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例分析
一、课前分析
教学内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的工具,学生可利用它学会灵活处理现实生活中繁杂数据,是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律及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因为单纯的数字运算比较枯燥,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
认知目标:⑴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⑵会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的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
能力目标:⑴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⑵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探索、归纳、猜想和验证,体验加法运算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实践探索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⑴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对例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激发学习热情。 ⑶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
评价,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探索中成功的欢乐,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会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三)、学习过程: 自学探索:
1.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两个○中的数填同一个)
□ +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 + ○)+ ◇= , □ +(○ + ◇)=
你发现:两个运算结果 ,即 。
概括:加法交换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
两个数相加,交换 ,它们的和 。即a+b= 加法结合率在有理数范围内 ,就是
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它们的和 。即 应用探索:(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1. 计算:(1)(+16)+(-8)+4+(-6)
(2) ??9.6??1.5???0.4??8.5
(3)(-1)+1+(-2)+(-) (4)(-8.2)+(+2.75)+(+8.2)+(-2.75)
总结:通过做以上题目,你发现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巩固练习: 1.计算:
(1)3+(-13)+7 (2)0.56+(-0.9)+0.44+(-8.1)
16355(4)(4)+(-)+(-
47213122312(3)+(-)+(-)+
)+
574556452.解决实际问题: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3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期 每股涨跌(元) 一 +二 +三 -四 -五 -0.30 0.35 0.10 0.20 0.65 如果在本周星期五收盘时,该股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 (1)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 (2)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 能力提高:
1.把-20逐次加2,得到一连串的整数:-18,-16,-14,-12,-10,?
(1)如果-18是第一个数,其中第20个数是什么? (2)你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前20个整数的和吗?
2.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方向巡视维护公路。某天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行走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8,-9,+7,-14,-6,+13,-6,-8
(1)B地在A地的哪个方向?它们相距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升,求该天共耗油多少升? 课堂小结:
一般情况下,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能凑整的数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结合,能使计算简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三、课后分析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中以故事引
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把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教学,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本课教学时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把数学当成自己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例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