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案例问答题模板
一、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1)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2)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2)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
1)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2、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3、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4、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
5、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6、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三、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四、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五、你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1) 使用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2) 初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六、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下诊断:
1、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2、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 3、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二)诊断依据:
1、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诊断神经症:
A、评定是否变形:无道德色彩,无现实刺激。 B、9分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C、主导症状
1)强迫症状:强迫与反强迫
2)恐怖症: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回避。
3)神经衰弱症:轻微劳作后就感到疲劳,休息后仍无明显缓解,头晕、头痛、易激惹、睡眠紊乱、
难以放松、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4)疑病症:在多家医院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病,有反复就医行为,有持久的
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
5)广泛性焦虑症:多种焦虑或紧张症状:(精神紧张:担心,感到紧张或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躯体紧张:坐立不安,头痛,震颤,不能放松; 植物神经兴奋:头晕,出汗,心跳加快
或剧跳,口干,胃痛)
6)抑郁症:情绪低落、行趣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
7)神经衰弱症:精神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难以控制;对
声、光、噪音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8)精神分裂症:逻辑思维混乱,有幻听、××妄想等。 3、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A、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等症状
B、从严重程度看,求助者不严重,未泛化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泛化是严重心理问题 C、从病程标准看,两月以内是一般心理问题;两月到半年是严重心理问题 D、从除外标准看,??可以排除??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七、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可能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无妄想、无幻觉,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以主导症状鉴别——
1)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
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
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精神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精神症状的伴发症,(而且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医的愿望)因此可排除焦虑症。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但无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等其他典型的抑郁表现,(且没有求医行为,无自知力)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强迫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伴有强迫症状,但非主导症状(且没有求医动机,无自知力)因此可排除强迫症。
4)与恐怖症相鉴别:恐怖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的恐惧,是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主导症状,(其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因此可排除恐怖症。 5)(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有精神衰弱的症状,但常常伴有思维障碍和人
格改变,如孤僻、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无自知力和求医愿望,该求助者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分裂症。 6)(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病相鉴别:该求助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行为和情感反应
与妄想观念一致,无幻觉和精神衰退,因此可以排除偏执性精神病。 3、与神经症进行鉴别:冲突是否是变形及九分评定判定。 4、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冲突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
八、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原因:
1) 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 2) 躯体疾病 3) 生物年龄 4) 性别因素
2、认知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
胜、无法正视挫折)
1) 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 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 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4) 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 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 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7) 价值观有无问题 8) 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3、社会原因:
1) 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 2) 社会支持系统 3) 人际关系 4) 社会文化
九、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愿望;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十、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 2、求助者的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是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十一、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十二、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1、量表选择的原则:应有针对性。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
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选用“SCL-90”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当临床表现超出心理问题常规表现时,若怀疑有精神疾病,可使用MMPI。
2、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等量表。 3、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性疾病的依据。(用在人格
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LES——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 神经症 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SDS——神经症 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十三、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总分为×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确诊成立。
十四、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一般、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人格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十三、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应该怎样制定咨询目标?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5、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整合。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的终极目标。
十四、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十五、在本案例中,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十六、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的有效的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恢复社会功能。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十七、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2、积极: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双方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二级心理咨询师问答题考试模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