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与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学习“积少成多”,理解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倡议书。 5.写一次游览经历。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写一次游览经历。 难点:参与以“文明公民”进行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倡议书。 课时巧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与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应用。
3. 理解并背诵楹联。 教学过程:
一、教学“温故知新”。 (一)生动的景物描写。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所选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50 页中的前两个例句。 (1)指名读句子。
(2)提问:想想它们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 (3)齐读“泡泡框”内容。
教师讲解:拟人的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2.引导合作学习,仿写句子。
(1)思考:“仿照例句”怎么理解?仿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 (2)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 (3)通过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仿写。 3.迁移运用,升华认识。
(1)引导学生找找本单元中这样的句子。 (2)自己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二)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丫丫和宁宁的阅读笔记。 2.质疑:听后你了解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丫丫着重从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来感悟;宁宁着重从大胆的想象来感悟。他们都是从文章的表达方法来体会的。
3.学生回顾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阅读平台。
1.要求:根据本单元写景课文的阅读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2.引导学生自学: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品读短文;批注自己的体会,比比看谁的感受深刻、体会独到。
3.根据问题交流收获。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七月的天山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游览顺序。)
(2)主要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蓝天、雪峰、云彩、雪水、溪水、鱼儿、原始森林、花;用了比喻、排比的表达方法。)
(3)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对天山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积少成多。
1.教师介绍: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
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文化瑰宝。
2.讨论交流:读一读课本上的三副楹联,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明确:这三副楹联都是描写和歌颂景点的优美风景的。 3.学生练习背诵。 二、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景物;拓展、交流了本单元的阅读收获,阅读了《七月的天山》,并积累了三副楹联。同学们在下节课前预习一下“语文大课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开展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也代表着我们班级、学校、甚至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培养文明意识、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让我们以“文明公民”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活动吧。
1.出示活动准备要点。
(1)组成调查小组,人员在5-8人。
(2)确定调查内容,不宜过多,1、2个主题。 (3)确定采访题目。 (4)确定地点。 (5)准备采访所需物品。 2. 学生讨论对准备活动的感受。
3.学生划分小组,确定组长,各自做好准备。 二、组织调查。
教师组织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综合实践时间进行调查。 1.出示调查内容。
(1)在公共草坪观察是否有践踏花草的现象。 (2)在街头垃圾箱附近观察是否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3)在十字路口附近观察是否有行人或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 (4)在学校调查是否有学生违反《小学生守则》。 2.出示调查注意要点。
(1)要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2)赞美采访对象的文明行为,了解对方对有关文明规范的看法; (3)对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要对打扰他们表示歉意。 三、展示调查结果,学写倡议书。
1.小组内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不文明行为及其危害性。小组安排记录员进行记录。
2.各小组采用不同形式展示调查成果,写一份倡议书。 3.引导学生写倡议书。
(1)读教材中的倡议书,教师明确格式。
①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②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全国的叔叔阿姨”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③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a.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b.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这样写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④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某种建议。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⑤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2)小组内练习写倡议书。
(3)班内交流倡议书,教师适时表扬写得优秀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很见成效,大家在活动中学会了讲文明、讲礼貌,并且对推进社会的文明习惯有很大作用,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按照我们今天总结的内容做一个文明小公民。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一次游览的经历,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导入:同学们,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领略了很多大自然的风光。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写成一篇文章。
2.指名读题目要求,讨论注意要点。 教师归纳:
(1)写作的范围:旅游景点、游园活动、集市、庙会等。 (2)写出游览的经历。 (3)题目自拟。 二、讨论写法。
1.小组讨论自己的写作素材。
(1)谈一谈哪次游览经历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由发言) (2)你对这个经历有什么感受?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
2.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方法。(结合“拓展与交流”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1)描写景物的色彩。 (2)描写景物的形状。 (3)运用丰富的想象。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6)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编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详细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