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去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本身就带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直观教学;形象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086-01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刚站上讲台的时候,电化教学刚起步,如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电教媒体早已不是新名词。实际上早已被教师们应用起来了,同时广大教师
也从中领略到了电化教学的绝对优势。根据小学生极其富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的特点,作为孩子们的执教老师,如何利用好电教媒体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为他们创设求知的情境,我认为已经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至关要点。 电化教学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发挥其动、静、分、合,明显形、声、色、调并茂,表现手法多样化和直观性突出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化教育方式,对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充分地利用教学媒体,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设施的实践,认为电化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1.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文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靠的是讲解法,这种单一、重复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而缺乏必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双边\活动的开展也就
有很大程度的无目的性。另外,有些知识性较强或理解性的内容,必须依赖学生的想象、联想,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有限,教师语言的表达很难达到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境地。如果借助电教媒体来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在上李白的《静夜思》一课时,在轻柔低缓的声乐中,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的首先是一幅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从敞开着的窗户映照进来,窗前一位斯文的中年男子背着手,仰望着夜空。许久,他缓缓转过身,长叹了一口气,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喃喃自语:\唉!不知道他们母子过得怎样?\接着转换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又一幅画面:明月透进一间简陋的房子内,床上坐着一位面带愁容的古装中年妇女,她怀中搂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望眼睡熟在她身边的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后,轻轻拍打着怀中的孩子,低声说:\噢,乖孩子,睡吧,你爸爸就要回来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镜头再转回到男子,这时他坐在一张方桌前,正双眉紧蹙,奋发疾书。特写镜头:一张信笺纸上,正楷书写的是:\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伴随着轻音乐,画外传来诵读该诗的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生动具体的画面内容,不仅剖析了《静夜思》一诗的全部内涵,而且启迪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思\的具体对象\明月\在诗中的纽带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画面音响
所吸引,积极参与思考,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在认知内驱力,即学习动机是以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很早就开始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诸如新异的影像、声响、光彩等。由此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那是什么?这是什么?\的好奇心理,这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学生的这种好奇贪新的心理因素,为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逐渐完成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识字、组词、造句、构建简单文句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练,讲练同步的教学方法,容易削弱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学生又容易产生乏味心理。像讲解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电脑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文字叙述变成画面放映,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真正的画面图像,学生将会对\美丽、富饶\的相应内容有了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深厚情感。 3.电教媒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电化教学设施为教师灵活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只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就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源网点,下载教学中所需的资料,也可依照课文要求,自行设计制作课件。如讲解《赵洲桥》一文,虽说课本有插图,但毕竟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将《赵洲桥》的有关内容及实景在课堂上放映出来,并通过虚拟手段,将课文中的内容变成图像,就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当然,一些文字性较强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夜宿山寺》、《登鹳雀楼》采用这种教法,效果比讲解、练习要好得多。 4.电教媒体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本身而言就带有启发性,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通过投影和分别放映《赵洲桥》的静、动画面,学生就会对《赵洲桥》有了比较全面的印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很快理清文章记叙说明的顺序,进而对各段内容和段意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学习这一课后,再给学生布置一篇体裁相同的作文,让他们仿效写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范文的启迪下,都能写出较好的习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件和录音在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促进语文课堂结构的改革,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创新的智力。因而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实践证明: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使电教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