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历史试题

1. 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时期)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但非帝国。还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国王制度,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据此可见夏商周时期实行 A. 分封制下的王位世袭制 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 宗法制下的中央集权制 D.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制 【答案】D

【解析】“宗法贵族君主政体”即一方面受贵族权力限制,另一方面又是君主制,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而非分封制下的王位世袭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夏商周时期不是君主专制,秦朝才开始君主专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夏商周时期不是中央集权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一样,英语中uncle和aunt的汉语对应词,竟有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五种之多。下列各项属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是 A. 人文性特征 B. 等级性特征 C. 强调道德性 D. 突出伦理性 【答案】D

【解析】“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辈分体现的是一种血缘关系,反映的是伦理关系,所以属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是伦理性而非人文性、等级性、道德性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 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匠制度,体现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反映出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而非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匠制而非世袭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旨是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而非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 北大张帆教授认为,朱熹将此前已经颇受重视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辑合、训解)编订为《四书》,表彰其为“初学入道之门”“六经之阶梯”,并作《四书章句集注》,使之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 A. 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 B. 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 C. 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 使《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 【答案】C

【解析】宋代儒学和先秦儒学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儒学的复兴并非“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也未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选项A、B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使《四书章句集注》发展为儒学经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5. 下图为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该漫画说明中国

A. 清朝政府的统治面临崩溃 B. 20世纪30年代形势危急 C. 清末川鄂革命派相互支援 D. 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答案】A

6.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见戏剧 A. 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B. 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C. 可以反映农民心声 D. 与学校教育形式相同 【答案】B

【解析】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反映的是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戏剧内容并不一定都是历史事实,选项A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戏剧对农民的教化而非反映戏剧反映农民心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戏剧与学校教育形式是不相同的,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 下表反映出1914—1936年中国机器缫丝工业

A. 区域分布比较均衡 B. 处于发展黄金时期 C. 受世界市场影响大 D. 制造水平整体偏低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机器缫丝工业的曲折发展,特别是受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机器缫丝工业发展下降,即体现了受世界市场影响大的特点,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机器缫丝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无锡、广东,所以区域分布不均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仅仅是一战期间处于发展黄金时期而非1914—1936年都处于黄金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并不能直接体现出制造水平整体偏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8. 1961年8月,湖南某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又称《农业六十条》),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生产队。9月,县内农村公共食堂全部解散。这项政策在当时 A.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B.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 调整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答案】C

............

9. 江平等著的《罗马法基础》指出:罗马法律之所以能够为后世大为称道,奥秘在于“人类的共同理性使得古罗马人在创制法律的活动中能够把握一种永恒的价值尺度”,即“它寓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价值标准”。因而,“研究罗马法的根本目的应是寻求认识的一般价值标准”。作者意在强调 A. 研究罗马法的根本目的 B. 立法应符合人类的理性 C. 罗马法追求自然法精神 D. 罗马法维护统治者利益 【答案】C

【解析】“一般价值标准”指的是法律的自然属性,所以“研究罗马法的根本目的应是寻求认识的一般价值标准”强调的是追求自然法精神而非研究罗马法的根本目的、立法应符合人类的理性、罗马法维护统治者利益等其他的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0. 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由此可知,莎士比亚 A. 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 B. 代表着英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 C. 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整个世界 D. 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 【答案】C

【解析】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者,所以材料强调的是莎士比亚的人文精神对世界的影响,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而非理性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莎士比亚也不是工业时代的人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 美国政治家杰斐逊说,(我们的议员也不应当)由于自己不想滥用这些不受限制的权力,就断言它们决不会被滥用。……把狼拒之于羊栏门外,要比狼进了羊栏再去拔它的牙和爪为好。为此,美国

A. 实行邦联制,加强地方与中央的抗衡 B. 实行总统制,赋于其行政军事等大权 C. 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各方权力 D. 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制约政府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而实行分权制,材料不涉及邦联制、总统制,也不涉及选举制,材料只是强调要实行分权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 丘吉尔说:英国在任何时候(在欧洲)都“必须(一如既往地)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他还说:“在我们看来,一个更富足的、更加自由的、更加满足我们的欧洲共同体只会带来好处和希望。但是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梦想和我们自己的任务。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失去自己的利益。”材料反映战后英国 A. 政策意在阻止霸权出现 B. 非常矛盾的岛国心态 C. 根深蒂固的帝国情结 D. 继续采取大陆均势政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后英国反对欧洲大陆出现强国,这是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延续,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阻止霸权出现而是要确保英国的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心态并不矛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根深蒂固的大陆均势政策而非帝国情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调派精兵强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地进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

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材料二时代在变迁,湖湘文化要传承下去,就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十三五”期间,湖南将构建“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环洞庭湖等四大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湖南将实施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打造“网络湘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创新,鼓励发展“互联网+高新技术+文化创客”模式。这不仅在广度上提升了湖南文化企业的覆盖辐射面,更使得湖湘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进程更加充满期待和朝气。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湖湘文化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3)班级召开“我是文化代言人”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推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并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

【答案】①增强文化自信,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根据党中央的新部署,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使湖南的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湖南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经济社会建设,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增强了文化自信。

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湖南省注重深入挖掘湖湘文化思想内涵,继承湖湘文化基因,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推动湖湘文化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湖南省在推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物联网的融合,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特色做传播文化的使者,增强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按发展的观点办事情。借助大众传媒,推动湖湘文化的发展。 【解析】(1) (2)

(3)

14.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表 年份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中国和西方国家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导致其演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趋势:西方不断上升,中国逐步下降。背景:东方: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

木材 0.75 0.25 0.08 0.02 煤炭 0.25 0.65 0.50 0.21 石油 0 0.10 0.37 0.39 天然气 0 0 0.05 0.20 核能 0 0 0 0.10 太阳能 0 0 0 0.08 世界潮流(或生产力没有突破性进展,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思想文化封闭保守。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国际关系:东方从属于西方。

(2)特点:从传统的木材、煤炭等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变。原因: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和太阳能的利用。

(3)认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要重视。好的制度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关键。要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750—1900年间中国和西方国家制造业变化的趋势主要突出中国越来越落后而西方越来越进步之类的答案均可。至于原因则要分别从中国和西方各自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状况进行解释即可。例如,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统治而西方已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了,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也受到阻碍而西方的制度则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等。

(2)在做此题时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太阳能、核能”的出现并且所占比重在增长,所以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源消费从传统的木材、煤炭等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变之类的答案均可。至于原因则要从工业革命煤炭的开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的开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的开发、石油危机后促进太阳能的开发等分别解释即可。

(3)在做此题时要紧紧围绕着材料的题头——“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这个主题进行回答问题即可,例如,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要重视科技的发展、政府要重视新能源的利用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二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比较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其负面价值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社会结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

——以上摘自张岱年、方克立著《中国文化概论》

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照第一段下划线部分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对第二段省略部分的观点进行仿写补充,并就拟写观点进行例证说明。(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示例:

仿写: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大一统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多民族国家观念、民族平等观念),文人学士的经世致用思想等;(任写两点得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文人的影射传统等。这种负价值还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压抑和摧残方面。

例证: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和专制独裁以及中央集权(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延续时间长;家国同构;封建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严密;加上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和发展(汉代经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任写两点但须正反两方面说明,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式回答,但在回答时要模仿第一段的“结构”进行回答,例如,在回答时既要突出“其正面价值是使”又要突出“其负面价值是使”等。

16.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创办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有世界“史库”之称。《时代》从创刊起,就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图一、二、三。

图一:1979年1月1日的期刊封面,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二:1984年4月30日的期刊封面。标题:中国的新面孔,里根将会看到什么?一个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湖南省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在线全文阅读。

湖南省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57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