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文字手写传播的意义
1)、它标志着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到来。 2)、它突破了口头传播的时空局限,使信息传播于异时异地,保存得更久远。 3)、它促进了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出现了职业的传播者。 4)、文字产生了一个特殊阶层,促进了物质劳动与精神活动的分工。 2.早期新闻印刷品的形式内容 1)新闻小册子
从15世纪末叶开始,印刷商发行了一种“新闻小册子”,通常有四到八页,多至十六页,有时附有木刻插图。这类新闻刊物专门报道诸如战争、王公葬礼、节日庆典等消息,或者转载威尼斯小报上的文章。这种小册子在拉丁语中称为“Relations”,法语称“Occasionnals”,德语称“Zeitungen”,意大利语称“Corantas”,它们一般在大城市的书店出售,或者由小贩沿街兜售。 2)单页印刷小报
“单页印刷小报”的内容与时事的关系不大,而是侧重于报道奇闻轶事、刑事案件、天灾人祸以及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法国于1529年出现这类小报 。 3)政论小报
自十六世纪初开始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由德国的马丁?路德发起,蔓延整个欧洲。改革与反改革的争斗,新旧教徒之间的宗教论争,导致了一大批活页印刷品的问世,而且蒙上了政治论战色彩,这类“政论小报”在欧洲多数国家受到法律制裁,印刷业也因此受到严格审查,除了教会传统的审查制度,各国的世俗政权也陆续建立了审查制度。
2. 英国第一份定期出版物《每周纪文》
? 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科尔在国王的特许
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全称《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英语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该刊报头印有“允许出版”字样,外观模仿荷兰新闻书,每期20页。其内容按照政府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新闻。 第一章
1.集权主义报业理论
1)个人是卑微的, 作为个人无法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唯有依靠国家才能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国家高于一切。,
2)由于人的天赋智慧不同,个人要获得真理和知识只有靠作为“聪明人”的统治者加以指导,因此个人要服从统治者的意志
3)报纸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是统治者对一般人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工具,因此报纸应为政府及政府特许之个人所有,其他人不得享有新闻出版自由,报纸的功能在于传播统治者的意志,以统一思想,为维护统治服务。 2.亨利八世与出版独占制度
1)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 2)任命专制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
3)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议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的产生; 4)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全管制。
这四项步骤开始了其控制英国出版印刷事业的历史。 3. 皇家出版法庭
伊丽莎白一世于1570年建立的皇家出版法庭。也是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星法院”。
皇家出版法庭的组成:议会的议长、财政大臣、掌玺大臣及主教、勋爵各一人,大法官三人。
法庭职能:1)普通民事或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同一般法院。
2)非常规类的政治案件,审判包括政治犯、叛国煽动罪、诽谤宫廷事业罪等重大案件。不公开审判,不经辩护程序即可作出裁决。 4.美国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报》 《国内外公共事件》美国第一张报纸。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该报只印三版,第四版空白,读者可以在传阅时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内容有国外新闻,也有本地消息。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报道消息是注重夹叙夹议。
《国》报与其他印刷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更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作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该报出版四日后,殖民当局以该报含有非常激烈的评论且有种种荒谬不实的报道为由禁止发卖并令收回。此后严禁任何人未经先行呈准,擅自印行任何印刷品。至此,美国第一份报纸称为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4. 法国的公报
《公报》是由泰奥弗拉斯特·勒诺多创办的,并于同年10月取得了国王路易十三所给予的特权证明书。
《公报》开始为月刊,后来一直是周刊。该报最初仅为4页,后增为8页。从1635年,每年出两本汇集,一本专门刊登法国消息及宫廷闲话,另一本则专门报道国外消息,发行量为300份至800份。自1632年起,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雏形,就当时而言,《公报》办得相当成功。 《公报》的历史意义: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公报》是法国新闻刊物中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其次,因为《公报》的出版时间相当长;再次,《公报》在当时很有影响,它不仅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而且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勒诺多以他的开创性工作赢得了后世人们的尊敬,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 5.《波士顿新闻信》 《波士顿新闻信》,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由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坎贝尔在1704年4月创办。该报每周出版一次,内容的三分之二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其余则为短讯。最后一栏有少许广告。该报在报名下,注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稿件送审被批准后才刊印。所以得以延续72年。是殖民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大报纸之一。
该报是一张带有半官方色彩的报纸,因为其一,坎贝尔办报接受殖民地政府的财政津贴,并竭诚为官方服务,刊登政府的各式文书、公告和法令、自愿为当局的“喉舌”,并因此得到官方的资助;其二,坎贝尔把报纸的每篇稿件都主动送交给总督大人审判,坎贝尔的每期报纸上方都郑重的印着“当局核准”的字样,显然《波士顿新闻信》是份不是官报胜似官报的报纸。 该报的特色及不足:
?
? ? ?
首先,坎贝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其次,坎贝尔的报纸还很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内容丰富。为了及时报道重要信息,他还创造了“号外”这种形式。
再次,该报还很重视广告的刊登,正是从该报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然而该报在国外新闻的报道上却不很成功,主要原因是其不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使其报刊上所刊登的国外新闻完全竞争不过油轮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6.曾格案
曾格案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案件的主人公曾格是一个 贫困人家出身的出版商。1733年11月5日于纽约创办了《新闻周刊》。因该刊激烈地抨击殖民当局,曾格被总督考斯比下令逮捕,并控告其构成诽谤罪。该案件轰动了整个北美殖民地,一位80岁高龄的老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从费城来到纽约,充当安格的辩护律师。经过汉密尔顿的精彩答辩,曾格获得胜诉,陪审团做出了“无罪”判决。曾格获释,和汉密尔顿一样,成了美国新闻界的英雄。汉密尔顿的答辩,写下了出版自由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二章
论出版自由的主要观点及历史意义
书中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对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虽然这篇文章没有全面论述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原则,但是在当时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论点。弥尔顿个人对于清教派检查他的作品感到恼火,他谴责了检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他的论点的基础假定是,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分辨好坏,而要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想。”
2.洛克对自由主义的哲学思考
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其他权利的基础,离开思想、意愿、意志,就无所谓权利。
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理性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在不同的见解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对所有人有益。 3.人民之友报的创办情况
让·保尔·马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先创办了《爱国者指南》但只出版了一期;9月12日创办了《巴黎记者报》,16日改名为《人民之友报》后来被迫停刊。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之友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人民之友报》在马拉的主持下,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办的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是民主派的喉舌。 第三章
1.知识税的征收内容,影响: 知识税的产生:18世纪初期
知识税的内容: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
① ② ③ ④
?
? 1) 2) 3)
? ? ?
? ? 5.
影响:
报刊数量大为减少。
促进了报刊编辑形式的改革。
逐步形成了政府对报刊的秘密津贴制度。 促成了英国地方包夜的产生与发展。 2.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的颁布:
(1)在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2)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与保证金。
(3)该法第一条规定:“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权;任何报纸、期刊之发行,仅需向政府声明有谁负责即可。即无需事先申请许可,亦无须缴纳任何财务保证,只要向政府申报报纸、期刊的负责人的姓名。”
(4)“新闻出版自由法”1889年得到重要补充,法院原则上禁止政府未经法院裁决就直接查封报社。
(5)这部法令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并对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放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现代报纸的产生,直至现在,仍为法国自由报业的基石。
3.英国新闻自由传统的确立: 印花税的废除
1853年,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决定广告税同年5月份起中止废除。1855年国会又决定取消报纸税金。1861年10月,“印花税”的最后一个项目纸张税也完全废止。至此“知识税”这一官方限制打击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成长历程的压迫手段宣告全面结束。 国会新闻报道禁令的解除
1703年,鲍伊尔创办了《英国人政治报刊》,报道国会新闻 。报道国会新闻第一人。 爱德华·凯夫的《绅士杂志》,就是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的 。 在争取自由报道国会新闻的斗争中贡献最大的,当推约翰·威克斯。正是通过他的奋斗,废除了总逮捕状制度。十八世纪70年代也是在他的带领下,伦敦市民迫使国会解除国会新闻禁令。
4.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的颁布。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1881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与保证金。
该法第一条规定:“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权;任何报纸、期刊之发行,仅须向政府声明由谁负责即可。既无须事前申请许可,亦无须缴纳任何财务保证,只要向政府申报报纸、期刊的负责人的姓名。” 该法1889年得到重要补充,法院原则上禁止政府未经法院裁决就直接查封报社。 这部法令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并对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现代报纸的产生,至今仍为法国自由报业的基石。 自由新闻理论的原则: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拥有权力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呢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6. 廉价报刊的萌芽:
劳工阶级的崛起和人口集中的工业中心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对新闻信息的新的需求。在19世纪出的英国产生了最早的一种廉价报刊萌芽———早期工人报刊。 1802年《政治记录报》威廉·科贝特,一先令零一便士到2便士。 1830年《穷人政治》月刊,2便士,宣传政治主张。
1830年空想社会主义者赫查·李顿创办了一份著名的小报——《PennyPaPers For The People》售价2便士,没有交印花税属“非法”报刊。 6.每日电讯报,纽约太阳报,论坛报的风格特色,评价以及报人。(详细见下章第一题)
纽约太阳报:特点①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
②售价低廉,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
③内容上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和色情暴
力消息
④写作风格为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于戏剧性。
⑤版面形式突破以往呆板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⑥发行方面以街头零售为主。 第四章
1.《每日电讯报》的基本情况及成功的原因 《每日电讯报》: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年。原名《每日电讯邮报》。创刊社论中宣称“发行一张半价而高尚的报纸”。初期并无特色。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劳森被尊为\报业之父\。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2.吉拉丹《新闻报》的情况及特色
1836年7月1日,吉拉丹创办的廉价报纸。年订阅费40法郎,每份报纸十个生丁。比当时其他报纸要便宜一半。 1847年《新闻报》采用了法国工程师马里诺尼的蒸汽印刷机。这种印刷机的特点是不会空转,能够正反两面印刷,一小时印报两万份,而以前一小时只能印四千份。1877年吉拉尔丹病逝,《新闻报》易主。
与廉价大众报纸相适应的是,《新闻报》的办报特点迎合了市民的口味。1)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的份量,加大社会新闻和法院刑事案件的报道。2)增加了与市民生活有关的卫生、健康、食品、服装、家庭等知识,占报纸四分之一的篇幅。3)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开创了法国报纸连载小说的先河。4)重视广告,以广告费去弥补发行收入的减少。
3.纽约《太阳报》的基本情况、风格特色及历史评价 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创办后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报界。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创办人本杰明.戴全新的办报方式: ? 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
? 售价低廉,以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 内容上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和色情暴力消息。 ? 写作风格为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于戏剧性。
? 版面形式突破以往呆板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 ? 发行方面,以街头零售为主。
凭借上述做法,《太阳报》获得了明显的成功。但这家报纸格调不高,为招徕顾客,充满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1837年,本杰明将报纸转卖他人。1868年,著名报人查尔斯·达纳接办,任主编29年里,使该报再度辉煌。后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 4.霍勒斯·格里历及《论坛报》的特色、评价 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1811/2/3-1872/11/29),美国著名报人,编辑。《纽约论坛报》的创办者。自由共和党的资助人之一,政治改革家。
1840年代到1870年代论坛报在其主持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新闻史早期著名的“三大便士报”之一。格里利也因此成为最为优秀的报刊编辑人士[1]。 格里利也是一位著名政治领袖,在废除奴隶制和社会改革上支持辉格党和共和党。其晚年出于对尤利塞斯·S·格兰特共和党政府腐败做斗争的目的,1872年被提名为新自由共和党主席参加美国大选,尽管也获得了民主党的支持,但却遭到了一边倒的失败。今天美国有多个地名、学校以其命名,纪念物也散布在美国各处。 《纽约论坛报》——美国第一家全球性报纸
《纽约论坛报》于1841年创办,以其高尚的理想、客观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成为便士报的的最高典范,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进入成熟阶段.
办报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不当政客的奴仆,另方面也部伪装中立” 思想倾向:肯定付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情工人农民;拥护工会制度;主张废除奴隶制;主张“均贫富”.
内容严肃,摒弃许多不道德的下流警察新闻、广告、琐事材料,力求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其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利益. 5.廉价报纸的特点 内容:新闻报道
读者:城市中下层民众 发行:街头叫卖
报价:低廉,一便士 印刷:蒸汽印刷机
主体:独立新闻从业者 财政:售报及广告收入 经营:追求经济效益
风格:内容充满人情味、戏剧化、短小幽默。版面活拨新颖。 第五章
1.哈瓦斯社的创办过程
地点:巴黎 创始人:夏尔?哈瓦斯 时间:1835年 创办的历程:
19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翻译外报新闻提供给订户。 1935年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用快马传递信息。 1937年开始用信鸽传递信息,为各报提供新闻。
1945年在国内开始用电报传递新闻,并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设立分设。
1950年代,夏尔之子奥格斯特主持业务,使用电报向欧洲许多报纸供稿,并于通用广告社合作,极为成功。 ? 发展历程:
?
? ? ? ? ? ? ?
19世纪50、60年代,与路透社、沃尔夫社发展业务往来,业务扩展到拉丁美洲。
“三社四边”协定,划分势力范围。 并入通用广告社,垄断法国广告业务,。 走向衰亡:
20世纪2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使其财政趋于恶化,1931年起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显现明显官方意志。
二战爆发,被德军接管,成为纳粹的宣传工具。1940年12月,维希政府将其改组为三个机构:广告社、法国新闻社,世界电讯社。 2.路透社的成立、发展及改组
地点:伦敦 创办者:保罗?朱丽叶斯?路透 时间:1851年 一、初创阶段(1851年—1858年) (一)翻译新闻进行出售
(二)在亚琛建立电报综合办事处 (三)创建路透社
1、针对商业金融界订户提供金融信息 2、赢得新闻界的支持 二、发展和兴盛(1858年—1915年) (一)重大独家新闻的发布
1、拿破仑演说的发表 2、美国内战的报道
3、林肯总统被刺的报道
(二)赫伯特?路透的改革与路透社发展 1、改革 2、“三明治独家新闻” 三、现代路透社(1915年至今)
1、 1916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琼斯执掌路透社 2、1925年,英国报联社成为主要股东
3、1931年,英国报联社与报纸发行人协会联合共有,使路透社成为加盟报纸、通讯社、电台等股本独立进行经营的非营利性法人机构。
4、归属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报业联合社、英国报联社和伦敦发行人协会共同所有。
3.美联社的基本情况 前身
1848年,纽约6家大报为及时报道墨西哥战争组成了联合采访部。 战争结束,合股组建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1856年,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
陆续组建西部、南部、新英格兰等地区性联合新闻社,作为其附属机构。 梅尔维尔·斯通时期(创立)
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联合新闻社宣布成立独立的公司,即伊利诺斯报联社,斯通为总经理。
1893年,美联社加入“连环同盟”。 1900年,美联社改组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也即当今的美联社,斯通任总经理。 评价: 19世纪马克·吐温曾说:“给地球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只有两个:天上的太
阳和地上的美联社。” 甘地对美联社记者吉姆·米尔斯说过一句令美联社无不得意的话:“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人会是名美联社记者。”
4.“连环同盟”的含义
1870年1月17日法国的哈瓦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及美国纽约联合新闻社签订了一个“联环同盟”,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1875年,纽约报联社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为“三社四边协定”,它是全球四大新闻通讯社竞争、妥协与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5.法新社的基本情况 创立:
二战后戴高乐政府在原哈瓦斯社的基础上于1945年11月正式组建成立的。它是一个受政府资助、半官方的新闻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其补助经费也由政府列入国家预算。 改组:
1957年法国国会通过法新社组织章程,规定该社为独立的“公共企业”,按照企业法规经营。以完整而客观的国内外新闻提供给订户,收取费用。经费主要来源:(1)政府补贴性订费;(2)报刊传媒订费;(3)私营机构、企业订费。 根据该章程专门成立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信托最高委员会”对法新社进行管理,该委员会下设一个行政委员会管理法新社的日常业务。该行政委员会由8名报业代表,2名广播电视业代表,内阁总理、外交部长及财政部长指定代表3人,法新社员工代表2人,共15人组成。法新社社长由行政委员会选举任命、兼委员会主席,领导通讯社的日常工作。 7. 合众国际社的基本情况
美国第二家通讯社,同时也是一家具有世界通讯规模和声誉的通讯社。是由两家最初较小的美国通讯社——斯克里普斯创办的合众通讯社和赫斯特创办的国际新闻社联合组成的。
这两个小通讯社是正规私人商业性新闻媒体,以合同的方式向通讯社的订户出售新闻,他们都是为了对付美联社的新闻垄断而分别创建和联合起来的。 创建人:爱德华·斯克里普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家报团——斯克里普斯报团的所有者。
创建时间:1907年 第一任经理:约翰·范德科克
第二任经理:1908年,25岁的罗伊·威尔逊·霍华德就任,他为合众通讯社的成长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成为合众社历史最著名的领导人。 8. 塔斯社的基本情况
全称: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 成立时间:1935年7月10日
性质:塔斯社是苏联的中央新闻机构。受苏联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其社务委员会成员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任命,社长领导电讯社的一切活动和行政工作。
职责: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一切其他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发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二战后,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苏联解体前,它用多种语言向世界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
1)
2)
3)
?
?
?
?
发布消息,拥有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位居世界通讯社的前列。 第六章
1.《北极星报》的基本情况 过激刊物《北极星报》,由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瑙尔于1837年11月11日创办,编辑人员还有哈尼、琼斯。《北极星报》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很快成为宪章派最有威信的报纸。
这份报纸宣传左翼“暴力派”的主张,指导工人参与运动。喜欢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工人的感情,揭露政府镇压罢工和工人运动的血腥事实,宣扬资本家和工人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该报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争取共同斗争的胜利,把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看成是英国无产阶级的任务《北极星报》1843年11月从英国北部城市兹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前后出版了十五年,最高销售量达到10万份,高于《泰晤士报》每天三万的发行量。马克思恩格斯称它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和宗教偏见的报纸。 2.《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新莱茵报》打出的虽然是民主派的旗帜,但是时时处处强调自己的无产阶级性质,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注意斗争策略,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这就很大程度上联合了同盟军,孤立了敌人。
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新莱茵报》建立了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来自各地的通讯员及时为它提供了有关运动的最新且准确的信息,赢得了读者。
该报还十分重视读者的来信,从中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群众情绪。编辑人员不仅用笔战斗,还直接参加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 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新莱茵报》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每一篇文章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战斗力极强。 3.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1)人民报刊思想——1848年创办《新莱茵报》之前,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时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相似,报刊的阶级性没有明确化。 报刊使命观
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 出版自由观
出版自由乃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没有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将成为泡影。” 自由报刊即“第三种因素”
马克思主张自由报刊应该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因素”。它应该是政治因素,但不是官方因素,不以官僚的意志为出发点;它是市民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 新闻舆论观
马恩一向认为,报刊是“社会舆论机关”。它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的,
? 2) ?
?
?
?
?
?
?
?
? ?
它也制造这种社会舆论。”自由报刊必须客观的反映舆论,不能无视或歪曲舆论。否则将失去人民的信任。
马恩的上述观点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相似,报刊的阶级性没有明确化。 无产阶级党报观念——1848年后,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共产主义者的新闻思想。 党报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问题上,马恩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的政治纲领。恩格斯认为同时还要保持党报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上的独立”。他坚决反对党报成为党的机关的“简单传声筒”。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党的正确领导,到这种领导应是“道义上的影响”,而不是那种强制性的行政控制。
党报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马恩认为,党报必须取得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党报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争取群众壮大党的力量的工作,因此党报宣传要面向群众,照顾到通俗性。而且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到“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
关于宣传方法问题,马恩认为在重大的政治和理论问题上,应当率真而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党报要用“正确的、有朝气的并且是充满胜利信心的调子”来鼓励读者;党报还要坚决回击敌人的进攻、打击。 马恩的党报思想是此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党报理论的直接来源,但也有自身的时代特征。
4.《火星报》时期的列宁的新闻思想 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 关于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及时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关于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时争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大家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在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5.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的特点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体系。作为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反映着特定社会和国家的性质
斯大林当政时期确立了高度集中型新闻管理体制。特征: 1)信息消息来源单一 2)报道内容政治化 3)言论高度集中 4)报业无法可循 5)实行新闻检查 6)建立编委会制度
第七章
1.《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阶段(1785—1803) 创刊时间:1785年1月1日 原 名:《每日环球记录报》 1788年改为现名 创办人:约翰·沃尔特
史称沃尔特第一 (二)黄金时代(1803—1874) 1、沃尔特第二
26岁接管《泰晤士报》,牛津大学高材生 办报风格: 1)、实行独立办报原则 2)独家新闻的报道 3)优秀的言论 4)、新式的新闻写作 5)先进的印刷技术 6)、知人善任,网络精英 2、托马斯·巴恩斯
剑桥大学毕业生,32岁任该报主编 成功的关键: 1)、政治上信奉改良主义,赢得新兴的工业资本家集团和中产阶级的喜欢。 2)、敢于抵制政府 3)、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3、约翰德·莱恩
毕业于牛津大学,23岁成为沃尔特第二的副手,使事实上的主编 为 《泰晤士报》赢得巨大声誉事件: 对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 4、沃尔特第三 衰落的原因 1)、大众化报刊的崛起 2)、《泰晤士报》丑闻 3)、印刷技术的落后
北岩爵士主持《泰晤士报》(1908年) 阿斯特上校掌管《泰晤士报》(1922年) 汤姆森父子主持《泰晤士报》(1960年) 默多克集团收购《泰晤士报》(1981年2月13日) 《泰晤士报》成功的因素
? 第一,继续奉行自由、独立、客观、公正的办报宗旨; ? 第二,重用优秀报业人才。
? 第三,在全国建立了通讯员和记者网络。 ? 第四,加强了社论的写作力度。 ? 第五,建立国际采访网络,《泰晤士报》派遣驻外记者。
2.《纽约时报》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的原因
(一)初创阶段(1851年—1896年) 一、创刊背景 原名:《纽约每日时报》 1857年改为现名 时间:1851年9月18日 背景:
廉价报纸的天下 “煽情主义”的报道手法和庸俗低级的新闻处理方法显示出无可救药的弊端,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 二、雷蒙德与《纽约时报》 曾效力于《纽约论坛报》,为格里利的首席助手,后又在《使者与问询报》 及《哈波斯新月刊杂志》担任过编辑
他为《纽约时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 ? 创刊号为一大张4版,每版6栏,售价1美分。 ? 无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政治新闻很少记者自己的评价,更无个人攻击性的文章。 ? 客观报道手法、精美完善的编辑和扎扎实实、全面详尽的新闻内容,特别是对国
外新闻的重视很快赢得了读者。 三、乔治·琼斯和《纽约时报》
曾与雷蒙德共同效力于《纽约论坛报》。主持《纽约时报》期间,继续雷蒙德的办报方针,并以揭露“特威德”集团贪污案,为《纽约 时报》提高了社会声誉。
1891年琼斯死《纽约时报》衰败,其继承人将其卖与主编查尔斯·米勒,但仍然没有改变衰败的命运。
(二)中兴阶段(1896年—1935年) 一、阿道夫·奥克斯和《纽约时报》的复兴 报道和经营策略:
1、增加经济新闻的报道分量:市场行情、商界动态、船舶往来等信息,还开创了金融评论板块,被称为“商业的经典”。 2、对社会新闻本着严肃的态度进行报道
3、美观的排版和精良的印刷:全纽约最为清晰、洁净、美观的报纸。
4、用短语来加深大众对其办报方针的印象: “所有适宜于刊印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标语的有奖征集活动 5、降价
6、与《泰晤士报》达成协议,刊载《泰晤士报》的国际小心。 二、卡尔·范安达和《纽约时报》
其所在时代,新闻界的头号传奇人物。四十岁进入纽约时报担任新闻编辑主任,在他主持《纽约时报》的25年中以自己的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了一个新的辉煌的顶峰,而他本人也赢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1925年1月23日退休。 1928年,《纽约时报》的篇幅由24版增加到40版。到1930年时,《纽约时报》销量达350万份。
(三)苏兹贝格父子与《纽约时报》(1935年至今)
1904年,高达375英尺《纽约时报》塔楼在百老汇大街和四十二号大街交汇处落成。及现在的时报广场。(原名朗埃克广场)以一年一度的降球仪式闻名。
? ? ?
? ? ? ? ? ? ? ? ?
? ?
? ? ?
自1913年起,《纽约时报》不再于时报广场上的大楼办公,但其总部仍然在该区内。那座大楼一度被称为联合化工大楼,现在称为时报广场一座,更成为每年最后一天降球仪式的地点 。
成功的关键:1)高尚得当的新闻政策 2)、广泛详尽的新闻报道面 3)、独立公正的评论 4)、报纸售价大众化 5)、报坛精英荟萃 6)、洁净美观的印刷质量 7)、对最新通讯技术的关注和采用
1904年对日俄战争的报道(采用了最先进的无线电技术及海底电报) 8)、敏锐的新闻直觉和组织重大新闻报道的优异能力
在日俄战争之前早有报道准备。对“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成功报道 3.纽约《世界报》的基本情况
1883年普利策低价购买了奄奄一息的《纽约世界报》
办报方针:编辑精良、价格便宜、内容丰富、篇幅广大而且真正民主的报纸,该报将以最大的热忱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打击罪恶和不公,暴露一切虚伪及丑闻。 1884年日刊销量突破6万份,同年9月2日创刊的星期日刊突破10万份。1887年突破25万份。1897年早、晚、星期日刊总销量70万份。 成功原因:
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吸引中下层读者的阅读兴趣。 经常性地发动社会改革运动,“讨伐”时弊不公,以期不断制造高潮,招徕读者,树立威望。
玩弄使人惊异的新花样和各种推销噱头,也是《纽约世界报》的特长。
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突出大字标题,有时是套红的大字标题、大幅犯罪、色情照片、各种插图的使用也是拿手好戏。 创办星期日刊
售价低廉、页码多 良好的社论版 网罗人才
4.黄色新闻的由来、特点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争夺“黄色幼童”连环画版权的斗争。
于是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藉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特点:
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
? 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 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 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5.著名报人普利策
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父亲是犹太人与匈牙利混血,母亲为德奥混血。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6.报业垄断化的原因及后果
第八章
1.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基本情况
? 美国广播公司(英文: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ABC)是美国传统
三大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创立于1943年,原为全国广播公司的蓝色广播网。目前的最大股东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为迪士尼-ABC电视集团的成员。其集团总部在纽约市曼哈顿,其节目制作总部在加利福利亚的伯班克市,与迪士尼公司的总部和迪士尼摄影棚由人行天桥相连。截至到2008年,ABC是美国观众最多的电视网。
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基本情况
3.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历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外国新闻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