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新课标届高考生物总复习321生物的变异类型计时双基练新人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计时双基练(二十一) 生物的变异类型

(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例如无籽西瓜,故A项错误。低温抑制了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项错。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故D项错。

答案 C

2.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①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③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④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⑤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A.1项 C.3项

B.2项 D.4项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片断互换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断互换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故A项正确。

答案 A

3.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某基因的某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密码子改变,使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前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A.GGG C.GGA

B.GGC D.GGU

解析 由题意中知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甘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再由三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推理出:AUG←GUG←GGG,故该基因突变前甘氨酸密码子应该是GGG,答案为A。

答案 A 4.

1

如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a、b、d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b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a、b、d ④d过程有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④ D.②③④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减数分裂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即图中b。雌雄个体产生性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即图中a。c表示受精作用,由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的过程中有细胞分裂和分化。分裂间期有基因的复制,分化有基因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

答案 D

5.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突变株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缺失);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 )

A.A2小段 C.A4小段

B.A3小段 D.A5小段

解析 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突变株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应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可能位于A1、A2小段。突变株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是非野生型,而只有当该点突变位于突变株K的缺失小段上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点突变株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故选A。

答案 A

6.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 )

2

A.5个、4个 C.5个、2个

B.10个、8个 D.2.5个、2个

解析 由图①可知,染色体数目为10条,形态为2种,据公式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

,知图①的染色体组数为5个。由图②可知其基因型为AAaaBBbb,据染色体

染色体形态数

组数为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知染色体组数为4个。

答案 A

7.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aa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为(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 )

A.③ C.②④

B.①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长翅红眼雄果蝇(A_XY)和长翅白眼雌果蝇(A_XX)产下的残翅白眼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aaXXY,则其异常X染色体一定来自它的母本。若其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产生基因型为AX的极体和基因型为aX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X染色体在着丝点断裂后没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XX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a的极体,对应图③。若其母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能产生基因型为aXX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A、aXX的极体,对应①④。

答案 D

8.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克隆羊细胞中染色体时,发现有如图所示的两对常染色体上发生

bb

bb

bb

b

b

b

B

bb

3

了变异,图中字母代表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黑白颜色部分的变化代表染色体的变异部分,该细胞中发生的遗传变异类型有( )

①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③ C.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片断互换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断互换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故A项正确。

答案 A

9.已知四倍体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又知普通小麦是含有6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但四倍体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的,普通小麦是由三个物种先后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我们若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结构进行归类,则( )

A.四倍体西瓜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均分为2种类型,因为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 B.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4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6种类型 C.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22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D.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每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各不相同,四倍体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所以有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来自三个物种,其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所以应有3×7=21种类型,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多组二倍体草莓幼苗的芽尖,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4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 B.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表现出两重性 C.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染色体加倍 D.处理后的植株中不同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图中用秋水仙素处理草莓幼苗的结果未体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因此无法体现两重性;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的;由于秋水仙素对已形成纺锤体的细胞不起作用,因此处理后不同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不同。

答案 D

11.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速、抗逆性强。下面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5

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适中。①是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②是由二倍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而成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对;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相同,D错。

答案 B

1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

2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图的变异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的增加或缺失引起的;乙图的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的结果。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6

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适中。①是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②是由二倍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而成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对;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相同,D错。

答案 B

1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

2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图的变异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的增加或缺失引起的;乙图的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的结果。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6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模块新课标届高考生物总复习321生物的变异类型计时双基练新人教在线全文阅读。

模块新课标届高考生物总复习321生物的变异类型计时双基练新人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915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