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极化的概念以及在高压绝缘领域应用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介质极化的概念以及在高压绝缘领域应用分析

介质的分类

对单个原子,它在空间的电效应等效为一个电偶极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形成分子固有电矩。根据分子固有电矩是否为零,把电介质分子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固有电矩为零的电介质分子称为无极分子,最简单的是氢原子。按照经典的看法,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任何时刻,原子有一电偶极矩P,不过P的方向随时间迅速变化,因此P的时间平均值为零。还有一些分子,如H2,N2,????2,??????4等,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相对于正电中心呈球对称性,每个分子的电偶极矩P=0。所以,电磁学中把无极分子看成是中心重合的正负电荷。

固有电矩不为零的电介质分子称为有极分子,如??2??,HCl,CO等,电荷分布不

是球对称的。整个分子净电荷虽然为零,但其电偶极矩却不为零。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因为每个分子都无电性,故整个电介质不产生电场;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虽然每个分子具有一定的固有电矩,但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分子固有电矩在空间的分布是无规则的。在任何宏观大、微观小的区域内,各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为零,因此宏观上不产生电场。

电介质极化分类与描述

在外电场中,无极分子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分别受到相反方向的作用

力,结果正负电荷的中心被拉开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电偶极子,具有一定的电矩,称为感应电矩。电矩的方向与外场的方向相同,因而显示出宏观的电偶极矩。由于原子荷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的多,无极分子在外电场作用。

有些电介质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在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将发生位移,从

而极化。这种极化称为离子极化。对于有极分子,电场对电偶极子有力矩的作用,力矩有使各分子的电矩都转向电场方向的趋势,但是分子的热运动将破坏各电矩的有规则排列。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的电矩都取向电场的方向。当然,电场越强,分子电矩沿电场方向的排列就越整齐,此时也会出现“位移极化”。但一般来说,取向极化的效应比位移极化要强的多,一般不用考虑位移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原子或分子系统是一个量子力学系统。

只有用量子力学,才能够对原子系统作出更为准确的描述。但是,我们关心的不是极化过程,而是已经极化的电介质所产生的宏观效应。从这一点考虑,可以把已经极化的电介质看作是大量电偶极子的集合,每个电偶极子具有一定的电矩,称为分子电矩,用P分子表示。各分子电矩在不同程度上沿着电场方向排列。至于分子的电矩是固有的还是感应生成的,对产生附加电场并无两样。

材料电介质极化参数与材料绝缘关系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电介质经常是绝缘体。其例子包括瓷器(陶器),云母,玻璃,塑料,和各种金属氧化物。有些液体和气体可以作为好的电介质材料。干空气是良好的电介质,并被用在可变电容器以及某些类型的传输线。蒸馏水如果保持没有杂质的话是好的电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80。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当电磁波穿过

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其两块极板之间为空气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侧得电容Cx。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εr=Cx/C0

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是绝缘材料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工程中所有的

绝缘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绝缘介质导电(材料的导电能力)和介质极化(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的分子或原子的电荷将产生相对的位移,这种位移造成正负电荷中心不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并在其内部产生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的损耗在检测中是以介质损耗角正切来表征。对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大小的要求,往往与其使用条件和使用场合而有所不同,通常对高频绝缘(通信电缆用聚乙烯)或高压电缆绝缘(交联聚乙烯),往往要求其具有极小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因为绝缘介质损耗会引起介质内部发热损耗,而这种损耗引起的功率损耗与使用的频率和电压成正比。

参考文献

[1]任丽英,于斌.电介质极化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8,6(27):95-98 [2]马磊,刘玮蔚,陈上吉.介质损耗角的算法研究分析[J]. 河南电力. 2009(03) [3]电介质极化的进一步讨论[J]. 工科物理. 1997(0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电介质极化的概念以及在高压绝缘领域应用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电介质极化的概念以及在高压绝缘领域应用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20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