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义类常见类型题与解题技巧
一、概要 本题型的定义不仅涉及到逻辑的知识,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有关。如:管理、科学、法律、教育、文史、心理学等方面基本概念相关。一个定义出现在不同学科中,其解释与我们日常生活所理解的有些差距,所以要求应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否则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人的定义有几种:(1)苏格拉底关于人的定义。他曾给人下了个定义,即身上无毛,直立行走的动物。其学生与他开了个玩笑,将一只鸡拔光了毛,扔在苏格拉底跟前说,这只拔光了毛的鸡就是苏格拉底。
这个定义看起来荒唐,但最近的人类学却接受了这个定义。一般逻辑教材上认为,(2)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或者说(3)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4)人是有思维、会语言和能利用工具的动物。
人——被定义项,是——联项,有理性的动物——定义项。定义结构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联项三部分组成。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方法。这里说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容。而一个概念的内涵给定了,其外延也就确定了。所谓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范围。一般定义公式是:
被定义项 = 种差 + 邻近的属。 上述人的定义中,“动物”为邻近的属概念,而“有理性的”为种差,即同属的概念下,反映其他种概念的区别。如黑人与白人,人是邻近的属概念,而肤色的黑与白是其种差,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现在我们接受人的定义是有思维、会语言、能使用工具的动物。什么叫思维、语言呢?难道猴子没有思维吗?难道其他动物没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吗?后来发现黑猩猩也能用简单的工具,如用树枝来钓蚂蚁吃。种差的揭示是一种认识过程,随着认识发展,学科的不同,种差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人类学上,人们又开始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人的概念,以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把起源归于大约在300-400万年。
在政治生活中,人是有理性的或(城邦的)动物,这个定义使西方文化对人的理解与东方有着根本的不同。如:亚里士多德考察了城邦民主社会中的人,什么样的对象才符合这个定义呢?他认为,从人的质和量两方面来考虑。从质上说,人是有理性的,他规定了18岁以上的人才是成人,因为孩子只是具有潜在的理性能力,他们不能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能力。如他举了树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小树没有长成,它不会结果实的,也不能抵抗风雨,而大树就不一样了,它完成了自己形态,可以结果实,可以抵抗自然力的侵犯等。
由上可知,一个定义取决于在什么知识范围内来理解,所以要求我们在做这种类型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特定知识范围,只有在定义许可范围内,通过分析来理解。
下定义的方法 一个定义主要是把握其种差,而种差一般由不同方法的来认识,见下例: (1) 圆是绕一定点作等距离运动而形成的封闭曲线。
(2)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 (3)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表。 (4) 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5) 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并能作为表率的人。
(6)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
族和国家、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除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个定义是性质定义外,(即描述对象的性质),以上例子说
1
明了不同下定义的方法。(1)(2)中种差描述了对象的发展、发生和形成情况,叫发生定义。如“圆”如何形成的,“水”的组成等。(3)中的种差描述了对象的功用,叫功用定义。如“温度计”有什么使用功能。(4)中描述对象与另已知对象间的关系,叫关系定义。如“奇数”与“2”的关系。而(5)(6)中定义是多方面描述了对象的性质、功用、发生(原因)等。一般这类能力测试题中的定义判断,给定的定义就是这种类型。如(5)中“师”的本质属性(性质)是立人之本的“传道”,教授知识技能的“授业”和启发智慧的“解惑”,同时老师还要具备作为示范功能的“表率作用”。(6)中的“战争”,描述了形成的原因、也揭示其本质性质。
因此,准确地理解一个定义,不仅需要搞懂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还要对种差所描述的对象性质、功能、发生(或原因)、对象间的关系等情况有所了解。
定义中的常见逻辑错误 注意否定判断、比喻等不可以作为定义。如“逻辑学不是心理学”,这个否定判断不是定义。又如“时间就是生命”,这种比喻不是对时间的定义。此外,还有“循环定义”,如“太阳是白昼发光的星体”,而人们把“白昼”解释为太阳的光线照射的那段时间,等于还是用“太阳”来定义“太阳”。
下定义的其他形式,除了我们所说的科学定义外,还有解释定义(语词定义)和描述定义,这两种方法属于非科学定义,它们也是常见的,描述定义表达的是对象的某些特有属性,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判断的解题思路 1、确认所给定义的正确性
定义判断题所给定义已被假设为正确,因而是不容置疑的。有些应试者对所给定义本身是否严密提出疑问,并因此而影响了对答案的选择,这是没有必要的。 2、准确理解分析定义
定义判断所给出的定义对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都作了相应的界定。在答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分析定义所包含的多重信息,找到相应的关键词语,以便迅速找到符合定义所含信息的正确选择项。
如果知道了一个定义的形成过程,我们会更能体会到这里所说的必要条件含义,所谓必要条件就是划定对象的界限。如:我们常说打假,那么什么样才算是打假范围呢?我们知道,假冒伪劣产品是打假范围.
假:如果我们临摹一张古画,显然它是假的古画,若不去流通的话,当然不在打假范围,因此,首先它应当是商品。也就是说,商品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条件,不在商品范围内的产品,就不在打假范围。
冒:进一步说,电视机是商品,大家都在制造电视机,按理第一台制造的是真的,其他的都在仿制那台电视机,应当说在制造假的,难道说这在打假范围吗?不是,因为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品牌,任何没有商标的商品,也不是打假的范围。所以得到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具有商标的商品,才可能说有冒牌的商品。
伪:又如钞票,钞票是特殊的商品,但没有贴上自己的商标,如果有人制造钞票的话,这种钞票谈不上是假的,也说不上是冒牌的,但却是伪造的,即不合法的生产商品。
劣:如果有的厂家生产自己品牌的商品,但却以次充好,并造成了消费者的损失,虽说不是假的,不是冒牌的,也不是伪的,但却是劣等商品,当然也在打假范围。 3、依据标准确定答案
认真阅读所给事例,找出与定义关键语词相关的信息,一一对应,判断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规定的成立条件,最终确定正确选项。必要时还应使用已知的相关专业知识来确定答案。
2
三、定义判断题的常见类型
一个完整的定义,一般包括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三个部分。定义判断题考察的是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理解、判断的能力,这里的“标准”指的就是定义中所给定的种差和属概念,据此,定义判断分长两类:
1、 基于“属”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定义判断题
由于概念的“属”比较容易区分,因此单独基于“种差”的相混合,或其“属”往往不明显以及比较复杂。
[例题1 ]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A、工伤保险 B、退伍军人安置费 C、国家向洪水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D、旅客人身伤害保险
[解答] 这是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上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A。题干表明被定义概念“社会保险”的“属”是针对“劳动者”的一项“制度”,而选项B“退伍军人安置费”是一种费用,不是“制度”;选项C是特殊事件、地点进行的一种某时某地发生的具体行为,也不是制度,可以排除;D说的是旅客,不符和题干中所说的“劳动者”。
[ 例2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区分了两大类影响人们工作的因素:一类是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员工就会感到不满,即使解决了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表现为工作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以及成就感等,这些因素具备了,就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
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人际关系 B、技术监督系统
C、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D、上级对个人工作的认同
[ 解答 ] 这是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上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D。题干明确表明了“属”是工作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以及的成就感。选项A,B,C都不在这个“属”的范围内,只有选项D符合“认可”这个“属”。
2、 基于“种差”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定义判断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定义判断题,大多数都是基于“种差”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这类题目的难度,来源于“种差”的多而复杂,应试者应该仔细分析出题干中的“种差”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将选项与之对照、比较,确定和排除选项。
[ 例题3 ] 谋杀:是指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实际上的死亡,或者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明明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谋杀?
A、于某与其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她再哭,不巧将她打倒,在她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B、一位老人得了一种绝症,不能忍受痛苦,请求护士给他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这个护士非常同情老人,就给了他,结果老人死亡。C、曾某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在公路上驾车行驶,没留神,他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撞在另一汽车并引起爆炸,结果同车赵某死亡。D、汤某,动物园管理员,正在动物园打扫老虎的笼子,打扫完后,他忘了锁门就离开,结果从笼子里跑出来,咬死了一个游客。
3
[ 解答 ] 本题正确答案是B。题干的“谋杀”的属是“行为”,种差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行为发生条件,谋杀者动机(主观)有杀人企图(预谋),并且造成实际上的死亡。二是行为者预先知道其后果,但仍然做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事情。
A选项,为了制止“不哭”而打人,不满足“企图”和“知道”的条件,故排除。 C选项,“没留神”,表明不满足“企图”“知道”条件,故排除。 D选项,“忘了锁门”是工作疏忽或失职,不满足条件,故排除。 B选项,护士的行为说明她知道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做这种事情而导致他人实际死亡,满足了谋杀的条件,故为正确答案。
[ 例题4 ] 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李被迫在周末加班 B、小李按时上下班 C、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 D、小李经常帮助同事
[解答] 这是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上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D。本题的“属”是“行为”,而选项都是行为,这里无法用“属”来确定和排除选项。题干里的“种差”是:性质——自主决定;效果——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选项A不符合“性质”,选项B不符合“自主决定”,选项C不符合“效果”,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题5 ] 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下列属于自我实现预言的是:
A、小张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于是不惜重金让他读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最终小张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B、小张是李老师班上一名普通的学生,可是有一天智力测验专家告诉李老师小张很有数学天分,于是以后数学课上李老师对小张格外关注,最终在半年后的考试中小张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希望爸爸下班时能买生日蛋糕回来,果然爸爸在下班的时候买了一大盒生日蛋糕
D、李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工程师,当他大学毕业后终于到了一家公司当上了软件工程师
[解答] 这是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上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B。本题的“种差”包括多个方面:①对象——我们对他人;②行为发生条件——影响到对方的行为;③效果——对方按照我们的期望行事。选项A“结果”不符,选项C“行为”不符,选项D“对象”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B。
[ 例题6 ]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思想和技能的正确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向人传播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属于教育?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传授偷官不偷民的思想 C、人类潜在的语言能力 D、跟当地人学方言
[ 解答 ] 做这类题不能相当然,要严格依据所给出的定义内容。正确答案是D。
A中近朱者赤是社会教育,是广义的教育;近墨者黑因为是消极影响,所以不是教育。B也是消极行为,不是教育。排除A、B。
4
C是先天行为,不是后来习得的,也不是教育,排除。
D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按照教育给出的定义,属于教育。故正确答案为D。
[ 例题7 ] 公务员录用中的平等原则:指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参加录用考试法律地位的平等,公民在平等的条件下参加竞争和被择优录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平等竞争?
A、某市为提高公务员素质,在招考公务员时规定持自考本科文凭者不得报名。 B、某县为减少“拖累”,在招考公务员时内部掌握,不招女性。
C、某省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规定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少数民族的应试者。 D、某区为扩大应试者来源,把被辞退刚2年的一位报考者也列到准考者的名单上。
[ 解答 ] 根据报考公务员平等原则的含义,A、B两项是文凭和性别歧视的规定,属于不平等的范围,故排除。D也应排除,因为公务员有关文件规定,辞退后5年可重新报考,并且一般要从严掌握。只有C是正确答案,因为少数民族问题不属于平等范围。
[ 例题8 ] 错觉是指由物理、生理和认知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下列不属于这类现象是:
A、闻鸡起舞 B、草木皆兵 C、杯弓蛇影 D、水中捞月
[ 解答 ] 正确答案是A。本题属于心理学的概念理解。显然B、C、D等是在特殊场合中,造成了人不正确的知觉,而闻鸡起舞却是正常知觉中人的一种行为。
三、强化训练
本项共有两类:单定义辨析,多定义辨析,
[一]单定义辨析:先给你—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组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1]消费者:是指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下列不属于消费者行为的一项是: A. 小李购买家用电脑 B. 小王使用洗衣机
C. 小章接受商家免费安装空调的服务 D. 小赵到人才市场应聘
[ 例题2 ] 博客:来源于英文Blogger.指的是使用特定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博客”是:
A. 博通网络的人 B. 上网做客的人 C. 网上日记 D. 网络写手
62.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下列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是:
A.一天,陈某驾驶桑塔纳轿车回老家,路况很好,车辆也不多,当车来到某酒店路口时,迎面撞上二轮摩托车,造成1死,2伤
B.某日夜晚,曾某开着卡车往市区运送蔬菜,后返回郊区。途经一三岔路口时,由于喝了点白酒,加
5
之连夜开车睡眠不足,不慎将路边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
C.某汽车出租公司小丁驾驶一辆载有3名乘客的红桑塔纳轿车超速行驶到一十字路口,不料—行人横穿马路,小丁紧急刹车,3名乘客前仰后翻,事后3乘客拒交乘车费
D. 某日,丹东某公司司机驾驶“金刚石”牌大客车载客31人由沈阳开往宽甸满族自治县,由于弯路超速行驶,致使车辆横向冲向公路左侧桥下,造成车内乘客18人死亡
63.执法经济:指政府部门在执法时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其管辖权后具有不菲的经济效益。 下列属于“执法经济”所引起的纠纷是:
A.某市工商局的8名执法人员与该市卫生防疫站的数名执法人员在一家副食店门前为争查一箱问题奶粉厮打起来
B. 小李不愿到交警指定的免费停车场停车而与交警发生争执 C. 在某农贸市场内,小贩甲乱摆摊点,不服管理与管理员争吵起来
D.某住宅小区门卫,对进出小区的车辆管理很严,动辄罚款,有的业主很不满意,经常与门卫争吵
64.特殊家庭:指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 下列不属于特殊家庭的是:
A.小娟10岁时,爸妈离婚,她跟着爸爸。爸爸再婚后不久猝死,继母把她抚养成人 B.有一位医生,发现很多艾滋病孤儿没人收养,毅然将这些孤儿接到自己家中抚养 C.在一次车祸中,12岁的赵笑失去了双亲,赵笑从此被一位企业家领养
D.小姜的父亲因公殉职后,小姜的母亲把小姜的姥姥接来,三人一起生活 65. 低迷:指经济萧条、衰退,不景气: 以下属于“低迷,”的是:
A.某商场开业时间不长,员工:跳槽比阅高
B.北京某餐馆每天只出售一桌菜肴,就餐备须提前—十月预订 C.妙桥服装市场原先人山人海,近一年来门可罗雀 D. 采用顾客会员制后,美容店顾客开始增加
[二]多定义辨析:先给你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注意:假设这多4'~5C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 [例题] 定义:
①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财产,本人或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②犯罪预备: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③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典型例证:
(1)赵、王二人素有仇怨,一次他俩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赵被王所伤。
(2)李某在回家途中,发观一个大孩子正在欺负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在痛哭求饶,李某于是走过去狠狠打了大孩子一·个耳光。
(3)仲某欲杀钱某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 2个 D. 3个 正确答案是A。 请开始答题(66-70题): 66.定义:
6
①同音词: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②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③同源词:指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孽生的词。 典型例证:
(1)公式,公司:著名,注明 (2)清楚,明白:汽车,火车 (3)迎,逆:买,卖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个 D.3个 67.定义:
①影响:对别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②腐蚀: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③印象: 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典型例证: (1) 近朱者赤 (2) 投桃报李 (3) 记忆犹新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8.定义:
①味觉:舌头与液体或者溶解于液体的物质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 ②听觉;声波振动鼓膜所产生的感觉。
③视觉: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 典型例证: (1)香溢满屋 (2)余音绕梁 (3)杯弓蛇影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9.定义:
①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和—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②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舯总和。
③行政诉讼;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法按司法程序对该起诉和相关行政争议加以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与过程, 典型例证:
(1)下岗职工老崔向工商等部门申请领取小型百货超市的营业许可证,长久没得到任何答复,准备起诉工商等部门无作为
(2)张老太今年七十六岁,体弱多病,可是他的七个儿子一个也不肯赡养她,张老太向法院起诉,要求儿子尽赡养之力
(3)赵某在深圳打工期间,一名十三岁的辍学女孩爱上了赵某并长期与他同居,女孩母亲发现后,立即向法院起诉赵某
7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0.定义:
① 经济性公共服务: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人为公民及其组织从事经济 或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服务
② 社会性公共服务:指通讨某种政府行为的介人为公民的生活、发展与娱 乐等社会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
③基础性公共服务;指公民及其组织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或者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所需要的;有某种政府行为介入的基础性服务
典型例证:
(1)随着城市老龄化问题的日苹奉出,市政府汁划在近期再建一个老年公寓,让更多的老人走进自己的新家
(2)为了迎接十运会,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容市貌全方位整治的力度,现在这座历史古城的交通和通汛没施已有了根本性改观
(3)某大型企业生产区的下水管道严重老化,为了保证生产的绝对安全,企业高层次定拿出500万元重新修一条具有科技含量的下水道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定义判断。共10题。每道题先绐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61.工作扩大化是指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使工作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 下列属于工作丰富化的是:
A.自助餐厅的伙计在面食、沙拉、蔬菜、饮品和甜点部轮换工作 B.邮政部门的员工从原来只专门分捡邮件增加到也负责分送到各邮政部门 C.在某传输数据系统公司,员工可以经常提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随后转入新的岗位
D.在一家研究所,一个部门主管告诉她的下属,只要在预算内并且合法,他们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62.组织行为塑造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指应用有价值的结果增加产生结果的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负强化指取消或避免不希望的结果;惩罚指处理厌恶的结果;自然消退指撤回或不给予强化的结果。 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A.对员工批评、斥骂、分派不合意任务、解雇等 B.给员工设置无法实现的目标,使他从未经历过成功?? C.管理者为某个行为有所改善的员工解除察看处分 D.赋予充满乐趣、富于挑战性或内容丰富的工作
63.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我思故我在
8
64.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下列属于自我实现预言的是:
A.小张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他的父母望子成龙,于是不惜重金让他读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最终小张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B.小张是李老师班上一名普通的学生,可是有一天一位智力测量专家告诉李老师小张很有数学天分,于是以后数学课上李老师对小张格外关注,终于在半年后的考试中小张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希望爸爸下班时能买生日蛋糕回来,果然爸爸在下班的时候买了一大盒生日蛋糕
D.小李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工程师,当他大学毕业后他终于到一家公司当上了软件工程师
65.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李被迫在周末加班 B.小李按时上下班 C.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 D.小李经常帮助同事
66.程序化决策是可以确定的、在以前已经做过的决策,它们有客观正确的答案而且可以使用简单的规则、政策、数学计算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则是全新的、复杂的、无章可循的,它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都各有优缺点。
下列属于非程序化决策的是:
A.建筑工人施工 B.医院接收病人的步骤 C.企业中定期记录存货 D.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67.高峰体验指的是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历程中,历经基本需求的追寻并获满足之后,在追求自我实现时所体验到的一种臻于顶峰而又超越时空与自我的心灵满足感与完美感,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下列不属于高峰体验的是:
A.运动员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的心理体验 B.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心理体验
C.观众见证人类首次踏上月球时的心理体验??
D.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收到理想的大学录取通知时的心理体验
68.特设性修改是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使该理论不具有可否证性或者可检验性。 下列属于特设性修改的是:
A.托勒密体系的学者为了使“地心说”符合观察到的天体运行数据,不断增加本轮的数目.到16世纪,托勒密体系的本轮总数一直增加到80个
B.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C.爱因斯坦为了研究特别大和特别快的物体,修改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体系,提出了相对时空体系,其中包括光速不变论和质量可变论
D.黎曼等通过修改欧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创造出了非欧几何学,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69.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
9
为。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A.烟草专卖局为方便市民、扩大市场,特邀请该市的数家有影响的商家增设香烟销售业务,并向他们颁发了烟草专卖许可证
B.某网吧因违规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转营其他业务
C.某人为提高专业技能,特向单位申请参加研究生学习,单位领导同意了其申请,并同意在其毕业后为他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D.某人为从事运输,去学习驾驶技术。其考核合格并申请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为其核发了机动车驾驶证
70.民法规定,一项允诺可以通过明示或默示方法作出。所谓明示是行为人直接将自主决定的意思表示于外的允诺方法,包括口头明示和书面明示。 下列不属于明示范畴的是:
A.用户以通话形式申请提供服务 B,用户到营业厅办理信用卡手续
C. 开车到收费停车场停车 D,授权朋友办理服务申请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定义类常见类型题与解题技巧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