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程序、语言等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
(3)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5)了解面向对象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活动,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分析其特点,了解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 优势。
(3)逐步养成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五个:1.对程序的认识;2.对VB开发环境的认识;3.算法描述——流程图的使用;4.面向对象基础知识的认识和VB中的运用;5.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问题的思考方法。
五个知识点中1、5点是着力培养认识问题的能力,2、3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4点既是认识问题的能力又有技能的因素,在教学时不同的教学目的要不同的对待。因为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体验为主,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要设计自主学习的内容,这些设计在“知识点解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这里,还要强调“算法”、“面向对象”、“软件工程”都是规模宏大的概念,概念本身当前还没有统一,教学时不要纠缠在概念中不能自拔,应该紧紧围绕我们多次强调的“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学以致用”,不妨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我国古代优秀的教学理念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五个问题中,难点是“面向对象”问题。因为VB环境的局限性,教师教授的面向对象知识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但是这也不妨碍对对象的使用,我们可以遵循两句话来把握这部分的教学:1.我们只关心“对象”的表现,只要使学生明白对象有属性、方法和事件即可;2.面向对象不仅是我们编写程序过程中的一种语法现象,而且是当前人们看待问题的流行方法。还是那句话,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线索就不难处理好这一难点。
第二章 程序设计初步
知识点表格
主题 知识单元 2.1程序设计语2.1.2运算符与表达式 言的基本构件 2.1.3顺序结构 2. 2.2逻辑与分支程序结构 设计语言初步 2.3循环与数组Do循环,用Timer控件实现的类似循环的效果,结构 2.3.2多种类型循环与嵌套 以及循环的嵌套 2.3.3综合应用 用循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2 认识什么是数组、什么是循环,掌握For循环的2.3.1 循环与数组 格式和执行过程 2 2.2.2多分支 与控件操作相关的函数LoadPicture If嵌套、Select、Case、Exit Sub、Comb控件、2 2.2.1 If语句 的应用、Shape控件 过程、函数、语句,输入、输出的实现 Boolean表达式及使用条件、分支结构、If语句2 算术运算、字符串运算 2 知识点 2.1.1数据的表示 内容描述 变量、常量、数据类型 课时
第一节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构件
一、教学目标
维 度 知识与技能 行为目标 (1)知道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含义,掌握常量及变量的定义方式。 (2)掌握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 (3)能够将数学表达式正确地转换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 (1)在掌握数据类型的基础上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理由。 (2)熟练使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进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对给出的顺序结构问题,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完成程序设计,并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顺序结构问题,分析问题算法,并编写顺序结构程序。 二、重点难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VB的工作环境,并已初步掌握了VB程序的界面设计及算法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就要求他们给相关的控制加上过程代码,程序就可以运行了。 但是重点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数据类型及其应用
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要求在各实例中认识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2.算术运算和字符串运算
运算是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算术运算中要求掌握8种基本的运算及优先级的关系。 在VB程序里字符型数据也有字符串运算,要求掌握常用的字符串运算,并能使用转换函数灵活转换数据类型。
3.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的程序是本节重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赋值语句和算术运算及常用函数设计出有趣实用的程序,同时掌握一些经典的算法。
第二节 逻辑与分支结构
一、教学目标
维 度 知识与技能 行为目标 1.掌握If语句的使用格式和工作流程 2.掌握多分支选择语句Select Case格式和功能 3.学会用分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分析、实践、归纳,理解选择语句的功能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选择语句的特点并能运用 3.理解流程图解决问题过程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支语句结构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学生在学此部分知识之前应该具有理解流程图的能力,能看懂程序运行过程,掌握基本的程序编写的步骤。重点与难点是:
(1)If语句的使用
在使用If语句时,学生经常会在格式方面出错,而导致简单的程序调试不出来;IF语句是编程中最常使用的分支结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2)多分支语句
多分支语句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嵌套If语句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嵌套层次不要太多,如果有多种可能情况,可以使用更易理解和读懂的Select Case语句。
第三节 数组与循环结构
一、教学目标 维 度 行为目标 (1)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独立完成本节“教学评价”中给出的“***”之内(包括“***”)的题目(“*”级在教学评价中有相关的解释) (2)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解决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的问题,例如,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和“数列”问题的求解中就会有大量的可以用数组与循环解决的问题,学生应该“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能够使用所学数组与循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本节“算房贷”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能够正确地选择循环的方式,使循环更方便题目的解决。 (2)能够正确地使用循环控制变量,正确地定义它们的初值,并能够分析循环过程中,包括循环结束后循环控制变量值的变化。 (3)能够自觉的使用数组简化解题过程,尤其是能够自觉地结合数组与循环的使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程序设计思想,明白语法只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在高中阶段只有分清语法与解决问题的主次关系,才能够摆脱对语法学习的枯燥的印象,从而建立对程序设计的浓厚兴趣。 (2)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学习数组和循环的有关知识,能够自觉地解决其他所学学科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应该已经具有程序设计入门的相关知识,可以使用控件来设计自己的程序;语法方面,会使用分支语句。
循环结构较复杂,这里我们假定学生已经学过程序分析的相关内容,可以独自绘制程序流程图。
高中数学中有对算法的讲解,而在循环结构中,很多内容是语法与算法的结合。例如,从1累加到100需要用循环实现,但是它体现了穷举法的思想、嵌套的循环结构是实现排序算法的有效途径等,因此,我们假定学生在数学等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算法的相关思想。
重点需要注意下面问题。 1.多重循环的使用
多重循环,尤其是内外循环的控制变量之间存在关联时,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惑,比较不好理解,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当首先分析内层、外层控制变量在每趟循环中取值的变化;其次,应当向学生讲明为什么这样设置变量和为什么给循环控制变量取这样的初始值;最后,要向学生讲明控制变量取什么值时循环就结束了。
2.控件数组的使用
控件数组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设置控件数组的过程并不复杂,关键是不容易找到一个恰当而有效的实例使用控件数组解决问题。因此,这一问题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应用实例。
第三章 算法与问题解决
知识点表格
主题 知识单元 知识点 3.1.1解析法 3.1 解析与穷3. 算法与问3.2 排序与查题解找 决 3.3 差分与递归 3.2.2查找法 围,顺序查找与穷举的关系 3.3.1递归法定义 递归思想与递归的数学意义,递归程序的执行方式 1 1 3.2.1排序法 举 3.1.2穷举法 内容描述 定义、过程、与公式的关系、牛顿迭代法、VB简单图形的绘制 定义、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与数组的关系、与分支结构的关系、与循环结构的关系、算法的优化、解析与穷举的比较 冒泡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插入排序法的原理及程序实现,几种排序法的比较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的基本思想、优缺点、适用范课时 1 1 2 2 3.3.2递归法的应用 递归的多种解决途径、递归程序的实现方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教科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