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甸柳第一中学英语组学习简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济南甸柳第一中学英语组学习简报 于静 隗娜

2014年7月25日

甸柳一中英语教师 远程培训热情高涨!一 大早老师们就聚集在机

2014年初中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

课例研究学习说明

齐鲁师范学院 梁承锋

老师们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课例研究学习!课例研究学习的形式和前两天不一样,课例研究学习与我们今年的远程研修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今年的远程研修我们称作双对接远程研修,什么叫做双对接?第一:对接教学实践;第二、对接教学研究。它主要是解决我们往常参加的各种培训,在培训结束以后,我们仍然不擅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现实研究我们的教学问题。因此,我们期望通过双对接远程研修能够提升大家在自己教学问题发生的现实,用科学和规范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来解决教学问题。我们在研修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个词叫“混合式”。简单地讲,“混合式”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也就是说我们既有线上的学习讨论,也有线下的讨论,同时呢作好记录,把讨论的内容上传到平台上来。课例研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我们应该把“课例研究”作为一个词汇来看待,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拆分为“课例”和“研究”两个词。当然它是基于课例的研究。课例是教学实践当中的课例,研究是在教学实践当中所开展的研究。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课是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然后呢是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上课。观课和上课同时进行。在上课结束以后,根据观课的情况,研修组进行评课议课。然后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再进行第三次备课。那么整个的过程就称作“课例研究”。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过程。因此我们把整个的过程称作课例研究。它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这一节课此前和此后所开展各种的备课、评议、研讨的基础上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随后四天的学习任务是我们将学习两个必修的课例。其实我们今年开发了6个课例再加上2013年国培开发的两个课例,我们总共有8 个课例。按照2011年以来我们开展的双对接远程研修我们不能把太多的课例开放给大家,这样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大家都希望既然网上有我们都要认真的学习。因此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有重点的学习好课例研究,所以我们选择了两个课例。虽然我们说这两个课例并不是这8个课例中最好的课例,但是他们的研究过程具有可观察、可学习、可讨论、可研讨这样的性质。比较清晰的呈现出研修组老师们通过课例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我们推荐给大家学习。

在这里成长---研修

马秀伟

今年我参加了山东省远程教育培训,来到美丽的聊城大学,感受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智慧,就像许久以来一直憋闷在某地突然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般。工作十几年来,总怕时代被所唾弃,时不时的学习,总想及时为自己充电,让自己的知识折旧率降到最低,感觉自己没有那么糟糕。当我深入到这次研修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滞后步伐让我恐惧。有一种别人已经跑到终点,而我却刚刚背起行囊出发的感觉。

其实一直以来我眷恋校园的生活,在那里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学习,汲取人类之精华,聆听教授们的海阔天空,学长们的谆谆教导,。或许我是一个守静的人,喧哗竞争的社会让我害怕。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实力,而是我总是在寻求一种“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为什么人人之间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生活好像总喜欢和人开玩笑,有时候那种疲惫的无奈的时时伴随着你,有时让你窒息。

来自一个乡镇学校,我出去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想让自己能够有所成长,市区有什么教研活动力争参加,这些年来从中也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使自己的专业有点成绩,教学中自己思考过迷惑过。但是并没有认真钻研过,也没有认真去寻求过。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一直认为这次研修形式因素居多,可是当我们18号晚上围坐在餐桌旁时,我发现我是完全错误的。专家和指导老师认真的征求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学问题并写在纸上,组长对每一个问题组员们认真的讨论,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研讨,最后大体定出我们的研究课例。这种研讨是我一直所期待的。我们的发言并不是想说明谁对谁错,我们只是在分享我的观点,看看是否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和启发,或者只是为了我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所有这一切都是集体的结晶。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随着研修的逐步延伸,我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对我们这个集体有了一种眷恋的依赖,喜欢和每一个人交流,汲取每一个人的智慧。那是一种无限的荣耀,那是一种广袤的畅想,饭前饭后对问题的思索和困惑不断地进行分析,力争一种完美的修缮。听着专家教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以及对问题的延伸和拓展,使自己有了一种“幸运”的感觉。上苍对自己的偏爱加剧了我对知识的“饥渴”感。对一知半解的问题不断在网络上搜寻下载,认真细读,理解其内涵。对一些新的专业术语查询有关资料进行详读。拜读了一些名家的最新教育专著,欣赏着智者的风采,聆听大家的心声,有一种“雨后春笋”的感悟。

研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节磨课的过程,研修带给我们的是对自我教研的整合,是我们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开始。我要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工作梦想。

回味磨课,意味悠长

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 曹丽

研修回来的日子里,几度梦回聊大的东湖畔,那是留在我2013年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地方。那里的小路留下了我们团结协作的坚实脚步;那里的湖水倒映出我们严谨踏实的求学态度;那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我们至真至纯的战友情谊。再次打开课例研修的平台,让研修中那些可爱的人,那些令人感动的事,那些沉甸甸的收获,再次涌上心头?? 镜头一.令人动容的零点团队

外出学习前,无论是同事还是家人都说,出去吧,学习的同时也能放松一下,省的天天在家一根弦绷得紧紧的。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踏上了去聊大的旅途。报道的当天,紧张的研修安排就把我们心中的梦彻底击碎了,但大家经过简单的调整后,快速进入了研修的状态。繁重的研修任务,紧张的时间安排,常常需要大家晚上加班加点。于是,餐厅里相互问候时,您可以听到:“昨晚熬到几点?”“没熬夜,12点多就睡了。”研修的QQ群里,大家在凌晨下线时,会调侃:“是跟大家说晚安还是早安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研修节奏,我们的零点团队才按照计划,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

镜头二.团结协作又富有温情的研修家庭

当我们19位成员组成研修六组时,我们知道,难得的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磨课而齐心协力。崔怀亮专家的指点我们会视若珍宝;李爱燕组长的分工我们会爽快地接受;指导教师殷文丽和朱玉霞老师的点拨,吹走了我们心中的迷雾;每一位成员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竭尽全力。在这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里,遇到困难时,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事情杂乱无章时,我们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依依惜别之时,我们将心中的情谊换做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镜头三.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研修精神

我们的研修步骤和模式为:确定研究问题→讨论制订磨课计划→上课老师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观课准备→上课、观课→课后评议→第三次备课,我们全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通过围绕这节课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每个人都获得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后的两次认识提升。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

在最初确定研究问题时,我们大家提出的24条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提炼和聚焦,最终指向了最具共性的“目标达成度”的问题;在讨论制定磨课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先后七次修改;在制定观课量表的过程中,我们先在专家的引领下集体讨论,然后分组制定不同的观课量表,再经过模拟课堂的试用与专家的点评后,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改为最终的观课量表,使其具有可操作、可记录、可分析的特征;作为本次课例研修的执教教师,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研修过程,更是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有成员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最好的点子都奉献出来,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助我修改,真正让这节课成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载体。

镜头四.相聚聊大,源远流长

这是我们六组一起合影留念时,课程专家崔怀亮老师提出的我们组的口号。一方面,我们所有成员都相信,聊大的这次相聚,让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19位成员,因为研修这次机遇而紧紧连在一起,近十天的亲密无间,会让我们的研修六组QQ群永远成为我们心灵休憩的家园,而群内的成员也必将成为互相心头牵挂与思念的源泉。另一方面,这次课例研修,是我们专业成长旅途上的又一个加油站,我们会带着研修的收获与精神,在英语教学的征程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忙·累·收获----------课例研修总结与反思 初中英语研修六组 于岩涛

寒冷的冬天挡不住研修者的脚步。2013年12月,我很荣幸来到美丽的聊城大学进行了课例研修高研班的学习。东道主聊城大学的热情、指导教师于老师的博学、我们小组成员的合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今后的工作很大的影响。回首这段不长的时光,我觉得心中有太多的感谢和收获。

首先要感谢聊城大学的周到安排。聊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外语学科也是聊大的优势学科。我们来到之后,都书记和于教授都在热情等着我们。东湖宾馆也给我们提供了网络、报告厅、会议室。

其次要感谢耐心指导我们的于教授。在课例研修中,有很多东西感到比较模糊。于教授对我们的问题非常有耐心,一个一个的解释、一个一个的和我们讨论,从问题的归因分析到备课、观课。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晚上在报告厅讨论观课量表的制定。观课量表我们都不是很明白,于教授一直帮我们讨论、修改到12点多才回家。

我更要感谢我们小组的全体兄弟姐妹们。课例研修是一个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重要。我们小组的18位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地市,但是我们分工合作非常和谐。我们小组的专家指导是东营的崔老师。崔老师一直在一线教学,所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更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在我们课例研修的关键点上,崔老师总能适时地给我们指明方向;在很多我们不熟悉的理论领域,崔老师就耐心解释,启发我们讨论;崔老师的意见都很接地气,这也许是因为他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原因吧。我们的组长是来自于威海的李老师。李老师参加过国培的课

例研修。对于课例研修的流程非常熟悉,对于研修平台也比我们了解。因此李老师对于我们小组成员的分工非常清晰,流程设置环环相扣,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很多。东营的朱老师和殷老师是我们小组的指导教师。她们从备课、观课、上课都兢兢业业、埋头付出。特别是各个视频脚本的制作,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的老师也许很难体会这种工作量,两位指导老师毫无怨言,把她们教学中的经验都拿了出来。还有很多很多我要感谢的我们小组的老师,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外的东西。

研修的忙与累也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收获一:以前人们经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研修后我觉得“教学是一门科学”。在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我们用科学精神去审视的东西。在观课量表制作和观课过程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突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合适不合适,到底为什么不合适?我们的课堂warming up 环节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上课的学习目标有没有达成?我们设计的每一个活动到底有没有I针对目标?开展的时候有到底有效无效呢?用数据说话是评价以上问题的科学途径。

收获二:学习目标的制定绝不是教案上写得几个单词、短语或者句子。你在课堂上要培养孩子学会什么,学生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策略?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是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要理清要学会的核心概念,然后分析用什么行为方式,还要考虑行为动词。

收获三:磨课的过程要真讨论,要有依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多想为什么。我们小组的课例从产生到修改,前后经历了多轮的打磨。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各抒己见,大家不同的观点交流碰撞,最后都落到了“有效还是无效?高效还是低效?”这一根本出发点上。 研修结束了,可是,我想我们正行走在研修的路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济南甸柳第一中学英语组学习简报在线全文阅读。

济南甸柳第一中学英语组学习简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28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