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 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 化学平衡(含解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 化学平衡]

基础热身

1.[2012·济南一模] 可逆反应NO2(g)+SO2(g)NO(g)+SO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NO2、SO2、NO和SO3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1 B.密闭容器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K值不再发生变化

D.生成n mol SO2的同时,有n mol SO3生成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1-1-1

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1-1

A.SO2为0.4 mol·L , O2为0.2 mol·L

-1

B.SO3为0.25 mol·L

-1

C.SO2、SO3均为0.15 mol·L

-1

D.SO3为0.4 mol·L

3.已知:H2(g)+I2(g)2HI(g) 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相同 B.此时体系的压强一定相同 C.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能相同 D.此时HI的浓度一定相同

4.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如图K21-1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在某一时间内的变化。则下列时间段中,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图K21-1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能力提升

5.为了研究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采用相同的微型反应装置,压强为0.78 MPa,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1。定时取样分离出氢气后,分析成分得如下表结果:

1

温度/℃ 质量分 数(%) 苯 环己烷 85 96.05 3.95 95 91.55 8.45 100 80.85 19.15 110~240 0 100 280 23.35 76.65 300 36.90 63.10 340 72.37 27.6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超过280 ℃,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 B.在110~240 ℃苯的转化率为100%。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而且不发生副反应

C.增大压强与提高氢气、苯的物质的量比都有利于提高苯的转化率 D.由表中数据来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6.在三个2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相同,分别发生反应A(g)+3B(g)2C(g),5 min后各容器反应达平衡状态,其中甲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反应前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A 甲 乙 丙 B 1 0 1.5 C 3 0 4.5 0 2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5 min内C的反应速率为0.08 mol/(L·min) B.达到平衡时,丙中A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 C.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D.达到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相等

7.[2012·大连测试] 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图K21-2

2

8.FeCl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aq)+SCN(aq)Fe(SCN)

2+

(aq)。已知平衡时,c[Fe(SCN)]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K21-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2

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aq)+SCN(aq)===Fe(SCN)+

(aq) ΔH>0

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v逆

3+

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大

9.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33

A.3.2×10 B.1.6×10

23

C.8.0×10 D.4.0×10

3+-2+

图K21-3

10.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K21-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T1>T2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将HBr液化并及时移走的方法 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11.[2012·湖南四市联考]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定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K21-4所示。

3

图K21-4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mol/(L·min)。 ②0~15 min,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b)=________。 (3)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其平衡常数K(d)________K(b)(填“>”“=”或“<”)。

(4)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12.[2012·海南卷] 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平衡常数 700 1.7 830 1.1 900 1.0 1 000 0.6 1 200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ΔH________0(填“<”“>”或“=”); (2)830 ℃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的A和0.80 mol的B,如反应

-1-1

初始6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s,则6 s时c(A)=________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4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 200 ℃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挑战自我

-1

13.[2012·南阳模拟] 已知2X2(g)+Y2(g)2Z(g) ΔH=-a kJ·mol(a>0),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X2和1 mol Y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Z

-1

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

(1)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若将温度降低到300 ℃,则反应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若原来容器中只加入2 mol Z,500 ℃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则Z浓

-1

度________W mol·L(填“>”“<”或“=”),a,b、c之间满足关系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浓度c(Z)=2c(Y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X2)=2v正(Y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器开始体积相同),相同温度下起始加入2 mol X2

和1 mol Y2达到平衡后,Y2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时作业(二十一)

1.D [解析]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已达平衡,压强均不变,B项错误;只要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K就不变,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C项错误。

-1

2.B [解析]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A项数据表明,题中0.2 mol·L的SO3完全转化成了SO2和O2,即平衡时,c(SO3)=0,不可能;B项说明在题给浓度的基础上

-1-1-1

又有0.05 mol·L SO2和0.025 mol·L O2化合生成0.05 mol·L SO3,可能;C项数据

-1

表明SO2、SO3的浓度都减小了0.05 mol·L,这违背“原子守恒”;D项数据表明SO2和O2完全转化成了SO3,这也不可能。

3.A [解析] 甲乙两容器中反应的方向相反,热效应(吸、放热)也相反,A项错误;达平衡时为等效平衡,B、D一定正确;两容器中的转化率有可能相同,C项正确。

4.A [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t2→t3是原平衡逆向移动后建立的平衡,SO3的百分含量降低,t3→t4和t2→t3两个时间段内,SO3的百分含量相同,t5→t6是平衡再次逆向移动后建立的平衡,SO3的百分含量再次降低,故正确答案为A。

5.A [解析] 从110~240 ℃时100%转化,可知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A项错误;当温度超过280 ℃,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发生了副反应。

6.D [解析]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甲容器和乙容器反应分别从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为等效平衡,D项正确;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1.2 mol、0.8 mol,乙中5 min内C的反应速率为2 mol-0.8 mol

=0.12 mol/(L·min),A项错误;丙中初始加料相当于A、B、C分别为2 mol、

2 L×5 min

6 mol、0 mol,相对于甲容器来说,平衡右移,B项错误。

7.C [解析] 由于反应生成物中有固体,故混合气的密度为变量,当其不变时,说明

5

反应已达平衡;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向左进行,未达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已达平衡。

2+

8.C [解析] 由图中看出,随温度升高,c[Fe(SCN)]减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越高,反应限度越小,平衡常数越小,A、B、D项不符合题意;反应处于D点时,

2+

c[Fe(SCN)]小于平衡浓度,故反应应正向进行,即v正>v逆,C项正确。

9.A [解析] 平衡时SO3的浓度为

-1

0.1 mol-0.1 mol×20%-1

=0.04 mol·L,SO2、O2

2 L

-1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1 mol·L、0.005 mol·L,则反应2SO3(g)2SO2(g)+O2(g)的(0.01)×0.0055-3

平衡常数为=×10,故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2

(0.04)16衡常数为3.2×10。

10.D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越高,H2

的体积分数增大,根据图中曲线,可知T1>T2,A项正确;b点Br2的浓度比a点Br2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大,B项正确;降低生成物HBr(g)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提高,C项正确;体积不变时,在Br2(g)物质的量较多的情况下,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减小,D项错误。

11.(1)X b和d B (2)①0.04

10

②K(b)=

9

(3)增大NO2的浓度 = (4)B、D

[解析] (1)在10 min内X曲线表示的物质浓度改变了0.4 mol/L,而Y曲线表示的物质浓度改变了0.2 mol/L,则X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当曲线处于平台时(此时所表示的物质的浓度不变),表示反应已达平衡,故只有b、d两点处于平衡状态。该反应体系中全部是气体,其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气体密度是恒量,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

0.6 mol·L-0.2 mol·L

(2)①v(NO2)==0.04 mol/(L·min)。

10 minc(N2O4)0.410

②平衡常数K(b)=2=2=。

c(NO2)0.69

(3)由曲线看出25 min时,NO2的浓度突然增大,可知改变的条件为增大NO2的浓度。温

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4)因在25 min时,增大了NO2的浓度,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右移,D点时NO2的百分含量小于b时NO2百分含量,要使25 min时改变条件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可加压或降温等,加入一定量的N2O4,也相当于加压。

c(C)·c(D)

12.(1) <

c(A)·c(B)

(2)0.022 0.09 80% 80% (3)c (4)2.5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计算,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1)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据平c(C)·c(D)

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其K=;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值减小,说明升

c(A)·c(B)高温度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

-1

-1

3

2

6

(2)v(A)=0.003 mol·L·s,则6 s后A减少的浓度c(A)=v(A)t=0.018 mol·L

-1

-1-1

0.2 mol-1-1

,故剩余的A的浓度为-0.018 mol·L=0.022 mol·L;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

5 L

-1

0.018 mol·L×5 L=0.09 mol,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也为0.09 mol。

设830 ℃达平衡时,转化的A的浓度为x,则: A(g) + B(g)  C(g)+D(g)

起始浓度

0.04 0.16 0 0 -1

(mol·L)转化浓度

x x x x

(mol·L)

-1

平衡浓度

0.04-x 0.16-x x x -1

(mol·L)有:

x×x

=1, 解得x=0.032,故A的转化率α(A)=

(0.04-x)×(0.16-x)

-1

0.032 mol·L

-1×100%=80%;由于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通入氩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0.04 mol·L

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3)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都永远不变,故a、b错;c(A)随反应的进行要减小,故c可以;不论是否达平衡,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永远相等,故d错。

(4)反应“ C(g)+D(g)A(g)+B(g)”与“A(g)+B(g)C(g)+D(g)”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1200 ℃时,C(g)+D(g)A(g)+B(g)的K=

c(Z)

13.(1)K=2 增大

c(X2)·c(Y2)

(2)= a=b+c (3)bc (4)变大

[解析]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2)两种情况下为从不同的反应方向进行,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故Z的浓度相等。由于两次的转化是从相反方向进行的,故a=b+c。

(3)反应达到平衡时,Z与Y2浓度不一定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例关系,a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将c项正逆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速率后相等,正确;容器体积固定,反应混合物均为气体,故密度始终不变,d项错误。

(4)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为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体积减小,平衡右移,Y2的转化率增大。

2

1

=2.5。 0.4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 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 化学平衡(含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 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 化学平衡(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91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