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绪论

一、选择题

1.有关中医外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

A.殷商B.周代C.东汉D.晋代E.隋代 2.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A.春秋B.战国C.周代D.东汉E.西汉

3.我国最早用全身麻醉进行外科剖腹手术的名医是 A.扁鹊 B.刘涓子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 4.有外科鼻祖之称的我国名医为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刘涓子 E.陈实功 5.华佗所处的朝代是

A.殷朝 B.周代 C.汉代 D.战国时期 E.东汉末年 6.陈实功所处的朝代是

A.战国时期 B.汉代 C.晋朝 D.明朝 E.清朝 7.巢元方所处的朝代是

A.春秋时期 B.汉代 C.隋朝 D.明朝 E.清朝 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诸病源候论》 C.《刘涓子鬼遗方》 D.《黄帝内经》 E.《外科正宗》

9.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疥疮、漆疮病因病机的著作是 A.《灵枢.痈疽》 B.《五十二病方》 C.《诸病源候论》 D.《刘涓子鬼遗方》 E.《伤寒杂病论》

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 A.《灵枢.痈疽》 B.《刘涓子鬼遗方》 C.《集验背疽方》 D.《霉疮秘录》 E.《疮疡经验全书》 11.《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龚庆宣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 12.《集验背疽方》的作者是

A.李迅 B.刘涓子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 13.《外科正宗》的作者是

A.李迅 B.刘涓子 C.王肯堂 D.陈实功 E.王维德 14.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 A.《灵枢.痈疽》 B.《诸病源候论》 C.《千金方》 D.《外科全生集》 E.《疡科心得集》 二、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医师分工中的“疡医”主治[ ]疡、[ ]疡、[ ]和[ ]疡。

2.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医生是[ ],有外科鼻主之称的医生是[ ],世界上第一位给病人作全身麻醉的我国医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最早专论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 ],我国第一部专论梅毒的专著和作者分别是[ ]、[ ]。

3.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 ]、[ ]、[ ],其代表著作分别为[ ]、[ ]、[ ],代表医家分别为[ ]、[ ]、[ ]。 4.创立“阳和汤、小金丹”的医生是[ ];创立“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理论的医生是[ ];创立“紫雪丹、至宝丹”的医生是[ ]。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54 页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E 6.D 7.C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D 二、填空题

1.肿,溃,金创,折 2.医询,华佗,华佗,《刘涓子鬼遗方》,《集验背疽方》,《霉疮秘录》,陈司成 3.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 4.王维德,高秉钧,高秉钧

第一章 外疡 一、选择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

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

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 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 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 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 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

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 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 A.乳房、胸胁 B.颜面 C.背部 D.手足 E.臀部 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 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9.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第 2 页 共 54 页

10.痰肿的特点是

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

C.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 E.肿势平坦

11.湿肿的特点是

A.重按之如烂棉不起 B.软如棉、馒 C.皮紧内软 D.肿而宣浮 E.肿如结核 12.寒痛表现为

A.胀痛 B.酸痛 C.痛而喜按 D.跳痛 E.灼痛 13.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

A.疼痛剧烈 B.皮肤灼热 C.按之应指 D.脉来滑数 E.发热持续

14.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

A.判断病情轻重程度 B.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 C.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 D.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 E.以上都不是

15.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色紫黑,惊悸时作,属 A.心恶 B.肝恶 C.脾恶 D.肺恶 E.肾恶 16.外疡五善中肾善的表现为

A.口和齿润 B.舌润不渴 C.指甲红润 D.唇色滋润 E.皮肤润泽

17.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A.由小渐大 B.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 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 18.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A.精神爽快 B.身体轻便 C.言语清亮 D.舌润不渴 E.寝寐安宁

19.透托法的代表方透脓散的药物组成是

A.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川芎 B.黄芪、山甲、当归、皂刺、川芎 C.黄芪、桔梗、当归、皂刺、川芎 D.黄芪、金银花、白芷、皂刺、川芎 E.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桔梗

20.托里消毒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组药物

A.人参、当归、川芎 B.自术、茯苓、白芍 C.金银花、皂刺、白芷 D.黄芩、苍术、赤芍 E.生黄芪、桔梗、生甘草 21.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E.枯矾 22.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 A.葱姜汁调 B.酒调 C.菊花汁调 D.冷茶水调 E.醋调

23.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A.冲和膏 B.金黄膏 C.生肌白玉膏 D.生肌玉红膏 E.青黛膏 24.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A.太乙膏 B.回阳玉龙散 C.千捶膏

第 3 页 共 54 页

D.冲和膏 E.玉露膏

25.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

A.阳和解凝膏 B.冲和膏 C.太乙膏 D.回阳玉龙膏 E.玉露膏 26.首选砭镰法的疾病为

A.痈 B.下肢丹毒 C.无头疖 D.有头疽 E.附骨疽 27.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用

A.千金散 B.八宝丹 C.平胬丹 D.青黛散 E.黑虎丹 28.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

A.消、托、补 B.温、通、补 C.消、清、补 D.消、通、补 E.宣、清、补 29.暑疖的致病因素主要为

A.外感暑湿热毒 B.情志内伤 C.饮食不节 D.感受特殊之毒 E.外伤染毒 30.暑疖好发的对象为

A.中老年 B.儿童 C.青壮年 D.中年 E.青年 31.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

A.缠绵难愈 B.易于反复发作 C.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 D.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 E.高血压者易患 32.发际疮常见于

A.多发性疖病 B.痈 C.暑疖 D.蝼蛄疖 E.有头疽 33.暑疖内治法的最佳代表方剂是

A.清暑汤 B.五味消毒饮 C.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E.黄连解毒汤 34.蛇头疔即西医所称的

A.甲沟炎 B.化脓性指头炎 C.化脓性腱鞘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急性淋巴结炎 35.蛇肚疔患指的表现是

A.屈曲 B.伸直 C.外展 D.过伸 E.内收 36.最易伤及手骨的疾病是

A.蛇眼疔 B.蛇头疔 C.蛇肚疔 D.托盘疔 E.鱼际疔 37.蛇头疔成脓切开时,应做的切口为

A.指端背面纵切口 B.指端腹面纵切口 C.指端侧面纵切口 D.指端侧面横切口 E.以上都不是 38.红丝疔好发于

A.前臂外侧 B.上肢 C.小腿外侧 D.小腿内侧 E.颈部两旁 39.颜面疔成脓的时间一般为

A.2~3天 B.3~5天 C.5~7天 D.7~10天 E.10~14天 40.颜面疔初期内治法的法则为

A.清暑解毒 B.清热化湿 C.祛风清热 D.清热解毒 E.清热泻火

41.颜面疔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第 4 页 共 54 页

42.下列不属蛇头疔的症状为

A.痛甚 B.肿而有头 C.成脓10天左右 D.易损伤筋骨 E.掀红灼热

43.手足疔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44.红丝疔局部治疗首选的是

A.鲜草药外敷 B.金黄膏外敷 C.玉露膏外敷 D.砭镰法 E.阳和解凝膏外敷 45.疫疔的疡形特点为

A.疡形如脐凹 B.疡大如梅李 C.溃口如蜂窝状 D.容易腐烂 E.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 46.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属于痈的特点

A.发病迅速 B.局部光软无头 C.红肿热痛 D.易肿易脓 E.易致陷证 47.痈的成脓期一般为

A.5天左右 B.7天左右 C.10天左右 D.2周左右 E.1月左右 48.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A.臀部 B.面部 C.四肢 D.项背部 E.任何部位 49.有头疽的好发对象一般为

A.幼儿 B.儿童 C.青年 D.中年老 E.少年 50.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 A.“十”字形 B.“一”字形 C.梭形 D.对口引流 E.以上都可以

51.有头疽实证溃脓期一般在发病的 A.第1周 B.第2~3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3~4周

52.有头疽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53.有头疽溃脓期气虚毒滞证时内服方为

A.托里消毒散 B.五味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八珍汤 E.仙方活命饮 54.附骨疽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 B.妇女 C.男性 D.青年 E.老年 55.附骨疽初期属于

A.阳证 B.阴证 C.半阴半阳证 D.虚证 E.寒证

56.下列不属于附骨疽初期的症状是

A.局部色白漫肿 B.疼痛彻骨 C.寒战 D.高热 E.X线上有骨膜阴影 57.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

A.2周左右 B.3周左右 C.1个月左右

第 5 页 共 54 页

D.2个月左右 E.半年左右

58.关于附骨疽的论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见于儿童 B.初起即可见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C.多发于四肢长骨 D.初起色白漫肿为阴证 E.溃后脓淋漓,不易收口

59.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附骨疽无关

A.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缓慢 B.好于膝部的称鹤膝痰 C.好于腰椎的称肾俞虚痰 D.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 E.好发于肌肉丰厚的深处,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60.流注属于

A.阳证 B.阴证 C.半阴半阳证 D.虚证 E.寒证 61.下列不属于流注的选项为

A.暑湿流注 B.余毒流注 C.瘀血流注 D.髂窝流注 E.痰湿流注 62.流注的好发部位为

A.头面部 B.手足部 C.上肢

D.下肢 E.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 63.流注的成脓时间一般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64.疽毒内陷的主要病机为

A.热毒炽盛 B.热入营血 C.痰火内扰 D.正虚邪陷 E.邪入心包 65.三陷证是指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 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66.走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正虚 B.伤津 C.腑实 D.邪盛 E.表实 67.流痰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及青少年 B.妇女 C.男性 D.青壮年 E.老年 68.流痰初期的主要症状为

A.潮热盗汗 B.颧红 C.疼痛

D.关节活动障碍 E.皮色不变、不肿,仅觉患处隐隐酸痛 69.下列不属于流痰成脓期的症状为

A.关节肿胀 B.活动障碍 C.局部色红灼热 D.身热早轻暮重 E.盗汗、消瘦 70.流痰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阳和汤 B.二陈汤 C.香贝养荣汤 D.人参养荣汤 E.竹叶黄芪疡 71.流痰的好发部位是

A.四肢 B.肌肉 C.皮肉之间 D.骨与关节 E.躯干 72.瘰疬初期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

A.颈项、耳之前后结块如豆粒,数目不等 B.皮色不变 C.按之坚实,推之能动 D.全身高热不退 E.不痛不热

第 6 页 共 54 页

73.瘰疬痰核酿脓证治法为

A.理气化痰软坚 B.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C.养阴清热、托毒透脓 D.温经络、化痰浊 E.滋肝肾、化痰浊 74.瘰疬的好发部位为

A.头面部 B.颈项两侧 C.手足部 D.上肢 E.下肢 75.瘰疬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和青年 B.男性 C.女性 D.中年 E.老年 76.瘰疬的主要病因是

A.外感六淫 B.内伤情志 C.外来伤害 D.饮食不节 E.房室损伤

77.下列不属于瘰疬初期症状的是

A.肿块如豆粒 B.皮色不变 C.不热不痛 D.边界不清 E.一枚或数枚串生 78.烂疔的疼痛特点为

A.阵发性 B.持续性 C.烧灼性 D.胀裂性 E.鸡啄样 79.下列不属疫疔特点的是

A.多见于畜牧业人员 B.有传染性 C.好发于暴露处 D.疮形凹陷 E.潜伏期较长 二、名词解释 1.外疡---- 2.顺证---- 3.逆证----

4.五善七恶---- 5.消法---- 6.托法---- 7.补法---- 8.疖---- 9.疖病---- 10.疔----

11.红丝疗---- 12.痈----

13.有头疽---- 14.走黄---- 15.内陷---- 16.附骨疽---- 17.流注---- 18.流痰---- 19.瘰疬---- 20.烂疔---- 21.疫疔---- 三、填空题

1.六淫邪毒引起外疡的发病因素中,以[ ]、[ ]为多见。 2.外疡总的发病机制为[ ]、[ ]、[ ]。

3.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是,发于上部的,多因[ ]、[ ],发于中部的,多因[ ]、[ ],发于下部

第 7 页 共 54 页

的,多因[ ]、[ ]。

4.外疡的发病过程中,若人体气血旺盛,则外疡[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若气血不足者,则[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

5.按外疡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 ]、[ ]、[ ]三个阶段,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立出[ ]、[ ]、[ ]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6.托法分为[ ]托法、[ ]托法,常用的代表方剂分别为[ ]和[ ]。

7.膏药在古代称为[ ],现称为[ ];油膏现称为[ ];箍围药古称为[ ];掺药古称为[ ],现称为[ ]。 8.油膏中,阳证常用[ ]、[ ],阴证常用[ ],半阴半阳证常用[ ],生肌收口常用[ ]、[ ]。 9.提脓祛腐的主药为[ ],临床常用配方有[ ]、[ ]等。 10.砭镰法俗称[ ],其适应证为[ ]、[ ]。

11.辨脓的形质宜[ ]不宜[ ],色泽宜[ ]不宜[ ]。

12.颜面疔初期的局部特点为其形[ ],根[ ],如[ ]之状。

13.蛇眼疗、蛇头疔、蛇肚疔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 ]、[ ]。

14.红丝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多发于[ ]内侧,因有[ ]向上蔓延,故命名之。 15.若治疗、护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易引起[ ],发于手足部的疔易[ ]。 16.手指部疔手术切口宜在[ ],红丝疔的局部治疗宜用[ ]法。

17.特殊部位的痈生于颈部的称[ ],生于腋下的称[ ],生于胯腹部的称[ ]。 18.有头疽的虚证有[ ]、[ ]之分,分别好发于老年[ ]之人和老年[ ]之人。 19.内陷证可辨证地分为[ ]、[ ]、[ ]三型。

20.流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依据发病情况不同可分为[ ]、[ ]、[ ]、[ ]四种名称。 21.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和[ ]。

22.流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属性为[ ]证,好发的对象为[ ]和[ ]。 23.瘰疬俗称[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致病菌为[ ]。

24.瘰疬好发于[ ]两侧,[ ]之前后及腋部,发病对象多见于[ ]、[ ]。 四、简答题

1.外疡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简述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解释之。 3.试述气血与外疡的关系。

4.脓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出脓的意义是什么?何谓应指? 5.消法如何应用?

6.补法在外疡中如何应用?

7.简述托法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8.提脓祛腐药的适应证是什么?如何应用?

9.什么是砭镰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上如何应用? 10.何谓药线引流?其适应证是什么? 11.简述颜面疔的宜忌有哪些? 12.痈的发病特点主要有哪些? 13.简述有头疽的病因病机。 14.简述走黄的病因病机。

15.附骨疽早期诊断依据在哪些?

16.走黄与内陷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治疗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流注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18.流痰的病因病机如何? 19.瘰疬的病因病机如何?

第 8 页 共 54 页

五、病案分析

1.刘某,男,5岁。于7月10日就诊时,上额部见2个各约3cm大小的肿块,上有黄白色脓头,周围色红而硬,伴发热,纳食不香,口渴引饮,小便黄。苔薄黄,脉滑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内外治法。

2.田某,男,36岁。臀部常起疖肿半年。近半年来臀部常起小硬结节,局部红肿热痛,上有黄白色脓头,渐破溃,出脓即愈,但隔10天左右,又起数个小硬结节,不久脓出而愈,如此不断发生。平素有烟酒嗜好,习惯性便秘。舌苔黄厚,脉滑数。 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

3.王某,男,40岁。右颧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3天。3天前患处起一粟粒大小的脓头,痒痛并作。曾用手挤压后,渐见红肿扩大,延及右侧面,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舌苔薄黄。脉数。患者平素有烟酒嗜好。

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

4.张某,男+20岁。右手食指末节肿胀疼痛伴发热6天。6天前在劳动时,患处指腹部不慎被木刺扎伤,未在意,第二天局部肿痛伴发热恶寒,肿痛渐加剧而时有跳痛感,发热不退,舌苔黄腻,脉弦数。 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

5.陈某,男,43岁。左小腿内侧有一条红丝自内踝处向上蔓延,局部灼热,微痛,左腹股沟处有一结块肿胀疼痛。伴发热。纳差。舌苔黄腻,脉洪数。患者有糜烂型足癣。 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

6.郑某,女,8岁。7天前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等症状,经治病情好转,3天前发现左颈及左耳下红肿热痛,大如杏核,触痛明显,仍觉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舌质淡红、苔黄,脉浮数。 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

7.顾某,男,65岁。背部生疮,初起肿块上即有粟粒大小的脓头,搔抓后,局部肿痛加剧,色红灼热,脓头渐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12cm左右,伴有高热、头痛、纳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

8.陈某,男,75岁。颈后生疮伴发热、头痛20天。患处见一约10cm大小的疮面,色紫滞,脓少而薄,闷胀疼痛,伴发热、神疲、食少、自汗、神昏、气息粗、小便数,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有糖尿病病史3年。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

9.徐某,男,26岁。左下腹疼痛,左下肢屈曲,跛行5天。曾用抗生素治疗不佳。诊见髂窝部叩击痛,下肢不易伸直,勉强伸直即引起剧痛,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脉洪数。左侧下腹部有压痛,臀部见数个疖肿。血常规示:自细胞15.6×109/L。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

10.王某,男,43岁。右背部生一疖肿8天,经治后症状稍好,但昨天起发现下肢有两处肌肉疼痛,局部漫肿,皮色微红,皮肤微热,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

11.邹某,男,8岁。右膝部突发肿胀,疼痛彻骨,胫骨上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皮肤微红微热,伴高热寒战、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

12.韩某,男,10岁。左下肢肿痛伴高热月余,局部胖肿微红疼痛剧烈。检查:X线检查见左胫骨下端近1/3处有一死骨阴影,长约3cm左右,血常规示: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为90%,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

第 9 页 共 54 页

13.刘某,男,45岁。腰背部疼痛伴有肿块6个月。6个月前患者感到腰背部酸痛,两下肢萎软无力。继则逐渐加重,以致两下肢瘫痪不用,伴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面色自,畏寒。既往有肺结核和附睾结核病史。

检查:第9~10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右侧胸胁部可扪及边界不清的肿块,站立时较明显,不红不热。舌苔薄黄腻,脉濡细。摄片见第9、第lO胸椎间隙狭窄,并见有骨质破坏,有冷脓肿可见。血常规示:白细胞5×109/L,中性粒细胞为45%。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

14.魏某,男,30岁。左颈部肿块5个多月。5个月前左颈部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不红不热不痛,2个月前肿块开始逐渐增大,伴午后低热,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形体消瘦。

检查:左颈部有一约3cm大小的肿块,中等硬度:推之微动,皮色暗红,按之微热应指,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E 6.A 7.C

8.E 9.D 10.C 11.A 12.B 13.C 14.C 15.B 16.A 17.D 18.B 19.B 20.D 21.C 22.E 23.B 24.B 25.B 26.B 27.E 28.A 29.A 30.B 31.E 32.A 33.C 34.B 35.A 36.B 37.C 38.D 39.D 40.D 41.B 42.B 43.B 44.D 45.A 46.E 47.B 48.D 49.D 50.A 51.B 52.C 53.A 54.A 55.A 56.E 57.C 58.D 59.D 60.A 61.E 62.E 63.B 64.D 65.B 66.D 67.A 68.E 69.C 70.A 71.D 72.D 73.C 74.B 75.A 76.B 77.D 78.D 79.E 二、名词解释

l.外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疡是泛指一切外科疾病。狭义外疡是指感染因素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性疾患。

2.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即称为顺证。

3.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即称为逆证。

4.五善是指五脏功能正常,七恶是指五脏功能不正常再加上脏腑衰败、气血衰竭。 5.消法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使初起未成脓的肿疡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大法。

6.托法是外疡成脓期(中期)用补益气血和透脓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一种内治大法。

7.补法是外疡的收口期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疡口早日愈合的一种内治大法。 8.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9.疖病是指多个有头疖在一定的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发生,并有此愈彼起,反复作发,缠绵难愈等特点。 10.疔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及部分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11.红丝疔是指多发于四肢内侧,有红丝向上蔓延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2.痈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3.有头疽是一种发于肌肉之内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14.疔之毒邪迅速走散,扩人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走黄。

15.外疡过程中,因正气内虚,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人营血,内陷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

第 10 页 共 54 页

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8.范某,女,59岁。左乳房肿块伴疼痛消瘦3个月。3个月前,发现左乳房内、有一鸡卵大小肿块,未作治疗,近三个月来,发现肿块增大,疼痛,消瘦,食欲差。

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5cm×5cm肿块,质地坚硬,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按之疼痛,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疑似诊断及治疗。

9.程某,女,19岁,未婚。左乳房肿块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发现左乳房内有肿块,未经诊治。现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来求治。

检查:左乳房内上有2.5cm×2.5cm肿块,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边界清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要求:诊断;治疗方案。

10.江某,女,25岁。右乳房红肿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系产后3个月。产后20天因右乳房患急性乳腺炎而予某部队医院就诊,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热退,肿块缩小至豆粒大,质硬。近2天来原肿块再度增大,皮肤变红,疼痛,伴恶寒发热。

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处红肿明显,触之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C 6.C 7.E 8.C 二、名词解释 1.“外吹乳痈”即哺乳期间发生的乳痈。 2.“内吹乳痈”即怀孕期间发生的乳痈。 3.“传囊乳痈”即乳痈溃后,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的脓肿。 4.“乳漏”即乳痈溃后,脓尽而乳汁从疡口溢出,久治不愈者。 5.“乳岩”即乳房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6.“乳核”是指乳房内出现良性硬结性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的病证。 7.“乳癖”是一种发于乳房内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与月经周期变化密切相关的良性瘾癖性肿块。 三、填空题

1.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 2.未满,初,单,内外上象限,10 3.不一,不等,中年

4.肝肾,肝郁痰凝,冲妊失调,逍遥蒌贝散,二仙汤合四物汤 5.胃,肝,肾,肝

6.舒肝清胃,和营通乳

7.急性乳腺炎,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癌 8.手术,化,放,中医 四、简答题

1.乳痈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头内陷畸形和哺乳时不能排空乳汁等使乳汁郁积;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致肝郁胃热;乳头破碎、感受外邪等。

2.乳痈早期内治法为:疏肝清胃、和营通乳,局部应用热敷和按摩疗法。

3.乳痈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而分别采取:产前纠正乳头内陷畸形,产后养成定时哺乳习惯且每次哺乳排空乳汁,以防乳汁积聚;妊娠后期用酒精棉球擦洗乳头,使乳头皮肤增厚,以防产后乳头破碎染毒;生产前

第 16 页 共 54 页

后宜保持心情舒畅,产后饮食有节,以防肝郁胃热;保持乳头和乳儿口腔卫生,以防感染外邪。

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者,按乳痈各期处理;并发“乳漏”者,局部可用垫棉疗法或用创可贴等处理,使创口早日闭合。

5.乳癖与乳核主要从发病对象,肿块的数目、大小、形状、疼痛与否及其与月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鉴别。凡发于青年女性乳房的单个肿块、卵圆形、界清、与月经无关者多为乳核;而发于中年女性乳房双侧,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块,伴有乳房胀痛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者,多为乳癖。

6.乳癖一般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妊不调证论治。前者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治法,代表方为逍遥蒌贝散;后者用调摄冲妊治法,代表方为二仙汤合四物汤。

7.乳岩的治疗原则为:乳房根治切除术,并配合化学药物、放射、中药等综合疗法。 五、病案分析

1.诊断:乳痈(初期)。

治疗:内治宜疏肝清胃通乳,用瓜萎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等。外治:局部按摩后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诊断:乳痈(成脓期)。

治疗:宜先用手术切开排脓,以九一丹药线引流,围敷金黄膏或玉露膏;内治因局部已切开排脓泻毒故无须托毒透脓,可用黄连解毒汤或双黄连注射液等以清热泻火解毒。 3.诊断:传囊乳痈。

治疗:除患乳外上象限按常规换药外,外下象限按乳痈初期进行内外治疗。 4.诊断:乳癖(冲任失调证)。

治疗:治宜调摄冲任,疏肝化痰;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及逍遥蒌贝散加减。 5.诊断:乳核。

治疗: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以逍遥蒌贝散加减。

6.因患者有乳房肿块7年而突然迅速增大变硬、边缘欠清,故应首疑乳岩,但须作“钼钯X线摄片”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选择手术方案,切除肿块时,现场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判断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 7.诊断:乳癖。

治疗: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8.诊断:拟诊乳癌。

治疗:治宜施行根治性手术,并于术中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后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放疗、化疗等方法。 9.诊断:乳核。

治疗思路:乳核属良性肿瘤,癌变可能性很小,故可先试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l~3个月。由于该患者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若内治无效,即应考虑手术切除,并做常规病理检查。 10.诊断:乳痈。

治疗:治宜清热和营通乳,方以括蒌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路路通等;局部用按摩疗法,并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

第三章 皮肤病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是原发性皮肤损害

A.鳞屑 B.糜烂 C.痂 D.水疱 E.皲裂 2.下列皮疹中哪一种是继发性皮肤损害

A.斑疹 B.结节 C.水疱 D.鳞屑 E.风团 3.糜烂由水疱破裂引起者,可辨证为

第 17 页 共 54 页

A.湿邪 B.热毒 C.血热 D.血瘀 E.虫淫

4.皮肤病中若见水疱、糜烂、渗液者,其致病病邪为 A.风 B.湿 C.热 D.虫 E.毒 5.引起脓疱的病邪为

A.风 B.湿 C.热 D.虫 E.毒

6.以下哪一项不是湿邪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A.红斑 B.瘙痒 C.水疱 D.糜烂 E.渗液 7.下列哪项不是虫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A.瘙痒无度 B.痒如虫行 C.或痒痛有匡 D.互相传染 E.呈带状分布

8.皮损有明显渗液者,外用药物剂型宜用 A.溶液 B.散剂 C.酊剂 D.油剂 E.软膏 9.以苔藓样变为主的皮肤病外用药物剂型宜选 A.洗剂 B.油剂 C.酊剂 D.软膏 E.粉剂 10.皮疹以红斑、水疱为主,外用药物剂型多选用 A.洗剂 B.油剂 C.酊剂 D.软膏 E.粉剂 11.皮疹以糜烂、鳞屑为主,外用药物剂型可选用 A.溶液 B.散剂 C.酊剂 D.油剂 E.软膏 12.下列不属肥疮皮损特征的为

A.鼠尿样味 B.白色鳞屑斑片 C.头发干枯无泽 D.黄癣痂堆积 E.痂下有溃疡

13.最易继发感染的手足癣为下列哪一型

A.水疱型 B.糜烂型 C.脱屑型 D.红斑型 E.皲裂型 14.下列哪种皮肤病真菌镜检为阴性

A.牛皮癣 B.手足癣 C.花斑癣 D.体癣 E.甲癣 15.体癣的主要临床表现不正确的项目是

A.钱币形红斑 B.边缘丘疹、水疱 C.中央自愈倾向 D.瘙痒 E.夏重冬轻

16.以下不具传染性皮肤病为

A.疥疮 B.药疮 C.脓疱疮 D.癣 E.传染性软疣 17.癣的中医病因为

A.风热 B.湿热 C.热毒 D.虫 E.毒 18.头癣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 B.青年 C.青壮年男性 D.青壮年女性 E.中老年 19.股癣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 B.青少年 C.青壮年男性 D.青壮年女性 E.中老年 20.花斑癣的好发部位主要为

A.头颈部 B.四肢 C.躯干 D.手脚 E.指甲 21.下列哪一项不是手足癣的皮损

A.水疱 B.结节 C.鳞屑 D.皲裂 E.糜烂 22.下列不属头癣中白癣的症状为

A.圆形斑 B.细小鳞屑 C.毛发折断 D.黄痂 E.青春自愈 23.下列不属体癣的表现为

A.圆形 B.边界清楚 C.边缘小丘疹、水疱

第 18 页 共 54 页

D.渗出明显 E.自觉瘙痒 24.下列不属股癣的表现为

A.好发于男性阴囊处 B.边界清楚 C.多夏发冬隐 D.自觉瘙痒 E.可传染

25.下列不属水疱型手癣的表现为

A.常对称发生 B.为潜在小水疱 C.多由足癣传染而成 D.常夏季发病 E.自觉瘙痒

26.下列不属鳞屑角化型足癣的表现为

A.局部皮肤肥厚粗糙 B.常夏季发病 C.多对称发生 D.多发于足底及足缘 E.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 27.下列不属花斑癣的表现为

A.好发躯干 B.圆形斑 C.上有小鳞屑 D.夏发冬隐 E.瘙痒显 28.下列需与体癣鉴别的皮肤病为

A.白庀 B.玫瑰糠疹 C.漆疮 D.固定性红斑性药疮 E.湿疮 29.下列不需与癣鉴别的皮肤病为

A.头皮糠疹 B.玫瑰糠疹 C.汗疱疹 D.牛皮癣 E.手足皲裂症

30.下列治疗癣不宜用的药物是

A.伊曲康唑 B.灰黄霉素 C.强的松 D.酮康唑 E.两性霉素B 31.口服灰黄霉素应同时服用煎出液的药物为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山栀 E.茵陈蒿 32.下列不适宜手足癣治疗的药物为

A.复方土槿皮酊 B.复方斑蝥酊 C.复方苯甲酸软膏 D.达克宁软膏 E.脚气灵 33.疥疮的病因为

A.风 B.热 C.湿 D.虫 E.毒 34.疥疮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 B.青年 C.成年 D.中老年 E.任何年龄 35.疥疮好发部位是

A.躯干 B.四肢 C.皮肤薄嫩和温暖处 D.头颈 E.手足 36.疥疮的好发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任何季节 37.下列不属疥疮的症状为

A.丘疹 B.水疱 C.脓疱 D.隧道 E.瘙痒 38.隧道是哪种皮肤病所特有的症状

A.热疮 B.蛇串疮 C.疥疮 D.肥疮 E.白秃疮 39.疥疮自觉症状的特征性表现为

A.瘙痒 B.疼痛 C.微痒 D.白天奇痒 E.夜间奇痒 40.治疗疥疮,搽药期间应该

A.勤洗澡 B.勤换衣 C.不洗澡、不换衣 D.更衣、消毒 E.每日搽药数次 41.治疗疥疮的外用药物宜选用

A.青黛膏 B.青黛散 C.炉甘石洗剂 D.硫黄软膏 E.激素软膏 42.疥疮治疗的疗程一般为

第 19 页 共 54 页

A.2~3天 B.3~4天 C.5~6天 D.一周左右 E.十天左右 43.蛇串疮俗称

A.带状疱疹 B.蝴蝶疮 C.流火 D.赤游丹 E.热疮 44.蛇串疮的病因病机主要为

A.热毒蕴结 B.风火相扇 C.湿热蕴结 D.肝火与湿热搏结 E.脾经湿热外溢 45.蛇串疮的好发对象是

A.儿童 B.成年人 C.青少年 D.中老年 E.任何人 46.蛇串疮的好发部位是

A.面部 B.上肢 C.下肢 D.胸胁部 E.任何部位 47.下列不属蛇串疮的皮疹表现是

A.皮疹呈多形性 B.皮损为簇集成群的小水疱 C.皮疹呈带状分布 D.皮疹位于机体一侧 E.基底红斑 48.蛇串疮的自觉症状特征为

A.瘙痒 B.奇痒 C.微痒 D.患部神经痛明显 E.灼痛 49.蛇串疮的病程一般为

A.3~5天 B.一周左右 C.两周左右 D.一个月左右 E.半年左右 50.蛇串疮的治则

A.泻肝火,利湿热 B.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C.清暑解毒化湿 D.健脾渗湿 E.疏风清热化湿 51.下列以疱疹为主的皮肤病是

A.蛇串疮 B.瘾疹 C.红斑狼疮 D.牛皮癣 E.慢性湿疮 52.蛇串疮水疱未破宜外用

A.四黄膏外敷 B.青黛膏外敷 C.黄柏液湿敷 D.玉露膏外敷 E.炉甘石洗剂外搽 53.不属“疣”的下列疾病是

A.尖锐湿疣 B.扁平疣 C.寻常疣 D.跖疣 E.传染性软疣 54.扁平疣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E.以上都不是 55.西医认为疣感染的因素是

A.水痘病毒 B.带状疱疹病毒 C.人类乳头瘤病毒 D.细菌 E.真菌

56.寻常疣的皮损主要表现为

A.乳头状角质 B.乳头状 C.扁平丘疹 D.圆锥形、粗糙 E.柱状或丝状 57.跖疣的疼痛特点

A.隐痛 B.胀痛 C.疼痛剧烈 D.挤压痛明显 E.刺痛 58.扁平疣的典型皮损为

A.红斑、丘疹 B.水疱 C.结节 D.丘疱疹 E.扁平丘疹 59.扁平疣的好发部位是

A.头面、四肢 B.胸腹 C.腰背 D.皮肤黏膜交界处 E.颜面、手背 60.传染性软疣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或少年 B.青年 C.中年 D.中老年 E.老年

第 20 页 共 54 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中医外科学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中医外科学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82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