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地读写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旨,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根据课前的预习,说说你的理解。 金蝉脱壳的本义: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指通过伪装不让敌人觉察到自己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战略目标的谋略。
“金蝉脱壳”这个成语,比喻巧妙地脱身逃遁,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3.讲故事: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1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地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向“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两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记忆生字。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4)通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金蝉脱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shì 柿子 sōu 搜索 yán 颜色 jiāo花椒 pèi 配合 xié 协调 pā趴 huī 恢复 (2)认清、记忆字形。 ①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柿 搜 颜 椒 配 协 趴 恢 ②旧字加一部分,变成新字。
市—柿 页—颜 叔—椒 办—协 灰—恢 ③旧字换一部分,变成新字。 须—颜 扒—趴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面部。
2
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适当。 依依不舍: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精巧:精致巧妙。
(5)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在傍晚时躲在柿子树上仔细观察蝉虫奇特动人的脱壳过程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老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想一想全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板书设计:
金 蝉 脱 壳
好奇心
金蝉脱壳的过程
开始歌唱生涯
课堂作业设计:
1.巧手连线。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夜(幕)降临 金(蝉)脱壳 轻(手)轻(脚) 3.比一比,再组词。
枝繁叶(茂)
(依)(依)不舍 五彩(缤)(纷)
教学反思:
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默写词语。
2.听课文录音,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体会含意
1.学习第一部分。
(1)老师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投影出示: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3)哪件事“神奇有趣”?
投影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4)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第3自然段)→脱壳中(第4自然段)→脱壳后(第5自然段)
(2)投影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小组讨论,学习。 (4)全班交流。
①“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1自然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相比较。
4
②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③作者按背→头→脚→尾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的过程,重点写的又是什么?(蝉尾脱壳的情景)
④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从“只有一点点”到“很快盖住身子”;蝉儿的肚子“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5)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金蝉脱壳的过程。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金蝉脱壳的过程吗? (老师板书:奇特动人)
你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吗?说说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把“蝉的眼睛”比喻成“花椒籽”。
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把“蝉的翅膀”比喻成“扇子”。
(6)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7)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这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时,看到了什么。
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这阵儿,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3.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详写其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可以略写。这样可以做到详略得当。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7金蝉脱壳教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