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验名称: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目的:了解到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实验器材: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形成断路的电池盒、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实验步骤:组装1个电路检测器,并用来检测其他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现象:电路出现了故障,则电流会中断,灯泡不会亮。 实验结论: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5、实验名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实验目的: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小电珠、导线、待检测物体、验电球、电笔
实验步骤:组装1个电路,在2个导线之间放一些待检测物体,看灯泡是否会亮。 实验现象:灯泡有的亮,有点不亮。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6、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和做个小开关(2个合) 实验目的:了解开关的作用。
实验器材:手电筒、回形针、导线、木板、涂上不同颜色的小灯泡、电池
实验步骤:1、观察手电筒;2、按照要求,用回形针固定在木板上,做个开关,其导线接不同颜色的小灯泡。
实验现象:回形针连接后,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7、实验名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2个合) 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通路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器材:导线、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检测器,观察。2、做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现象:1、电路接通后,如果是导体,则亮。2、串联电路的灯泡比较亮,并联灯泡不太亮。 实验结论:串联和并联是2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8、实验名称:观察一朵油菜花
实验目的:了解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认识花各部分名称。 实验器材:油菜花、放大镜、镊子
实验步骤:用镊子把油菜花的各部分镊下来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实验结论:花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重要器官。
9、实验名称:多种花的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花的特性。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 实验步骤: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花。
实验现象:有的花有四部分,有的没有四部分。有的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 实验结论:花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知道雄花和雌花,花有单性花和两性花
11
10、实验名称:观察花、果实和种子(3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了解花、果实和种子的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棉签、油菜的果实
实验步骤:1、分别观察一些花的雄蕊和雌蕊;2、给花传粉;3、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里面的种子。 实验现象:1、花的雄蕊和雌蕊不一样;2、油菜果里有许多种子。 实验结论:花通过雄蕊和雌蕊来传播花粉,产生种子。
11、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发芽的蚕豆(2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 实验器材:一些种子、放大镜
实验步骤:1、将种子分开,放大镜观察;2、将浸泡的蚕豆种子放入铺有棉花的盘子,保持湿润,过几天观察。
实验现象:1、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2、蚕豆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1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生、熟鸡肉(2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了解了解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的不同。
实验器材:一些生和熟的食物;生、熟鸡肉、酒精灯、镊子、烧杯、三脚架
实验步骤:1、比较生和熟的食物;2、把生鸡肉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等鸡肉熟后,用镊子夹住观察。
实验现象:1、生和熟的食物是不同的;2、生鸡肉变熟后,清水里出现了油脂。 实验结论:在加热的过程中,食物由生到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13、实验名称:观察发霉的面包和了解霉菌的生长速度(2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了解面包变质发霉的原因。 实验器材:放大镜、发霉的面包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2、按照书上的要求,观察面包上的霉菌的生长速度快慢。 实验现象:1、面包发霉产生了霉菌;2、在潮湿常温下,发霉的更快。
实验结论: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14、实验名称:观察变质的食物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 实验器材:新鲜和变质的食物
实验步骤:观察新鲜和变质的食物,并记录。 实验现象:变质的食物有异味,出现霉菌。
实验结论: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5、实验名称:观察食品包装袋了解信息(3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能从中获取食品包装的一些信息 实验器材:一些食物的包装袋
实验步骤:观察包装袋,了解食物的配方和保质期。
实验现象:不同的食物的配方和保质期不同。
实验结论: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主要是食物的配方、营养成分以及保质期等。
16、实验名称:给岩石分类
12
实验目的: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实验器材:一些不同的岩石
实验步骤:用观察、手摸的方法去给岩石分类。
实验现象:岩石有不同的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17、实验名称:观察、识别岩石 实验目的:初步认识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实验器材:一些不同的岩石、放大镜、滴管、稀盐酸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2、让岩石相互敲击;3、用滴管吸稀盐酸,滴在岩石上。
实验现象:1、岩石在放大镜下有很多的颗粒;2、相互敲击,有的岩石会脱落颗粒;3、滴稀盐酸,有的岩石会冒气泡。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18、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 实验目的:了解岩石怎么组成的。
实验器材:花岗岩、放大镜、石英、长石、云母矿物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2、分别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颗粒。 实验现象:花岗岩里有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颗粒。 实验结论: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9、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和软硬比较(2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了解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实验器材:一些矿物、瓷板、一些固体
实验步骤:1、把矿物按照颜色进行分类;2、把矿物放在瓷板上进行摩擦,产生条痕;3、用一些固体去划矿物。
实验现象: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条痕和软硬程度。 实验结论: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条痕和软硬。
20、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2个实验合) 实验目的:了解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知识 实验器材:一些矿物
实验步骤: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实验现象:矿物有透明、不透明、半透明三种;2、矿物的光泽有强、弱;3、矿物有的有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有的没有。
实验结论: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透明度、光泽和形态。 五上:
1、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 实验步骤:按照书P4的实验步骤。
13
实验现象:滴水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绿豆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和空气。
2、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吗(2个合)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绿豆芽种子、塑料盒、水、纸巾
实验步骤:1、分别把2个装有绿豆芽的盒子一个放在有阳光,一个放在黑暗中,过几天进行观察。2、把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纸上,保持纸一端湿润。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下的绿豆芽比黑暗中的茎粗,数量多。2、有水湿润的一端绿豆芽发芽的更好。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适量的水。
3、实验名称:蚯蚓与环境
实验目的:了解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实验器材:蚯蚓、纸盒子、纸巾
实验步骤:1、把蚯蚓放入一个里面涂成黑色,剪掉一端,在底部铺上纸的纸盒子中间,盖好盖子,过几分钟观察,反复做几次;2、再放蚯蚓在一个两端铺上湿润和干燥的泥土的纸盒子中,过几分钟观察,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实验1蚯蚓都喜欢呆在黑暗的地方。2、实验2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4、实验名称:制作生态瓶
实验目的:知道生物生态群落的概念。 实验器材: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
实验步骤:按照书上的要求,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 实验现象:生态瓶中的生物都存活。
实验结论: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5、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实验目的: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块
实验步骤:按照书上的要求,做光和影子的实验。 实验现象:不同位置上照射,会产生不同长度物体的影子。
实验结论: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是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6、实验名称: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是和太阳的变化有关。 实验器材:筷子、木板、白纸、橡皮泥
实验步骤:把纸粘在木板上,再把筷子用橡皮泥垂直固定在木板,并把它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筷子的影子也发生了距离、角度的变化。
实验结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7、实验名称:照亮目标 实验目的:了解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手电筒、书、镜子
实验步骤:1、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位置的书;2、把光线射在光滑的镜面上。
14
实验现象:1、不同位置的书上有不同的光线。2、射在镜面上,关线发射回去。
实验结论:光碰到镜面的物体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8、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是正比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镜子
实验步骤:分别用一面和多面镜子发射光;并用温度计来测量光的热度。
实验现象:一面镜子反射的光的亮度弱,温度低;多面镜子发射的光的亮度高,温度高。 实验结论: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9、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和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2个合)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纸袋子、温度计
实验步骤:1、分别在不同颜色的纸张中,插入温度计进行观察;2、把3个黑色纸袋分别按地面水平、垂直、太阳光垂直放好,里面插入温度计。
实验现象:深色的纸袋温度计比其他的高,与太阳光垂直的纸袋的温度比其他高。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0、实验名称:制作并检验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2个合)
实验目的:了解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实验器材: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实验步骤:1、先做个“太阳能热水器”;2、装好200毫升的冷水放在阳光下,每5分钟观察。 实验现象:水是慢慢的有点热。
实验结论:太阳能就是吸收了太阳的光,转换成热能散发出来。
11、实验名称: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目的:了解风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烧杯、镊子、酒精灯、塑料瓶、大小岩石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小块岩石;2、把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反复几次;3、把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使劲摇动。
实验现象:1、将热岩石放入水中几次后,热岩石开裂,都出现了小块;2、摇动岩石后,岩石会出现破裂。 实验结论: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12、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 实验器材:放大镜、土壤、烧杯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晾干的土壤。2、把土壤放进水中,并搅拌均匀后沉淀。
实验现象:土壤里有沙砾、沙等其他颗粒;2、土壤刚放进后,产生气泡,经过沉淀后,杯底聚集了很多的植物的残留物。
实验结论: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
13、实验名称: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目的: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实验器材:土壤、塑料瓶和盒子、铲子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