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17.3电阻的测量
学习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 欧姆定律的公式 、变形公式 、 。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 2、出示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以得到R=U/I,由公式可知,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以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量方法叫做伏安法。测量和计算,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要严格统一,即电压的单位是伏,电流的单位是安,电阻的单位是欧。
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方法——伏安法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
3.实验器材: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4.设计实验 ①实验电路图
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
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代入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器的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分别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公式R=U/I算出电阻,并比较电阻值的大小。 3. 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注意事项:1.连接时,接线柱应有序进行,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把干路上的各元件串联起来,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 2.连接实物图时要将开关断开;3.实验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4.电流表应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并联; 5.应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6.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7.滑动变阻器应采用“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
问题导学方案,P93,课本导读,(1)(2)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伏安法测量电阻 五、达标检测:
1.如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6V,RX的阻值约为10Ω左右。 (1)如果电压表选择3V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 的量程。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 ; ②以免实验时间过长,因 而影响阻值。 (2)将图甲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X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画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3)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数据后,认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实验电路接错了。 A.你认为 同学的电路接错了。 B.你的判断依据是 。 (4)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正确的表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
(5)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计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2.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A、B、C、D四种错误,请将与之对应的不正常现象用短线连接。 A.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a.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零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b.
移动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无变化 C.电阻的两个接线柱间发生短路 c.电流表有示数,但电压表的指针迅速偏转到刻度盘的最右侧 D.变阻器的电阻丝全部直接连入电路 d.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 六、课后反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word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