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里的大智慧
今人把学问看错了,绝大多学问就在家庭日用之间。
“家”------------宝盖头指阳宅;啄---------指祭祀用的野猪(阴宅) 读书以训诂为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为本 养生以少烦恼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宴起为本 做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 和以治家 勤以持家
和气致祥 乖气致戾
书 蔬 鱼 猪 早 扫 考 宝
每天只要抽一点时间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治大国如烹小鲜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为一代大儒。《曾国藩家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曾子成 字伯涵 号居武(后改为涤生)从前种种 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 譬如今日生 超越自我的时候,回头看看,此时正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居官要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怎样处理好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官场上最重要的原则是:居官要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与官场交接
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 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 既不能硬 又不能软 所以到处寡合
所有当爷的,都是从装孙子过来的。
主圣臣直 文死谏 武死战
血诚---极度的忠诚
讲原则性,也要讲灵活性
摆正思想,摆正位置,摆正心态
只会弄权,不会治国,主政的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没有希望
大将不辞刀头死 岂因福祸而趋之
是忠诚成就曾国藩一世的名声,但也是忠诚近乎愚忠使得他背上一世的骂名。
用人必先知人
结交、网罗、培育、推荐
彭玉麟是曾国藩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人才。(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但是爱国、爱民、爱民族)
才堪治民 要不怕死 不计名利 耐受辛苦
大抵有忠义血性者 忠义血性论的人才观
用人四部曲
守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
怎么样的唯才是举的是科学的合理的?
光有领导支持你不行,还得有底下人支持你。
有的人擅长写,说的不如写的好 有的人擅长说,写的不如说的好
左宗棠天生是给曾国藩挑刺的人。
当领导的心胸不开阔成不了大气候。 刘邦为什么能领导人?
唯才是举做到极致的是曹操、刘邦
用人四部曲
广收(发现人才) 慎用(使用人才) 勤教(培训人才) 严绝(管理人才)(两种人不能用 : 表现欲极强的人不用;性格特别激烈的人不用)
作育人才以图自强
教育救国 西学东进
容闳从头到脚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爱国细胞 对待人才要重视,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合众人之私,已成天下之公
用人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有才没才,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才。最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特别坚定,意志坚定的人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治世 文治 乱世 武功
海乃百川,招揽天下有识之士
容闳、华蘅芳、李善兰、徐寿
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老大文明,妄自尊大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
要想成就事业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行,只有一个人的辉煌那不行,它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业。必须有一个人才的梯队,事业才能持续下去(办大事者,以多选执手为要。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截取其次,以待将来徐徐教育可也)。
曾国藩认为李鸿章才堪大用,李鸿章虽然有才但有很多毛病。所以说十全十满的人才根本就没有。做为用人的人必须宽宏大量,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李鸿章进入曾国藩的幕僚三出三入
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义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和自己关系不好的比如左宗棠、沈葆桢都是曾国藩推荐的。这种胸怀真是不得了。
天津教案是曾国藩最后的悲剧
曾国藩对李鸿章是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
学生(李)能把老师(曾)的思想推行下去,这本身就说明曾把接班人选好了。 以曾的思想为思想,以曾的事业发展下去
第一部分:修身齐家就是自立、自达 第二部分:识人用人就是立人、达人
无愧于兄弟
熬了三年,南京城终于被拿下,洪秀全的政权被推翻了。
任人唯亲 任人避亲 举贤不避亲
带兵打仗要以家的方式来进行,用感情来维系事业。亲情是稳固的。一个学校也是这样,要用家族式管理,用感情来维系事业。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学习曾国藩言论心得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