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个案研打印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个案研究

学生姓名 樊小强 院系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教育学 班 级 2011 级 5 班

学 号 2011050106

指导教师 刘翔

完成时间

2015年 4 月 25 日

I

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个案研究

学生姓名:樊小强 指导教师:刘翔

摘要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长久累计形成的学习行为或者心理惯性。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还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实践的难题。它不但在教育实践中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在教育理论研究中也备受关注。

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个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学习、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出其不良学习学习习惯的表现并分析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对策,以期达到改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习惯 培养 个案研究

II

Case Study in the Cultivat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Abstract

The study habit is a learning behavior or psychological inertia that formed for a long time. Study habit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tudy, but also closely linked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Good studying habits are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forming good personal qual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learning habit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on,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of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in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ts also concerned by the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ers.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collect data, summing up the bad learning habits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after studying his learning conditions, family living conditions by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this, put forward and carry 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student, study habits, cultivate

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 引言 ......................................................................................................... 1

(一)选题缘由 ......................................................................................... 1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1 (三)研究意义 ......................................................................................... 2 (四)研究方法 ......................................................................................... 3 二. 文献综述.................................................................................................. 4

(一)习惯的定义 ...................................................................................... 4 (二)学习习惯的界定 ............................................................................... 5 (三)研究现状 ......................................................................................... 5 三.研究过程 ................................................................................................... 6

(一)收集整理资料 .................................................................................. 6 (二)分析资料 ......................................................................................... 8 (三)分析原因 ......................................................................................... 9 (四)制定和实施策略 ............................................................................. 10 (五)调整与改进 .................................................................................... 13 (六)效果测评和反思 ............................................................................. 13 四.结语 ........................................................................................................ 14 参考文献 ........................................................................................................ 15 附录 ................................................................................................................ 16

1

致谢 ................................................................................................................ 20

2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工作需要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实践工作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长期实习的书院,实行个别教学,格外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发了笔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这一研究,有利于笔者积累理论知识,理清学习习惯培养的思路,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为今后教育实践提供帮助。

从学段特点来讲,初中及其以后的学习更加系统、抽象,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现在及其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从教育本质来讲,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上受益,更能提高其个人素质,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也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超越了分数和应试教育,成为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需要。

2.实习机遇

(1)教育实习为研究提供了便利

选题时正值笔者在初中学校实习,这为该论题的研究开展提供了便利。笔者可以利用在校实习的机会,充分和学生、老师、家长接触,收集资料;能比较自由、随机、充分地观察学生,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在实习中研究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同时也节省了笔者的精力。

(2)研究个案出现

进入中学实习的第一天,恰遇班主任处理L同学参与校外斗殴的事件,初步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在后来的实习工作中,发现了其诸多不良学习习惯。通过一起打篮球,放学一起吃烧烤,进一步走进了他的生活并与之建立较亲近的关系。该同学具有代表性,结合现实状况和笔者主观愿望,选取其作为本研究的个案。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总体来讲,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L同学的学习习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学生现在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是什

1

么?(2)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是什么?(3)如何制定、实施培养策略?(4)如何测评其效果?因此,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整理资料、了解L同学情况和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从学生、家长和老师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家长的管教方、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以及家长和老师对L同学学习习惯的评价。通过检索文献从学术著作中收集信息,了解研究现状,借鉴研究思路,把握研究重难点。

2.根据资料资料,分析不良学习习惯成因。

3.收集整理相关理论,结合个案情况,提出策略。借鉴班主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经验,了解学生性格特点。

4.具体实施策略并及时调整。取得班主任和家长支持,积极寻求各方配合,保证措施落到实处。

5.简单测评效果并反思。通过班主任、家长和个案了解其学习习惯的信息,做出评估。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寻找不足。

(三)研究意义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条件。①

1.实践意义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行动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所以,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受益,而且能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因为习惯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范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2.理论意义

本研究扎根实践,力图对研究过程进行理论提升,同时为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在实践过程中,既借鉴相关理论研究,又丰富了理论的实践内涵。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整体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在研究开展过程中具体釆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开展研究和论证。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场域、单一个体、文件资料储存库或某一特定事件做具体细致的检视,它是质性研究方法之一。该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开展过程中,选择实习班级一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此研究个案的跟踪研究,探究其已有学习习惯状况及其后续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通过对影响该个案学习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探究,提出并实施一些针对研究个案实际可行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改进学生学习习惯。

2.文献法。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在前期准备阶段采用文献法,在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以把握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通过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本研究中,笔者将以实习老师的身份为掩护进入班级,观察研究对象的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以及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采取的措施,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整个观察过程和结果。

4.问卷法。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制定问卷,对个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对齐行为态度进行了测量。

5.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该班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班主任进行访谈,了解初中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实施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所研究学生及其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访谈,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深入挖掘访谈对象内心的想法,为本研究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真实有力的支撑性材料。

3

6.资料分析法。资料分析是指对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使其逐步趋于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本研究拟釆用资料分析法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和归类,在使资料系统化的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力图从叙事研究获得的资料中分析得出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习惯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习惯”给出了诸多定义

《辞源》中,“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它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在《辞海》中对习惯的界定是:由于重复或者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哲学大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方式。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①

《美国传统词典》对“习惯”的解释: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所著的《心理学词典》将习惯的定义为: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不需要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习惯是经过后天学习所习得的;它的获得要经历“注意一保持一复现一动机”四个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重新学习可以改变不良习惯。②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年~1870年)认为“经常把人所获得的经得住他以前所经不住的某些感觉或一系列感觉的能力叫做习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15. ②

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151一156.

4

惯”①,他把习惯分为消极的习惯和由于练习而强化了的某种能力形成的习惯。并对其做出补充:许多在起初是我们有意识地和随意地作的动作,由于经常地重复,后来可以不需要我们的意识和随意的参与就做出来了,于是它们便从随意的和有意识的动作的范围转到不必通过我们的意志或意识就可以作出的反射动作或反射的范畴中去。②

从以上习惯的定义中,做如下归纳:习惯可以通过长期重复习得并内化为自身需要;习惯既包括行为上的惯性,也包括心理上的倾向;习惯形成后不需要主观努力,是无意识的;习惯具有稳定性。

据此,笔者更加认同如下定义:习惯是个体在长时间里由于学习、训练或者受到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行为倾向,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③

(二)学习习惯的界定

苏思慧、金盛华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④范文认为,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特有的、具个性化的行为方式。⑤吴增强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⑥申仁洪理解学习习惯为学习的习惯(habit of learning),即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活动中(通常是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⑦

综上所述,学习习惯包括行为上和心理倾向两方面内容,是在长期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结合习惯的定义,笔者归纳学习习惯为:学习习惯是一个人长久累计形成的学习行为或者心理惯性。

(三)研究现状

在CNKI主题检索中输入检索词“学习习惯培养”,按主题排序,共得到文献1297篇。输入“学习习惯培养”并含“个案研究”,检索得2篇文献。

康·德·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2. ②

康·德·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3. ③

陈倩.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与策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④

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 ⑤

范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⑥

吴增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⑦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5

1.除两篇个案研究以外,大多文献从实践、策略、成因来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个案研究: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案研究(邱祖胜,2011)、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高斐,2013)。策略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对策的研究(张文选,2013)、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新探(孙世丹,2014)。

2.按学段分,主要包括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小学更多。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探究(赵丽霞,2009)、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王欣焕,2007)、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初探(田明山,2014)。

3.按学科分,主要研究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等具体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

三.研究过程

(一)收集整理资料

1.对象确定。确定论文题目之后,笔者便在实习的班级寻找研究对象,由于较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便初步确定为L同学,至此开始对他的观察和进一步接触。后来,经过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正式确定研究对象为L同学。

1.学生情况 (1)个人基本信息

研究对象为初二男生,姓名LB(简称L),年龄13岁,身高178cm,体重62kg。

(2)家庭基本信息

主要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弟弟和自己,家庭经济状况“超级好”。父亲经商,为四川某地区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母亲为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父亲本科学历,母亲研究生学历。父母管教方式为“说教”、“打骂”。

(3)学习信息

因父母生意变动,有两次转学经历,无获奖记录。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语文100,数学129,英语65,物理51(总分70),总分345,班级排名37,校排名207。大多数时候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假期作业抄得多,家庭作业抄得少,很少全对,书写不工整。

6

2.家长及家庭情况。

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不和睦,经常“不讲道理地批评训斥”L同学。家长一方面忙于经营生意,生活上疏于对L关心照顾,学习上则为其报了周末补习班;另一方面对L学业要求高,家长孩子间经常争吵,家长间也经常争吵。

3.老师及班级情况。

Z老师是该班班主任,同时兼任数学课任老师,她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突出,管理经验丰富,是该校骨干教师。Z老师作风严谨,雷厉风行,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制定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班规,并选拔培养了一批能力强、成绩优的班委。课堂纪律要求严格,经常罚站上课走神的学生,屡次处罚课前学案准备错误的学生。对于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Z老师会联系其家长到校陪同补作业,直至作业完成才能返班上课。每次考试会以“加量化分”的方式奖励成绩优秀者。曾数次建议我和学生保持适当距离,以免他们过度放肆,方便我管理。当我提到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时,Z老师曾遗憾地说,自己初二才接的这个班,错过了培养习惯的最好时机。我和Z老师访谈提纲见附件。

班级情况。该班是该校的重点班,共有学生48名,其中男生25,女生23,绝大多数学生成绩优秀,学风优良,学习积极性高,班级竞争激烈。成立了12个学习小组,任有组长,结构为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班委切实负责,班级运转良好,在运动会中取得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每周一篇周记,字数不限,内容不限,方便老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存在问题:一是早自习前,学生有互抄家庭作业作业现象;二是自习课自觉性较差,有一部分学生结成小团体,故意制造混乱;三是有几名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甚至有学生校外聚众斗殴。

4.观察记录

观察在L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当时他也不知道研究的存在,更不知道自己为研究对象。观察时间为2014年11月,因为笔者和他关系相对亲近,相处时并未引起他的不自然;同时因为实习老师的身份和工作便利,进入教室观察机会多,观察时间随机。所以,该观察记录比较具有代表性。

当L同学的座位换到教室两侧靠墙壁的时候,上课总喜欢侧坐着听课,背靠着墙,双手搭在自己和后面同学的课桌上。班委放学作总结的时候,他总是早早收拾好书包,等着放学。午休开始时,喜欢和同学“结伴上厕所”。他在7

班上有一群“铁哥们”,他们总是在一起打球、打游戏,聊天的话题几乎与学习无关,偶尔在考试后,彼此间对对答案,关心彼此考得如何。L同学很喜欢打篮球,习惯中远距离投篮,很少和对手身体接触、突破上篮。每次出考试成绩时,L同学还是很关心,得分不如意,脸上会有明显失落的表情,情绪沮丧。平时小测验,自己能做的部分,他总能安静地完成,遇到难题后便开始左顾右盼,和附近同学交头接耳。在社交软件中,多次观察到了他生病的信息,频率较高,主要是恶心呕吐、肚子疼以及感冒发烧。曾在社交动态上抱怨父母的管教方式。他不喜欢穿校服,喜欢留自己喜欢的发型。 (二)分析资料

访谈和问卷的设计。访谈力图从现状、认知、情感三方面收集个案信息;问卷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了解其学习习惯现状,1-3选项反映频率,4选项考察情感和认知。结合所得资料(问卷及访谈记录见附件),对L同学作如下分析。

从问卷“只做老师要求老师做的”,可以看出,L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从不愿意多做。问卷中,选择第四项的频率高,“看心情”、“看什么课”、“看哪个老师”,这些答案反映了他对课堂质量、自身喜恶比较在意,从而说明L同学是一个主观意志比较强的人。另外,学习计划“制定难执行”(问卷)则说明他行动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他的学习习惯行为大多是老师的要求,而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是愿望,而把它当成一种任务。归根道理,就是要使其产生搞好学习的主观愿望,从而接受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行为规范就水到渠成了。

从考试成绩看,英语65,数学129,说明偏科严重。他数学、物理等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分数较高,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得分较低。说明该生喜欢思维推理,而对于记背则不是很下功夫。在全校排名靠前(207名),但在班上名次靠后(37名),主要原因仍然是偏科。结合观察以及“当然想考高分”(问卷14问)可知,该生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关心的,仍然有考好的主观愿望。

从访谈内容分析,父母“说教”、“打骂”(家庭基本信息)的管教方式,逐渐形成了他比较叛逆的性格,导致了他在学习上“只学自己喜欢的”。这也是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间经常争吵,家长间也经常争吵”(家长及家庭情况)说明家庭关怀的缺失使他更加渴望寻找一种群体归属感,而他所在的群体,给了他归属感,但却于学习无益。

8

综上,L同学具备学习能力但缺少良好学习习惯,有搞好学习的主观愿望但却不愿为此下苦功夫;主观情绪和个人喜恶对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扭转其主观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分析原因

根据参考理论,从环境因素(家庭、同辈、班级、老师)和自身因素(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两方面考虑,结合问卷记录、观察记录、访谈记录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总出如下分析。

1.自身原因。通过观察记录中“频率较高,主要是恶心呕吐、肚子疼以及感冒发烧”的生病记录分析出其体质较差;从问卷中的“制定难执行”、“坚持不了”分析出其意志力薄弱,执行力差;“想考高分”(访谈第14问)说明其具有搞好学习的愿望。据此得出其自身原因:体质较差,比较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意志力较薄弱,尽管有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比较难坚持,执行力较差。

2.同伴群体原因。根据开学其参与斗殴事件和笔者的观察,以及面对同伴相约旷课时的回答(访谈记录第39问)和“成绩好的不和他玩”(访谈记录第31问)分析出:班级中与他关系亲密的同学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同伴群体学习气氛较差,同伴经常约他打球、聚餐、旷课甚至打架斗殴。

3.老师原因。根据访谈中“更喜欢温和的老师”和问卷中“看哪个老师”“看什么课”、“记要求记的”的回答分析出,老师对学习习惯的要求对其有影响。得出:老师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像纠错、预习往往是老师要求L才做,没要求就不会主动做。

4.班级原因。根据“读书肯定累”(访谈记录12问)的回答、“一是早自习前,学生有互抄家庭作业作业现象;二是自习课自觉性较差”(班级情况)总结出班级原因:该班互抄家庭作业不良现象和较松散的自习课纪律助长了学习上的放纵;严密班规的约束,助长了了其消极回避情绪。

5.家庭原因。“曾在社交动态上抱怨父母的管教方式”(观察记录)以及“我妈给钱花”(访谈记录26问)可分析出家庭原因:家长对成绩要求较高,平时疏于对孩子关心照顾,沟通不顺畅,导致彼此缺少理解,孩子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孤军奋战”,家长觉得孩子“叛逆不服管教”。

6.历史原因。根据访谈中L同学的语言风格以及观察记录中“喜欢和同学结伴上厕所”、“上课总喜欢侧坐着听课,背靠着墙,双手搭在自己和后面同

9

学的课桌上。班委放学作总结的时候,他总是早早收拾好书包,等着放学”分析出:L同学在之前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懒散。

7.学段原因。从观察记录中遇到难题会“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和访谈记录中“听课还好,就算不想做作业”可以总结出学段原因:从小学进入初中,知识体系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强度增加,作业量增加,升学压力变大,产生了畏难情绪。

(四)制定和实施策略

1.理论参考

(1)强调习惯形成受环境的影响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认为,教育儿童需要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教育儿童和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方式方法,使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样,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指出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各种习惯的形成。因此,他认为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幼儿习惯的教师。华生认为,环境的变化导致人类习惯的构成,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习得的习惯系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2)强调习惯形成的行为强化和刺激反应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行为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某种心理-生理行为中发现有习惯,那么就意味着,具有接受新反射的能力的神经系统或多或少地参加了这种行为??莱布尼兹把我们所做、所说和所想的一切东西中的四分之三都归之于习惯,毫无疑问,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①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根据自己的研究,他提出了学习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的三条重要原则。准备律强调用固定模式让学习者形成对教学程序心理预期;练习律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强化;效果律主张对学习结果进行正面积极的强化。

康·德·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0.

10

赫尔的观点是,学习所得习惯的力量取决于强化尝试的次数。并提出了相关计算公式。

斯金纳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指出,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由奖励和惩罚的历史决定的。因此他认为,可以在意识不参与的情况下,用过具体强化达到控制行为的目的。

(3)强调习惯培养中生活和自我认知的作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生活的、行动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指出自我教育,就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纪律,并强制自己提高、能关心他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主张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入手。它既强调对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强调对良好习惯的训练。

罗特认为,这些强化价值和预期不仅是个体特有的也是情境特有的。个体所特有的心理情境是决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学得的。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为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他的“交互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ecacy)概念,并认为,自我效能首先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动机、行为和情绪唤醒,涉及到人们对自己在具体任务或情境中的行为能力的判断。它影响着我们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在一种情境中用多大努力,在一项任务上坚持多久,以及我们预期在一种情境或卷入一种情境时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大致分为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是把人等同于实验的动物,尽管人和动物在行为的反射规律上一致,但人还有复杂的心里活动和主观意志,行为学派显然忽略了后者。不得不承认的是,行为主义的相关研究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巨大的帮

11

助。认知学派强调习惯是有层次的。习惯与意识和意志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习惯都有其行为表现,这是最外层的行为面;往深一层是认知面,最里层是精神面。习惯的动力源在内心深处,习惯能使人产生愉悦和,感到心安。所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激发其内在动力,成为了习惯培养的关键。

2.制定策略

笔者对上文所得资料和参考理论进行整合,从习惯强化、环境影响和自我认知、联系实际四方面为出发点制定策略:既强调自身努力,同时辅之以外部帮助;以生活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强化和赞扬为具体手段,以提高其认知水平和主观认同为关键,多方发力,最后以求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据此,提出与学习习惯问题及成因对应的具体策略。

(1)借助其喜欢打篮球的爱好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意志力,来针对体质差和意志力薄弱的问题。

(2)以增加家长陪伴,来削弱同伴群体校外期间对其的影响;以开展班级交流互助活动和调整座位来帮助其建立新的同伴关系,来削弱现同伴群体校内期间对其的影响。

(3)加强各学科老师对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来强化相关学习习惯。 (4)及时严肃纠正班级不正之风,严禁抄作业,强调自习课纪律。 (5)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建立表达各自诉求的渠道,以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把对孩子学习上的高要求,转变为关心孩子学习生活和帮助其解决学习困难的具体行动。

(6)对于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首先要提高L同学的认知水平,让其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并产生改正它的主观愿望,再辅之以外部手段,双管齐下。

(7)针对学段特点,从外部比较难入手,以帮助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增强抗压能力为主。

3.实施策略

(1)与L接触,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主要通过讲题和课间打篮球,以及周末等课外时间一起出去聚餐。初步了解其朋友圈,评估其性质。 (2)与班主任商量,加大了对作业的检查和惩处力度,对抄作业同学的操行分进行降等处理。

12

(3)通过建议各科任老师,严肃课堂纪律,加强学习行为习惯规范。 (4)利用体育课组织班级活动,和谐班级气氛,打破分数壁垒,增进同学间友谊。

(5)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研究对象情况,加强家长课外的监督,防止与不良人员接触。

(6)组织主题班会“思考”,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个目标与当前的学习有什么联系,剥离分数来看自己的学习行为。鼓励发言和讨论,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7)老师认真对待学科,重视测试与考试,我在听课期间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既能认真学习,又能自由玩耍”的形象。

(8)保证课间操和跑步质量,增强体质,与学生一起跑步。

(五)调整与改进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状况,对策略进行了适当调整。

1.家庭关系的和谐以及学生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而行为习惯的强化效果显现较快,由于二者进度不同,操作重点调整到了校内学习习惯规范上。

2.家长校外对L同学的”管制”,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鉴于此,适当放松了假期约束。

3.学生本身的自我防御产生了对研究的排斥,导致策略实施难度增加。鉴于此,弱化了研究环节的“外显性”,策略的实施以一种更加细微、不经意的方式出现。

4.鉴于对学生情感的保护,加强了相关资料的保密。

5.老师的规范措施大多针对全班,后来着重提高在该同学身上的落实度。 6.不能急躁,为了研究而访谈,为了纠正而纠正,要有耐心,善于等待时机的到来,把教育研究融入生活。

(六)效果测评和反思

1.效果测评

崔玲玲提出了学习习惯测评的八个指标:(1)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践。(2)在学习期间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3)主动与同学进行合

13

作学习。(4)在课堂中边听讲边思考并提问。(5)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并提出独到见解和不同想法。(6)阶段性学习完成后形成知识架构并尝试反思。(7)能够主动尝试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8)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条件地质疑。①

结合研究实际情况,选取“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践”、作业完成质量和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指标。由于进行效果测评阶段笔者已返校,测评手段主要是同学生聊天,咨询家长和咨询班主任。

结论为:L同学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有所提高(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提高(根据正确率和书写质量),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计划落实程度稍好,家庭关系有所缓和,同辈群体关系几乎不受影响。

2.反思

学习习惯培养主要以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作为参考。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宜一味强调行为强化,这极可能适得其反。强化一旦停止,相应行为也会逐渐消失,所以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找到学生的“心病”,从认知学角度,把纠正学生认知作为重点,得到学生主观意志强化的行为习惯才能“源远流长”。但是,干预认知并没有有效的措施,短期内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研究的难点在于实施策略环节,尽管老师、同学都极力配合,由于实习老师的身份,对教育教学活动并没有多少干预能力。一部分策略并未有效实施,止于“蜻蜓点水”。

对访谈没有录音,观察时没有做好完整的记录,导致材料不够详尽。 实习时间短,导致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既不能影响班级正常秩序,也不能影响研究对象正常学习生活,导致研究措施落实程度差;个人水平影响了研究质量。

四.结语

研究首先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出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再通过进一步分析资料得出现状产生的原因,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改进,最后进行效果测评和反思。经过这一研究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习惯的形成受主观认知和外在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影

崔玲玲. 初中生学习习惯发展评价的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5):22-26.

14

响。(2)培养初中生学习习惯要把行为强化和纠正认知偏差相结合。(4)个案学习习惯较研究之前有所改进,但幅度不大。

参考文献

[1]崔玲玲.初中生学习习惯发展评价的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5):22-26. [2]陈倩.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与策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3]范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4]高斐.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5]金阿宁.初中生学习行为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

[6]李萍.初中数学“优生”与“学困生”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7]梁瑞霞. 当前初中生学习习惯培育策略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8]Marianne Rogers. THE EMOTIONALLY DISTURBED CHILD IN THE CLASSROO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1973,202. [9]翟冉.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10]孙建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11]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2):112-118. [12]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13]仵敏.小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14]吴增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5]严优琴.初中生学习习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6]赵丽霞.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09(5):58-59. [17]张萍.一位初中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5

附录 学生问卷(斜体加黑部分为答案): 项目课前问题1.你会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吗?2.课前你会预习将学内容吗?3.预习时你会有意识区分重难点吗4.课前你会有意识地平静自己的心情吗?1.你会有意识遵守课堂纪律吗?2.课堂上你会尽力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吗?3.课上爱发言吗?4.课上爱提问吗?5.会保持和老师的思维一致吗?6.你会总结老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特色吗?7.课堂上你会做笔记吗?1.你会独立完成作业吗?2.你有查找资料、补充延伸的知识吗?3.你会整理错题吗?4.考前会加强复习吗?5.考后会总结吗?6.会执行总结吗?答案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偶尔几乎不制定难执行偶尔几乎不看心情偶尔几乎不不清楚偶尔几乎不不清楚偶尔偶尔偶尔偶尔偶尔偶尔偶尔几乎不看什么课几乎不看讲什么几乎不看心情几乎不看什么课几乎不看哪个老师几乎不看哪个老师几乎不记要求记课堂课后经常偶尔几乎不看难度题量经常偶尔几乎不没时间经常偶尔几乎不按要求整理经常偶尔几乎不学不进焦虑经常偶尔几乎不老师要求的经常偶尔几乎不坚持不了学生访谈记录: (1)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答:打篮球、上网。 (2)游戏瘾大不大,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不大,放假有时玩一玩,平时根本没有时间。 (3)你觉得自己在班上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答:超级好,这个你可以去问。 (4)你觉得各科老师对你的印象怎么样? 答:调皮、读书不踏实,觉得我是“社会青年”。 (5)你最喜欢哪个老师,最讨厌哪个老师?为什么呢? 16 答:最喜欢语文老师,管的松;最讨厌数学老师,管得严,而且经常不讲道理。

(6)你觉得老师严一点对自己好还是温和一点对自己好? 答:温和一点。 (7)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未来。

(8)你觉得读书什么最重要? 答:态度。

(9)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答:一般。

(10)你花了多大精力在学习上? 答:好多噢。 (11)讨厌在学校吗? 答:不怎么讨厌。 (12)现在读书累吗? 答:肯定累。

(13)想不想逃课?逃课感觉怎么样? 答:想逃,不敢逃。 (14)您想考高分吗? 答:当然想。

(15)你觉得考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只要学懂了。

(16)你觉得自己是个有气质的人吗? 答:在正式场合还好,嘿嘿。

17

(17)有没有想过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答:尽量当个好人。

(18)自己期待的将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答:有钱。 (19)谈恋爱没有? 答:有。

(20)恋爱之前和之后你有什么变化吗? 答:成绩下滑了一点。 (21)你对学习习惯怎么看? 答:非常重要。

(22)你觉得班上谁的学习习惯比较好?为什么? 答:李思科,从嘉兴附小憋出来的变态。

(23)学习习惯好的同学成绩好不好?一定是这样吗? 答:肯定好啊,至少大多数情况是这样。 (24)你有没有想过学习习惯和成绩是种什么关系? 答:因果关系吧。

(25)你觉得自己学习上好习惯和坏习惯分别有哪些? 答:有点多,不想挨到说,反正坏习惯比好习惯多。(26)想改正坏习惯吗?

答:想,改了我妈就给我钱花。 (27)那你觉得改正习惯最困难的是什么? 答:不晓得,就是改不到。

(28)你觉得自己性格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答:比较好相处,特点就是朋友多。

18

(29)觉得听课和做作业吃力吗? 答:听课还好,就是不想做作业。

(30)如果关系好的同学约你旷课,你会一起吗? 答:看什么课

(31)你喜欢和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耍? 答:我觉得都可以,就是成绩好的不和我耍。 (32)你与人交往最看重的是什么? 答:人品嘛。

(33)最后:分享一件你最近印象最深刻的事。

答:默写地理的时候,我忘了把写有知识点的单子拿下去,地理老师就说我打小抄,我知识忘了拿下去,再说听写的根本不是那张的内容。地理老师硬要说我作弊,喊我拿出教室写,我也能够自己写出来,说明我没有作弊了吧?她要跟班主任说,班主任也是不动脑子,问我为啥作弊,我说我没有抄。她问,没有抄单子怎么摆在桌子上?我能怎么解释呢?直接操行降等级,把我气惨了。

班主任访谈提纲:

(1)您怎么评价L同学在学校的表现? (2)您怎么评价L同学的学习习惯?

(3)您认为对于初中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4)您的具体培养措施是什么?

(5)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措施是什么?

19

致谢

感谢导师对本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感谢实习学校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帮助,感谢大学同学在完成论文期间的帮助。

感谢大学四年各科任老师的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理想,感谢你们把我引入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大门。特别感谢教育学原理卢德生老师、教育哲学郑富兴老师、哲学导论李江源老师、教育管理学张烨老师、教育社会学李涯老师、大学英语唐旭东外老师、国教育史邵陵老师、德育原理李睿老师、发展心理学胡老师、基础教育改革与热点问题研究吴定初老师、何巧燕老师、刘世明老师,我在你们的课堂上得到了知识和快乐,在与你们的交谈中受益匪浅。

缘分将尽,再谢师恩。

2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个案研打印版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个案研打印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39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