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融入”教育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践与探索
摘要: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三元融入”教育理念被省教育厅高度肯定,并组织学习交流经验。文章从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条件等四个方面如何保障“三元融入”展开论述,进行总结,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三元融入;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02
“三元”是指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三元融入”即是将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三元融入”教育理念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办学实践中的深入总结,彰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成效显著。
一、组织机构保障“三元融入”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政行企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下简称“四合作”)培
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政行企校”共同研究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讨论学院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审议学院专业设置和校外实训、实习、厂中校等基地建设方案;指导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等八个分委会的工作,实现了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与国际标准对接,人才培养切实融入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
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三元融入”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三元融入”教育理念的关键。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混编团队建设、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双师工程、国际培训等举措,使所有专业教师具备企业、行业和国际的学习经历、工作背景,并逐步提高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的能力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双师工程,深化教师企业工作经历。学院先后制订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职工培训进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到到企业进行脱产锻炼半年,新引进的专业教师中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并将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该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已达到75.4%。
二是打造混编团队,引进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该院实
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聘任(聘用)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聘用)了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学院已立项建设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37个、科技创新团队17个; 73名教师与50家企业签署了“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协议”。初步形成了一批教学、科研、校企共建专业的混编团队,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团队分层次建设的格局。
三是做好师资境内外培训,把握专业国际发展趋势。对于专业教师,学院重视其在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带头兵作用,在国内外培训等方面给与优先支持,定向培养。参加国内外培训,较好的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教师把握专业国际发展趋势的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例如有8篇论文荣获2012-2013年度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表彰,2014年全校8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截止到2015年8月30日,又有14项发明专利获授权,截至目前为止,累计授权发明专利已达40项。
三、教育教学改革保障“三元融入”
一是人才培养理念定位在“三元融入”。学院较早实行了“双证书”制,在不同的专业实行学历证书与岗位技能证书、国际职业证书合一的试点,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
中,考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迁移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需求,也考虑到学生第一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将学历证书与岗位(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相互融通,从而真正将“三元融入”的理念落实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例如2015届机械125班有13位同学取得车工高级工证书,每人获得昆山市政府颁发的1000元“高技能人才”现金奖励。 二是课程内容设计中体现“三元融入”。各专业在制订课程标准(大纲)的过程中,确定课程目标及选择课程内容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设计教学情境、任务、案例,坚持做到把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国际元素融入到知识技能学习、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坚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课程308门、出版教材68本,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对高职院校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具重大意义。
三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落实“三元融入”。首先,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推动“三元融入”。目前已建成并使用的拥有120余门课程资源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e学平台”,该平台囊括了国内开放教学资源、全球公开课等免费教学资源。在“e学平台”上,学生、教师均可很方便的使用来自企业、行业、国际的教学资源。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教师
上课、学生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其次,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三元融入”要求合一。具有明确职业岗位技能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各专业核心课程都力求以“订单式”、“准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为依据,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机整合组织成教学的主体内容,以形成学生对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能应用的完整认知、体验与把握。对于具有国际职业标准的专业,全部要求与国际接轨。2015年4月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可成订单班”开班并接受捐赠设备,5月与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奥特佳订单班”开班并捐赠设备,目前已开设各类订单培养班已达20多个。再次,打造“三元融入”的职业技能竞赛平台。2015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转会二等奖两项,团体三等奖二项,通过比赛,学生不仅增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培养了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先后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110个奖项。 四、教学条件保障“三元融入”
一是将“三元融入”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突出实境育人。学院依托理事单位建设了能满足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要求的蓝丰应用化工学院、鸿宝动漫学院等6个“厂中校”和多维科技、锐移信息、精益机电等8个“校中厂”,
保障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如依托“徐州聚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配方设计、产品研发、生产与产品销售及创业等教育;依托“徐州泰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专业教学与网络开发及服务相结合,紧跟国际网络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网站建设的能力等。
二是高起点建设“一园两基地”,打造系列研发培训平台,推进“产学研创”结合,提升“三元融入”的层次。为提升服务企业、社会的水平,学院重点建设了“江苏省橡胶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物化工实训基地”等6个国家(省级)实训基地和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于2013年4月开建,2015年8月7日通过由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组织的省级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截止8月30日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近130家,其中阿里巴巴、百度推广、美团网、天安保险等电子商务类企业40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吸纳资金近亿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近3年,仅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的大学生企业就达61家,本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23家,创业师生600余人,2014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大学科技园建成,学院“三元融入”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将更加鲜明。
五、结语
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元融入”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实践,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批准立项省高校哲社项目12项,2014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张凌老师申报的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体系研究――以徐州为例》获立项,实现了零的突破。2015年度获省市立项课题26项。大学生3年内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校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历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元融入”教育理念不仅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激励作用,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借鉴,希望“三元融入”教育理念影响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严平.对“三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2(7):22-23.
[2]叶树发.论三元育人的特点[J].理论导报,2010(1):4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三元融入”教育理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践与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