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选题参考

1.“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 2.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 3.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 4.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

5.《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 6.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黄静)

7.《史记》与《左传》女性形象塑造之异同(黄静) 8.论《史记》对《左传》人物塑造手法之继承(黄静) 9.《史记》与《汉书》实录精神之比较(黄静) 10.论《史记》对《三国演义》叙事之影响(黄静) 11.论《史记》对《水浒传》叙事之影响(黄静) 12.论《史记》对《西游记》叙事之影响(黄静) 13.论《史记》对《红楼梦》叙事之影响(黄静) 14.《史记》人物形象悲剧性探析(黄静) 15.论《史记》士阶层形象的悲剧性(黄静)

16.论《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形象之异同(黄静) 17.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黄静) 18.论《史记》中的对比手法(黄静) 19.论汉代骚体赋中的情感寄托(黄静) 20.论屈骚与汉骚抒情之异同(黄静) 21.论汉赋对《史记》创作之影响(黄静) 22.论汉赋对汉乐府民歌之影响(黄静)

23.论汉赋与汉乐府民歌现实批判性之不同(黄静) 24.《诗经》与汉乐府中弃妇诗之比较(黄静) 25.论汉代骚体赋向汉赋演变之成因(黄静) 26.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黄静) 27. 论汉乐府诗的叙事成就(黄静)

28.论《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的觉醒(黄静) 29.论《古诗十九首》中的时间意象(黄静)

30.《诗经?国风》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之比较(黄静) 31.《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解析(黄静) 32.论《古诗十九首》的悲剧情感及根源(黄静) 33.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黄静)

34.论《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黄静) 35. 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黄静)

36.《诗经》与汉乐府婚恋诗中女性形象比较(黄静)

1.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吕海龙) 2.从英雄神话看中西方英雄观的异同(吕海龙) 3、从始祖神话看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吕海龙) 4、从灾害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吕海龙) 5.《诗?周颂》与西周的农业礼典(吕海龙) 6.《诗经》宴飨诗的政治意义(吕海龙) 7. 从祭祀礼俗看战神蚩尤崇拜(吕海龙) 8. 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吕海龙)

9. 《诗?邶风?燕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吕海龙) 10.《怀沙》、《惜往日》与屈原心态探析(吕海龙) 11.《左传》楚灵王的形象分析(吕海龙) 12.《左传》的应对辞令之美(吕海龙)

13.从《左传》记事看“礼”的重要性(吕海龙) 14.《左传》对后世小说成创作的影响(吕海龙) 15.《国语》与我国史官文化(吕海龙) 16.《橘颂》写作时间与主题考(吕海龙) 17. 浅论《国语》的崇德重礼思想(吕海龙) 18.“买椟还珠”新说(吕海龙)

19. 唐宋文化转型动因考辨(吕海龙) 20.唐代科举应试科目流变考(吕海龙) 21.科举对唐代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 22.科举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吕海龙) 23.科举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吕海龙) 24.姓氏文化与唐前家族文学(吕海龙)

25.唐前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异同(吕海龙) 26.唐前古典小说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 27.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

28.儒道互补在唐代文人身上的烙印(吕海龙) 29.魏晋玄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

30.由衣食住行的差异看汉唐文学的不同(吕海龙)

1.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吉玉萍) 2.试论苏轼“以诗为词”(吉玉萍) 3.晏殊、晏几道词比较(吉玉萍) 4.论秦观词的感伤情结(吉玉萍) 5.论周邦彦词的结构艺术(吉玉萍)

6.论稼轩词的忧患意识(吉玉萍) 7.试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吉玉萍) 8.冯梦龙的民间文学观(吉玉萍) 9.冯梦龙小说与民间故事(吉玉萍)

10.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特征(吉玉萍) 11.从《救风尘》看关汉卿的喜剧特征(吉玉萍) 12.冯梦龙的醒世思想与三言的教化倾向(吉玉萍) 13.《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吉玉萍) 14.《诗经》与“楚辞”比较论(吉玉萍) 15.楚文化与“楚辞” (吉玉萍)

16.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吉玉萍) 17.论屈原的人格美(吉玉萍)

18.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吉玉萍) 19.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吉玉萍) 20.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吉玉萍)

1.论赋比兴在汉乐府中的新变(丛玲玲) 2.论汉乐府的纪实性(丛玲玲)

3.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中批判精神的比较(丛玲玲) 4.论“美刺”在汉赋中的消长(丛玲玲) 5.汉赋中的道家思想(综论或比较研究)(丛玲玲) 6.论汉代纪行赋(丛玲玲) 7.论汉代述志赋(丛玲玲) 8.两汉大赋异同论(丛玲玲)

9.司马相如、扬雄异同论(丛玲玲)

10.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丛玲玲) 11.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丛玲玲) 12.论《诗经》的婚恋诗(丛玲玲) 13.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丛玲玲) 14.论《诗经》中的战争诗(丛玲玲)

15.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丛玲玲) 16.论《诗经》的讽刺艺术(丛玲玲) 17.孔子与《诗经》(丛玲玲)

18.论汉代咏物赋的发展(丛玲玲) 19.论汉赋中的乐舞题材(丛玲玲) 20.先秦诸子散文研究(丛玲玲) 21.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丛玲玲)

1.杜诗中的忆昔主题(石宝珠) 2.论柳永慢词的创新(石宝珠)

3.王安石晚年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石宝珠) 4.苏轼词风辨析(石宝珠)

5.论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石宝珠) 6.盛唐诗人的隐逸心态(石宝珠) 7.盛唐边塞诗的悲壮美(石宝珠) 8.稼轩词的用典艺术(石宝珠) 9.论辛弃疾的农村词(石宝珠)

10.《花间集》中的妆饰研究(石宝珠) 11.李清照词与韩偓诗的关系(石宝珠) 12.汉初散文论略(石宝珠) 13.论两汉四言诗(石宝珠)

14.论赋比兴在汉诗中的流变(石宝珠) 15.李白与拟古传统(石宝珠) 16.禅宗与唐代诗歌(石宝珠) 17.道家与唐代传奇(石宝珠)

18.唐前古典诗歌中的思乡主题(石宝珠) 19.汉乐府民歌中的悲剧情感探析(石宝珠)

20.论曹植《美女篇》对《陌上桑》的继承与创新(石宝珠)

1.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王正兵) 2.《三国志演义》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3.《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4.从《水浒传》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 5.《西游记》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6.《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7.《红楼梦》的人物与叙事艺术(王正兵) 8.《红楼梦》的人物与悲剧主题(王正兵)

9.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

10.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小说思想意蕴的变化(王正兵) 11.《水浒传》忠君思想评价(王正兵) 12.李渔小说的戏剧化特征(王正兵) 13.《聊斋志异》“异史氏曰”研究(王正兵) 14.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王正兵) 15.《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中的人物描写(王正兵)

16.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王正兵) 17.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王正兵) 18.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王正兵)

19.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王正兵) 20.论王熙凤形象(王正兵)

21.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王正兵)

22.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王正兵) 23.科举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王正兵) 24.李渔戏曲理论研究(王正兵) 25.《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王正兵)

1.李白个性及其诗歌中的异端因素(赵荣蔚) 2.韩孟诗派的诗歌意象(赵荣蔚)

3.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赵荣蔚) 4.咏物传统与李商隐的咏物诗(赵荣蔚) 5.李白的自由精神(赵荣蔚)

6.唐代士子读书山林之风尚(赵荣蔚) 7.试论晏殊词的“富贵气”(赵荣蔚) 8.晏几道词中的怀旧心态(赵荣蔚) 9.柳永的慢词研究(赵荣蔚)

10.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赵荣蔚) 11.“愁情词”美学意蕴(赵荣蔚) 12.韩偓的“香奁体”(赵荣蔚)

13.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赵荣蔚) 14.宋初唱和诗兴起的原因探讨(赵荣蔚) 15.宋初的“九僧诗”研究(赵荣蔚) 16.宋妓与宋词的关系(赵荣蔚) 17.白居易诗学理论研究(赵荣蔚) 18.李商隐无题诗研究(赵荣蔚) 19.苏轼赤壁作品研究(赵荣蔚) 20.唐诗意象研究(赵荣蔚)

1.试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顾国华) 2.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顾国华) 3.禅学思想对苏轼创作之影响(顾国华) 4.试论豪放词派之“狂” (顾国华) 5.稼轩词之时代精神(顾国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在线全文阅读。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98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