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 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 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C.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2. 小军和小华都站在溜冰场上,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以利用下列知识中的( )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④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则该物体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时共受( )个力 A. 1 B. 2 C. 3 D. 4 4.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C.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 在长沙地铁安检时,小明轻轻放上一个箱子,如图所示,这个箱子先加速一小段距离然后与传送带一起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匀速运动,当箱子到最右端的时候沿着右边的一小段斜面滑下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箱子刚放上去时,传送带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箱子和传送带一起以1m/s的速度运动时箱子不受摩擦力 C. 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候,箱子受到3个力
D. 箱子在水平位置比在斜面上对下面支持面的压强要大些
6. 如图为手拉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若绳子突然断了,不及空气阻力,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小球的运动状态依然会改变
B. 由于惯性小球落地点绝对不会在手的正下方 C. 绳子断后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D. 断后瞬间如果一切力都消失,小球由于惯性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 沿斜面方向向上拉重300N的小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所用的拉力是200N,下列关于这一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为200N则摩擦力也是200N B. 小车受到的重力垂直水平面向下 C. 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D. 小车一定受到4个力
三、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8. 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下图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初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11页
A. B. C. D.
9. 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 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 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 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 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0. 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 B.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大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11.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立柱质量为M,有一质量为m的猴子从立柱上滑下。已知猴子沿立柱滑下时,受到摩擦力为f,则猴子下滑时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Mg B. Mg+mg C. Mg-f D. Mg+f
12.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是( )
A. mA′一定大于mB′ B. mA′可能大于mB′ C. mA′一定小于mB′ D. mA′可能等于mB′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2.0分)
13. 如图是小明在足球场上一个精彩的头球动作,他把一个迎面而来的足球顶了回去。请你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______; (2)______。
14. 汽车行驶在沙滩、雪地、常因轮胎下陷、打滑面受困。用“脱困板”垫在轮胎下面可化险为夷,“脱困板”下表面宽大,目的是______;上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______。
15. “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动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______鸡蛋,这是因为______。
16.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下,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一定______零。(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______。
17.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18. 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轻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
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桌面受到的速直线运动,则应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______N。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9.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力和______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大、小),小车运动的越______ (远、近)。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
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11页
(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______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法,以前8年级上册学过探究______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20. 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1)先让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
(2)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后,向挂在木块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边砝码质量相等时,小车静止。 (3)然后把小车______使两边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手后,观察到小车不会静止,而是会发生转动。 (4)此实验得出的二力平衡的条件简化为8个字“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21. 阅读简答题,
《这个材料有点“倔”,吃软不吃硬》中科院物理所
一个颜值高点的“橡皮泥”:D30正成为近期材料市场上的新贵,别看它时常一副软趴趴、任人蹂躏的样子,要是“发起飙来”,可是硬气十足呢!D30的诞生,可说是充满了传奇。1971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戴维。杰诺德和拉里。尼文合著的《飞行术士》中,曾描绘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一件既能像普通布料一样柔软,又能像盔甲一样坚硬的衣服”。英国科学家理
查德。帕尔莫,在一次滑雪事故中受伤后,痛定思痛。萌生了发明这种能够有效保护人体材质的想法。(果然科学家的脑回路和普通人不一样!)于是,1999年帕尔默启动了相关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5年,帕尔默带领他的研究小组,找到了这种材料,并已发明它的实验室命名-----D30.这种材料性能高,可用于制造防碰撞保护产品。该材料自问世以来只有亮橙色这一种颜色,其外形很像儿童喜爱玩的弹性橡皮泥。
D30是一种工程定向设计的材料,确切的分子结构还属于商业秘密。你根据任研究人员的介绍,这是一种有粘性液体(viscose fluid)和聚合物(polymer)所合成的材料,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strain rate sensitivity)的特殊性能。在正常情况下,材料中的分子间只有很弱的联结力,并且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材料柔软,可弯曲:当突然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形时,就会引起材料中分子间的连接力增强,可自由运动的分子立即被冻结,材料变得非常坚硬,吸收冲击能量,成为具有保护性的盾牌,冲击结束后,材料又恢复到原有的柔软状态,这一过程是瞬时可逆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中,D30具有与绝大部分常用的保护材料一样的功能,并且在材料厚度相同时,具有更强的吸收能量的能力,起到更好的作用。但是,很难精确的测量它的抗冲击性能,因为材料硬化的持续时间与发生冲击的持续时间是极短暂的。 D30的实际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运动领域:运动护具护漆、护腕、头盔、运动鞋、防护型运动装、护腿板、摩托车甚至芭蕾舞鞋等。哪怕你每天走路平地摔,都能给你全方位的防护。总之是哪里会遭遇强烈撞击,哪里就有保护。
如此百用的材料,中国市场也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前期中国企业从国外采购的D30时遇到不少阻力。我大中国遇到这种状况,采取了一如既往的方法:自己造!深圳市某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类似D30的新型智能材料----p4U;它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发明者为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前南非MINTEK国家研究院高级科学家、博士后李峰博士。p4U取名于“protection For You”,为你保护的意思。侧重于各种冲击防护:防撞、防摔、减震、吸能、缓冲。 (1)D30-P4U的物理性能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科学家最想利用的特点是______。 (2)D30-P4U有可能代替汽车上的一个装置(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这装置是______。 (3)请你设想还可以利用D30-P4U用于生产______ (上文中提到的和第二空答到的除外)
22.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在《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在祝贺申冬奥成功的同时,希望孙悟空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六小龄童微博文为:“恭贺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希望孙悟空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中雅的初二学生小蕊把“悟
空”设计成拿着两个金箍棒当滑雪杆滑雪的模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用材料(均匀、实心)的质量是3×103kg.密度为1.5×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m2.求: (1)“悟空”的重力是多少? (2)“悟空”的体积是多少? (3)“悟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3.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起来置于地面上,A对B的压强为2×104帕,它的底面积为500毫米2,B的质量为5千克,它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厘米2,求B对地面的压强?
24. 封冻的江河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7×103帕,一辆质量为20吨的坦克,能够在冰面上
初中物理试卷第3页,共11页
行驶吗?(设坦克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米2)如果在冰面上铺上一块厚度为1厘米的钢板,坦克放到钢板上,冰面不破裂,则钢板的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米?(注意:结果取整数:钢板的密度为8×103kg/m3)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答案】
1. A 2. A 3. B 4. D 5. A 6. D 7. BD 8. C 9. D 10. A 11. D 12. C
1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 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15. 生;用手制动后,随蛋壳转动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不会马上停下来,立即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 16. 大于;相反 17. 4
18. 水平向左;6
19. 重;支持;同一;控制变量法;小;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推理;理想实验;真空不能传声 20. 扭转一个角度
21. 防撞击;保险杠;汽车的外壳,自行车、电动车等日常的交通工具 22. 解:(1)“悟空”的重力: G=mg=3×10kg×10N/kg=3×10N; (2)由ρ=
可得“悟空”的体积:
3
4
V===2m;
3
(3)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悟空”对地面的压强: p=
=
=
=3×10Pa。
4
4
答:(1)“悟空”的重力为3×10N; (2)“悟空”的体积为2m;
(3)“悟空”对地面的压强为3×10Pa。 23. 解:由p=
4
4
3
可得,A对B的压力:
-62
FA=pASA=2×10Pa×500×10m=10N,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A的重力: GA=FA=10N, 物体B的重力:
GB=mBg=5kg×10N/kg=50N, B对地面的压力: FB=GA+GB=10N+50N=60N, B对地面的压强: pB=
=
=3×10Pa。
44
答:B对地面的压强为3×10Pa。
24. 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坦克对冰面的压强: p=
=
=
4
3
=5×10Pa,
4
因p=5×10Pa>p大=7×10Pa,
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11页
所以,坦克不能在冰面上行驶;
(2)设钢板的面积为S小时,坦克放到钢板上,冰面恰好不破裂, 由ρ=
和G=mg可得,钢板的重力:
钢板
G钢板=m钢板g=ρV钢板g=ρ
钢板
S小hg,
坦克放到钢板上,此时钢板对冰面的压力: F′=G+G钢板=mg+ρ
钢板
S小hg,
冰面恰好不破裂时有:
p大===+ρ
钢板
hg,
即7×10Pa=解得:S小≈32m。
2
3
+8×10kg/m×1×10m×10N/kg,
33-2
答:一辆质量为20吨的坦克,不能在冰面上行驶;如果在冰面上铺上一块厚度为1厘米的钢板,坦克放到钢板上,冰面不破裂,则钢板的面积至少为32m。
2
【解析】
1.
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选项正确;
B、推出去的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因此B选项错误;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状态就一定不会改变,故C选项错误; D、因为平衡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但是方向相反,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平衡力的方向相反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要解答本题许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力的三要素;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 2.
解: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以利用: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A符合题意,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叫做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决此类联系生活紧密的物理题目,要联想所学物理知识,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释。 3.
解: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由于斜面光滑,则物体不受摩擦力;
该物体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时,受到重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还受到支持力作用,施力物体为斜面; 所以,物体共受到2个力的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解: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惯性。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试卷第5页,共11页
B、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不能改变运动状态,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一切外力撤销,物体将保持撤销力时的速度和方向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不符合题意。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符合题意。 故选:D。
(1)维持物体的运动依靠物体的惯性。
(2)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能运动。 (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正确理解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可能运动。 5. 解:
A、箱子刚放上去时,由于传送带的速度较快,则传送带与箱子间有相对运动,存在摩擦力,此摩擦力带动物体一起向右运动,故箱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传送带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错误;
B、因为箱子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箱子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候,箱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接触面向上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即箱子受到3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箱子在水平位置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在斜面上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故在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在斜面上的压力,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故选:A。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首先对箱子进行受力分析,因为箱子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是相对静止的,则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3)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候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4)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放在斜面上压力小于重力,根据p=
判断压强的大小。
知,箱子在水平位置比在斜面上对下面支持面的压强要大些,故D正确。
此题考查了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受力分析、压强公式的应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 6. 解:
A、若绳子突然断了,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小球的运动状态会改变,故A正确、;
B、若绳子突然断了,小球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小球落地点绝对不会在手的正下方,故B正确; C、绳子断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又由于受重力而向下运动,所以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故C正确;
D、绳子断开前小球处于运动状态,绳断后瞬间如果一切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由于惯性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绳子断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由于重力竖直向下运动,做抛物运动;
(4)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是一道中等题。 7.
解:A、物体只有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才平衡;当物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故B正确; C、小车的车轮与斜面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故C错误;
D、小车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4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D。
(1)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2)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11页
(3)小车的车轮与斜面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 (4)根据小车的受力分析来分析解答,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力的平衡、重力方向、摩擦力的分类、受力分析等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 8.
解: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说明F2=F1=F0,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由于合力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那么F1始终大于F2,即F0始终大于F2,只有C图符合这一条件;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
(1)力的合成方法:在力的合成中,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当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当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2)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能否根据物体的静止状态和t1时间内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判断出F2的变化范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9.
解:(1)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2)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C不符合题意。 (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等大、反向、同直线、同物体。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
(3)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可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造成的;可能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造成的;可能是压力大,接触面粗糙造成的。 (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 (2)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0. 解:
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1)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
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2)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小=ρgh′S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
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对比前后两次情况,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会变小,且倒置后,液面升高,据p=ρgh,h变大,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B错误;
且倒置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重力不变故压力不变,而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根据p=CD错误。 故选:A。
可知,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大;故
初中物理试卷第7页,共11页
(1)先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只需分析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h有何变化,就可以得出压强如何变化。 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我们就需要用公式F=pS进行分析。而直接用这个公式还不能分析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因为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h变大了),而容器底面积却变小了,所以压强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我们就无法判断出来。所以我们还需要寻找一个量,通过这个量把第一次和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比较。
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理由: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容器中的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理由: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容器中的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由此就可得出第一次和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了。
(2)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倒置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根据压强公式判断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 11.
解:对立柱进行受力分析,立柱受到的重力为Mg,受到的猴子给它的摩擦力为f,两者合力为Mg+f,所以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也是Mg+f。 故选:D。
此题目是受力分析的题,立柱自身质量为M,则重力为Mg.而猴子在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是f,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立柱受到的摩擦力也为f,而猴子受到的摩擦力和立柱受到的摩擦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则大小相等,只不过方向是相反的,猴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上的,立柱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下的,则立柱受到向下的合力为Mg+f,则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也是Mg+f。
本题目考查了力的合成以及力的相互作用,需要学生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12.
解:设物体A、B原来的高度为h,A的横截面积为SA,B的横截面积为SB;A的密度为ρA,B的密度为ρB; A对地面的压力为FA=GA=mAg=ρASAhg,B对地面的压力为FB=GB=mBg=ρBSBhg; ∵FA<FB,即:ρASAhg<ρBSBhg, ∴ρASA<ρBSB,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h′, mA′=ρASAh′,mB′=ρBSBh′, ∵ρASAh′<ρBSBh′, ∴mA′<mB′。 故选:C。
知道物体A、B高度相等,和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利用F=G=mg=ρShg可以推导出两物体ρS的大小关系,进而推导出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两物体ρS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极限秒杀法:假设“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为AB整个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A、mB′=mB,又因为“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故C.mA′一定小于mB′ 13.
解:足球与头接触并产生力的作用,足球对头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头对球也有一个力的作用,头对球的作用力将足球顶了回去,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体育项目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好题。 14. 解:
“脱困板”下表面宽大,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从而防止轮胎下陷; “脱困板”上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故答案为: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1)压强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减小压强;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初中物理试卷第8页,共11页
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增大摩擦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增大、减小压强和摩擦的方法,会解释有关现象。 15.
解:生鸡蛋的蛋清、蛋黄是液体,和蛋壳不是一个整体,当手制动后,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会立即停止运动,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 故答案为:
生;用手制动后,随蛋壳转动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不会马上停下来,立即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 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是:生鸡蛋的蛋清、蛋黄是液体,和蛋壳不是一个整体;熟鸡蛋的蛋清、蛋黄是固体,和蛋壳是一个整体。 转动起来的生鸡蛋,用手制动,蛋壳受力停止运动,但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转动的状态,释放后,蛋清、蛋黄就会带动蛋壳转动; 转动起来的熟鸡蛋,用手制动,蛋壳受力并将这个力传给了固体的蛋清、蛋黄,整个鸡蛋受力而停止转动,释放后鸡蛋不会继续转动。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之处,然后根据惯性的知识来分析。 16.
解: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故物体所受合力一定大于零,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大于;相反。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则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合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同向时,物体速度增加,当合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反向时,物体的速度减小。 解答本题应明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知道力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17.
解: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 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4s~6s内,推力F=4N,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F=4N, 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4N。 故答案为:4。
(1)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由图甲的F-t图象可以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受到的推力大小。 (2)由图乙v-t图象找出物体什么时候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问题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中得出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正确答题,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18.
解:(1)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3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3N。
(2)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和水平向右运动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3N。
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3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3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 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3N+3N=6N。 故答案为:水平向左;6。
(2)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
(2)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物体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本题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出物体A向左和向右运动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再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拉力大小。 19.
解:(1)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初中物理试卷第9页,共11页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速度; (3)对比三幅图,不难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其速度不会变化,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人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这种方法叫作理想实验法;真空不能传声也是根据这种方法得出的。
故答案为:(1)重;支持;(2)同一;控制变量法;(3)小;远;(4)做匀速直线运动;(5)推理;理想实验;真空不能传声。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关键;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准确哪个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很关键;
(2)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摩擦力的变化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
(4)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可得出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进一步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 (5)牛顿第一定律是人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此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推理法,要学会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推理,最终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0. 解:
由于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小车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但它们不在同一直线上,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则小车不会处在静止状态,将会发生转动。 故答案为:扭转一个角度。
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则不能平衡,小车将发生转动。
此题对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了探究,反过来,我们已经明确了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此题会非常方便。 21. 解:
(1)D30的特点是:当突然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形时,就会引起材料中分子间的连接力增强,可自由运动的分子立即被冻结,材料变得非常坚硬,吸收冲击能量,成为具有保护性的盾牌; P4U的特点:防撞、防摔、减震、吸能、缓冲;
所以,D30-P4U的物理性能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科学家最想利用的特点是:防撞击;
(2)D30-P4U有可能代替汽车上的保险杠,在发生撞击时,材料变得非常坚硬,吸收冲击能量,成为具有保护性的盾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3)根据D30-P4U防撞击的特点可以制成汽车的外壳,自行车、电动车等日常的交通工具。 故答案为:(1)防撞击;(2)保险杠;(3)汽车的外壳,自行车、电动车等日常的交通工具。
(1)(2)根据“当突然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形时,就会引起材料中分子间的连接力增强,可自由运动的分子立即被冻结,材料变得非常坚硬,吸收冲击能量,成为具有保护性的盾牌”分析解答; (3)根据D30和P4U的特点提出合理的用途。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2.
(1)知道模型所用材料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 (2)知道模型的质量和密度,根据ρ=
求出其体积;
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3)模型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3.
知道A对B的压强和A的底面积,根据F=pS求出A对B的压力,A对B水平表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又知道B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
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要注意受力面积的判断-----计算A对B的压力时受力面积应为
初中物理试卷第10页,共11页
A的底面积。 24.
(1)坦克对水平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表示出其大小,受力面积为两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根据p=克对冰面的压强,然后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相比较得出答案; (2)设钢板的面积为S小时,坦克放到钢板上,冰面恰好不破裂,根据ρ=板的重力之和,根据p=
和G=mg表示出钢板的重力,钢板对冰面的压力等于坦克与钢
求出坦
表示出冰面恰好不破裂时的最大压强,然后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重力公式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初中物理试卷第11页,共11页
A的底面积。 24.
(1)坦克对水平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表示出其大小,受力面积为两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根据p=克对冰面的压强,然后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相比较得出答案; (2)设钢板的面积为S小时,坦克放到钢板上,冰面恰好不破裂,根据ρ=板的重力之和,根据p=
和G=mg表示出钢板的重力,钢板对冰面的压力等于坦克与钢
求出坦
表示出冰面恰好不破裂时的最大压强,然后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重力公式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初中物理试卷第11页,共11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