )

A. 100 B. 116 C. 120 答案:B 四、问答题

1.简述固定污染源移动采样的含义。

答案: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2.简述在锅炉烟尘测式时,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应达到的要求。

答案:鼓风、引风系统应完整、工作正常、风门的调节应灵活、可调。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耐磨涂料不脱落。 3.什么是动压平衡等速采样?

22

答案:利用装置在采样管上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指示的采样点气体动压相平衡来实现等速采样。

4.简述烟尘采样中的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之间的不同点。

答案:移动采样:是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定点采样:是分别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变化状况。间断采样:是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其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5.过剩空气系数α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为什么?

答案: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

6.已知烟道截面积(F)和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Vs),试写出工况下湿排气流量(Qs)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答案:Qs=Vs3F33600(m3/h)

7.简述燃煤工业锅炉中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案:每耗用一吨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8.简述干湿球法测定烟气含湿量的原理。

答案:使烟气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烟气的压力,计算出烟气的水分含量。 9.计算除尘器效率的公式分别有: (1)η(%)=(Cj—Cc)/Cj3l00%

(2)η(%)=[(Cj3Qj)-(Cc3Qc)]/(Cj3Qj)3100% (3)η=η1+η2-η13η2

试问以上三个计算公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案:(1)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无漏风时;(2)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有漏风时;(3)式用在两级除尘器串联时。 五、计算题

1.已测得某台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427 kPa、-1.659 kPa,进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194kPa、-0.059kPa,试计算这台除尘器的阻力。 答案: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全压:P出=-1.659+0.427=-1.232(kPa)

23

除尘器进口管道中的全压:P进=-0.059+0.194=0.135(kPa) 除尘器的阻力:△P=P进-P出=0.135-(-1.232)=1.367(kPa)

2.干湿球法测定烟气中含湿量。已知干球温度(ta)为52℃,湿球温度(tb)为40℃,通过湿球表面时的烟气压力(Pb)为-1334Pa,大气压力(Ba)为101380Pa,测点处烟气静压(Ps)为-883 Pa,试求烟气含湿量(Xsw。)的百分含量[湿球温度为40℃时饱和蒸汽压(Pbv)为7377Pa,系数C为0.00066)。

答案:Xsw=[Pbv-C3(ta-tb)3(Ba+Pb)/(Ba+Ps)]3100%

=[7377-0.000663(52—40)3(101380-1334)/(101380—883)]3100% =6.55%

3.实测某台非火电厂燃煤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为120mg/m,过量空气系数为1.98,试计算出该锅炉折算后的烟尘排放浓度。

答案:C=C'3(α'/α)=1203(1.98/1.8)=132(mg/m3)

4.某台2t/h锅炉在测定时,15min内软水水表由123456.7 m3变为123457.1 m3,试求此时锅炉负荷。

答案:流量:123457.1-123456.7=0.4(m3) 负荷:0.4m/0.25h=1.6(m/h) 1.6/23100%=80%

5.测得某台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Cj=2875mg/m3,除尘器入口标态Qj=9874m3/h,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Cc=352mg/m3,除尘器出口标态风量Qc=10350m3/h,试求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答案:η=[(Cj3Qj)-(Cc3Qj)]/(Cj3Qj)3100%

=[(287539874)-(352310350)]/(287539874)3100% =87.2%

6.测得某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为1805 mg/m3,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为21mg/m3,试求除尘器在无漏风时的除尘器效率。

答案:η(%)=(Cj—Cc)/Cj3l00%=(1805—21)/1805=98.8%

7.已知采样时转子流量计前气体温度tr=40℃,转子流量计前气体压力Pr=-7998Pa,采气流量Qr=25L/min,采样时间t=20min,大气压力Ba=98.6kPa,滤筒收尘量0.9001g,排气量Qsn=6000m3/h,试求排放浓度与排放量。

答案:标态采气量:Vnd=0.053Q3[(Ba+Pr)/(273+tr)]1/23t

24

3

3

3

=0.053253[(98600—7998)/(273+40)]320 =425(L)

排放浓度:C=m3l06/Vnd=0.90013106/425=2118(mg/m3)

排放量:G=C3Qsn=21183600010=12.7(kg/h)

8.已知某固定污染源烟道截面积为1.181 m2,测得某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为15.3m/s,试计算烟气湿排气状况下的流量。

答案:Qs=15.331.18133600=6.503104(m3/h)

9.锅炉用煤量为1015kg/h,燃煤中收到基硫分含量(Sar)为0.52%,该煤中硫的转化率(P)为80%,试求二氧化硫的产污系数(kg/t)和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 答案:二氧化硫产污系数:K=0.23Sar3P=0.230.52380=8.3(kg/t)

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G=8.331.015=8.42(kg/h)

10.某厂全年耗煤2万t,煤中含硫量为2.5%,试求该厂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注:无脱硫装置)。

答案:二氧化硫产污系数:k=0.23Sar3p=0.232.5380=40(kg/t)

全年SO2排放量:G=40320000=800(t/a)

11.对某台10t蒸汽锅炉进行测定,读取锅炉运行时的蒸汽流量计读数,首次765432.1t,30min后为765435.6t,试求此时锅炉的出力(蒸汽流量计系数为1.0)。 答案:蒸汽流量:765435.6-765432.1=3.5(t)

锅炉出力:3.5/0.5=7(t/h)7/103100%=70%

12.对某工厂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进行测定,测得锅炉在标准状态下干采气体积为9.5L,排气流量为3.953104m3/h;分析二氧化硫时所用碘溶液的浓度为C(1/2 I2)=0.0100 mol/L,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5.80ml、0.02m1,试计算该锅炉排放二氧化硫的浓度和排放量。

答案:(1)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硫=(V-V0)3C(1/2I2)332/Vnd3l03

=(15.8—0.02)30.0100332/9.53103

=532(mg/m)

(2)二氧化硫排放量:G=C3Qsn310-6=53233.953104310-6

=21.0(kg/h)

参考文献

[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

[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

25

3

-6

1/2

命题:刘鸣

审核:赵淑莉 谢争 夏 新

(三) 苯胺类化合物

分类号:G5-2 主要内容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一、填空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所用色谱柱为 。 答案:BDS(或碱钝化的反相C18柱)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流动相为 ,缓冲溶液为 。

答案:乙腈和水混合溶剂 磷酸盐缓冲溶液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检测器为 ,检测波长 nm。

答案:紫外检测器 230 二、判断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用来吸附苯胺类化合物的硅胶需经过活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 答案:正确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采集样品时,采样管向上采样即可。(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采样管应垂直向上采样。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在采集样品结束后,应将采样管两端封闭,在4℃冷藏保存。( ) 答案:正确

4.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采集样品时,采样温度对结果影响很大而采样时的大气压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大气压对测定结果也有影响。

5.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为使采样管中的苯胺类化合物充分解

46

析,用甲醇洗脱吸附苯胺的硅胶需轻微振荡一段时间以后,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答案:正确

6.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需要对采样管进行空白实验。(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用于吸附苯胺的硅胶的活化温度 为 ℃。( )

A. 105 B.200 C.350 答案:C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样品在采集时不仅要控制采样流量、采集时间,同时要记录采样时的 。( ) A.温度 D.大气压 C.温度和大气压 答案:C

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活化后的硅胶冷却后应该放在 备用。( )

A.试剂瓶 B.干燥器 C.塑料瓶 答案:B

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样品在前处理过程中,应洗脱采样管的 。( )

A.前段硅胶和后段硅胶 B.中段和后端的玻璃棉C.进样端的玻璃棉和硅胶 答案:A

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含苯胺类化合物的洗脱溶液必须保存在 中;( )

A.棕色瓶 B.塑料瓶 C.玻璃瓶 答案:A

6.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制作标准曲线各点的响应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低于 %。( ) A.20 B. 25 C. 30 答案:A 四、问答题

47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在流动相中为何加入缓冲溶液? 答案:利用盐效应,减弱固定相中键合表面残存硅羟基的干扰作用,抑制峰形拖尾,改善分离效果。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采样体积80.01,采样温度为18℃,大气压力为102.3kPa。将采样管中硅胶转移至5m1具塞试管中,准确加入2.00m1甲醇,振荡,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样量为10μ1时,苯胺含量为25ng,试计算空气中苯胺的浓度。

答案:样品中分析物总量=2532/10=5.0(μ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102.3380.03273/[(273+18)3101.325]=75.8(L) 空气中的苯胺浓度=5.0/75.8=0.066(μg/L)=0.07(mg/m3)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命 题:刘鸣

审 核:赵淑莉 谢争 夏 新

(四) 酞酸酯类化合物

分类号:G5-3 主要内容

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一、填空题

酞酸酯又称 ,主要用作塑料制品的改性 。 答案:邻苯二甲酸酯 添加剂(或增塑剂) 二、判断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分析色谱柱为反相ODS柱。(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析色谱柱应为醇基正相色谱柱。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所有的试剂在临用前必须经过纯化处理。( )

48

答案:正确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实验室操作应使用全玻璃仪器,严格避免使用塑料制品。( ) 答案:正确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使用玻璃器具可在浓硝酸中浸泡数小时。(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所用的玻璃器具可在浓硫酸中浸泡数小时。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空白值较高的原因之一是无水硫酸钠装在塑料瓶内。(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实验室用水必须是 。( )

A. 蒸馏水 B.去离子水 C.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均可 答案:A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所用的无水硫酸钠应在 烘烤2h。( )

A.200~300℃ B.300~400℃ C.500—700℃ 答案:C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洗脱吸附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吸附剂,洗脱顺序为: 。( ) A.淋洗一平衡一淋洗 B.平衡一淋洗 C.淋洗—淋洗 答案:A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所有的玻璃器皿在临用前必须按 顺序洗净。( )

A.洗涤剂一水一蒸馏水 B.洗涤剂—水一丙酮 C.洗涤剂一水一丙酮一正己烷 答案:C 四、问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原理。

49

答案:空气和废气中酞酸酯类,经XAD-2树脂吸附后,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洗脱,以正己烷(含3%异丙醇)为流动相,醇基柱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在225nm波长处测定。 2.简述吸附酞酸酯类化合物的XAD-2树脂应如何准备。

答案:用丙酮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甲醇、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在索氏提取器上回流提取8h以上,烘干密封保存。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时,采样体积为60.0L,采样温度为32℃,大气压力为98.0kPa。采样后的吸附柱洗脱后定容至10.0m1,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样量为20μ1时,酞酸酯类化合物含量为25ng,试计算空气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浓度。 答案:样品中分析物总量=25310/20=12.5(μ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98.0360.03273/[(273+32)3101.325]=51.9(L) 空气中的酞酸酯类化合物浓度=12.5/51.9=0.24(μg/L)=0.24(mg/m3)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 题:刘 鸣

审 核:赵淑莉 谢 争 夏 新

(五)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分类号:G5-4 主要内容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测定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一、填空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可选的检测器为 和 。

答案: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使用微孔滤膜的规格为孔径 μm。 答案:≤0.45 二、判断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采样前应将超玻璃纤维滤膜放在300℃

5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试题集(下册)在线全文阅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试题集(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17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