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大联考·2024届高三名校模拟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海大联考·2018届高三名校模拟卷

学海大联考·2018届高三名校模拟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22题。全卷满分1 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F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没有可靠的农耕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整个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生死存亡的考验中,不可能有辉煌的文明记录.也不可能有现代的文明型。一个文明还可能型,是因为这个文明还有内力。型,意味着以内力接引外力对它型的催迫。内外呼应,才有新的中华文明形态。 虽然在工业文明的对照之下,农耕文明尽显它的落后,但对于古代文明形态来讲,中华文明能以农耕文明来坚实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其发明、创新、开拓,值得肯定。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有着领先世界的精细农耕技术,开发了很多有利于集聚经济财富的农耕技术,并创造性地融合从中东、南美传过来的种植技术,解决了人口庞大的黄土社会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经济需要和财富需求。值得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在农耕物质文明发展上的经济开拓,还吸收了游牧文明农耕化的养殖智慧,从而拓展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混合生产方式,促成古代东方辉煌的经济文明形式。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工业文明就自贱,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在对待物质文明心态上,态度必须是两立的,一方面承认农耕文明的伟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只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因为我们面对新的处境,中华文明物质开拓的传统被迫中断了。因此,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必须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型为现代的工商文明。到了全球化时代,经由工商文明的建构,文明形态的经济开拓形式或者物质手段的获取形式,抑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结构,实现了重大突破。这对中华文明经济开拓塑就的农耕文明形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从农商文明移到工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传统习性来说,也构成了两大挑战。 第一,按照日本经济学家所说的,西方在发生技术革命的时候,东方出现了勤业革命。西方出现技术革命,能工巧匠引导经济;东方人依靠奋斗和努力,也保有某种增长契机。但勤业革命最大的限度。是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商业生产,财富积累的几何级数增长更无可期。直到今天,中国人其实还是以农耕文明的艰苦精神和勇于开创的干劲来进行工业建设的。我们的工业技术,以生产不出合格的圆珠笔呈现出某种内在缺失。事实上,包括工业精准性要求在内的工业习性,迄今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习惯主要体现出的,还是农商文明的习惯。对西方人而言,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笃定要休息。但华人不会休息,我们没有那种基督教信仰,我们信仰的只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结果侨民国家的同行把华人恨得咬牙切齿,说中国人不讲行业规则。其实这只是农耕民族的商业习性而已——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拼力换取微薄的收益。现代工商文明的经济开拓精神,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突破和财富生产、现代商业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开拓的伟大突破。也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经济开拓才可望真正进入一种现代状态。

(节选自任剑涛《从农商文明向工商文明,中国面临两大挑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中华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在古代的考验中创造辉煌的文明记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

物质基础也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 工商文明胜于农耕文明,是因为农耕文明无法有效地突破文明形态的经济开拓形式,

也无法突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原有结构。 C.

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注重艰苦奋斗、勇于开创,可以大量增长财富,但这些品质不利于培养人们包括工业精准性要求在内的工业习性。

D.只要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突破和财富生产、现代商业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结合起来,中华文明就能拓展出新的经济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首段肯定了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并指出它是现代文明可以型的因素。

B.文章第二段以工业文明作为参照对象,辩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优点和 不足。

C. 文章后三段论述了从农商文明到工商文明过程中,中华文明传统习性面临的两大 挑战。

D.文末举华人吃苦耐劳不肯休息而遭批评的事例,旨在说明国人还保持着农商文明的 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吸收中东、南美传输过来的种植技术、游牧文明农耕化的养殖智慧,拓展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混合生产形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开拓精神。

B.西方人注重休息,展现了西方人的基督教信仰.展现了西方工商文明的习性;而中国人不重休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赚取财富展现了农商文明的习性。

C.生产不出合格的圆珠笔,既说明我们技术不佳,也说明精准性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民族 精神;华人不会休息。说明国人不遵守工商文明的行业规则。

D.中华文明要实现从传统农商文明向现代工商文明,需要培养两大现代习性:一是培养包括精准性在内的工业习性;二是培养包括法治性在内的商业习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无法控制 李伶伶

褚梅的母亲乘公交车时把刚刚买的袋装酱油的包装弄破了,酱油喷洒出来,弄脏了一个女孩的衣服。褚梅母亲连连道歉,可是女孩始终没消气,态度恶劣地把褚梅母亲骂了一顿。褚梅母亲心里窝火,回家后上火生病了,吃了药也不见好。 褚梅得知母亲生病的原因后很气愤。母亲是不对,可是女孩也不能目无尊长地张口大骂 呀!褚梅心里不痛快,就在网上发了个帖,谴责女孩的行为。褚梅的帖子很快得到网友的响

应,大家纷纷回帖指责女孩没道德没修养,还有人提议把女孩找出来,让她给褚梅母亲道歉。

网友的支持,让褚梅心里的气消了不少,她觉得网友的提议也不错,应该让女孩给母亲道个歉,让她知道以后不能这么对待长辈,母亲的病或许也就好了。于是大家开始搜索这个骂人的女孩。 女孩叫宋敏,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上班。那天她心情不好,就因为把文件打错了几个字, 被女上司狠批了一顿,而且是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宋敏觉得很没面子,心里憋气又窝火。下班乘公交车时又被一个老太太洒了一身酱油,她心里的火气一下子爆发了。她没想到,事情过去一个月了,又被翻了出来。.

听到被人肉搜索的消息时,宋敏正在外地出差。她想回去之后给老人道个教。可是刚回

到公司,上司就找她谈话,说她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恶劣影响,公司不能再聘用她了,她当天就被公司解雇了。

宋敏很生气,她没想到这件事会害得她丢了工作。本来觉得亏欠老人的,现在觉得扯平 了,她不想给老人道歉了。

宋敏迟迟不肯出来道歉.褚梅。里很不舒服。听说宋敏为此丢了工作,觉得她已经为这事付出了代价,就想算了。可是网友不同意,尤其是一个叫真理的网友,口气很坚决,说宋敏必须给老人道歉,这是原则问题。他还配合媒体,扩大了这件事的影响。宋敏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不管她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工作找不到,上街也被人指指点点。后来她只能待在家里,闭门不出.渐渐得了抑郁症。 网友不相信宋敏得了抑郁症,说这是宋敏不给老人道歉的托词,他们坚持要求宋敏出来给老人道歉。没办法,宋敏的母亲站出来,替宋敏给褚梅的母亲道了歉。可是网友觉得这还不够,说她不能代表宋敏,还说宋敏母亲教子无方,宋敏才做出这样的事。宋敏母亲一窝火,得了脑血栓。

宋敏的弟弟宋武在读高三,学习一直挺好,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可是最近因为姐姐的 事,一直不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一天他去食堂吃饭,不小心坐了别人的座位,同学不但说了他,还说他母亲还真的是教子无方。一句话惹恼了宋武,他扔掉饭盒,跟同学打了起来。幸好被其他同学拉开,才没惹出更大的麻烦。 看到生病的母亲和姐姐,宋武下决心要找到那个叫真理的人给母亲道教。他查看了所有回帖,发现名叫真理的人,是这次网络声讨事件的领头人,就是他一直要求宋敏出来道歉,并且坚决不相信宋敏得了抑郁症。宋武通过几个精通电脑的同学,搜索到了真理的住址。一天晚上,他截住了下班回家的真理,要求他给母亲道歉。真理不肯,宋武就把他打了。真理很瘦弱,没打得过宋武,反而被宋武打伤了胳膊。真理又气又恼.打报了警,警察把宋武带走了。

褚梅得知真理受伤后,去医院看他。她劝真理放过宋武。说他还是个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她不要求宋敏给母亲道歉了,说这事就到此为止吧。真理却说,不可能,这事没完!世界不能黑白颠倒,宋敏必须得给老太太道歉!再说,我也不能白白挨打。

褚梅劝了半天,也没能让真理改变主意。她很担心,不知道事情还要怎样发展下去。她很后悔,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发那个帖子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3年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小说以褚梅的母亲与宋敏发生的冲突开头,普普通通,没有过多新意,但随着情节的推进,起笔平常反更见写作功力非同一般。

B.宋敏曾想跟老人道个歉,褚梅也多次想算了,可见她们胸怀善良之心。与此形成对比的真理却得理不饶人,处处显出凶恶之相。

C.小说以真理作为网友的名字,意义非凡:既符合社会现实,义暗示了这个网友会坚持到底的性格,还能引起读者对打双引号的真理的深思。

D.小说从褚梅母亲和宋敏的言语冲突起笔,到后来宋武与真理的肢体冲突,事情的逐步发展,寓示了构建文明友善社会的重要性。

5.小说中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巧合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请找出三处并分析该处巧是

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5分)

6.小说中的事件并非无法控制,但却以无法控制作为故事结局,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性越来越高。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 2月,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网民手 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渗透迅速,有 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支付结算。与此同时,支付宝也发布了2016年 中国人全民账单,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超10亿人次 使用这种指尖土的公共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之相对应的移动支付方式在中国实现了蓬勃发展。移动 支付方式的兴起也改变了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如今,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与传统支

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它多应用于小额、快捷、便民等支付领域,

如公共交通、旅游、菜场、便利店、移动互联网消费等。部分银行银行业务、非银行支 付机构钱包产品中嵌入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如话费流量、车票、酒店预订、网

点门票、违章罚款等功能,移动支付生态圈正逐步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通行政材一级的银行机构网点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民 要想办理金融支付业务路途远、困难多、成本高,村域支付结算需求受到抑制。随着支付技

术的发展和推广,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持续改善,移动支付已逐步成为解决农村金融支付服

务需求的切入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移动支付,中国引领世界发展》2017年7月18日) 材料二

注:材料二为不同体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的考虑因素的数据图表,数据益普 索(Ipsos)

材料三 移动支付在最早开始的美国没有做起来,最大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征信体系经过 多年发展,产业链较为完整,尤其是信用卡体系发展已相当成熟,很多信用卡具有保险和索

赔功能,同时安全性也较有保障。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经过多年培养和普及,要切换到

移动支付手段需要时间和市场教育。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征信体系发展较为缓慢,信用体系

也较为薄弱,在消费者还没有培养起信用卡消费的习惯之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就已经开始发

力,中国的消费者相当于跳过了信用卡阶段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在用户体验方面,苹果、谷歌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到,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在用户体验上无 法满足要求,他们苦心打造的支付方案便会遭到弃用,但不断出现的支付操作延迟、系统无

法识别等技术问题,依然使得ApplePay的推广受阻,在遇到问题后,用户和商家随时就会

切换为传统的刷信用卡或付现金的支付方式。

另一个阻碍美国移动支付获得推广的障碍是安全性问题,尽管苹果、谷歌等在移动支付 功能推广过程中都一再强调其安全性,但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用户来说.他们还需要

较长

时间去适应将信用卡信息保存在中,再直接通过来支付这样的新鲜手段。 (摘编自腾讯网《中国移动支付甩开美国》2015年11月16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的考虑因素中,人们普遍关心交易与个人隐私的安全性,而对

于在什么支付场景下选择什么支付工具却不太重视。

B.从材料二可知,对于交易优惠与补贴的多少和操作体验的便利性,用户愈年轻,则 愈加重视。

C.70后对于支付平龠系统稳定性的需求要高于其他体,同时选择支付平台时受支付场 景的影响更强。

D.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的六种考虑因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数据起伏波动最大的是

支付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

8.F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止确的一项是(3分) ( )

九材料一引用《中围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是为了证明移动支付在我 f司的普及性越来越高这一观点。 B_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部分民众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这促进r移动支付的兴 起和移动支付生态圈的逐步形成。

C.由于移动支付具有快捷、便民等特点,因此它比传统的支付方式更好,促使人们改变了消费的习惯。

D.移动支付能够解决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的需求,得益于支付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和农村地

区支付环境的持续改善。

9.和美国相比,我国在推广移动支付方面具有哪些优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日: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完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

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0.下列对史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 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 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 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 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 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参军,官职名,东汉末有参某某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 ·

B.光禄官,光禄寺所属官员,如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南北朝时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

C.洪武,年号,明朝以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

D.丙戌.此处指中国历法上白古以来一直使用的干支纪年法。丙为天干,戌为地支。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马皇后敢于劝谏。朱元璋听信杨宪诬告,决定要诛杀郭景祥的儿子,幸亏马皇后劝说,后经察访。避免了一桩冤案。

B.马皇后公正明辨。皇帝生宫人气,她将官人交付宫正司处理;朱元璋想分封她的族人,

她坚决拒绝,认为这不合律法。

C.马皇后体恤民情。每当遇到灾年,她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为民祈祷,且告诉皇帝

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

D.马皇后仁慈宽厚。她不忍因自己生病难以治疗而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任用

贤臣,察纳忠言,利益苍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5分) 译文:

(2)后曰:赎罪罚役。围家至恩。但疲因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j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儿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日怀秦髯 李 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先以山雨萧萧作快晴写出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再以郊同物物近清明点 明时序,曲折有致。

B.化如解语迎人笑使用了借喻的手法,写出了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表现了人们的欢愉之情。

C.草不知名随意生,虽是无名小草,但处处映人眼帘,烂漫无边、新翠欲滴,春天的气息非常浓郁。

D.'颈联笔锋一,尽管春天如此妩媚,人们都为春天的到来而心境欢忭,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兴阑珊。

E.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的诗风类似,且善于以叫白晓畅之语创造出新的意境,寓警奇于平淡。

15.全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的《记承火寺夜游》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月 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2)存《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愤慨地指出了秦国贪婪 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人到中年,期望多多,多不过父母健康幸福之乐,世上还有什么比椿萱并茂更让人觉得 幸福呢?所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吧。

中国人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也就是说,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开阔性,因而胸 无远虑、目无全牛之属从来都不受欢迎。

针对韩国记者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与其总是在这里捕风捉影,不如切实倾听民 众的呼声,采取有效措施。

这个平原小山村经过精准扶贫以后.一间间东倒西歪的危房消失了,一片片刺目熏鼻的 垃圾堆不见了,整个村庄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 里席不暇暖。

真正的大作家善于以小见大,曹雪芹所写的不过是闺阁中的+些琐屑,却隐现出一个宏 大的主题,因此作家要练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才能。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俄罗斯克麦罗沃市的冬季樱桃购物娱乐中心25日晚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至少 37人左右遇难,总统普京指示采取一切措施来灭火救灾。

B.近年来,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不断加大。蒲剧、西安鼓乐、靖安打鼓铲山

歌等鼓乐唱腔无论是在遗产所在地还是在京城都可以看到。

C.原油期货26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

的新突破,将为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助力。

D.据用户贴出的一张公示显示,自3月15日开始,沃尔玛部分门店就已经开始暂停

使

用支付宝。并同期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付满减活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某中学校团委下发的一则通知:请各班班长在十二月一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艺 术节歌唱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B.某大型企业的广播稿:工会提议用看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送上慰问品, 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

C.某同学的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荷塘边遗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 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

D.某大学的一份邀请函: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观赏到极具 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研究中国边疆史,_________。地缘政治是指与地理因素相关的政治问题。中国 古代对地缘政治早有认识,并形成了一些相关思想与策略。中国的历史疆域逐渐形成并趋于

巩固,关键是中原王朝较好地处理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________,把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由原先微弱的影响发展为实际上的有效统治。中原王朝地缘政治观的特点,是重视人文因素、

文化传统的作用,相对忽视海洋等地理因素。基于这样的边疆地缘政治观,__________: 守在四夷的方略,对蛮夷施行德治、教化的方略,通过封贡制度对外施用文化软实力的 方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研究表明,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 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

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 精神危机。要真正触及危机的根源只有通过对大学生问责才能实现。阅读精神的回归要靠大

学生的力量,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

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

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一定都无法全身而退,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患有阅读缺

乏症。

要真正触及危机的根源并不是只有通过对大学生问责才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

流传》一经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 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受众好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 们没有功夫熊猫。

据报道,2014年,上海举办了一场全国青年美术大赛。在初评现场,评委遭遇了展 览举办l0年以来最严重的国画危机。与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相比,国画数量仅占此次 报名参评作品数量的四分之一。在全国各地的3 400多件征稿作品中,国画质量最糟 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A。B项强加因果,工商文明胜于农耕文明并不是选项中的理由,而是工商文明更能开

拓经济形态、创造物质财富。且原文第三段只是强调经由工商文明的构建,文明形态的 经济开拓形式或者物质手段的获取形式,抑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结构,实现了

重大突破。但并未说农耕文明无法突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原有结构。C项 无中生有,原文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奋斗和努力也保有某种增长契机,并非一定可以大量增长

财富;原文倒数第二段也没有说吃苦耐劳等品质不利于培养工业习性;D项表述绝对化。 2.B。辩证地分析不准确,第二段重在分析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优点。

3.C。此处属概念偷换。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工业精准性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民族精神而 不是说。精准性。且华人不会休息,并非不遵守工商文明的行业规则。而是保持着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农商文明的习性罢了。

4.B。处处显出凶恶之相分析失当,真理的举动是坚守他认为的正义和原则,只是 没有注意变通导致事件一步步恶化,谈不上处处显出凶恶之相。

5.褚梅母亲的酱油包装破裂,恰好喷洒到了心情不好的宋敏身上,导致两人发生口角; 宋敏本想道教,但恰好被公司解雇,导致她感觉扯平了而没有道歉;

楮梅得知宋敏的遭遇后本想算了,但恰好遇见一个叫真理的网友不同意,导致事 情变得复杂了;

事情复杂后,宋敏的弟弟宋武义恰好因为这件事情被同学嘲笑,使他决定找出真理; 宋武与真理进行交涉,恰好两人又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事情进一步发展。(答出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要求能答出巧合及其推动作用,才可得分,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6.小说中的褚梅和宋敏在试图改变事情发展时采取的行动,有利于塑造她们复杂多样的

平凡人形象,使人物显得更加真实丰满。事情以无法控制结尾,揭示出现代网络力量的可

怕之处,使人们对其中原因进行深思。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小说以无法控制结尾, 比较符合社会现实,使小说显得真实可信,也能引起读者对类似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前

面看似可以控制,但最终走向了无法控制,既回扣标题,形成照应,也使情节一波兰折,跌

宥起伏,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

情给分。)

7.B。对于操作体验的便利性上,并不是用户愈年轻,则愈加重视。70后反而比80后、 90后更加注重操作体验的便利性。

8.A。B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才改变了部分人的消费习惯。C

项,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并没有说到移动支付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好。D项,

移动支付能够解决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的需求错,原文只是说移动支付是解决农村金融 支付服务需求的切入点。

9.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性越来越高;移动支付改变了部分国人的消费习惯,移动支 付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移动支付成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需求的切入点,

促进了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推广我国的征信体系发展缓慢,没有培养起信用卡消费的习惯,

为移动支付的必起提供了条件。 l0.B。

11.D。是月丙戌崩,此处指干支纪日法。 12.A。朱元璋听信有人的诬告,非杨宪。

13.(1)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

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关键词易素已各1分,大意 分2分)

(2)马皇后说: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疲惫的囚犯再加重劳役,

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关键词至恩加悉各1分,大意 分2分)

【参考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 时就讲求学习古训。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

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

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样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

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样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

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了解情况后,发现郭景样的儿子果然是冤枉

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

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7皇帝

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学海大联考·2024届高三名校模拟卷在线全文阅读。

学海大联考·2024届高三名校模拟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53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