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念: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总结、学会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2.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只要学生认真大胆地去思考、探究、观察、总结,不管结果如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和耐心的指导。
3.鼓励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和整理,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方式构建:
打破以往传授知识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教师导演,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学会本课知识。
教学目的:
1.知识性目标:概述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技能性目标:学会观察长骨的结构,认识骨膜、骨质和骨髓,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性目标: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关注全民健身运动。
教学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的成分。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结合挂图,穿插实验、多媒体展示。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做屈肘动作,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实例导入新课:
人体的运动。
2.利用实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骨的基本结构。 3.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骨的成份。
4.知识扩展:了解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和足弓与人体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5.小结:人体骨骼适于直立行走和运动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坚持锻炼 强身健体
第一节 人体的运动
§1.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 骨膜 一、骨的结构 ? 骨质
? ? 骨髓
? ? 无机物——硬脆 二、骨的成分 ?
?? ? 有机物——柔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