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5213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会计学 英文名称: Accounting 学 分:3 适用专业:非会计学专业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会计学》是面向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对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进行阐述。
教学目的:《会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又要能结合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处理实际会计工作情况中的主要会计业务。能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明白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如何对企业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学好这门课程,主要是扩大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管理资金乃至管理一个企业、公司的能力。
教学任务:由于该课程授课对象为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前期没有相关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因此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重点放在帮助初学者掌握好“三基”,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得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初步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会计的理论框架,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我国会计的具体准则。 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熟悉:企业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流程;企业主要经济各业务的账务处理。 2、能力要求:
了解:会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掌握:用基本方法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简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熟悉:企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流程及简单、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由于开课专业为非会计学专业,因此本课程的讲授内容的详细程度应当是介于《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两门课程之间,要比《基础会计学》深入一些,但要比《财务会计学》简单一些。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1
章(节)内容 讲课 学时 实验(上 机)学时 1 5 课堂讨论(习题课)学时 现场教 学学时 总学时 2 3 2 9 4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第五章 货币资金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投资及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第七章 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 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第九章 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十章 财务报表 合计 2 2 2 4 4 8 8 6 4 4 6 4 4 4 40 10 16 4 56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阎达五,于玉林主编,《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4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参考书:
1.陈国辉,陈文铭,孙光国编著,《基础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3版(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
2.徐经长,孙曼莉,周华主编,《会计学-非专业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3.蒋昕编著,《新编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4.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5.綦好东,吕玉芹主编,《基础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高等财经院校
“十一五”精品系列教材)
6.石本仁,谭小平 主编,《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是主要是以书中所提供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带动学生积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基本内容。因此,本课程要求在整个教学中,案例分析及实验、讨
2
论应占一定比例。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
如果没有期中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
如果有期中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试卷成绩×60%。
八、其它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 总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企业的性质,会计的内涵。掌握会计的职能,会计对象。熟悉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本章重点内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本章难点内容:对会计假设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会计的内涵、职能与作用:了解会计的演进以及企业的性质及类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掌握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2、会计对象与方法:掌握会计的对象,熟悉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3、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熟悉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3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熟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以及两者的区别。
本章重点内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基础。 本章难点内容: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两者的区别。
课内安排1个学时的实验,练习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掌握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内容,掌握会计等式。
2、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内涵,掌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要求。
3、会计基础:熟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以及两者的区别。
3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与联系,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熟悉复式记账原理和平行登记。
本章重点内容: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本章难点内容:各类会计账户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会计科目与账户: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复式记账:了解记账方法,熟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9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会计凭证的审核。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账簿的种类及登记规则、错账更正方法。熟悉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要求。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分类。
难点是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填制方法、账簿的登记。
课内安排5个学时的实验,根据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会计凭证内涵与分类: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掌握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定义,掌握记账凭证的分类。
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审核要求,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会计账簿的种类:了解会计账簿的作用,掌握会计账簿的内涵,熟悉会计账簿的种类。 4、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掌握账簿的种类及登记规则、错账更正方法。
第五章 货币资金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制造业企业筹资过程业务的内容,了解其他货币资金和外币业务,了解应付债券的性质及分类,了解应付债券溢价(折价)发行及溢价(折价)的摊销,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实收资本。理解资本公积的内涵及用途,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性质,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应付债券按面值发行的会计处理。熟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业务的核算。
重点掌握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和负债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难点是理解应付债券溢价(折价)发行及溢价(折价)的摊销。
4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企业筹资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了解企业筹资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
2、货币资金:了解其他货币资金和外币业务,掌握现金的核算和现金的内部控制,银行存款的核算和银行存款的核对。
2、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性质,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理解资本公积的内涵及用途。
3、负债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了解应付债券的性质及分类,了解应付债券溢价(折价)发行及溢价(折价)的摊销。掌握应付债券按面值发行的会计处理。熟悉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投资及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8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理解实际利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权益法的设计理念、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掌握原材料购入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熟悉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熟悉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及转让的核算。
重点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难点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企业供应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了解企业供应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 2、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掌握原材料购入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3、金融资产的核算:了解金融资产分类的原因,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4、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了解权益法的理论论争,理解权益法的设计理念,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
5、固定资产的核算: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熟悉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6、无形资产的核算:熟悉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及转让的核算。
第七章 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6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费用的分类,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职工薪酬的内
5
容。掌握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所涉及的账户。掌握存货发出的三种计价方法、材料发出的会计处理。掌握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掌握制造费用包括的具体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会计处理。
重点掌握生产成本包含的内容。 难点是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企业生产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业务与核算内容、费用的分类。
2、成本核算: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了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所涉及的账户。
3、存货的发出核算:掌握存货发出的三种计价方法、材料发出的会计处理。 4、职工薪酬的核算:了解职工薪酬的内容,掌握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5、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制造费用包括的具体内容及会计处理。 6、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掌握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 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企业销售过程业务活动内容。掌握收入的分类,收入确认的条件。掌握常见的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熟悉不同结算方式下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重点掌握不同结算方式下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难点是如何理解收入确认的条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企业销售过程业务活动内容:了解企业销售过程业务活动内容。 2、收入的分类、确认与计量:掌握收入的分类,收入确认的条件。
3、营业收入的核算:掌握常见的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熟悉不同结算方式下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九章 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了解营业外收支的概念,了解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了解利润分配的程序。掌握利润的概念、计算及构成。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掌握常见营业外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重点掌握利润的构成与计算。 难点是理解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6
1、利润的构成与计算:掌握利润的概念、计算及构成。 2、期间费用的核算: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
3、营业外收支的核算:了解营业外收支的概念,掌握常见营业外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 4、所得税费用的核算:了解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5、利润分配的核算:了解利润分配的程序,掌握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十章 财务报表(4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基本内容,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掌握财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熟悉简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的内容,编制原理及方法。
本章重点内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本章难点内容: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课内安排10个学时的实验,根据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财务报表概述: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掌握财务报表概念及其作用。 2、资产负债表: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及结构,掌握简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熟悉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利润表:掌握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熟悉利润表的内容。
4、现金流量表: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及编制,掌握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内容。 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及编制。
执笔人:吴丽君 审定人:王远利 批准人:黄忠东
制定(修订)日期:2011.11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S152139 会计学理论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