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第三节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自我小测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三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1.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 )

①10 ②10 ③10 ④10 ⑤10 ⑥10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④⑤⑥

2

3

4

5

6

2.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10、10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3.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8 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4.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霉菌一般在25~28 ℃的温度下培养3~4 d 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培养的温度和时间不同 C.测定真菌数量,一般选用10、10、10倍的稀释液 D.微生物培养要注意无菌操作

5.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6.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其目的是( )

A.增加试管内的溶氧量 B.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C.使试管中菌液的浓度降低 D.使细菌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7.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80,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体积为0.1 mL,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则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约为( )

1

6

3

4

5

4

5

6

A.8×10 C.8×10

5

8

B.8×10 D.8×10

6

7

8.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培养 A.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B.②③④⑤ D.②③④

9.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只含尿素作氮源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另加入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

A.空白对照 C.相互对照

B.标准对照 D.条件对照

10.以下关于菌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圆形的 B.一定是黄色的 C.大小一定是相同的

D.观察到的单个菌落也有可能来自2个菌体的增殖

1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 mm。某同学操作时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3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______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4)如果观察到如图所示a、b、c、d、e 5个大格共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测定大肠杆菌菌群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显色剂 琼脂 含量/g 10.0 5.0 5.0 2.0 0.2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该培养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

(4)现有1 L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转至盛有 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到10稀释度。各取0.1 mL 已稀释10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1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________,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色环带。

(2)步骤X表示________。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________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获得____菌落。

(3)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__________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3

3

3

____________。

(4)临床上用 C呼气实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 C标记的________分解为NH3和 CO2。

14.(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39)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1414

14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4

参考答案

1.解析: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非常多,一般选取的稀释倍数比较高。 答案:D

2.解析:为保证结果准确可靠,一般选择菌落数目在30~300 的平板对菌落计数。 答案:D

3.解析:土壤取样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必须灭菌。

答案:C

4.解析:测定真菌数量,一般选用10、10、10倍的稀释液。 答案:C

5.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才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答案:D

6.解析: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3次,其目的是使菌液和水充分混匀,减小下次稀释时的误差。

答案:B

7.解析: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80÷0.1)×10。 答案:A

8.解析: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和涂布平板均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土壤取样不用在火焰旁进行,但所用器皿均应先灭菌再使用;微生物的培养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不需要灭菌。

答案:D

9.解析:甲、乙组的自变量为是否仅以尿素作为培养基的氮源,因变量为是否特异性地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甲组为实验组,乙组虽然对培养基作了特殊的处理(另加入硝酸盐),但这种处理起对照作用,叫条件对照。

答案:D

10.解析: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是区分不同菌种的重要依据,因此不同菌种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往往是不同的。由于涂布操作接种液稀释度不高或划线操作划线次数较少可能使个别菌体没有分开而相连,增殖形成一个菌落。

答案:D

11.解析:(1)在从试管中吸取酵母菌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酵母菌的培养液应置于适宜条件下,并且每隔24小时就要统计一次菌落数目。

5

6

2

3

4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吸管、计数板等器具需进行灭菌处理。 (3)(4)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统一单位;②注意体积的变化。400个小室共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 mm,则80个小室容纳体积为:2×10 mm,含酵母菌48个,又因酵母菌培养液总体积为100 mL,统一单位后即可求出酵母菌个数。

答案:(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灭菌 (3)适当稀释

(4)2.4×10 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12.解析:(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根据题表中培养基的组成可看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蛋白胨),由于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显色剂,可判断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3)培养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4)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55+56+57)÷3÷0.1×10×10=5.6×10。

答案:(1)分解者 异养型 (2)鉴别 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 (4)5.6×10

13.解析:(1)幽门螺杆菌中的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产生氨,氨溶于水变成氢氧化铵,导致培养基变成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因此在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带。

(2)在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应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将培养皿倒置既可防止因冷凝水过多造成的单菌落连片(不能获得单菌落),也可避免杂菌孢子落到培养基上。

(4)幽门螺杆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形成NH3和CO2,C标记的尿素被分解后产生的

14

14

8

3

3

8

8

3

-2

3

CO2可被检测到。 答案:(1)脲酶 红 (2)接种 涂布 单

(3)恒温培养箱 无法形成单菌落 (4)尿素

14.解析:为了检测培养基灭菌平板是否合格,应对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每升

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0×1 000=3.8×10(个)。对接种环应进

6

7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吸管、计数板等器具需进行灭菌处理。 (3)(4)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统一单位;②注意体积的变化。400个小室共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 mm,则80个小室容纳体积为:2×10 mm,含酵母菌48个,又因酵母菌培养液总体积为100 mL,统一单位后即可求出酵母菌个数。

答案:(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灭菌 (3)适当稀释

(4)2.4×10 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12.解析:(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根据题表中培养基的组成可看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蛋白胨),由于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显色剂,可判断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3)培养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4)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55+56+57)÷3÷0.1×10×10=5.6×10。

答案:(1)分解者 异养型 (2)鉴别 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 (4)5.6×10

13.解析:(1)幽门螺杆菌中的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产生氨,氨溶于水变成氢氧化铵,导致培养基变成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因此在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带。

(2)在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应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将培养皿倒置既可防止因冷凝水过多造成的单菌落连片(不能获得单菌落),也可避免杂菌孢子落到培养基上。

(4)幽门螺杆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形成NH3和CO2,C标记的尿素被分解后产生的

14

14

8

3

3

8

8

3

-2

3

CO2可被检测到。 答案:(1)脲酶 红 (2)接种 涂布 单

(3)恒温培养箱 无法形成单菌落 (4)尿素

14.解析:为了检测培养基灭菌平板是否合格,应对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每升

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0×1 000=3.8×10(个)。对接种环应进

6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生物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第三节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自我小测中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生物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第三节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自我小测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55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