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要求 3.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1.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以及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理解“葡重点 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难点 2.初步明白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
葡 萄 沟
??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①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五月有杏
2
3
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②为什么强调“最喜爱”?]
段导读: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盛产水果,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4
??萄种在山坡上。[③这句交代有必要吗?]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
?
5
个绿色的凉棚。[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⑤作者是怎样表现葡萄沟的“美丽”的?]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⑥维吾尔族老乡有什么特点?]
7
6
段导读:葡萄沟不仅葡萄产量大、品种多,而且当地人很朴实。
?
??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句导读:这句话用“有的……有的……”来说明对葡萄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出下文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的说明。] 1
知识点详解 ?
2345
①开篇点题,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
②“最喜爱”说明了葡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自然引出下文。 ③有。这句话点明了葡萄的生长环境。 ?凉棚:夏季用以遮挡阳光乘凉的棚子。
⑤主要从色彩上加以描写,说明这里的葡萄数量多、产量大、品种多。
④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葡萄枝叶的茂盛。
67
⑥热情好客,非常淳朴。
?晾房:这里指晒制葡萄干的屋子。
8
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句导读:这句话介绍了晾房的外形及修建的地势。]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 里面有许多木架子。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⑦这段文字介绍了哪些内容?]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
?9
?
,味道甜,非常有名。[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0
段导读: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段导读:总结全文,抒发了对葡萄沟的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3.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实物投影,葡萄沟的录像带,生字、新词卡片。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 学生:葡萄。
2.师生共同介绍所了解的有关葡萄的知识。
3.揭示课文题目:对呀,香甜的葡萄多么诱人哪!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最有名的要数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葡萄沟。我们就一起到那儿走一走,逛一逛吧。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重点提示。 “萄”字读二声。 3.理解下面的词语。 茂密:(植物)茂盛而繁密。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艳丽,花样繁多。
4.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8
?分,在这里读fèn。 ?鲜,在这里读xiān。
⑦介绍了制作葡萄干的地点和方法,也表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聪明智慧。
9
10
⑧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描述了这里葡萄干的特点,讲清了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的原因。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数数这段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分句读,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第一句话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学生乙:第二句话说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3)与同桌讨论:为什么特别强调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葡萄沟盛产葡萄。) (5)指导朗读。采取评读的方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①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好)
②分组讨论:从哪些词语、句子能看出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③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甲:“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说明葡萄长得枝繁叶茂。
学生乙:“一大串一大串”说明数量多。
学生丙:“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说明葡萄品种多。
学生丁:“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表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更说明葡萄多而甜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盛,葡萄结得又多又好。) (3)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出喜悦、赞美的语气。 ①同组练读。 ②指名比赛读。 ③评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甲:什么是“晾房”?
学生乙:为什么说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2)观看录像,了解晾房的结构特点和功用。 (3)理解“非常有名”的意思。
学生甲:“非常有名”的意思就是特别有名。
学生乙:“非常有名”就是说不光是葡萄沟这个地方,很多地方都知道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 ①介绍晾房的样子。( ) ②用流动的空气晾成葡萄干。( )
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 四 总结全文
1.放录像,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你喜欢葡萄沟吗?为什么说这里是个好地方?(依照板书总结) 五 发散思维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 学生甲:烟台的梨。 学生乙:深州的蜜桃。 学生丙:新疆的哈密瓜。 ……
1.《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在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来品尝葡萄干,尝过后进行描述(颜色、形状、味道等),让其余的学生猜一猜他们尝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给我们吃,你怎么知道一定是最甜的?”学生会说:“由于维吾尔族老乡很热情,就算他们摘下的葡萄不是最甜的,我们吃在嘴里也会觉得甜,因为心里甜。”通过品尝葡萄,再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已经从中品出、读出句子的味道来了
2.教学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像,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一系列的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多;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
北京烤鸭、深州蜜桃、天津麻花、新疆哈密瓜,等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如果你去葡萄沟,你想干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二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茂密 盛产 小孔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沟: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 份: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分”。 季:上下结构。上面是“禾”,下面是“子”。 架:上下结构。上面是“加”,下面是“木”。 4.重点指导“分”的读音。
“分”是个多音字,在“水分”一词,读“fèn”;在“分别”一词中读“fēn”。 三 扩词练习 沟:沟通 山沟 暗:暗淡 暗处 制:制作 制度 架:架构 架子
水沟 暗访 限制 书架
沟沟坎坎 黑暗 因地制宜 脚手架
在认字的时候,教师要领着学生先读,然后以猜谜语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教师说:“弟弟站在大树旁。”学生立刻就猜到了是“梯”字。教师接着说:“句子很多。”“够!”学生脱口而出。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就假装说:“老师不会出了,你们想一想出给老师猜,看看老师是否能猜出来。”学生考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说:“一个人有八把刀。”这不是“份”字吗?但是,教师装着没猜出来,让学生帮着猜。在猜谜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生字。猜谜这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 比一比,再组词。
2.用“五光十色”写一句话。
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画出描写晾房的样子的句子。 (3)为什么晾房要这样修?
因为利用流动的空气,可以使水分蒸发,把葡萄晾成葡萄干。
1.吐鲁番
吐鲁番的葡萄沟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距城市中心10千米,海拔300米。
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0.6千米到2.0千米,沟谷狭长
平缓。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障。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
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
吐鲁番的夏天可是出了名的热,8月基本上每天的气温都在42摄氏度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90摄氏度,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
2.吐鲁番葡萄
说起吐鲁番的葡萄沟,当然葡萄最负盛名。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句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这里的葡萄可是驰名中外,享有盛誉的哦!4月底就有葡萄熟了,到了8月,葡萄就可多了,满大街都有卖的,你到葡萄沟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吃葡萄,那可就是享受了!这里的葡萄都特别甜,糖分含量特别高,这是由于吐鲁番的独特气候所导致的,是其他地区的葡萄所不可比拟的。
3.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气候非常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虽然气候干燥、降雨少,但由于日照充足,使高山冰雪消融,给农作物输送来宝贵的水。白天温度高,可以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养分的积累。夜间温度低,农作物的吸收作用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瓜果、蔬菜长得特别大也特别甜。宁夏、甘肃的气候也和新疆相同,所以甘肃的白丝瓜、宁夏的西瓜和新疆的哈密瓜,同为受人们欢迎的果中上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塞北江南》葡萄沟教案北师大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