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西方经济学(二)1-5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西方经济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中的I表示为( C )。 [A] 政府支出 [B] 消费 [C] 投资 2.通常,随着价格的提高,总需求量( 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3.如果消费函数C=a+bY,a,b为常数,则bY被称为(A )。 [A] 引致消费 [B] 自主消费 [C] 投机消费 4.资本品的价格越高,资本的边际效率( B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5,则税收乘数为( D )。 [A] 1 [B] -1 6.硬币和纸币通称为( B )。 [A] 支票 [A] 大于 [A] 季节性失业

[B] 现金 [B] 小于 [B] 摩擦性失业

[C] 2 [C] 活期存款 [C] 等于 [C] 结构性失业

[D] 以上都不对 [D] -2 [D] 定期存款 [D] 不确定 [D] 周期性失业

[D] 进出口净值 [D] 以上都不对 [D] 以上都不对

7.在LM曲线的左上方,货币需求(B)货币供给。 8.与老板产生矛盾刚刚辞职的人属于( B )。

9.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凯恩斯区域时,价格上升使得均衡支出量( C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750-2L,其中L是劳动使用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300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C )。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11假定2001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是120,而2002年物价指数是180,则2002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B )。 [A] 40% [B] 50% [C] 60%

12.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是工资率和(D )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A] 就业率 [B] 总供给 [C] 总需求

13.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假定经济社会只生产(A )产品。 [A] 一种 [B] 两种 14.新古典增长理论又称( D )。 [A] 哈罗德-多马模型 [C] 凯恩斯模型

[C] 三种 [B] 泰勒模型 [D] 索洛模型

[D] 70% [D] 失业率 [D] 无数种

15.在费雪方程中,P表示的含义是( D )。 [A] 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 [B] 流通中的平均货币流通速度 [C] 流通中的名义货币数量

16、宏观经济学研究采用( A )。

[A] 总量分析法 [B] 分量分析法 [C] 个体分析法 [D] 以上都不对

17、2000年包子的价格是1元,汉堡的价格是3元,2001年包子的价格是2元,汉堡的价格是4元,假设这两种商品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是4:1,则相对于2000年,200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是( A )。

1

[D] 价格总水平

[A] 171.40% [B] 186.30% [C] 115.40% [D] 154.2%

18、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曲线是一条( A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D] 以上都不对

19、若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为105元,贴现率为5%,则贴现值等于( C )。

[A] 110元 [B] 115元 [C] 100元 [D] 120元

20、如果一个两部门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300+0.8Y,投资为400,那么,均衡收入水平为( C )。 [A] 700 [B] 1400 21、银行储蓄存款属于(B )范畴。 [A] M1

[B] M2

[C] 3500 [C] M3

[D] 8750 [D] M4

22、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增加,货币供给曲线( A )。 [A] 向右平移 [B] 向左平移 [C] 向上平移 [D] 向下平移

23、假定经济中现有劳动力1亿人,失业率为10%。由于经济萧条,又有50万人被解雇。这时,经济中又有100万人丧失了找工作的信心正式脱离了劳动力行列,则对当前失业率最接近的估计为( B )。 [A] 10% [B] 10.6% 24、总价格水平提高,消费支出( B )。

[C] 9.6%

[D] 8.8%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5、.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表示( B )。 [A] 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B]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增加 [C]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减少

[D] 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减少

2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 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 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B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27、价格调整曲线又称( D )。 [A] 凯恩斯曲线 [B] 马歇尔曲线 [C] 弗里德曼曲线 28、.经济增长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的时间为( C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菲利普斯曲线 [D] 20世纪70年代及后

29、在储蓄率固定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与经济增长率成( C )。 [A] 同向变化 [B] 固定不变 30、《货币的购买力》是( D )的作品。

[C] 反向变化

[D] 不能确定

[A] 丹尼森 [B] 凯恩斯 [C] 马歇尔 [D] 费雪

31、按支出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计入私人总投资的项目是( [B] 个人购买的住房)。 [A] 个人购买的轿车 [B] 个人购买的住房 [C] 个人购买的冰箱 32、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衡等式为([B] I+G=S+T )。 [A] C+I=S+T [B] I+G=S+T [C] I=S 33、如果消费函数C=a+bY,a,b为常数,则MPC等于( B )。 [A] a [B] b [C] aY

[D] 个人的住房基金 [D] I+G+X=S+T+M [D] bY

34、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做出乐观估计,则资本的边际效率就(A)。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以上都不对 35、在IS曲线的左下方,有(A )。 [A] I>S [B] I

[C] I=S

[D] 以上都不对

36、一般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C)的直线。

2

[A] 市场贴现率 [B] 市场费用率 [C] 市场利息率 [D] 以上都不对 [D] 左下方

37、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减少,LM曲线向( C )移动。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右下方 38、政府转移支付包含(B )。 [A] 公务员工资

[B] 贫困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C] 军费开支 [D]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3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的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 A )。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40、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C] 右下方

[D] 左下方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 垂直的直线

[D] 以上都不对

41、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则通货膨胀对产出就产生( B )。 [A] 负效应 [B] 正效应 [C] 正负效应都有 42、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逐渐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称为( A )。

[A] 渐近主义 [B] 供给主义 [C] 需求主义 [D] 疏远主义 43、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A,经济将( A )。 [A] 持续高涨 [B] 持续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断波动趋向于均衡增长 44、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C )。 [A] 递增

[B] 递减

[C] 不变

[D] 任意

45、在费雪方程中,Y表示的含义是( D )。 [A] 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 [C] 流通中的名义货币数量

[B] 流通中的平均货币流通速度 [D] 实际的国民收入

4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47、宏观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问题时,所关心的是( B ) [A] 消费者具体购买的是什么

[B] 消费者的各种支出进行加总而得到一个总量

[C] 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D] 消费者的总群体的大小 48、“滞胀”理论不符合( B )的观点。 [A] 货币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理性预期学派 [D] 供给学派 49、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 [A] 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 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影响投资 [C] 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 最优资本存量将上升

50、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则净投资很可能( A )。

[A] 为零 [B] 持续增加 [C] 持续下降 [D] 不稳定

51、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I、储蓄S、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A )。

3

[A] 不变 [B] 趋于增加

[C] 趋于减少 [D] 变化的趋势不能确定 52、下列( C )项命题不正确。

[A] 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 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 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3、在美国,绝大部分狭义的货币供给是( C )。 [A] 钞票 [B] 通货 [C] 活期存款 [A] 变得很小

[D] 其他支票存款 [B] 变得很大

54、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 [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 不发生变化 55、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 B )。 [A] 通货膨胀上升 [C] 税收减少

[B] 利率上升 [D] 总产出增加

56、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D )。 [A] 吸收的存款太多 [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7、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D )。 [A] 法定准备率 [B] 现金存款比率

[C] 超额准备率 [D] 以上都是 58、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 )。 [A] 他们的和等于1 [B] 他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C] 他们的和等于0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9、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则净投资肯定是( C )。 [A] 持续增加 [B] 持续减少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6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1、如果利率和收入者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入,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D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C]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D] 不相关

62、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水平会( B )。 [A] 不会 [B] 增加 [C] 减少 6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4、总需求曲线( B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4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 )。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66、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67、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B )。 [A] 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 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68、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B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C] 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 经济衰退 69、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B )。 [A] 摩擦性失业

[C] 需求不足型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D] 自愿失业

70、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D )。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1、当经济中只存在( B )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 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72、自然失业率( C )。

[A] 恒为零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B]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D] 需求不足型失业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73、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A )。 [A] 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B] 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 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D]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74、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C )。 [A] 4

[B] 2.5

[C] 5

[D] 1.6

75、下列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B )。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B]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3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方法有( AB )。

5

[A] 收入法 [B] 支出法 [C] 总量法 [B] 资本品的价格 [D] 投资者的偏好 [C] 计价单位 [C] 结构性失业 [C] 营业税

[D] 分量法

17.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 BC )。 [A] 资本品的产地

[C] 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18.货币的主要职能是( ABC )。 [A] 交换媒介 [B] 价值储藏 19.失业一般分为(BCD )。 [A] 季节性失业 20.根据 (ABD )。 [A] 所得税

[B] 摩擦性失业 [B] 财产税

[D] 一般等价物 [D] 周期性失业 [D] 货物税

21.制约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 ABD )。 [A] 流动偏好陷阱 [B] 时滞的影响

[C] 财政政策的影响 [D] 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 22.按人们预料的程度,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哪几种类型(AB )。 [A]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C] 爬行式通货膨胀

23.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BC )。 [A] 制造衰退 [C] 收入指数化

[B]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D] 恶性通货膨胀 [B] 价格和工资管制 [D] 改变产业结构

24.促进单位投入要素的产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ACD )。 [A] 资源配置的优化 [B] 社会进步 [C] 知识进步 [D] 规模经济 25.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新古典模型主要的发展是( ABC )。 [A] 给出了技术进步的源泉

[C] 为政府干预经济增长过程提供了依据

[B] 说明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变动机制 [D]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工具

16.利用支出法计算GDP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部门消费指出的是( ABCD )。 [A] 购买汽车

[B] 购买电视机

[C] 购买日用品

[D] 律师咨询

17.在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价格指数有( BC )。 [A] 指数增长指数 [B] GDP折算价格指数 [C] 消费价格指数 [D] 以上都正确 18.关于均衡收入的变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D )。 [A] 投资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C] 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B] 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D] 居民消费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D] 投机动机 [D] 中间区域 [D] 营业税

19.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主要体现在( ABD )。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消费动机 20.根据斜率的大小,可以将LM曲线划分为( BCD )区域。 [A] 水平直线区域 [B] 平区域 21.下列税收属于间接税的是(CD )。 [A] 所得税

[B] 财产税

[C] 垂直区域 [C] 消费税

22.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目的的实现手段有( ACD )。 [A] 调整法定准备金 [C] 变更在贴现率

2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用体现在( AD )。

6

[B] 日常管理

[D] 公开市场业务

[A] 收入分配财富效应

[C] 支出效应

24.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AB )。 [A] 森林 [B] 渔场 25.生产要素投入量主要有( ABC )。

[B] 收入效应 [D] 产量和就业效应 [C] 土地

[D] 金矿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自然资源投入量

16.按照收入法计算GDP时,下列选项中不因该记入GDP的是( ACD )。 [A] 销售上期房屋 [B] 销售本期汽车 [C] 出售股票 [D] 出售债券 17.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包括( ABD )。 [A] 消费 [B] 储蓄 [C] 政府支出 [D] 税收 18.下列关于投资乘数叙述正确的是( AD )。 [A] k=1/MPS [B] k=1/MPC 19.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是( ABC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A] 政府购买 [A] 黄金券

[B] 税收

[C] k=1/(1-MPS) [B] 流动偏好 [D] 心理预期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D] k=1/(1-MPC)

20.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 AC )。 21.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主要有( ABD )。

[B] 政府债券

[C] 向商业银行的借款 [D] 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D] IS-LM分析法 [D] 政府购买增加

22.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采用( AD )。

[A] 45°分析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23.以下选项可以产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是(ABCD )。 [A] 消费增加 [B] 储蓄减少 [C] 投资增加 24.丹尼森将经济的长期增长因素概括为哪两类( AC )。

[A] 生产要素投入量 [B] 规模经济 [C] 单位要素的产量 [D] 资源配置的优化 25.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的途径是( ABCD )。 [A] 提高技术水平 [B] 降低人口出生率 [C] 提高储蓄率 1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AC ) 。 [A] APC+APS=1 [B] APC+APS=2 [C] MPC=1-MPS

17、乘数的公式表明( BC )。

[D] MPC=1/1-MPS)

[D] 以上都对

[A] 边际消费倾向超高,乘数就越小 [B]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 边际消费倾向超高,乘数就越大 [D]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18、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 ACD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C] 流动偏好规律

[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D]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D )。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CD ) 。

7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21、用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AC )。

[A] 国民收入 [B] 投资 [C] 价格水平 [D] 利息率

22、按照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AC )。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A]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 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 劳动市场处于均衡

[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而劳动市场处于非均衡 24、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 ACD )。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领取固定工资者 [D] 持现款的人 25、下述那些因素可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AB )。 [A] 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 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农业的歉收 [D] 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16、采用“冷火鸡式”治疗通货膨胀, 与渐进式的治疗有何不同?( AC )。 [A] 失业率较大 [B] 失业率较小 17、在凯恩斯区域内 ( BC )。 [A] 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无效

18、在古典区域内 ( AD )。 [A] 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无效

1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BCD )。 [A] 充分就业

[C] 经济增长

20、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BC )。 [A] 政府购买

[C] 政府转移支付

21、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 ACD )。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 增加税收

[C] 时间较短 [B] 财政政策有效 [D] 财政政策无效 [B] 财政政策有效 [D] 财政政策无效 [B] 物价稳定 [D] 国际收支平衡 [B]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B] 增加财政支出 [D] 减少货币供给量

[D] 时间较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23、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 )。

22、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BD )。 [A]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 降低再贴现率

23、假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出现哪种情况 ( ABCD )。 [A] 利息率下降 [B] 收入增加 [C] 投资增加 [D] 储蓄增加 24、按照收入法计算GDP时,下列选项中不应该记入GDP的是( ACD )。 [A] 销售上期房屋 [B] 销售本期汽车 [C] 出售股票 [D] 出售债券

8

25、在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价格指数有( BC )。 [A] 指数增长指数 [B] GDP折算指数 三、【判断题】

26.GDP度量的范围包括中间产品。( F )

[C] 消费价格指数

[D] 以上都正确

27.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低于储蓄,则经济的总收入会增加。( F ) 28.一般情况下,当利率减少时,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将减少。( F )

29.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凯恩斯区域时,价格变动对均衡支出量的影响很大。( T ) 30.在短期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F ) 26.政府的转移支付应该记入GDP。( F ) 27.边际储蓄可正可负。( F ) 2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 F ) 29.变更再贴现率可以增加或减少银行的存款。( F) 利率 30.在长期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T ) 26.一般情况下,GNP与GDP相等。( F ) 27.平均储蓄可正可负。( T )

2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消费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将减少。( T ) 29.随着国民收入的减少,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将减少。( T ) 30.当经济中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价格水平将上升。( F ) 26、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T )

27、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F ) 28、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T )

29、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F ) 30、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F ) 2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T ) 27、在IS曲线的右侧,I

28、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F ) 29、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 F ) 30、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F )

《西方经济学二》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2) 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3) 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水平。 4) 资源总量和价格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2.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各是什么?

9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其影响方式是:首先,消费支出增加或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其次,厂商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最后,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反向移动。 总需求=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M(进口)) 这五个因素都会影响总需求变动。 3.简述什么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一般说来,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更加明显。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4.简述什么是单一货币规则?

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5.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与投资是恒等式,这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6.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各是什么? 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技术变动。

工资率的变化。 生产能力的变动。

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说明了在既定价格水平之下,总供给量的变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其影响方式是:首先,消费支出增加或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其次,厂商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最后,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反向移动。

7、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变化;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 接着会发生作用,乘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8、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1.货币发行过量是关键2.成本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3.结构性因素(自然灾害引起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4.需求拉动型(热钱进入使需

10

要增加) 5.拉动内需的财政性基础投资量大.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

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

1.自动改变的累进税收制度,采用这种制度,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自动下降,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下降,克服危机;而在经济上升时,个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率也自动-上升,使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物价上涨得到控制,经济趋于稳定。

2.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支付。在经济萧条时,工人失业增加,政府的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开支则自动增加,从而维持了失业工人的支出,有利于克服生产过剩;在经济上升时期,失业减少,从而失业救济及其他补助也自动减少,而征收作为失业补助的资金来源的税收却自动增加。

3.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一般家庭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一般不减消费,而是动用过去的储蓄;在收入增加时,也不立即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对的稳定。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减少时,不轻易减少股息,而是减少保留利润;在收入增加时,也不轻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润。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内容有:累进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农产品维持价格。内在稳定器的注入量使国民收入逆方向变化,漏出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所以,对经济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的作用。

10、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五、论述题

1.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货币政策也是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 (一)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

调整准备率对整个银行体系存款倍数扩大或收缩机制对货币供给数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法定准备率为 ,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 ,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 ,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 倍。由于法定准备率 小于 ,因而银行系统存款扩大或者缩小的倍数大于 。

(二)变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变更再贴现率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并最终控制货币供给量。

(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的债券等有价证券。 2.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论的基本框架。

凯恩斯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决定论,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依照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但它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进一步,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而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

11

求由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高低,而后者则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利润率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决定。 这样,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货币供给和资本的预期收益是说明总需求进而说明国民收入的因素。 依照凯恩斯理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陷阱和预期收益不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并且递减导致消费不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流动偏好陷阱导致利息率较高,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又因为预期收益不足而偏低,从而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很难超过利息率,这就使得投资不足。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经济萧条。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从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3.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发展的程度,衡量生活水平,是存在缺陷的。

①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以及个人私自交易等。

②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它无法反映人们的闲暇,无法反映污染程度等。

③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赌博盛行,也许GDP很高(如拉斯维加斯),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的人民过得幸福。

④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虽然可以拥有相同的GDP,但一个生产粮食,一个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

(2)鉴于以上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augmented national accounts)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4、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1.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利息率的下降;2.利息率的下降引起投资的增加;3.投机增加后有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知道国民收入增加;

公式推导:因为M/P增加,所以R下降;所以I(R)上升。由Y=C+I+G+NX可以知道,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意味着利率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意味着利率上升,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

5、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

短期消费曲线是与纵轴相交的曲线,长期消费曲线是经过原点的曲线;短期消费曲线与45度线相交,长期消费曲线在45度线下方。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1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北语-西方经济学(二)1-5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北语-西方经济学(二)1-5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963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