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几部托克维尔的著作说起
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几部托克维尔的著作说起 2012-12-12 13:05 星期三
提起托克维尔,我对这位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大名的知晓,其实也就开始于近一个月前与一位李姓书友的交流;而促成我们二人交流的话题,也就是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出席中纪委专家座谈会上有意提到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
记得在当时的交流过程中,那位书友先是委托我代他购买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当我把相关图书交给他的时候,他立刻又拉着我来到位于嘉汇汉唐书城三楼社科区的商务印书馆专柜前,并即兴给我推荐了商务印书馆出版托克维尔的另外两本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和《托克维尔回忆录》。 2012年12月10日10:10,《凤凰网》以《王岐山: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为题,转发了《南方人物周刊》关于上文提到的中纪委专家座谈会的相关报道。为了对那位书友慷慨的指教表示感谢,我随后也就从@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的“新浪微博”中看到并转发了这篇报道,而转发的内容就是上文已经提到的书友所推荐的托克维尔的三本书。
托克维尔(1805-1859),全名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注:阿历克西,一译亚历西斯)。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也能通过相关图书,与我一起全面深入地了解托克维尔,以下就从商务印书馆已经出版的三本著作入手,对迄今已产生汉译本的托克维尔著作做一点儿肤浅的了解(按相关品种首次出版的时间为序):
《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76年6月出版,董果良译。1988年12月,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多次再版。其后,沈阳出版社1999年9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陆续据以重印。按:董译本之外,《旧制度与大革命》另有其他译本多种:(1)2007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美国民主》,朱尾声译;(2)2007年10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论美国的民主》,高牧译;(3)2008年1月,远方出版社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孙绍武译;(4)2011年8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张杨译;(5)
2012年5月,北京出版社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张晓明译;(6)2012年10月,译林出版社出版《论美国的民主》,曹冬雪译。
《论美国的民主》,既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关于其撰写,应缘起于1831年4月2日-1832年2月22日期间托克维尔以考察新监狱制度为名的美国之行。纵观全书,虽分为上下二卷,但却并非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五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其中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而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简言之,这部书的基本思想,在于公开承认贵族制度的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他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
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出版,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并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12年8月,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外换版重印。 《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之悲观失望,成为“国内流亡者”,而《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不仅如此,《旧制度与大革命》所探讨的也恰恰正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源自于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经过全面深入、缜密详实的研究和考证,托克维尔最终关于法国大革命总结出如下观点: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符合全欧洲的需要,也符合社会政治进步的需要;2、法国革命的业绩是以突然方式完成了需要长时期才能一点一滴完成的事情,而这也正是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家更早爆发的主要原因;3、法国革命既呈现出决裂性,又呈现出连续性和反复性,而这主要来自于托
克维尔注意到法国革命初期废除的一些法律和习惯,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在若干年后又重新出现了;4、尽管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自由的政治制度,恢复了地方自治,但是不久人们就忘记了自由,甘当“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奴隶”。基于这一特殊现象,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中对专制、自由、平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给予了深入的探讨。
另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中,托克维尔的写作态度也十分严谨。书中所有结论性的内容几乎都是建立在对原始材料分析的基础之上。托克维尔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并由此成为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托克维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出版,董果良译。2010年11月,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最新再版。按:董译本之外,另有其他译本一种:2005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周
炽湛、曾晓阳合译,在《世纪文库》内。2013年1月,人民出版社据以重印,并更名为《托克维尔回忆录》。
据董果良译本的《译者前言》可知,“《回忆录》的时间,如作者自己所说,仅限于二月革命(爆发时间:1848年2月22日),而且只到他辞去外长职务为止,为时只有1年零8个月,但实际上也谈到了路易·拿破仑政变(1851年12月2日)”。这里所涉及的时间之所以如此短暂,与托克维尔在《回忆录》起首最初几行所说“我的设想是,既不追溯1848年革命以前的事情,又不谈(及)我在1849年10月30日辞去外长以后的事情”有直接关系;又据董译本《译者前言》之后所附吕克·莫尼埃撰写的《编者导言》可知,“这本《回忆录》分三次写成。托克维尔于1850年6-7月间在诺曼底的宅邸开始写作;1850-1851年冬在那不勒斯的索伦托疗养时继续写作;1851年9月,他利用立法议会休息时间又拿起笔来续写”。
至于在商务印书馆之外出版者,则有如下二种:
《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月出版,黄艳红译。
《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的内容和结构采用托克维尔书信选集的英文本,翻译时则首先依据托克维尔的法文书信选集,而全书一共选取了一百零五封托克维尔的信件。这
些信件以托克维尔一生的政治活动为中心,但它们也揭示了他的个人性格,通过这些信件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托克维尔。根据目录所列,可知《书信集》共分为七个部分,按时代先后编排,依次为:第一部分《青年时代和北美之旅(1823-1832年)》;第二部分《政治思考,﹤民主在美国﹥和当选众议员(1832-1839年)》;第三部分《七月王朝时期的政治生涯(1839-1847年)》;第四部分《从二月革命到路易·波拿巴当选(1848年)》;第五部分《路易·拿破仑和第二帝国的诞生(1849-1851年)》;第六部分《从第二帝国初期到﹤旧制度﹥的发表(1852——1856年)》;第七部分 最后的岁月(1856——1859年)。与此同时,在这些信件中,致古斯塔夫·德·博蒙的数量最多,并几乎贯穿托克维尔毕生之始终,而这个人从托克维尔撰写《论美国的民主》那时起,就一直是托克维尔志同道合的密友;其次,当属致路易·德·凯戈莱的信件居多,而这个人也是托克维尔的好友之一。另外,从以上分为七个部分的信件的标题来看,很多信件对于托克维尔著述的文本研究当颇有裨益。
《美国游记》,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2月出版,倪玉珍译。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1831年4月2日-1832年2月22日期间,托克维尔偕同挚友古斯塔夫·德·博蒙以考察新监狱制度为名的美国之行,并因此写下了政治名著《论美国的民主》。《美
国游记》,则正是那次美国之行的文字记录,并因为交待了当时的背景和缘起而堪称《论美国的民主》的母本。根据目录所列,可知《游记》分为十三章,分别以“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笔记本”、“便携笔记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笔记本”、“笔记”、“关于肯特的笔记”、“游奥奈达湖”、“荒野十五日”等为题,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托克维尔的观察和谈话。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几十年间,据说有200多位欧洲作家游览了美国,写出了数量繁多的美国游记,而25岁的托克维尔何以如此真切深刻地感受到美国的现实,从此书或许能找到些许答案。当然,如果想深入地了解一部个人著作,就需先了解其作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逢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并波及欧洲的年代。1848年2月21日到2月24日,短短3天,法国的七月王朝便在革命的冲击下崩溃。生逢动荡的时代,托克维尔不仅是一名冷静的观察者,也是狂热的事件参与者。事后,“法国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未能建立起正规而巩固的自由。一切旧的权力,正在革命所造成的废墟之上恢复起来,但不是以它们被打倒时的形式,而是以与其非常相似的形式恢复的”(《论旧制度与大革命》),而托克维尔的美国之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也或许就是为此来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诸如建立一个新世界就必须要有新的政治理论、“一个好政府最需要关切的应当是使人民逐渐养成不需要政府也能自我治理的习惯”以及现代人会把一生的绝大部
分精力用于热烈地追求物质福利,这无疑将限制他的视野并降低他的趣味,久而久之将使他对于美、崇高、神圣和其他精神性的享受不再有感受力等等访谈所得,也是《美国游记》的重要收获,且其中有些思考结果目前已经得以应验。
因为迄今与李姓书友以淘书为话题、逾十年的交流,相应有了今天对托克维尔这位“大人物”的结识与崇敬,进而也就陆续有了上文所提及全部图书的全部目睹或有意翻阅,并最终对托克维尔的人品和学品都有了较之以往都更加深入的了解。当然,托克维尔的著作尽管不多,可我对它们中迄今尚未产生汉译本,或产生了汉译本而我迄今尚未见到的那些品种,既还没有作面对面地阅读,也或许还有很多品种的著作没有听到或看到,但这里已经提到的那些品种,我对它们的阅读还是有信心、有勇气完成的,即使最终只是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和走马观花般地理解也罢。
最后,还有必要说的就是,既然我对托克维尔的了解缘于商务印书馆“别具慧眼”的出版,那就让我权且以此文来表示对商务印书馆出版《旧制度与大革命》二十周年暨冯棠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的纪念吧!时在2012年12月12日,恰逢西安事变七十六周年;又,去是年二十四节气之“大雪”虽已过去五天,却仍未见到2012年冬季的第一场雪。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转: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几部托克维尔的著作说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