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 复习指导纲要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幼儿文学是一门论述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幼儿文学各种体裁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手法、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的学科。它负有提高幼教工作者有关幼儿文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儿童文学的鉴赏、批评方法以及培养赏析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等任务。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习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幼儿文学各种体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了解中国和外国著名幼儿文学家和作品的特色;掌握评析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习以幼儿文学理论和儿童年龄特点为依据,尝试创编幼儿文学作品。
大 纲 内 容 上编 幼儿文学概论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特征
一、教学要求:
掌握幼儿文学的一般特点、文体分类;掌握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儿童文学大三个层次划分
为什么要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读者对象及特点。 第二节 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及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及其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二)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
幼儿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幼儿审美意识处于较低层次。 (三)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感知型的接受方式;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特征 (一)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怎样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 (二)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幼儿文学文体分类的依据。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三、课时分配 : 3课时 四、作业思考题:
1、分别以一首幼儿诗和一篇幼儿童话为例,分析幼儿文学的特征 五、考核要求: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1、识记:什么是儿童文学?(重点)什么是幼儿文学?(重点)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幼儿文学两种最古老的文体(儿歌与童话)
2、领会: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其划分依据(次重点);幼儿文学文体分类的依据。 (二)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1、识记:幼儿的心理特征、审美意识的独特性(重点);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重点)。 2、领会:幼儿的心理特征同幼儿文学的关系;幼儿思维的因果观念的特殊性。 (三)幼儿文学的特征
1、识记: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与美学特征(重点)。
2、领会:幼儿文学特征同成人文学特征的区别;幼儿文学同儿童文学其它层次的特征的区别。
3、应用:分别以一首幼儿诗和一篇幼儿童话为例,分析幼儿文学的特征(难点)。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功能
一、教学要求:
文学的功能在幼儿文学中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的功能是――教育、认识、审美和娱乐功能。文学的功能在幼儿文学中的体现是: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幼儿文学的社会化功能。 (二)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三)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力。 (四)培养幼儿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五)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课时分配:2课时 四、作业思考题:
1、认真回忆你自己童年时代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想想它对你的性格形成有过什么影响。 五、考核要求: 幼儿文学的功能
1、识记:文学的功能(重点);幼儿文学的功能(重点)。
2、领会: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产生影响的特点。
3、应用:运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应注意什么问题?(难点)
第三章 幼儿文学的创作 一、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文学的创作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幼儿文学创作对作家艺术修养的要求。 第二节 幼儿文学创作的要求
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等幼儿文学内容和形式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课时分配:2课时 四、作业思考题:
1、简答题:幼儿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写得浅显? 2、论述题:幼儿文学创作中怎样选择题材? 五、考核要求: 幼儿文学的创作
1、识记: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
幼儿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可接受性与超前性);幼
儿文学的主题;幼儿文学的主题要鲜明,同时又要防止“主题先行”的写作陋习(重点)
2、领会:幼儿文学创作为什么比较难?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有哪些艺术修养? 3、领会:简答题:幼儿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写得浅显?(重点) 论述题:幼儿文学创作中怎样选择题材?(重点) 4、应用:试着创作一篇幼儿童话。
中篇 幼儿文学文体论
第一章 儿 歌
一、教学要求:
了解儿歌的概念、儿歌的特点和功能;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歌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儿歌的概念 (二)儿歌的历史发展
儿歌在我国一般称为“童谣”。“五四”以后,“儿歌”一词广泛使用,沿用至今。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和功能
(一)儿歌的特点
内容浅近、单纯活泼;篇幅短小、易记易诵;节奏明朗、音韵和谐。 (二)儿歌的功能
陶冶性情;启迪心智;训练语言。 第三节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没有固定的标准。 (二)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
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谜语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 三、课时分配:2课时 四、作业思考题: 1、搜集二三首游戏歌。
2、尝试分析黄庆云《摇篮》的艺术特点。 五、考核要求:
1、识记(重点):儿歌的概念、儿歌在古代的名称;儿歌的特点;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 我国最早的儿歌专辑;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2、领会:儿歌的功能。
3、应用:搜集、整理加工或创作二三首游戏歌。
尝试分析黄庆云《摇篮》的艺术特点。(难点)
第二章 幼儿诗 一、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诗的艺术特征和幼儿诗的类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诗的概念及其与儿歌的异同 (一)什么是幼儿诗 (二)儿歌与幼儿诗的区别
在语言格式、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阅读对象等方面均有差异。 第二节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幼儿诗的类别
叙事诗;童话诗;抒情诗;题画诗;讽喻诗;散文诗。 三、课时分配:2课时
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 活泼、生动的想象 富于情趣的构思 自然、明快的韵律
四、作业思考题:
1、分析课本70页,张国南《春天是这样来的》的艺术特色。(难点) 五、考核要求:
1、识记:幼儿诗的艺术特征;幼儿诗的类别。 2、领会: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
3、应用:分析佟希仁的《春天来了》的艺术特色。(难点)
第三章 幼儿童话
一、教学要求:
了解童话的概念、童话的起源和发展:童话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童话形象的类型;童话的分类;童话的作用;幼儿童话的特征;幼儿童话改编的要求;寓言与幼儿童话;为幼儿改写寓言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童话概念
(一)童话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童话的概念。
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
童话的发展: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 (二)童话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艺术幻想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幻想的主要表现手段:夸张;象征;拟人。 (三)童话人物形象的类型 拟人形象;超人形象;常人形象。 (四)童话的分类
从作者来分有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从体裁来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 从内容来分有科学童话、文学童话。 (五)童话的作用
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发展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培养美感、陶冶情操。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特点
融进幼儿心理的艺术幻想;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第三节 幼儿童话的改编
为幼儿改变童话的要求:主题明确;脉络清晰;语言生动。 第四节 寓言和幼儿童话 (一)寓言概述
寓言的概念和寓言的特点;寓言和童话的异同;寓言的历史发展。 (二)怎样为幼儿改写寓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幼儿文学复习指导纲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