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一中2012-2013年度历史主题示范课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历史组 李泉宏
一、相关课题:《初中历史有效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4.视频有效情境再现,历史小品剧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直观性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五、知识链接: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意义 局限性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没有涉及君主立宪任用维新人士。 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所有制。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六、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面对列强侵华,中华民族不同阶层都采取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做法,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来探究这个主题。 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5分钟) (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年,当 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 和 请求 。
3、公车上书后, 和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 情 况,继续宣传 。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5、维新派组织 ,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7—15小题。)
7、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 次上书 帝,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惟一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预谋划,倡导变法。皇帝也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命他全面筹划变法。
8、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 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
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
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 为首的 派,发动了 。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 逃往国外,而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1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句话是 说的。 1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1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14、强学会属于 阶级政治团体。
15、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 。
小组探究 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教学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七、板书设计:
背景 序幕
宣传变法
戊戌变法 开始时间及标志
主要内容
结果
意义
失败原因
八、教学反馈 基础训练: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2.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始是 (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4.农安一中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5.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6.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
7.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8.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 光绪帝宣布变法
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 又称“百日维新” 拓展提升:
1、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如维新派所设计的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
2、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九、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华师大版第5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word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