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高职单招语文模拟题(17) 第1题: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声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上阙)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下列各项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使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B.用《破阵子》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说明辛词是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C.用屈原和共工从反面映衬辛弃疾的英雄无奈之情,忧国孤客的悲愤之情。 D.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 [选择答案] ABCD 第2题:根据选文,不属于辛词特点的一项是( ) A.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B.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C.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 D.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选择答案] ABCD 第3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B.“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C.“无人会、登临意”指北宋朝廷中无人懂得这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 D.“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解释为演奏,“塞外声”表现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选择答案] ABCD 第4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摭拾(zhé) 跬步(kuǐ) 恪尽职守(kè) 挥斥方遒(qiú) B.戕害(qiāng) 驽马(nú) 锲而不舍(qiè) 面面相觑(qù) C.饿殍(fú) 经传(chuán) 田塍篱角(chéng) 余音袅袅(ni?o) D.悠邈(mi?o) 灰烬(jìn) 四肢百骸(hái) 不容商榷(quē) [选择答案] ABCD 第5题: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婉转悠扬 古墓荒冢 翠锦斑斓 明灭闪烁 B.饱经苍桑 雄伟瑰丽 浮想联翩 层峦叠障 C.养尊处优 浩浩荡荡 荒诞不经 飞流急湍 D.命途多舛 寥寥无几 促膝谈心 云蒸霞蔚 [选择答案] ABCD 第6题:下列各句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李明在校门口遇见同事杨林,告诉杨林他的论文获得了市里的一等奖。 B.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4年11月的照片。 C.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D.我们知道,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选择答案] ABCD 第7题:列句子修辞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B.天虽不暖,蒲公英却已经开了,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雄赳赳地站在路旁。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我不是钱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边草丛中的一只萤火虫——给夜行的人们带来无限光和热。 [选择答案] ABCD 第8题:一位商贸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碰到一位顾客用完餐,却忘记结帐,正要离开,这时这位学生及时赶上,并对那位顾客说:“ ”。下面四种说法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 A.先生,你穿的这么气派,一定是个大老板,可是这几百元钱都付不起吗? B.先生,实在很不好意思,刚才太忙了,没有及时给您送帐单,给您添麻烦了。 C.先生,你想吃霸王餐,在这里没门! D.先生,你年龄不大,记性却跟我外公差不多,看来你要多喝脑白金了。 [选择答案] ABCD 第9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 A.诗歌的一开头,诗人就抓住清远的笛声和晚上的月亮这两个意象,顿时撩起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这首诗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写了诗人身处故乡、告别故乡和思念故乡三个阶段。 C.这首诗虽然抒写诗人个人乡愁,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时代内涵,能引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 D.诗人想象丰富,以实写虚,使乡愁这一抽象情感变得生动可感,受到很好艺术效果。 [选择答案] ABCD 第10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21年发表 [选择答案] ABCD 第11题: 抓住贫瘠的阳光 “荷兰的天气预报基本可以简化为两种——雨或可能有雨。”这是荷兰人对于天气的直接感受。这样一个半面临海、四分之一土地低于海平面的西欧小国,阳光显得格外奢侈。不过,贫瘠的阳光并未阻挡荷兰发展太阳能的脚步,其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 荷兰小镇海尔许霍瓦德城南坐落着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小区——“太阳城”,这里家家户户屋顶都铺满太阳能电池板。太阳城的诞生,缘于实施欧盟二氧化碳减排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计划。小区除了周边三座风力机组提供能源外,最主要是5万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为了得到更多阳光,太阳城中八成的房子是南北朝向。此外,小区建筑还采用大量节能建材和节能保温系统。不过,一座太阳能房子造价不菲,太阳城内一栋太阳小屋造价约20万——50万欧元(1欧元约合8.33元人民币),但这样一栋房子的生活成本却可能更便宜。 居民范·恩萨德太太介绍:“我们有两个电表,其中一个是太阳能电表,另外一个是普通电表。大多数清晨,太阳能电池板开始工作,直到晚上7点左右停止。这段时间我们使用任何电器都免费。让人更加兴奋的是,太阳能产生的多余电量还可存储进公共供电系统,年终由此得到一笔收入。” 荷兰虽然利用太阳能做零排放小区,但不容忽视的是,荷兰2010年电能消耗总量近一成来自可再生能源,而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太阳能发电仅占0.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迈克尔·萨耶分析原因说,一方面,太阳能发电现有价格较贵;另一方面,较贵的价格意味着下降空间较大。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现在投资购买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要承担预期20年使用寿命是否可以实现的风险,还要承担新技术导致价格下降的风险。这也就意味着太阳能发电何时能够赢得更多市场,将取决于何时能够获得真正的技术突破,而这一突破正在荷兰国内悄悄发生。 荷兰“太阳能之路”项目组研究成员的雄心壮志是用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普通路面,建立高效、廉价的能源供应系统。项目组负责人德·维特介绍说,太阳光非常发散,所以需要很大的受光面。现在屋顶放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做法需要突破,“道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荷兰道路面积是屋顶面积的两倍。” 为了获得更多太阳光,路面当然是越透明越好,然而对于这样技术,越透明也就意味着越光滑,路面阻力过小将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相关科研人员目前正在测试各种各样的玻璃摩擦力和硬度参数等,并将于2013年开始进行试验性道路铺设。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语文单招分类考试模拟卷4 (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