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1)
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能够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严重的弊端。立足于我国国情,本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即: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改革重点并整体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应真正实现社会化;社会保障体系应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补充保障六大子系统;社会保障的宏观运行机制应是法制、管理、实施、监督的分工明确、结构严密、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大系统。 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的自由竞争、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其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润滑剂,对促进改革、保持发展、维护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甚至重构。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社
会保障制度。本文的结构为:一、社会保障的界定;二、社会保障的作用;三、传统制度的弊端;四、新型制度的特色;五、社会保障的体系;六、社会保障的机制。
一、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理论概念的出现源于1935年美国颁行的>中的SocialSecurity,该词通常被解释\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在实践上社会保障源于19世纪末叶欧洲工业社会,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推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带有国际性的一项制度,成为各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手段.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着差异的影响,社会保障在各国的具体实践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得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具体涵义。综观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可以得出其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与社会,需要国家或政府统一管理,并体现出社会性(或社会化)。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稳定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因而需要依法实施,并体现出强制性。
社会保障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并体现出公平性。
社会保障以国家财政为基本的经济后盾,其资金既有来源于政府财政的部分,也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部分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等,对受保障者而言,社会保障显然体现着经济福利性。
社会保障项目的设立,以特定的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或社会采用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条件,从而具有发展性。 社会保障的方式是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其运行过程具有自己明显的规律,从而具有特殊性。 根据上述各国社会保障实践所具有的共性,社会保障应该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系统,即各种符合上述特征并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或措施,均应纳入现代社会保障系统。据此,可以将社会保障的概念作如下界定,即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属于国家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属于政府的职能,社会保障作为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 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保护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会造成部分劳动者被迫退出劳动岗位,从而使其本人和家庭因失去收入而陷于生存危机;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的物质资料,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使劳动力的再生产成为可能。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社会保障通过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保障论文资料站,打破了劳动者自我保障或企业保障的局限,使劳动者在更换劳动岗位和迁徙时没有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
市场经济要求平衡社会供求关系,保持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和保证投资收益。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或下降的运行变化情况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进行相应的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必然会因此增大,从而减少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当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相应地增多,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相应的购买能力,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具有调节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蓄水池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庞大的资产,成为投资融资的一大财源。如果国家规定社会保障基金
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比例,引导投资的方向,会促使社会保障基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从而成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同时,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投资收入,也会使社会保障基金本身保值增值。①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过份悬殊的贫富差别。市场经济天然创造效率,但同时也创造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措施,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方式,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入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社会保障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安全体系,能够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社会保障又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社会保障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严重的缺陷。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探析(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