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6.江汉平原的黄土地,____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成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鱼米之乡,为鄂菜提供了____的原材料。
A.自古 五味俱全 B.完全 种类繁多 C.由于 独具特色 D.几乎 用之不竭
7.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A.循环往复 迷惘 B.迂回曲折 困惑
C.艰难险阻 迷惑 D.跌宕起伏 困难
8.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____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____,谁也离不开谁。
A.相辅相成 提升 B.水乳交融 闻名 C.如影随形 升华 D.同舟共济 流传
9.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____。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____ 。
A.束手无策 机遇 B.独善其身 契机 C.毫发无损 动力 D.自行其是 起点
10.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 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11.有一个自然数“X”,除以3的余数是2,除以4的余数是3,问“X”除以12的余数是多少?
A.1 B.5 C.9 D.11
12.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A.12.5千米/小时 B.13.5千米/小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C.15.5千米/小时 D.17.5千米/小时
13.某国家对居民收入实行下列税率方案;每人每月不超过3000美元的部分按照1%税率征收,超过3000美元不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照X%税率征收,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Y%税率征收(X,Y为整数)。假设该国某居民月收入为6500美元,支付了120美元所得税,则Y为多少?
A. 6 B.3 C.5 D.4
14.一个不到50人的班级栽种一批树苗,若每个人分配k棵树苗,则剩下38棵;若每个学生分配9棵树苗,则还差3棵树苗。那么这个班级共有多少棵树苗?
A.41 B.66 C.366 D.379
15.某数学竞赛共160人进入决赛,决赛共4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6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25人,做对第三题的有118人,做对第四题的有104人。那么,在这次决赛中至少有几人得满分?
A.3 B.4 C.5 D.6
1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江汉平原的黄土地,____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成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鱼米之乡,为鄂菜提供了____的原材料。
A.自古 五味俱全 B.完全 种类繁多 C.由于 独具特色 D.几乎 用之不竭
7.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A.循环往复 迷惘 B.迂回曲折 困惑
C.艰难险阻 迷惑 D.跌宕起伏 困难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8.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____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____,谁也离不开谁。
A.相辅相成 提升 B.水乳交融 闻名 C.如影随形 升华 D.同舟共济 流传
9.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____。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____ 。
A.束手无策 机遇 B.独善其身 契机 C.毫发无损 动力 D.自行其是 起点
10.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 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11.有一个自然数“X”,除以3的余数是2,除以4的余数是3,问“X”除以12的余数是多少?
A.1 B.5 C.9 D.11
12.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A.12.5千米/小时 B.13.5千米/小时 C.15.5千米/小时 D.17.5千米/小时
13.某国家对居民收入实行下列税率方案;每人每月不超过3000美元的部分按照1%税率征收,超过3000美元不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照X%税率征收,超过6000美元的部分按Y%税率征收(X,Y为整数)。假设该国某居民月收入为6500美元,支付了120美元所得税,则Y为多少?
A. 6 B.3 C.5 D.4
14.一个不到50人的班级栽种一批树苗,若每个人分配k棵树苗,则剩下38棵;若每个学生分配9棵树苗,则还差3棵树苗。那么这个班级共有多少棵树苗?
A.41 B.66 C.366 D.379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5.某数学竞赛共160人进入决赛,决赛共4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6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25人,做对第三题的有118人,做对第四题的有104人。那么,在这次决赛中至少有几人得满分?
A.3 B.4 C.5 D.6
1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答案】D。解析:对应句中的“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表“非常多”的意思的词语,排除A、C。B项的“完全”表述过于绝对,不如“几乎”恰当。故答案选D。
7.【答案】B。解析:由后文的“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体现这四个词语的意思。A项“循环往复”仅体现了“反复”;C项“艰难险阻”仅体现了“艰辛”;D项“跌宕起伏”仅体现了“动荡、摇摆”。只有B项“迂回曲折”体现了这四个词语的意思。
8.【答案】A。解析:“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并促成;“水乳交融”,比喻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的非常紧密;“如影随形”,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文意是说苏东坡与黄州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成全”的“成”字很明显地提示了答案,故A项当选。
9.【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与“入世以来”金融市场开放不同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因而受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据此排除A、D项。与“独善其身”相比,C项的“毫发无损”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答案为B。
10.【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1.【答案】D。解析:同余问题,“X”加1之后可以整除3和4,即加1后可被12整除,所以“X”除以12余数为11。
13.【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得,3000×1%+3000×X%+500×Y%=120;化简可得6X+Y=18,Y=18-6X,因此Y是6的倍数,只有A项是6的倍数。
14.【答案】C。解析:设有x人,则有kx+38=9x-3,得到(9-k)x=41。41是一个质数,因此9-k=1,x=41(若9-k=41则k为负数不符题意)。有树苗9×41-3=366棵。 另解:根据“每个学生分配9棵树苗,则还差3棵树苗”可知,树苗的总数加3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C项满足这个条件。
15.【答案】A。解析:第一题没做对的有160-136=24人,第二题没做对的有160-125=35人,第三题没做对的有160-118=42人,第四题没做对的有160-104=56人;四道题全做对的至少有160-(24+35+42+56)=3人,即至少有3人得满分。
16.【答案】B。 解析:两组图形均有水平平行线,只有B项符合。
17.【答案】A。 解析:第一组图中阴影与外框的接触点数均为4,第二组图中阴影与外框的接触点数均为5。
1(8)。 8.【答案】D。解析:图形中包含的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3、4、5、6、7、
19.【答案】B。解析:图形数量换算问题。将一个双向箭头看成3个小圈,一个单向箭头看成2个小圈,则题干每个图形都有8个小圈,选项中只有B经过这种换算能得到8个小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题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