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能够划拍视唱《茉莉花》歌谱,认识0,并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1、学唱歌曲;唱好八分休止符:“0 3”。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 课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一课 课题 《茉莉花》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欣赏歌曲《茉莉花》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听听唱的什么?歌曲的速度、情绪怎样?(生答、师板书) 你知道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它的花洁白素雅,芳香沁人心脾,所以有“天下第一香”的美称。 3、闻花香,学生练习呼吸: 师:闻花香(吸气),留香(气沉丹田,保持),由衷的赞美(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呼气)。 让我们一起带着茉莉花香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旋律 ⑴、学生读谱,找出旋律出现的音符,学习0X比较0。 ⑵、随伴奏跟老师划拍唱谱,教师纠错。 ⑶、学生随琴划拍唱谱 2、按歌曲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找拍号,复习二拍子强弱,要求学生按节奏,有强弱的读歌词4、随琴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填词试唱,教师指导 3、随CAI演唱歌曲 A、听;B、唱,教师评价;E、生再次演唱。 4、歌曲处理 师:你们想不想把歌曲唱得更好听呢? (1)、强弱、字音、呼吸等处理 (2)、情绪处理: 你从歌词中感受到了茉莉花什么?那些歌词描写了它的美?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受来唱它?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⑶、老师归纳歌曲情绪。 5、随CAI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不同形式演唱:分组、请学生上台 三、拓展延伸 1、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学生初步了解齐唱、独唱、合唱的区别) ⑴、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仔细听,说说她们的演唱与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歌词不同,曲调更加丰富) ⑵、师:《茉莉花》除了听到的以歌曲形式表现外,还有很多的演奏家也很喜欢这一首《茉莉花》,有用西洋乐器萨克斯演奏的、也有用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⑶、师:好听吗?乐曲的情绪有变化吗? 师小结:经过改编,乐曲《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丰富、优美、动听。虽然他们表现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魅力。 2、完整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歌声唱出你对茉莉花赞美和喜爱。 四、课堂小结 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今天所学的是江南地区的,其实,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如:河北、东北等地都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一些其它版本的《茉莉花》,下节课我们将开一个以“芬芳茉莉花”为主题的音乐课。到时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收集到的《茉莉花》与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最喜欢哪一种?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风格特点,唤起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聆听感受越剧的音调。 3.通过听、唱,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 感受江南音乐风格,通过学唱了解方言对歌曲的影响。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一课 课题 《采茶舞曲》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听赏法 钢琴、课件音乐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导入 1.课前播放茶和采茶的图片 师:师生问好,同学们,你们见过茶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茶园的图片和采茶的场景,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2.导入新课 师:这些就是采茶的情景,同学们采过茶叶吗?我们看图片上采茶姑娘劳动的场景,你能来模仿一下茶农采茶的动作吗?谁能来做一下? 生:做采茶动作。 师:我们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时,要把动作做的美观一些,夸张一些。请同学们来看老师做一下。(老师做采茶动作)。你能跟老师一起来做采茶动作吗?(老师带着学生做采茶动作,上采,下采,左采,右采)。同学们采得可真认真啊,快把你们的茶叶放下吧。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简单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1)师:你们知道吗?勤劳的采茶姑娘会一边采着茶叶一边唱着好听的茶歌,不信你们听!(老师播放《采茶舞曲》)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采茶舞曲》,这首歌是一首浙江民歌,这首歌曲表现的就是西湖一群采茶姑娘劳动的场景,创作于1958年,是由周大风作词作曲创作而成。这首歌曲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后来根据这首曲子又创作了《采茶舞曲》,得以广泛传唱。 2.复听歌曲,欣赏范唱后生谈感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完以后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性强不强?你们能想象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来?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轻快、活泼、旋律性强、采茶姑娘采茶的样子) 3.简单介绍越剧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回答。 师:这首《采茶舞曲》是由越剧的腔调演唱出来的,越剧是我们浙江省一种有名的戏剧。主要 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越剧就是用浙江方言演唱的。 4.学唱《采茶舞曲》 师:下面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的前几句,感受浙江民歌的魅力。 师:先跟老师来唱曲谱,同学们唱的很好。 师:现在呢我们来把歌词按照节奏朗读一遍。(师示范生跟唱熟歌词) 师:同学们看在第二个溪水的水字上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连音线。 师:旋律上是一字多音还是一字一音啊? 生:一字多音。 师:是的,那我们在唱到这里的时候呢,声音连贯圆润起来,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同学们真聪明。 5.分析方言对歌曲风格的影响 1)师:我们刚才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的,我们到的《采茶舞曲》是用什么话来演唱的呢?(生回答)。那你们觉得用普通话来唱和用方言来唱哪一种更能表现浙江民歌的韵味呢?(生回答)。你们想学方言演唱的吗?老师给同学们范唱一遍,你们仔细听哪些字和普通话的发音是不一样的。(生回答)。 2)方言演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歌曲一起用方言来唱一下。(播放歌曲) 6.跟着音乐一起表演 师:好,今天让我们也当一回茶农,感受一下他们辛勤的采茶劳动吧,同学们起立,准备好了没有,我们要上山采茶了。 三、总结下课:采茶劳动结束,小茶农们辛苦了,快坐下休息吧。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能灵活运用休止符及上滑音、下滑音的唱法。 2.培养学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表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足球运动,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准确、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歌曲中“哎呀呀呀呀”一句中休止符能否准确掌握,完整演唱。 课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二课 课题 《小小足球赛》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律动:《健康歌》,跟着做。 2、导入:同学们跳的可真好!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回答)《健康歌》,它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然,锻炼身体的方式非常多,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观看一场比赛,学习一首歌曲,名字叫《小小足球赛》(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一听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多媒体出示歌谱并放歌曲录音,足球比赛实录) 3、设置比赛,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这场足球赛精不精彩呀?(精彩)你们是从哪看出来的?(生回答:从不同的踢球姿势)对,你看他们有的攻、有的守,有的凌空一倒钩,球没踢进还摔了个大跟斗,却也引来了大伙的欢笑声,他们不仅用脚踢,还有用头顶的、最后终于机会来了,十号!射门!怎么样?球进了。这可真是一场既紧张又愉快的比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加入到这样的比赛当中呀?(想)那好,现在老师就把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南边为南队,北边为北队,老师来当主裁判,当然我们比的不是踢足球,而是唱歌,哪个队学的又快又好,哪个队就等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于踢进对方一个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得冠军呀?(有)现在我 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再来感受一下这场既紧张又愉快的比赛吧。(放歌曲录音) 哎呀,我看见刚才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真想和他们一起踢一踢,现在就请大家跟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一起来呐喊:“……注意!射门!……十号!射门!……”,和他们一起感受失落时的叹气声“哎!”以及踢进球时的欢呼声“吔! 同学们,当他们摔了个大跟斗,球却没有踢进时,唱了一句什么呀?(师带领学生演唱,初步感知)那,当他们把球踢进大门时,又是怎样唱的?(师带领学生演唱,初步感知) 2、学习歌曲第一段。 ①、用听唱法分句教唱。 第一遍初步印象。 第二遍注意音准节奏。 a、6 7│ i 5│4 3│2 6│(附点音符、2—6的演唱) b、5 — │5 0│ (唱三拍、休止一拍) c、 i 66 6 6│4 6 0 6│5 55 5 5│3 5 0│ (这一句节奏较复杂,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前八分休止符等,注意示范、反复教唱。) 第三遍注意感情处理。 ② 、学生跟琴分句唱一遍。 ③、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一段。 第一遍轻声唱,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3、学习歌曲第二段。 学生小声跟琴齐唱第二段。 第一遍轻声唱,教唱结尾句。第二遍稍大的声音演唱。 4、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变换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6、跟琴声伴奏演唱。 三、课堂小结。 个人增删及点评 教 后 反 思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知识目标:知道《运动员进行曲》是一首铜管乐曲,能说出主题一和主题二有何不同,体验乐曲情绪的这种对比关系,把握歌曲的艺术性。 2、通过欣赏歌曲,提高学生用自身乐器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及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体育运动。 设计学生智闯关这个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旋律和节奏,享受参与音乐实践的快乐。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听赏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二课 课题 《运动员进行曲》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创设情景,引情激趣感知 师: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音乐运动会。首先请运动员们做好入场准备。 好,运动健儿们都最好入场的准备没,待会儿当解说员介绍到运动员方阵时,就请运动员们站起来并且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好不好?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师解说: 各位观众朋友们,现在迈着矫健的步伐朝我们走过来的是四(X)班运动健儿们,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看着他们自信的笑容,肯定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本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了。来,健儿们向观众挥挥手。这是一群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小朋友,他们高举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标语大踏步的朝我们走过来,相信这会是一次和平而激烈的比赛。 师: 本次音乐运动会共设五个关卡。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二、设关卡 学生智闯关 1、第一关:了解“进行曲”的定义 师: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是几拍子的?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拍子吗?当我们听到这首运动员进行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进行曲:雄劲刚健,坚定有力,富有节奏步伐感。(进行曲是以行进 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一般常在队伍进行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它的节奏鲜明,速度平稳而且威武、有力。) 2、第二关:你们虽然通过了第一关,但是要想通过我这一关,可不是很容易哦!你会唱关于运动的歌曲吗? 3、第三关:首先恭喜你们来到我,但是要想从我这里过关,可就不向前两关那样容易啦,你们要小心喽:随乐律动:随音乐做原地踏步动作,并在每乐句后听教师口令变换左右方向。 师:我真是小看你们了,不过要想过下一关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4、第四关: 我给你们出的问题你们要开动脑筋了:乐曲了有哪些乐器?你能哼出他们的曲调吗? 小号:音色明亮而锐利。 大号: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 5、第四关: 创新意识的培养 你们能用韵律操或课间操表现乐曲吗? 三、拓展: 赏其它类型进行曲:1.小鸡进行曲,2.军队进行曲。(引导学生随乐律动) 教 后 反 思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欣赏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了解作者通过力度变化传递的情感。 2.认识和了解力度、常用力度记号和力度术语。 3.通过演唱、表现、体验等音乐活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1.运用、体验、感受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 2.听辨不同力度的音乐主题,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 课型:欣赏课课 教学方法:听赏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三课 课题 《惊愕交响曲》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谈话引入,了解听音乐的要求 (一)随音乐律动 师:请合着音乐的节拍跟老师一块动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随音乐一起律动) (二)谈话引入 师:如果你准备去参加一场音乐会,想想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谈听音乐会时候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以听音乐会为题的谈话中让学生了解听音乐的要求和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聆听音乐! 二、聆听音乐片段一,揭示课题《触摸力度》,认识力度、力度记号 (一)初听音乐片段一,揭示课题 (二)复听音乐片段一,认识力度记号 1.从感性认识力度记号 师:随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线条把音乐力度的变化记录下来 (师生随音乐片段一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中力度的变化) 生:生谈感受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2.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力度记号 强用f来表示,弱用p来表示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片段一,学生初次感性的聆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 三、认识音乐家海顿、了解音乐创作背景 故事背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海顿。那是1791年,海顿最后一次到伦敦去演出。能来听音乐会的都是一些王公贵族们,可他们根本听不懂音乐,音乐仿佛就成了他们的催眠曲。在一阵轻快而柔和的音乐声中,这些王公贵族们就很快睡着了。向来幽默的海顿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突然!台上乐队爆发式地奏出了一个极强的声音,把他们都惊醒了,然后音乐又回到了轻快而柔和的旋律中。后来,这首乐曲就被人们称为《惊愕》交响曲。 【设计意图】认识音乐家海顿,以幽默方式让学生轻松了解解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四、完整欣赏《惊愕》交响曲,找出题、用不同力度演唱主题 (一)完整欣赏乐曲,找主题、初次演唱主题 1.完整欣赏,找主题 2.演唱主题曲谱 3.演唱评价 (二)用强和弱的力度演唱主题 1.用强的力度演唱主题 2.加入歌词用弱的力度表现 3.用两种力度完整表现主题 【设计意图】整体欣赏乐曲,找主题,并用两种力度演唱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演唱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力度。 五、为主题力度排序,认识力度术语。 (一)为主题力度排序 1.聆听4次主题,了解力度具有相对性 2.为PP---P---f----ff主题力度排序 3.分组展示并评价 (二)认识力度术语 1.从学生排列的力度卡片拓展认识渐强、渐弱 2.认识力度术语 【设计意图】聆听4次主题的力度变化,为主题的力度变化排序,在聆听和参与排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力度,认识力度术语。 六、用动作表现4次主题的力度 【设计意图】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进行运用,通过肢体来表现力度,进一步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 七、小结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听赏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三课 课题 《小夜曲》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 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四、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就: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它确定了交响曲的形式规范和交响乐队的编制基础,为交响曲成为最高的音乐艺术铺平了道路,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交响曲有成交响乐,是大型乐曲体裁,是西洋乐队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教 后 反 思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欣赏藏族风光和音乐,感受藏族的特点,产生对藏族的兴趣。 2、能学会两声部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能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3、能够运用藏族基本舞步初步表现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难点:二部合唱 课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四课 课题 《我的家乡日喀则》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导入----走进西藏 导语:同学们“扎西德勒!”你们知道我用什么语向你们问好吗?那你们知道世界屋脊在那里吗?这节课由我当导游,带着大家去感受西藏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背景音乐《坐上火车去拉萨,师生律动) 1.学一学(藏语激趣) 例如: 吉祥如意-----扎西得勒 很棒-----亚不都 再见(您留步)----卡里秀 2.说一说 师:说到西藏,你对西藏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西藏) 3.听一听、看一看 师:看来同学们对西藏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直接在背景音乐声中介绍) (1)听歌 学生聆听李娜的《走进西藏》,感受高原歌曲高亢、悠远的特点。 (2)看画 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和西藏有关的图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3)介绍(播放课件) 师: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相连;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还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那里有银装素裹的雪山,那里有清澈的湖水,那里有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有著名的青藏铁路,一年一度的雪顿节都会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藏族服装宽袍大袖,脱一个袖子的装束是他们特有的风格,那里有凶猛的藏獒,可爱的藏羚羊,和美丽的格桑花。) (4)模仿 用歌声来模仿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解决《我的家乡日喀则》两声部的难点。 ①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让我觉得好像真的站在高山上眺望西藏的美景。特别是那高亢、悠远的歌声,让我有种想呼喊的感觉,我想请你们来当我的回声,好吗? 1 3 - 2 ︱ 1 - - - ‖ 唉 索 唉 索 唉 索 唉 索 6 5 - 6 ︱ 3 - - - ‖ ②师生互动 老师分别带唱高、低声部。(学生分两组,分别跟老师唱高、低声部,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 ③两组学生进行二声部合作模唱 过渡语:了解了这么多和西藏有关的知识,我们的火车也马上到站了,看!那边的藏族小朋友在唱歌欢迎你们呢!你能听出歌曲有几个声部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教学板块设计了学说藏语,听藏歌,看藏景的教学内容。意图一:通过学说藏语,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图二:通过听、看让学生感受西藏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意图三:通过指导学生用歌声模仿体验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以此来解决歌曲中合唱部分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唱藏歌 1.聆听听歌曲 欣赏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 2.教师范唱(师:你们的小耳朵真棒!下面我来把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分别范唱一下,你们来为我打拍子好吗?注意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3.读歌词(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歌词,先看老师的示范。) 老师弹琴做示范(两句)然后请同学按着歌曲的节奏读歌词,老师弹琴。错的地方教师纠正。 4.用bang模唱旋律(只唱齐唱部分)(师:现在请同学们用“bang”来模唱齐唱部分的旋律) 5.学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①跟琴唱谱(我们先来学唱齐唱部分,请同学们跟琴唱歌谱) ②教师弹琴,同学们听一句歌词填一句词。(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我弹一句旋律,请你们填一句词) 6.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 分开学唱歌曲的二声部和一声部旋律。 ①二声部的学习:先学唱二声部在学唱一声部(两个声部合作演唱时可以用柯达伊手势介入) ②一声部的学习:跟琴唱谱唱,在填词演唱。 ③分组接龙唱,一组唱齐唱部分,一组接合唱部分。 ④二声部合作演唱 7.处理歌曲 8.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歌曲教学,先进行齐唱部分的学习,再进行合唱部分的学习。在合唱部分教学时从齐唱部分的最后一小节开始往后学,以便两组同学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掌握好音准。 (三)跳藏舞 过渡语: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学了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赶快来跳一跳吧! (学跳藏族基本舞步抬踏步、退踏步等。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加或者减少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习了歌曲后,教师教跳简单的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四)拓展部分 说说你知道的藏歌并唱一唱。(例如:《北京的金山上》、《在那东山顶上》、《天路》、《妈妈格桑拉》、《青藏高原》等。) 师: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除了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你们还知道那些藏族歌曲呢? 设计意图:学唱了藏歌,跳了藏舞,还有点意犹未尽,此时再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的藏歌,并唱一唱,不仅拓展的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再一次感受到藏歌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好快呀,今天我们不仅学说了藏语、学唱了藏歌、还学跳了藏舞。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行程。大家一起来用藏语和我说再见吧:“卡里秀”。 教 后 反 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最新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可打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