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摩檫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失业。如流动性迁移、工作转换等。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危机时,由于总需求下降而形成的失业,是由整个经济中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一个社会化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5.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
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D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从成本推动的角度分析,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A )。 A.进口原材料或能源价格上涨 B.银行贷款的扩张 C.工资率下降 D.投资率下降
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增加 C.市场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 D.私人投资增加 7.通货膨胀会( 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取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8.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在长期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 )。 A.收入结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10.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A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11.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D )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12.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B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3.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1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可以通过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来减少失业 15.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6.根据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17.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水平,则( C )。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D.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意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 )2.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 )3.扩张需求可以消除摩擦性失业。
(× )4.某人因就业信息不灵而暂时找不到工作,这种失业是自愿失业。 (× )5.结构性失业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的摩擦性失业。 (× )6.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 )7.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 )8.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 )9.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 )10.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
(√ )11.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再分配。
(√ )12.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 )13.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14.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四、计算题分析题
1.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p=p-1-0.5(u-0.06)。问: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下降2.5个百分点,会产生多少失业?周期性失业是多少? (3)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u*=0.06
(2)p-p-1=-0.025=-0.5(u-0.06) u=0.11 (3)LPC:p=0.06 PC:p=p-1-0.5(u-0.06)
五、简答题
1.用图形分析工资刚性如何导致非自愿事业。
工资刚性,工资只升不降,使工资W1高于均衡水平,此时劳动力供给是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N1,为非自愿失业。
2.简述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将下降2%。或者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实际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
说明:1)描述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联系; 2)GDP缺口=潜在GDP-实际GDP; 3)公式:(y-yf)/yf=-α(u-u*)。
3.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作为货币现象而出现的。
交易方程:MV=Py (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需要解释一下),MV为经济的总支出,Py为名义收入
根据上式有: 通过此式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三个来源:V的变化、M的增长、产量y的增长
所以,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4.简述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
⑴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⑵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从生产提高角度的角度,一些部门快,一些部门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一些部门迅速发展,一些部门日趋衰退;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看,一些联系紧密一些几乎没有联系;
⑶现行的经济结构使得生产要素不易从低生产率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在工资及价格上要求“公平”,这将使得全社会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结果会导致一般及格水平的上涨。
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