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 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导入新课: 课本插图的挂图 二次备课 1、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1、交流看画后的感受。 画,讲述: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 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 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2、指名说司马迁和李时珍分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别是怎样努力完成《史记》和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学习也很有《本草纲目》的。 益处,还记得以前我们在课文中 了解的司马迁和李时珍的故事 么? 3、齐读课题——“行万里路,2、那么,“行万里路,读万读万卷书”。 卷书”是什么意思?学习语文为 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怎样才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 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 们就明白了。 指导看图: 1、说说你所了解的浑天仪和1、观察图1:图上画的是天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1
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 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2、指名说图上的同学看到这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世界些古代的天文仪器,会想些什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么? 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 2、指导观察第二幅图:参3、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 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上有些什么内容,交流看了这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些照片后的感受:宇宙怎样?到了什么呢? 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 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4、说说第三幅图上画了谁,秘。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的同3、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并学看到这快碑刻,会怎样想,小结:老师正带领学生欣赏碑怎么说? 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或图画,他们大多是出自著名书5、说说自己在书法课或外出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欣赏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成部分。 插图。 知识?(讨论交流) 6、给2—3页的插图分类,并4、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 (1) 这九幅图分别画了谁?在什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么地方?干什么?你能把这 些图片分类吗? 受? 总结。 7、集体交流 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动物一起嬉戏有什么样的乐(2) 图上的人物会有怎样的感(1)说说同学们游览了漓江5、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参观植物园有什么收获?与出示有关资料(关于大海、趣? 中山陵、莫高窟和故宫)组织学(2)根据自己的观察所的,生朗读。 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大海后的感受。 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3)结合课前准备,介绍中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山陵、莫高窟和圆明园、故宫会学到很多知识。
这四处名胜。 2
6、同学们或你们的家长曾 经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8、介绍自己或家长游览的感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总结: 受。 1、观察插图后,你知道什 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1、说出什么是“行万里路,2、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读万卷书”。 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还 可以走出课本,在社会上、大自 然中获得。大千世界万事万物、2、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问,处处有语文。同学们可以从书”。 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 讨论交流。 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 文,读好社会和大自然这本大 书。 布置作业: 中学习语文? 课外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生活处处皆语文)
3
问题:我们该怎样在大自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学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课型 时间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春联若干条、学生小报;组织表演课本剧;布置收集实践中运用教具 语文的例子。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跟学 习有关的古诗,还记得吗?它们分1、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和《观书有感》,并介绍诗意。 是啊,学习语文的渠道有种多 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 时间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 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学习实践中 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2、齐读课题——在实践中学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会运用 二次备课 4
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指导看图: 1、请大家仔细观察第4、5页 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都要运用到哪些知识? 1、自己按要求看图,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表演书法,对对子,交流暑假中收集到的春联。 2、组织全班交流,适时小结。 3、指名学生结合图上内容上讲台表演、及时表扬鼓励。 4、我们平时还会在哪些活动中运用到语文知识? 小结: 3、指名配乐朗诵古诗词。 4、展示学生假期出的小报,或请出黑板报的同学介绍出板报的过程,如何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语言和文字统称语文,是人类5、上台表演课本剧,并谈谈独有的交际工具。我们不仅要在课感受。其他同学评议。 堂上、从课本中学习语文,还要不 断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学会读社会 和自然这部大书,学会在实践中运 用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真 正发挥好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作 用。 布置作业:
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5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或黑板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延伸: 组织一次诗文诵读比赛,可以 个人参赛,也可以小组参赛。 积极准备参加诗文诵读比赛。 板书设计: 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实践出真知)
6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课 题 1 长江之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歌曲磁带、挂图。 教 学 过 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引导自由表达)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
朗读诗歌,体会诗句内容。 教学方法 教具 二次备课 齐读课题。 交流对长江的了解。 跟唱《长江之歌》。 轻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描红。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7
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出两小节的意思。 板书设计: 1、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哺育 挽起 巨大贡献:浇灌 推动
正确拼读生字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小组交流。 练写生字。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8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1 长江之歌 课型 时间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挂图。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复习生字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交流感受。 自由表达。 小组朗读,讨论。 理解、体会长江的源远流长。 9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 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找出关键词。 抓住有关词句理解。 体会“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讨论交流。 比较、理解。 联系语句理解、体会。 10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作业: 1、默写诗歌。 2、书后3作业。 板书设计: 1 长江之歌 走——奔 丰采——气概 清流——力量 (赞美 依恋) 朗读有关内容,体会母爱情怀。 有感情朗读。 背诵。 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加强情感熏陶。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课 题
2 三亚落日 11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体会三亚的热带风情。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三亚的大好风光。 挂图、地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 注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结合地图,了解三亚的地理位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置。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 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齐读课题。 2、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 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 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在疑问下学习。 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 溅出 收 敛 光芒 玫瑰 椰 子树 拼读词语。 硕大无比 涨溢 一 盏 摇曳 搔着 醉 醺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 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分节朗读,弄清内容。 段的主要内容。
12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 什么? 自由交流。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 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练习划分段落。 自然段) 部分? 四、精读第一段。 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轻读,划出有关句子、词语。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抓住有关词语理解,并进行感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情朗读。 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 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是怎样一个地方?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谈谈自己对热带风光的了解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情况。 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 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 13
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滩上的细沙。) 的? 找出来,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 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 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分段,写段意。 3、背诵第一、二段。 板书设计: 2 三亚落日 天空:蓝 海面:蓝 热带风情 椰树:挺拔俊秀 沙滩:金灿闪亮 感情朗读、背诵。 完成作业。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 教学反思: 课 题 2 三亚落日 课型 时间 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挂图、音乐。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学习第3、4自然段。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
朗读、感受。 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讨论交流,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 15
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 朗读、比较、体会语句。 齐读这一句。 理解“涨溢”。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找一找有关语句。 16
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 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 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 落日的全过程吗? 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 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 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 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再读三、四自然段。 遍?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 们不得不发出赞叹。 齐读第五自然段。 9、指导背诵。 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三、总结课文。 哪一节。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 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美读课文。 想来赞美它呢? 四、布置作业: 1、多音字注音、组词:似 悄 完成作业。 2、书后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三亚落日 光亮 诗意 颜色:红扑扑 朱彤彤 金红 过程:收敛光芒——下沉—— 蹦跳——入水 课 题 3 烟台的海 课型 时间 17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看图导入,揭题: 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 二次备课 教学挂图、地图。 2、练习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学习第一段内容,初步体会烟台海的独特景观。 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 大海吗?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海边生活情景。 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 呢?(烟台) 3、揭题。 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 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 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了解烟台的地理位置。 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 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 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4、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 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 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诵录音磁带。 带着疑问学习。 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 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 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
18
确。 3、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己的感受。 轻读课文。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 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拼读生字词。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分析课文段落层次。 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 景观。) 四、写字指导 教学反思: 独特景观 (总) 3 烟台的海 不同季节的海(分) 赞美海、人 (总) 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朗读、讨论、交流。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分段写完成作业。 段意。 板书设计: 课 题 3 烟台的海 课型 时间 19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2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教学目标 方的句子。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教学重难点 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挂图、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主要写了什么。 二次备课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 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细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 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 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 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 海的四季特点的呢? 特” 还写了什么。 的?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 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分层(海,人)。 2、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 20
家乡有哪些特点? 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 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2、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3、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4、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 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三、评议小结。 教学第五题(练写毛笔字) 一、明确书写对象: 园 团 二、指导: 引导读帖,分析字形特点。 三、范写,指导具体写法。 四、巡视,个别辅导。 五、反馈,小结。 作业: 把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词整理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练习1 我来当导游:家乡特点 选择内容 写好导游词 组内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拟写导游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 全班交流。 初步自行分析两个字的特点。 观察老师的书写,掌握书写要领。 练写。 评点,再练。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① 介绍口吻 ② 语言亲切 ③ 表达清楚
3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