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云南的歌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沈从文的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了解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初衷。

2.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初识歌会的特色,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魅力。

3.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通过深入研究这篇文章,走近沈从文先生,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她们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爱慕,或劳动热情,或表达丰收的喜悦。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云南去!让自己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体验另一种自我;到云南去!领略云南高原湛蓝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让滇池柔媚的微风吹去您的忧伤;到云南去!把俊秀挺拔的石林、“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一一珍藏。

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 二、走近云南看歌会

1.思考:默读课文,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

(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云南的歌会 地点 目的 在草丛里、森林里、山野传唱,老一代把记忆中智里、山路上、村寨里唱 慧的东西传给下一代 演唱会

舞台上唱,即兴演唱,想为了拥有更多粉丝,使大

唱什么就唱什么,按照节家喜欢他。 目单唱 2.在本文中,沈从文先生选择了几个地点的歌会,分别是哪里? 山野、山路、山寨(板书)

3.沈从文先生这一次云南之行,原本的目的是不是直接来看歌会的? 链接材料背景

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摘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三、走近歌会赏魅力

1.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云南本来是想去参加云南的跑马节,去研究马鞍上的花纹和传统的油漆工。细心的同学从注解(1)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那里,却被更新的发现引诱了过去,“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那么“这一回”中,有哪些更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由“这” 出发,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字?

第2段: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第3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 第5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读懂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几个关键句,抓一个关键字,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了解文章内容、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尽量读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获也不错!如果觉得这种方法不错,还可以运用它去读其他文章!接下来,我们就由这几句关键句出发,看看云南这里更新的发现是什么?云南的歌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请你也打开智慧的双眼,用欣赏者的眼光,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2.请大家赏读有关描写歌会的段落,边读边做批注,用“云南的歌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因为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发现答:

(1) 云南的歌会,歌最美。 情歌酬和,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2) 云南的歌会,人最美。

年轻女人的美:外貌描写、唱歌态度从容、轻松,(和“这种年轻女人”相照应)

赶马的女孩子美:淳朴本色美

传歌的老人美:不因年老而沮丧,将文化传承 (3)云南的歌会, “文化”最美。

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传歌——文化传承 (4)云南的歌会,景最美。

山路漫歌中的景,和“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相照应,衬托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四、走出歌会探内涵

(选择时机讲): 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删节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有意思了。

——引自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沈从文的云南之旅还有哪些更新的发现?最为有意思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生命的颂歌,活 研究性活动:

沈从文礼赞了哪些生命形态呢?思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体查云南歌会的精神内涵,说说“这是_______ 的生命”。

活动反馈:

(1)这是智慧的生命。他们唱歌方式多样,贯穿古今,引经据典,随口而出,

(2)这是聪明机智的生命——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3)这是美丽的生命,你看,她们穿得如此精致而闪亮。

(4)这是无拘无束的生命,荡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5)这是勇敢、大胆的生命——打秋千,蹬个十来写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这是惬意的生命,赶马女孩在竹子林的小路上一边欣赏粉蓝色的报春花,一边唱着悦耳好听的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连戴胜鸟都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这是多么惬意的生命啊!

(7)这是热爱生活的生命——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慢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赶马女孩子在如此辛苦的十里路上还把歌声唱得那么美妙有情、悦耳好听可见她们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8)这是内敛、含蓄的生命——“轻轻打了个吆喝”、“理理头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尘,向大家笑笑” ,一连串的动作,把妇女虽然歌技超群,洋洋自得,但她表现的委婉、含蓄,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含蓄美。

(9)这是和谐的生命,全村的男女老幼百多号人聚集在一起,看出他们对传歌的热爱,

(10)这是激情的生命,吹鼓手年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但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在纯朴、本色的云南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云南女子的勇敢、活泼;那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透露着健康、勤劳;她的比拼在强手如林中取胜,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聪明、智慧。在作者细腻的工笔描写中,看到了她的漂亮、淳朴的本色美。山路漫歌中惬意的赶马女孩子,山寨中传歌活泼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教师设问: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生:还有戴胜鸟、云雀、报春花

师:所以我们来看,作者的这种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得云南本地的一些原本普通的、平常的、土生土长的花、鸟都具有了一种人的情感、人的活力。所以它们的生命也是鲜活的。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

才知道原来如此。

(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 “原来如此” 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什么叫“金满斗会”,它有什么特点? ——人多、时间长、装胜、民族文化传承,

(3)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有哪些人?如果平时你见到他们能将他们和音乐、歌会联系在一起吗?

——所以这些普通人他们不因自己身份的卑微而失去唱歌的快乐。 (4)我们都看到在演唱会中最活跃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而金满斗会呢? ——年近暮年的老人不因年老而沮丧,相反他们却成为了金满斗会上最活跃的人群,他们要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而且要反复唱下去,知道大家熟习为止。

(5)反馈总结:

沈从文的这次云南之旅发现的不仅仅是云南人每天生活在美妙的歌声里,也不仅仅是他们鲜活的生命。他还发现原本在俗人眼里那么卑微的生命、看似很难和音乐相提并论的形象,在云南的歌会中都焕发了异彩。在云南的歌会里没有灯光闪烁的舞台,没有妩媚多姿的歌者,没有字斟句酌的曲目,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淳朴本色的情感,也正是这份原生态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忽略了俗世的种种困扰,拥有了从容不迫的心态。 五、今日的云南歌会

沈从文的云南之旅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形了,而今的云南的歌会有没有被继续传承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2006年著名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宋祖英在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唱了云南民歌《猜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宋祖英肯尼迪演唱会云南民歌《猜调》 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我们倍感欣慰的看到云南的歌会,不仅没有失传,还在世界上唱响,登上了

世界民族音乐的殿堂。 六、作业

沈从文的创作一贯追求表现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的人性美,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人情美。课外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七、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一定要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以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赏析、运用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等,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

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使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文的情感、思想的升华、灵魂的触动和生命的感悟。所以,沉浸其中、涵咏语言,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世界民族音乐的殿堂。 六、作业

沈从文的创作一贯追求表现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的人性美,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人情美。课外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七、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一定要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以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赏析、运用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等,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

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使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文的情感、思想的升华、灵魂的触动和生命的感悟。所以,沉浸其中、涵咏语言,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新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924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