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新疆自古属中国 神圣领土不可分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两府”安边关及新疆设省的相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识读教材第1-5页了解新疆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两府”设立、新疆建省的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新疆的热爱。
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同看地图,一起说说新疆地处位置。 二、呈现新课
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知道了西域的一
些情况,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主人公——张骞。(投影)张骞陕西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一直以来人们对张骞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让学生朗读下面的句子)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这些评价并不是赞美之词,是对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他两通西域。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他两通西域的情况。 (板书: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提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点击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张骞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前126年返回,前后用了12年的时间。
虽然此次出行的目的没有达到,可遇到的挫折倒不少。有谁知道张骞在出 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 1、去时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呢。
2、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
3、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解答]1、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 2、他的性格,刚毅坚强,不屈不挠。 3、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
4、我最佩服他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爱国、执着、刚毅、坚强、开拓进取、永不言败,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投影: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过渡]这次出使西域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进行政治和经济的友好往来。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西域和汉朝之间的政治交往又如何呢?
1、双方互派使节,交往密切。
2、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这件事,产生的政治上的结果就是使
西汉的疆域扩大,这一块地区(指图),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府”是指哪两府? 1、安西都护府 2、北庭都护府
谁能说说新疆建省都经历了什么?
1871年沙皇俄国侵占伊犁 1875年清朝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取得重大
利 1881年中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1882年收复伊犁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三、巩固提高
1. 师生共同说说新疆居住的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其节日。 2.完成说一说、连一连、找一找、小调查。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 教后记:
第二课 辽阔新疆多民族 各具特色风情浓
(总第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过程与方法:
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互相尊重民族风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新疆的热爱。
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 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乌鲁木齐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西藏自治区
5、指名说一说:新疆有多少个自治州?连一连 伊犁 蒙古自治州 昌吉 哈萨克自治州 巴音郭楞 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 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克孜勒苏蒙古自治州 蒙古自治州 三、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说说新疆居住的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其节日。 2.完成说一说、连一连、找一找、小调查。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辽阔新疆多民族 各具特色风情浓 伊犁 蒙古自治州 昌吉 哈萨克自治州 巴音郭楞 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 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克孜勒苏蒙古自治州 蒙古自治州
六、作业布置:完成连一连并背会。 教后记:
第三课 灿烂文化同创造 异彩纷呈相交融
(总第第3课时)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